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主要通过观察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分别服用沙库巴曲缬沙坦和培哚普利治疗3个月和6个月后的超声心动图、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erminal pro-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肾功能相关指标、血清钾浓度、堪萨斯心肌病调查问卷(Kansas City Cardiomyopathy Questionnaire,KCCQ)评分等指标以及近期临床不良心血管事件和药物相关副反应在两组间的差异,从而为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的临床治疗提供更多的循证医学证据。方法:研究对象选择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于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期间接诊或收治的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130例。依据纳入和排除标准进行研究对象的筛选,随后利用随机数字法开展组别划分,将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分别纳入沙库巴曲缬沙坦组(A组)与培哚普利组(B组),两组患者均在接受常规心力衰竭药物治疗的前提下分别加用沙库巴曲缬沙坦或培哚普利,连续治疗半年,并收集研究对象的各项基础资料,包括:性别、年龄、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舒张压(Diastolic Blood Pressure,DBP)、吸烟史、既往史以及联合用药情况等,对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治疗后6个月的超声心动图、NT-proBNP、肾功能相关指标、血清钾浓度、KCCQ评分等检查指标进行收集和分析;同时研究和对比两组患者近期临床不良心血管事件和药物相关副反应。所得数据均使用SPSS21.0软件进行分析。研究结果:1.两组患者的各项基线资料[包括性别、年龄、BMI、SBP、DBP、吸烟史、给药方式、既往史、联合用药、心功能分级(NYHA分级)、心衰分型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患者的尿酸UA(uric acid)、血清钾浓度(K+)、估计肾小球滤过率(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eGFR)、血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水平治疗前后组内与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较于治疗前,两组患者胱抑素C(Cystatin C,CysC)水平在治疗后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A组血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水平在治疗后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Scr水平在治疗后降低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患者治疗前NT-proBN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较于治疗前,两组患者NT-proBNP水平在治疗后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治疗3个月后A、B两组NT-proBN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A组NT-proBNP水平较B组降低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两组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左室后壁厚度(Left Ventricular Posterior Wall Thickness,LVPWT)、室间隔厚度(interventricular septum thickness,IVST)、左心房前后径(left atrial diameter,LA)、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diameter,LVEDd)以及左室质量指数(Left ventricular mass index,LVMI)在接受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较于治疗前,A、B两组的三个亚组(HFrEF、HFmrEF、HFpEF亚组)患者的LVEF值均在治疗后有明显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余各指标相较于治疗前,除A组HFmrEF亚组LVPWT值以及A、B两组HFmrEF亚组的IVST值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均在治疗后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A组HFpEF亚组患者在经过6个月的治疗后IVST值相较于B组下降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余各指标在A、B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两组患者治疗前KCCQ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较于治疗前,两组患者KCCQ评分均在治疗后有明显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A组患者的KCCQ评分在治疗后3个月、6个月均较B组升高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两组患者药物副反应及总的药物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两组患者临床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8.A组患者服用沙库巴曲缬沙坦的起始剂量为每日66.31±25.79mg,治疗3个月后的剂量为每日177.13±63.83mg,治疗6个月后的剂量为每日 197.13±59.81mg;B组患者服用培哚普利的起始剂量为每日4.54±1.09mg,治疗3个月后的剂量为每日5.87±2.03mg,治疗6个月后的剂量为每日6.62± 1.94mg。结论:1.对于缺血性心肌病不同程度心力衰竭患者,沙库巴曲缬沙坦与培哚普利均能够发挥逆转左心室重构和改善心功能的作用,而在HFpEF亚组中,沙库巴曲缬沙坦在治疗半年后所产生的逆转左心室重构作用要略优于培哚普利。2.对于缺血性心肌病不同类型心衰的患者,沙库巴曲缬沙坦相较于培哚普利在降低NT-proBNP、改善肾功能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方面的效果更优。3.两种药物副反应以及临床不良事件发生率均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