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质性内部控制缺陷与R&D投资

来源 :南京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kpm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2019年10月,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进一步对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提出了明确要求。然而,受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中国正面临实体经济困难突出、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等困境。内部控制作为微观企业管理的重要手段,最新的COSO《内部控制——整合框架》进一步扩展了其报告目标,强调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因此,基于COSO的这一理念,进一步探讨非财务报告内控缺陷在企业创新活动中的作用机制,对解决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各种突出矛盾尤显重要。
  本文以2009-2018年中国沪深A股主板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基于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内部控制鉴证报告及多个经济金融研究数据库中有关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意见、违规行为、财务重述等方面数据构建了不同性质的内控缺陷指标,结合上市企业年报中披露的研究开发(以下简称R&D)投资数据,对不同性质内部控制缺陷与企业R&D投资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并进一步考察了异质性内部控制缺陷影响企业技术创新资源配置的影响路径。
  研究发现,财务报告和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缺陷均会抑制企业R&D投资,且这种抑制作用主要来自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缺陷;相对于劳动或资本密集型企业,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缺陷对R&D投资的影响在技术密集型企业中更为严重;异质性内部控制缺陷对企业R&D投资的影响存在时滞效应。进一步研究发现,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缺陷可通过降低高管薪酬激励有效性来影响企业R&D投资,但该影响路径主要存在于技术密集型企业中;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缺陷也可通过弱化企业内部现金流量监督来影响企业R&D投资,该影响机制凸显于非国有企业。这些结果表明,相比财务报告内部控制,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在技术创新资源的优化配置中发挥着更为重要的作用,因此,推动企业技术创新、促进社会技术进步,应充分关注非财务报告内控缺陷。
  本文的研究有助于从企业内部控制的微观视角为缓解R&D活动的“市场失灵”提供应对策略、为促进企业技术创新提供决策参考,丰富企业内部控制治理理论;本文发现内部控制缺陷对企业R&D活动的抑制效应主要来自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缺陷,这凸显了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在企业技术创新中的重要性,为COSO更加关注非财务报告内控的理念提供了经验证据;本文针对不同行业探讨了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缺陷对技术创新投入的影响程度,这对如何更好地从行业层面提升企业技术创新的资源配置效率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其他文献
自美国爆发金融危机之后,金融化的问题又再度成为关注的焦点。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我国的金融行业也逐渐受到世界金融发展的影响,国内的经济发展已经有了金融化的趋势。根据对CSMAR数据库2018年上市公司数据的分析,发现我国82%的非金融企业都涉足金融资产投资。党的“十九大”报告曾明确指出,“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而对非金融企业来说,所处的环境对其影响非常大,其金融化程度也会受到运营环境
创新是事物向前发展的不竭动力,是企业增强其市场竞争力、助力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法宝。党的“十八大”明确强调必须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企业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生力军,其创新活动的开展与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息息相关。现有研究已从很多方面探求了企业创新影响因素,但大部分是基于“理性人”假设出发的。自从过度自信理论引入管理学研究以来,学者们开始关注管理者过度自信对于企业行
并购重组是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产生的企业经营策略,签订业绩承诺补偿协议的标的公司更易受到主并购方的青睐。随着承诺期到期,业绩承诺的履行情况逐渐被公示,承诺净利润不达标的现象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这不仅不利于公司本身的发展,还严重地损害了中小股东及外界投资者的利益。业绩承诺是被并购方对标的资产未来盈利的保证,但在业绩承诺不达标的情况下,依旧不能保护并购双方的利益完全不受损失。在这样的背景之下,研究
学位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但是由于企业创新的正外部性导致市场失灵①,企业研发的热情严重受挫。政府补贴作为国家进行市场干预的调节方式,其目的在于提高企业的研发积极性,最终弥补市场失灵。在此背景下,探究政府补贴能否在资本市场发挥激励创新及提升业绩的作用成为学术界及实务界共同关注的关键性议题。目前,关于政府补贴对企业绩效影响及影响机制的探讨主要从研发投入这一视角切入,大多数研究认为政府补贴会通过企业研发投入对企
学位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我国相继提出了“走出去”战略和“一带一路”倡议,企业纷纷响应号召,海外并购规模也在不断扩大,然而其成功率和并购持续时间却不理想。海外并购的快速完成是企业“走出去”获取资源、扩大市场的基本前提。影响海外并购的宏观因素如制度距离等难以控制,从微观个体层面出发更有利于提升企业在海外并购中的竞争力。企业高管是企业战略决策的制定者,决定着企业发展的方向。21世纪以来,我国政府颁布
学位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到“创新”一词超过50次,吹响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强劲号角。随着创新驱动战略的持续深入,我国社会产生了众多举世瞩目的科研成果,创新驱动战略带动了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让神州大地展现出不一样的光彩和活力。可以说,过去的中国由于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硕果累累,创新驱动战略也为中国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在此背景下,研究企业创新投入影响因素对于促进我国产业升级和建设现代化创新强国具有重大意义。阅读国
我国企业长期以来普遍存在融资约束问题。融资约束的存在导致企业无法获取充足的资金,限制了企业的投资活动,成为阻碍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现有研究认为融资约束根源于信息不对称和代理问题。内部控制作为企业的内部治理机制,能够抑制管理层的机会主义行为、提高信息披露质量;分析师作为资本市场中联通企业与外部投资者的桥梁,为投资者提供作出投资决策的参考信息,利用其专业背景发现管理层操纵会计处理方法的利己行为;而
学位
高质量的会计信息是资本市场有效运行的基础,在会计信息质量较高的环境下,投资者可以通过会计信息鉴别公司价值,使资本流向优质企业,提高资本运行效率。但是由于缺少必要的监管,国内外发生过多起管理者披露低质量会计信息导致投资者利益受损的事件。这些事件提醒我们,有效的监管对于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和保障资本市场健康运行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证监会作为我国资本市场的监管主体,证监会的监管和处罚是否有效受到了很多学者的
上市资格是一直我国资本市场的稀缺资源,IPO过会审核是企业进入证券市场最关键的环节,历来备受关注。IPO就是首次公开募股(Initial Public Offerings),指股份公司首次向公众公开募集资金的发行方式。所谓IPO审核,就是证监会发审委对申请IPO拟上市公司所进行的审核。2017年7月7日《中国证监会发行审核委员会办法》修改后成立的第一届大发审委(即第十七届发审委),一方面支持创新企
学位
在社会公众的呼吁、监管的要求或者出于自身印象管理等等原因下,我国上市公司致力于环保事业发展并且披露环境信息的积极性愈发高涨,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通过发布独立报告来披露自身的环境信息。独立披露的环境信息通常以企业社会责任报告(CSR),环境报告或可持续发展报告等为载体。由于我国金融体制尚不健全,融资约束正逐渐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瓶颈。从全球的实践来看,将企业环境绩效与企业金融相结合是一个行之有效的解决方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