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遗传易感因素和免疫系统异常所导致的一种肠道非可控性慢性炎症疾病,主要以结肠部位的粘膜组织溃疡性病变的长期慢性反复发作为特点,与病情相似的克罗恩病一起被统称为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目前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一线有效药物仅为糖皮质激素,尤其针对溃疡性结肠炎病程的急性加重期。然而,部分患者存在对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遗传易感因素和免疫系统异常所导致的一种肠道非可控性慢性炎症疾病,主要以结肠部位的粘膜组织溃疡性病变的长期慢性反复发作为特点,与病情相似的克罗恩病一起被统称为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目前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一线有效药物仅为糖皮质激素,尤其针对溃疡性结肠炎病程的急性加重期。然而,部分患者存在对激素治疗的耐药而导致糖皮质激素治疗的无效性。溃疡性结肠炎迁延不愈可导致多种并发症的发生,其中以结直肠上皮癌变的后果最为严重。溃疡性结肠炎导致结直肠上皮癌变的过程常需数十年以上时间,其病变机制十分复杂,从遗传物质产生的各种表观遗传修饰到信号通路的转导失常等等一系列改变可能会在溃疡性结肠炎相关结肠癌(ulcerative colitis related colorectal cancer,UCRCC)的进程中产生重要影响。同时研究发现,溃疡性结肠炎相关结直肠癌在发病机制与发病率等方面与散发性结直肠癌仍存在一定程度的区别。由溃疡性结肠炎迁延不愈导致恶性转化而来结直肠癌变可能与肠道的慢性炎症免疫微环境长期作用相关,其发生发展经历了从正常上皮组织、低度异型增生、高度异型增生到癌变的一个过程,但目前针对其具体分子机制研究仍有待继续探索。本研究的初衷是基于溃疡性结肠炎发病率在逐年上升且其癌变趋势也在逐年上升的流行病学调查,由此可以推断溃疡性结肠炎相关结直肠癌在未来结直肠癌的癌症原发因素图谱所中可能会占有较大的比重。在慢性肠道炎症及其并发症机制的研究过程中,研究内容的动态连续性一直是制约慢性肠道炎症恶性转化机制研究的重要因素。针对这一目标,本研究在前期基础研究将权重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Weighted gene co-expression network analysis,WGCNA)作为突破这一制约的主要途径。传统的差异基因分析研究比较由于样本存在不同程度的批次差异和统计分析方法的敏感性,导致不同研究得到的肠道基因标记物往往不尽相同,并不能满足基础医学研究及临床转化的需求。而基于生物信息学的WGCNA算法分析则有效地克服了上述这些不足之处。作为一种应用于研究样品基因表达-性状的一种系统生物学工具,WGCNA算法已被广泛应用到疾病的疾病分型和具体分子机制等研究中。已有多项研究利用WGCNA分析发现基因共表达网络模块中的节点分子,且这些节点分子在后续的实验验证中被证明是在基因网络模块中发挥功能的关键分子。由于慢性肠道炎症的不同病程下肠道的细胞基因组有异质性,而利用WGCNA分析可以有效对去除有异质性的基因组,系统地描述疾病的表型与基因网络簇的关系,并可为进行后续实验分析验证指明方向。在前期研究中,我们通过WGCNA分析的方法研究GEO数据库中3组不同病程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表达谱芯片和正常组织的表达谱对照芯片,通过对表达谱芯片数据进行分析并构建肠道慢性炎症的内源性分子调控网络模型,在基因水平发现卵泡抑素样蛋白1(FSTL1)在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肠粘膜中呈显著表达上调趋势,且与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炎症程度呈明显正相关。因此我们推断FSTL1可能是参与了溃疡性结肠炎疾病活动期的炎症通路激活过程。为了验证我们的推断FSTL1可能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病情活动期的发生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我们利用DSS诱导小鼠结肠炎模型来研究FSTL1的表达与溃疡性结肠炎病情活动期之间的关系。首先我们成功构建了小鼠结肠炎模型,并进一步利用小鼠DSS结肠炎模型及炎症活动期小鼠模型研究FSTL1在肠道所发挥的作用。通过体内实验我们发现FSTL1在肠道慢性炎症中呈高表达状态,这一定程度上可能促进了炎症及炎症相关癌变的进展。本研究的研究结果将为后续探究溃疡性结肠炎的炎症激活及恶性并发症的发病机制提供更多线索。
其他文献
第一部分中国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登记研究设计和基线资料背景及目的:慢加急性肝衰竭(Acute-on-chronic liver failure,ACLF)的定义和诊断在西方型和东方型之间有所不同,酒精性肝病和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hepatitis B virus,HBV)分别是东方型和西方型ACLF的主要病因。为了确定是否有针对不同病因的ACLF的统一诊断标准和常规治疗方案,目前迫切需要一个具有
