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抗生素对细菌感染性疾病的治疗至关重要,但是当过分使用,释放到环境中时,会影响整个生态系统的平衡并导致耐药菌的产生,从而对人类健康产生重大影响。目前,含水样品中抗生素残留量的检测主要是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气相色谱-质谱等这类需要复杂仪器和专业技术人员的方法。生物传感器的使用可以很好弥补这些缺陷,生物传感器操作简单,检测费用低,可以确保快速的现场分析。核酸适配体可以特异性识别靶标,生产方便,容易定点标记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抗生素对细菌感染性疾病的治疗至关重要,但是当过分使用,释放到环境中时,会影响整个生态系统的平衡并导致耐药菌的产生,从而对人类健康产生重大影响。目前,含水样品中抗生素残留量的检测主要是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气相色谱-质谱等这类需要复杂仪器和专业技术人员的方法。生物传感器的使用可以很好弥补这些缺陷,生物传感器操作简单,检测费用低,可以确保快速的现场分析。核酸适配体可以特异性识别靶标,生产方便,容易定点标记,是生物传感器中理想的识别元件。基于核酸适配体的生物传感器因其良好的选择性,特异性和灵敏度,目前也用于多种不同种类抗生素的检测。相关文献多数是基于已发表的核酸适配体为识别元件形成的各种类型的生物传感器,对于更多种类抗生素的高亲和力和特异性的核酸适配体的筛选及其传感器的开发依然存在很大需求。常规的针对小分子靶标的核酸适配体筛选过程繁琐,周期长,筛选失败率很高。即使筛选得到富集文库后从大量的备选序列中挑选出有亲和力的序列难度也很大,且无简单经济高通量的表征亲和力的方法。已发表的文章中有通过使用称为微珠展示(Particle display)的方法将文库里的序列扩增到微珠表面,从而大大减少了筛选轮次。但是这些方法目前依然面临液滴大小不均匀、鉴定通量不高等问题,本文基于微珠展示的原理,利用液滴数字PCR可以进行均一的大规模单个模板平行扩增的特性制备大量均一化的单克隆微珠,结合分选流式细胞仪的高速分析和单颗粒分选能力,实现了从初步富集的复杂文库中一轮直接挑选获得特异性识别环丙沙星和万古霉素的核酸适配体,从而解决现有小分子靶标的核酸适配体筛选和鉴定流程长及成功率低的问题。首先,本文通过文献调研探讨液滴数字PCR和分选流式用于单轮高通量鉴定的可能性。在确定原理上可行的基础上进一步对各个环节包括微珠偶联引物,液滴数字PCR条件,流式分选收集单个微珠的参数设置等每个环节进行优化后,成功使用该套系统实现了从预富集文库中一轮鉴定获得多条结合抗生素环丙沙星的核酸适配体,并将其中一个适配体截短到29个碱基之后获得核心序列,与靶标环丙沙星的Kd为84 μM。分选环节利用了环丙沙星本身具有的荧光性质,因此进一步我们利用染料小分子硫黄素T对该系统的可行性和准确性再次进行了验证,筛选获得了与硫黄素T具有不同荧光增强效果的核酸适配体,荧光值的高低与流式分选时设置的荧光收集单元可以很好的对应,因此通过该方法实现了核酸适配体序列的快速获取及结合能力的快速匹配。其次,对于无荧光性质的小分子,我们选择万古霉素作为筛选靶标,通过在流式分选环节引入荧光修饰的互补配对链作为报告序列,使展示了序列的微珠在与靶标结合前后产生荧光信号的变化,进而实现了目标微珠的特异性收集。该方案突破筛选过程中靶标不具有荧光的限制,我们经过一轮鉴定成功获得了多条结合万古霉素的核酸适配体,且其中一条截短后的适配体长度为47 nt,与靶标具有较高亲和力(58 μM)和很好的特异性。基于得到的万古霉素的核酸适配体,设计了荧光生物传感器实现了万古霉素的检测,检测的线性范围为1 μM~20 μM,计算得到的检测下限为0.7 μM。且该传感器可以在90%的河水以及90%人血清中实现万古霉素的检测,检测的线性范围分别为1μM~10 μM和4 μM~60 μM,灵敏度可以满足目前万古霉素的检测需求。本文基于液滴数字PCR产生均一的单克隆微球,结合流式高通量检测和分选从而一轮获得核酸适配体,目前鲜有报道。通过本文的高通量筛选和鉴定方法有助于缩短传统小分子筛选的周期,很大程度上简化了筛选获得富集文库后备选序列的鉴定流程,提高了筛选的成功率。本文通过该方法成功筛选获得了特异性结合环丙沙星和万古霉素的核酸适配体,并利用万古霉素的截短优化的适配体基于分子信标的方法开发出了特异性检测万古霉素的荧光生物传感器。
其他文献
过渡金属如锰离子和后过渡金属如铋离子作为激活中心的光功能材料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然而由于在固体中的多价态特性、各价态的光谱性质各异、且依赖于晶体环境,对固体中铋和锰离子激活中心的发光机理的分析和理解以及对发光性能预测仍然是一个挑战。第一性原理计算已成为材料的物理化学性质分析和预测的有效手段,可在光功能材料的研究中发挥重要作用。本论文通过第一性原理计算探索固体中铋和锰离子的多价态及各价态光跃迁机理,形
