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垮掉的一代”的领军人物,艾伦·金斯堡早期名声,是通过他在《嚎叫》中发出的自由、反叛的声音而获得的。该诗被视为金斯堡的代表作,表达了诗人对父文化统治的反叛。尽管少数学者声称, 《嚎叫》不具备文学价值,大多数学者仍采取了不同方法,针对该诗的形式与内容进行了研究,并得出了有价值的结论。金斯堡的个人生活,历史背景,均为分析该诗的内容和意义提供了详实信息。金斯堡被证实是受到了前辈诗人如惠特曼、布莱克及雪莱等人的影响。然而,前人研究中所存在的问题是,多数学者在分析诗歌的过程中,对《嚎叫》的具体形式重视不足,也并未能明确指出金斯堡选用该形式的原因。本论文将在新历史主义的指导下展开论证,通过文体学分析和对比分析的方法,结合历史语境,解析《嚎叫》的形式,以解决这一遗留问题。本论文由三部分组成,即引言、内含三章的论文主体及结论部分。首先,引言部分将进行文献综述,提出研究问题,说明研究方法和理论基础并列出论文结构。第一章从语法角度对《嚎叫》进行分析,且基于安格斯·弗莱彻所提出的文体学理论。通过对比《自我之歌》与《嚎叫》,揭露这两首诗于形式上的相似性,本章意在证明金斯堡受到惠特曼的影响,将《嚎叫》创作为一首惠特曼式环境诗,并提出该诗的结构有机而民主,具有反抗霸权的功能。第二章继续对《嚎叫》中的意象,及意象的并置手法进行分析。本章中,并置被定义为对意象的堆叠和并列。因受到布莱克的启发并认同于他的想象力,金斯堡采用了与布莱克相似的并置意象的手法。二者理念中的解构主义倾向将被揭示, 《嚎叫》这一形式特点的反理性主义功能将被论证。第三章着重研究《嚎叫》的节奏特点。同波普乐相似,被首要观念/旋律夹住的即兴诗节/独奏才是《嚎叫》的核心。金斯堡通过变换词长句长,省略标点来独奏他的情感律动。受波普反叛性的影响,金斯堡用节奏思考,像波普乐手那般即兴创作。本章力图分析《嚎叫》的诗歌韵律,展现其波普式的节奏,以及该形式反视觉中心主义的功能。综上所述,本论文主要深入《嚎叫》形式的三个方面,并分别点明其功能。本文在结论中提出,金斯堡借鉴了惠特曼、布莱克诗歌的形式和波普爵士的节奏,成功阐述了他的民主政治立场,彰显了他不墨守成规的反主流文化的态度。形式的文体学效果和历史背景均为诗人选用某诗歌形式的理由。尽管用词通俗, 《嚎叫》的形式却远比前人所想的更为复杂,并具有重要意义。《嚎叫》的内容与形式均为金斯堡反文化态度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