NADPH氧化酶4(NOX4)是NOX家族成员,是活性氧的重要来源,在肿瘤细胞增殖、凋亡等生理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然而,NOX4在胃癌(GC)细胞增殖中的潜在功能尚不清楚。本研究旨在阐明NOX4在胃癌细胞生长调控中的作用。首先,利用9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NOX4作为肿瘤大小和预后预测工具的临床价值。结果表明,NOX4的表达与肿瘤大小和预后相关。体外实验证实NOX4表达下调可阻断细胞增殖,抑制细
膜脂筏(MRs)-氧化还原信号通路是指通过溶酶体融合和酸性鞘磷脂酶的活化(ASMase),NADPH氧化酶亚基聚合而激活NADPH氧化酶激活的信号通路。我们既往研究发现,MRs-氧化还原信号通路介导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诱导的大鼠肠系膜动脉活性氧(ROS)增加和内皮功能障碍。在本研究中,我们假设这一信号通路参与了AngⅡ高血压动物模型中的血压升高、血管内皮功能障碍和血管重塑。使用十六周龄雄性SD
目的:纤维化性疾病大多治疗效果不佳,预后较差。本文以属风湿病范畴的,以纤维化为其最主要病理表现之一的疾病——系统性硬化症(SSc)和结缔组织病相关间质性肺疾病(CTD-ILD)为研究对象,探究其新型治疗策略,即探究艾拉莫德对SSc动物模型皮肤纤维化的疗效及小剂量环磷酰胺联合吡非尼酮在复发性CTD-ILD患者中的疗效。为临床实践提供一定的思路。方法:1、分离培养健康人皮肤成纤维细胞,以TGF-β刺激
目的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T-cell 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T-ALL)恶性程度高,临床进展快,常规化疗缓解后易复发,患者中60%~70%存在NOTCH1活化型突变。目前,以Notch1信号通路为靶点的γ-分泌酶抑制剂应用效果不佳。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istone deacetylase,HDAC)参与Notch1信号通路对下游基因的调控,其抑制剂在其他肿瘤中
目的应用超声弹性成像(ultrasound elastography,UE)技术对乳腺病灶患者及接受新辅助化疗(neoadjuvant chemotherapy,NAC)的乳腺癌患者的病灶进行检查,探讨UE对乳腺病灶鉴别诊断、评估乳腺癌预后因素及评估NAC疗效的临床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1、对21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病灶患者,共234个病灶进行常规超声、二维剪切波弹性成像(two-dimensi
颅脑外伤患者术后的NICU管理在整个治疗环节中至关重要,防止继发性损害、治疗严重并发症、改善昏迷患者预后都是神经重症领域需要攻克的难题。随着近几十年多模态监测概念的新起,振幅整合脑电图开始应用于NICU,以脑电参数为基础的颅脑创伤患者临床救治方案的应用范围逐步扩大。同时,由于颅脑创伤患者脑电参数的临床意义及其背后的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我们通过振幅整合脑电图监测并分析术后需镇静患者、长期昏迷患者在接
本课题在体外实验中,明确了miR-382-5p对心脏成纤维细胞的功能影响,主要研究内容包括miR-382-5p对心脏成纤维细胞增殖和迁移能力的影响,miR-382-5p对心脏成纤维细胞向肌成纤维细胞分化的影响,miR-382-5p对心脏成纤维细胞合成I型胶原能力的影响,以及miR-382-5p对心脏成纤维细胞凋亡水平的影响,为干预心肌梗死后心脏纤维化提供理论依据和潜在的治疗靶点。分离并培养大鼠乳鼠
目的:基于肿瘤异质性回顾及前瞻性研究3.0T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技术对不同亚型乳腺癌各阶段新辅助化疗(neoadjuvant chemotherapy,NAC)疗效的评估及预测价值:(1)NAC后/术前(NAC4),对不同亚型乳腺癌NAC疗效评估价值;(2)NAC中期(NAC2),对Luminal型乳腺癌NAC疗效预测价值;(3)NAC前(NA
第一部分TH1579缓解自身免疫性肝炎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目的:探索MTH1在免疫介导的肝脏损伤的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免疫组化、免疫荧光共聚焦技术、流式细胞术分析AIH患者肝脏组织中MTH1表达,并利用体外实验探究MTH1抑制剂TH1579对于T细胞功能的调节及其可能机制。结果:AIH患者肝脏组织大量表达MTH1。通过激光共聚焦实验发现在AIH发病中起重要作用的T细胞表达MTH1。在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