光伏材料、固体发光二极管、光催化材料以及场效应晶体管中的电子激发态和载流子动力学是重要的基础物理过程,理解这些物理过程对材料设计和提高器件性能具有关键性作用。这些激发态的动力学演化过程是非绝热的,波恩-奥本海默近似不再适用,需要使用非绝热动力学(Non-adiabatic Molecular Dynamics,NAMD)对其动力学过程进行模拟。其中,轨线面跳跃方法由于其算法简单且容易与第一性原理计
面对现代化学工业对节能、绿色和环保的迫切需求,新型高效催化材料研发成为材料、化学与化工领域的热点。纳米碳材料作为活性组分或载体在多个多相催化反应中表现出了优异的催化性能,具有替代或实现金属基催化材料高效利用的巨大潜力。目前,相关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发展新型催化剂材料的制备技术及其表观催化活性的测试和比较上,而对纳米碳或碳载金属催化剂的深层次工作原理认识仍有欠缺。对催化反应活性中心的定性与定量、反应路
高速飞行器服役过程中,其外表面及动力系统面临着严苛的热力环境。超高温陶瓷基复合材料具有优异的超高温性能,成为高速飞行器热防护系统的主要候选材料。反应熔渗法具有成本低、制备周期短以及所制材料致密度高等优点,是超高温陶瓷基复合材料的主要制备工艺之一。然而,传统C/C熔渗预制体所采用的碳基体难以完全陶瓷化,所制陶瓷基复合材料易残留大量未反应的碳,且过量的熔体易残留于孔隙和裂纹中并刻蚀碳纤维,导致材料力学
发展基于燃烧的便携式微型应急或备用能源系统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由于运行噪音小、无机械摩擦损耗、结构简单紧凑等优点,微型热光伏和热电系统受到众多研究人员的关注。多孔介质燃烧具有壁面温度高且均匀、氮氧化物排放低等优点,能够显著提高系统效率。微型能源系统燃烧器特征尺度小,流动滞留和化学反应时间短,因而存在壁面温度均匀性和火焰稳定性问题。“双碳”目标和能源结构一方面要求基于化石燃料燃烧的能源系统降低氮氧化物
含铜抗菌不锈钢是一种新型的结构/功能一体化金属材料,在保留不锈钢原有性能的基础上,其表面还具有优异的抑制微生物生物被膜活性的功能,可大幅降低微生物引发的感染与腐蚀的风险,因此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然而,含铜抗菌不锈钢在实际应用中仍面临诸多挑战,对于不同的应用环境,对抗菌不锈钢抑制生物被膜的需求也大相径庭,特别是在微生物可通过直接机制对材料进行腐蚀的厌氧环境中,期待抗菌不锈钢发挥出更强的对生物被膜形成
高温合金精密管材是航空发动机管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发动机的血管和气管。管材多为轧制成形,为了满足尺寸精度高和组织性能稳定的要求,需要在考虑常规变形的影响因素之外,进一步研究管材的织构演化行为。GH4145合金管材作为发动机套管圈的零件,使用条件恶劣,要求合金管材具有更高的尺寸精度和组织均匀性,以满足发动机长寿命的要求。因此本文从变形量,Q值(相对减壁量与相对减径量之比),轧制道次等几个方面,研
本文通过利用X-射线、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和背电子散射技术等检测手段探究含Pt改性Al化物涂层(Pt-Al涂层)和不含涂层的单晶高温合金在长期时效过程中的组织稳定性以及不同热力耦合条件加载时的断裂行为和变形机制,系统地分析了 Pt-Al涂层对单晶高温合金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通过镀Pt渗Al的方式在第二代单晶高温合金表面制备厚度为60μm的Pt-Al涂层。元素互扩散行为导致涂层下方5μm-10μ
为提高机器人命令执行精度,提出基于物联网的智能绝缘涂覆机器人远程控制系统。分析系统总体架构,从硬件与软件两部分对远程控制系统进行设计,硬件部分包括电源模块、服务器模块以及数据库模块,使用远距离射频技术并结合物理层调制手段实现远距离的信号连接;系统软件部分采用运动学建模方法结合力学矩阵计算涂覆机器人关节动作完成的精准度,实现涂覆机器人的远程控制。仿真实验证明,所提系统对时延因素的补偿效果较好、动作完
生物质作为唯一一种可直接转化为液体燃料和化学品的可再生资源一直受到科研工作者的青睐。木质纤维素是一种重要的生物质资源,其中木质素是木质纤维素的重要组分,它是自然界中唯一能直接提供芳香族化合物的可再生资源,具有氧含量低、能量密度高的优点。将木质素解聚为芳香单体是实现木质素高值化利用的重要研究内容,但木质素是一种稳定的三维网状高分子材料,其解聚过程中存在断键困难、反应中间体易缩聚、产物选择性低等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