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2019年10月,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进一步对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提出了明确要求。然而,受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中国正面临实体经济困难突出、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等困境。内部控制作为微观企业管理的重要手段,最新的COSO《内部控制——整合框架》进一步扩展了其报告目标,强调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因此,基于COSO的这一理念,进一步探讨非财务报告内控缺陷在企业创新活动中的作用机制,对解决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各种突出矛盾尤显重要。
本文以2009-2018年中国沪深A股主板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基于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内部控制鉴证报告及多个经济金融研究数据库中有关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意见、违规行为、财务重述等方面数据构建了不同性质的内控缺陷指标,结合上市企业年报中披露的研究开发(以下简称R&D)投资数据,对不同性质内部控制缺陷与企业R&D投资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并进一步考察了异质性内部控制缺陷影响企业技术创新资源配置的影响路径。
研究发现,财务报告和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缺陷均会抑制企业R&D投资,且这种抑制作用主要来自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缺陷;相对于劳动或资本密集型企业,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缺陷对R&D投资的影响在技术密集型企业中更为严重;异质性内部控制缺陷对企业R&D投资的影响存在时滞效应。进一步研究发现,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缺陷可通过降低高管薪酬激励有效性来影响企业R&D投资,但该影响路径主要存在于技术密集型企业中;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缺陷也可通过弱化企业内部现金流量监督来影响企业R&D投资,该影响机制凸显于非国有企业。这些结果表明,相比财务报告内部控制,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在技术创新资源的优化配置中发挥着更为重要的作用,因此,推动企业技术创新、促进社会技术进步,应充分关注非财务报告内控缺陷。
本文的研究有助于从企业内部控制的微观视角为缓解R&D活动的“市场失灵”提供应对策略、为促进企业技术创新提供决策参考,丰富企业内部控制治理理论;本文发现内部控制缺陷对企业R&D活动的抑制效应主要来自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缺陷,这凸显了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在企业技术创新中的重要性,为COSO更加关注非财务报告内控的理念提供了经验证据;本文针对不同行业探讨了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缺陷对技术创新投入的影响程度,这对如何更好地从行业层面提升企业技术创新的资源配置效率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本文以2009-2018年中国沪深A股主板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基于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内部控制鉴证报告及多个经济金融研究数据库中有关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意见、违规行为、财务重述等方面数据构建了不同性质的内控缺陷指标,结合上市企业年报中披露的研究开发(以下简称R&D)投资数据,对不同性质内部控制缺陷与企业R&D投资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并进一步考察了异质性内部控制缺陷影响企业技术创新资源配置的影响路径。
研究发现,财务报告和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缺陷均会抑制企业R&D投资,且这种抑制作用主要来自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缺陷;相对于劳动或资本密集型企业,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缺陷对R&D投资的影响在技术密集型企业中更为严重;异质性内部控制缺陷对企业R&D投资的影响存在时滞效应。进一步研究发现,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缺陷可通过降低高管薪酬激励有效性来影响企业R&D投资,但该影响路径主要存在于技术密集型企业中;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缺陷也可通过弱化企业内部现金流量监督来影响企业R&D投资,该影响机制凸显于非国有企业。这些结果表明,相比财务报告内部控制,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在技术创新资源的优化配置中发挥着更为重要的作用,因此,推动企业技术创新、促进社会技术进步,应充分关注非财务报告内控缺陷。
本文的研究有助于从企业内部控制的微观视角为缓解R&D活动的“市场失灵”提供应对策略、为促进企业技术创新提供决策参考,丰富企业内部控制治理理论;本文发现内部控制缺陷对企业R&D活动的抑制效应主要来自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缺陷,这凸显了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在企业技术创新中的重要性,为COSO更加关注非财务报告内控的理念提供了经验证据;本文针对不同行业探讨了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缺陷对技术创新投入的影响程度,这对如何更好地从行业层面提升企业技术创新的资源配置效率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