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称赞与责备的非对称性是一类广泛存在而又令人困惑的价值评价现象。为了解释这一现象,三种渐次推进的策略将得到运用,即从直觉相关到实验相关,再到理论相关。称赞与责备的非对称性基于也符合我们的价值直觉,因此,最初的方法便是求助于直觉分析。各种因素对这种非对称性评价的影响可以看作是其发生的一个浅表机制,这个浅表机制包括单个因素的定性影响和多个因素复合作用而得到程度区分。通过这些考察虽然可以得到一些有益的洞见,但由于因素无穷性和各因素互相作用的不确定性,浅表机制是不完备的,这种不完备性也归咎于直觉方式的粗糙性。粗糙的直觉很大程度上可以为受控的实验精确性所克服。“诺布效应”就是近年来关于这种非对称性现象的著名实验研究,它已经成为实验哲学的一个标志。该实验表明,人们更容易将行动中无意带来的好的副效果认定为无意,而倾向将无意带来的坏的副效果认定为有意。Frank Hindriks用“规范原因”进行了解释:评价者在做出称赞或责备的评价时,关注的是行为者应该遵守的规范原因,规范原因被违背或忽视时,好的行为不会得到称赞,坏的行为仍旧会得到责备。“规范原因”理论遭到Alessandro Lanterl“预知的道德属性”的反驳,其实验表明,即使行为道德属性在行为者做出判断时还未知,规范原因被取消,非对称性仍存在。Knobe实验及其辩护存在诸多问题,变换不同因素而设计出的各种实验只是加剧了分歧,而不是给出解决问题的希望。于是,第三条路径被开辟出来,即用价值论视角重新审视称赞与责备,借助有机整体理论和价值的合适态度理论做出终极的说明。根据这些理论,合适的称赞与责备由于增加了世界的正价值(或减少世界的负价值),它们与其内容作为整体就应得一个高阶的称赞,而这最终成为合适称赞的无穷前进,导致价值爆炸;为了克服这一困难,理论上要求“价值奇点”的概念:存在一个价值点,当一个大度是合适的适合,我们不再对其价值整体施行进一步的称赞;具体地讲,价值点将把本应得的高阶称赞处理为无态度的甲立。价值奇点虽然是一个理论要求,但显然符合我们的日常直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