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是由于面部长期反复不当外用糖皮质激素制剂引起的炎症性皮肤病。其特点是应用糖皮质激素好转,但停药后迅速复发甚至加重。患者为避免停药后反跳性皮炎再发的痛苦,完全依赖于外用糖皮质激素,使皮肤局部形成了对糖皮质激素的“依赖”,但其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清楚。通过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皮损中糖皮质激素受体(GR)的表达和表皮、真皮中浸润的T淋巴细胞,从免疫学角度探讨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的发病机制,寻找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收集2006年4月—2008年3月在天津市长征医院皮肤科门诊和病房就诊的临床确诊为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的病例25例,和10例临床与病理确诊为面部亚急性湿疹的病例,另取10例面部外观正常皮肤作为对照组,对照组的年龄、性别与实验组相匹配。石蜡包埋,石蜡标本常规5μm连续切片,进行常规组织病理分析,并用单克隆抗体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实验结果采用SPSS11.5统计软件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正态性和方差齐性的资料行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多个样本均数间的两两比较采用SNK-q检验;非正态分布资料和等级资料的多个独立样本比较用Kruskal-WallisH秩和检验、两个独立样本比较用Mann-Whitney u秩和检验。结果:1.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表现为表皮角化不全,棘层肥厚,细胞间或细胞内水肿,部分海绵形成。真皮乳头水肿,浅层毛细血管扩张、充血,真皮血管毛囊皮脂腺周围较多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组织细胞浸润,偶可见多核巨细胞。2.GR-α在25例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患者表皮全层均有表达,染色深,阳性细胞数量多,其中强阳性8例,阳性3例,弱阳性14例;在10例面部外观正常皮肤对照组中,主要表达于基底层,均为弱阳性;10例面部亚急性湿疹患者表皮全层均有表达,染色较深,阳性细胞数量较多,其中强阳性1例,阳性1例,弱阳性8例,这三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8<0.05)。3.GR-β在25例面部激素依赖性性皮炎患者表皮无表达,或表达主要位于基底层且阳性细胞数相对较少,其中阴性21例,弱阳性4例;10例面部外观正常皮肤对照组中阴性8例,弱阳性2例;10例面部亚急性湿疹患者中阴性7例,弱阳性3例,这三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652>0.05)。4.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组GR-α的表达强度高于对照组(P=0.014<0.017),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组和面部亚急性湿疹组之间亦无显著性差异(P=0.166>0.017),面部亚急性湿疹组和对照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147>0.017)。5.GR-α和GR-β主要在皮肤表皮表达,真皮内表达较少。6.正常皮肤组织CD4、CD8在真皮浅层呈阴性或少量表达,面部亚急性湿疹皮损和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皮损中CD4、CD8在真皮乳头、真皮浅层T淋巴细胞胞膜上有大量表达。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组皮损中CD8~+T淋巴细胞数(219.24±125.62)显著高于对照组(36.10±22.1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0.017);面部亚急性湿疹组皮损中CD8~+T淋巴细胞数(153.70±112.42)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2<0.017);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组和面部亚急性湿疹组皮损中CD4~+T淋巴细胞数与对照组相比有所增加,但三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76>0.05)。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皮损中CD4~+/CD8~+比值升高,但三组间比无显著性差异(P=0.342>0.05)。结论:1.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组织病理表现与亚急性皮炎基本相似,其异质性可能与原发疾病不同有关。2.GR-α在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组和面部亚急性湿疹组表皮全层表达均高于对照组,提示局部皮肤组织结构的改变和炎症的作用造成皮损中GR-α表达的增加,而GR-α与GC亲和力的显著降低可能和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的免疫病理过程有关。3.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患者局部存在大量T淋巴细胞浸润、CD4~+/CD8~+T淋巴细胞比例失衡,提示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患者皮损局部可能存在着不同原因的T淋巴细胞激活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