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全球化日益深化的今天,随着中国综合国力、国际影响力的不断提升,坚定不移实施“走出去”战略的时代意义日益彰显。如何进一步扩大对外文化交流和提高国际话语权是有效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的重大课题。中国作为主场,第24届世界哲学大会于2018年8月在北京召开;亚洲文明对话大会于2019年5月在北京开幕。此外,中华学术外译项目,作为助推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学术研究走向世界的坚实平台,自2010年设立以来,硕果累累,不仅帮助国外了解中国社科研究的优秀前沿成果,加强中国学者与国际学术界的对话,还进一步传承和弘扬了中国优秀文化和中华民族精神。本翻译实践报告正是基于这一时代背景下的积极探索。本报告选取当代著名哲学家陈来2019年最新著作《儒学美德论》第十二章全章和第十三章部分章节,进行汉译英翻译实践,结合翻译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以及总结出的翻译策略和经验,撰写翻译实践报告。本报告选取的翻译材料归类于哲学领域,具有哲学类文本的典型特征,即专业术语较多,句子结构严谨复杂,逻辑性缜密。同时,翻译材料多处引用中国古代典籍中的文言句段,赋予原文本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美感。本报告从语言、文化和美学三个层面对翻译过程中的重点难点问题进行分析。本研究重点在于如何在语言层面上,准确恰当做好信息内容处理;如何运用阐释运作理论,强化译者的主动能力,在文化层面进行补偿,实现原文和译文之间的意味平衡;以及如何运用接受美学理论,深入发掘目标读者在翻译中扮演的主人翁角色,从接受者的角度减少美感在翻译过程中的丢失。经过此次翻译实践及相关翻译实践报告的撰写,笔者进一步了解了哲学文本及其中文言文的文本特征,掌握了有关儒学美德论的核心观点;并基于阐释运作理论和接受美学理论,运用多种翻译策略和技巧,解决翻译中的难题,翻译能力得到了一定的提升。鉴于笔者翻译实践量有限,译文难免存在不足之处。笔者希望本报告能够为研究哲学类学术文本翻译以及典籍翻译的学者和翻译爱好者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