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李商隐是晚唐诗人的代表,他一生颠沛潦倒,仕途很不得志,却在诗学上造诣卓著,将唐诗在李白、杜甫之后又推向了一个高峰。《李商隐研究:19世纪的巴洛克诗人》由美国斯坦福大学华裔中西比较文学和比较诗学教授刘若愚所著,从比较诗学理论出发对李商隐及其作品进行了深入分析,并在第二章选译并详注了100首李商隐诗作。被称为李商隐研究的一部里程碑式的著作。帕尔默融合人类语言学三大传统以及新兴的认知语言学,在1996年《文化语言学》专论中结合Roland A. Finke意象理解原则,融合自己的研究分析,系统提出包含知觉对等、空间对等、转换对等、结构对等的四项意象理论。并阐释了此意象理论如何运用到文化语言具体分析研究中,为意象的转换理解提供了新的分析理论和研究方法。论文以刘若愚《李商隐研究:9世纪的巴洛克诗人》中第二章100首李商隐诗歌翻译本为研究对象,将其中意象总结分为自然意象、人造物意象、社会意象、历史意象和神话意象五大类共约1121个意象,重点探究在帕尔默文化语言学理解意象认知对等、空间对等、转换对等和结构对等四项基本原则指导下,意象与具体事物之间存在的关联,文章还举出并剖析了从刘若愚选取的100首李商隐诗作翻译中的96句诗及其翻译作为典型,分析研究为了能较好的传达意象的内涵,保证原有意象能更好地被目标读者理解和接受,精通中西语言学的刘若愚教授主要采用的意象保存、添加、遗失、转换和阐释的翻译策略在李商隐诗歌意象翻译中的运用。本文在研究的过程中对帕尔默文化语言学及刘若愚《李商隐研究:9世纪的巴洛克诗人》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通过四项意象对等原则下对刘若愚100首李商隐诗歌的意象翻译分析,文章阐述了在李商隐诗歌译本中刘若愚根据不同意象类别所采用的翻译策略,并选取96句诗作为典型深入分析,进一步阐释了文化语言学的意象理论在研究唐诗翻译中的指导意义。对文化语言学理论指导下李商隐诗歌意象翻译和不同翻译策略的运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