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红核妇洁洗液是由单味药材山楂核经干馏等现代工艺制备而得。目前,红核妇洁洗液还存在质量控制薄弱、物质基础不明、抗菌作用机制不清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在临床的广泛应用。本课题从质量控制、物质基础及抗菌作用机制等方面,对红核妇洁洗液进行质量控制提升及抗霉菌性阴道炎(VCC)作用机制进行研究,以完善红核妇洁洗液质量控制体系,阐明其抗VCC作用机制。
方法:1.采集15批次不同产地来源的山楂核,根据2015年版《中国药典》四部附录相应方法,对包括其性状、杂质、鉴别、浸出物等内容进行检测,完善与提升山楂核的质量控制标准。
2.根据2015年版《中国药典》四部附录相应方法,对15批次红核妇洁洗液的【性状】、【鉴别】、【检查】、【含量测定】等内容进行检测,完善与提升红核妇洁洗液的质量控制标准。
3.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分析鉴定红核妇洁洗液中化学成分,对其中的糠醛、愈创木酚、2,6-二甲基苯酚、2-甲基苯酚、苯酚、4-甲基愈创木酚、2,6-二甲氧基苯酚、4-丙基愈创木酚、1,2,3-三甲氧基苯、3,4,5-三甲氧基甲苯等10种有效成分进行定性定量分析。
4.采用气相色谱法(GC-FID)建立红核妇洁洗液的指纹图谱。
5.采用连续二倍稀释法,观察红核妇洁洗液对白色念珠菌(Candidaalbicans)抑制作用,并测定其最小抑菌浓度(MIC);建立体外C.albicans生物被膜模型,采用XTT法检测红核妇洁洗液对不同阶段C.albicans生物被膜的抑制作用;采用芽管生成试验,检测红核妇洁洗液对C.albicans芽管萌发的抑制率。
6.通过构建VVC大鼠模型,采用阴道涂片检查和病理组织检测法,对红核妇洁洗液的药效学进行再评价研究。
7.采用qPCR技术,检测红核妇洁洗液对C.albicans毒力基因、影响细胞壁及细胞膜相关合成基因的调控作用,从分子水平揭示红核妇洁洗液抗C.albicans的作用机制。
结果:1.在山楂核原有质量标准的基础上,提高了山楂核的水分、总灰分、浸出物的限度要求,新增重金属检测项,具体要求如下:山楂核杂质不得过4%;山楂核水分不得过10%;山楂核总灰分不得过1.5%;山楂核醇溶性浸出物不得少于5.5%;山楂核重金属不得过1ppm。
2.在红核妇洁洗液原有质量标准基础上,【鉴别】项下新增加了酚类物质、醛类物质的显色反应鉴别;【含量测定】项下新增加了酸值、羰基化合物含量检测内容;【检查】项下新增了微生物限度检查。根据15批次样品检测结果,可将红核妇洁洗液中含酸量限度确定为不少于5%,羰基化合物含量限度确定为不少于5%
3.建立的红核妇洁洗液气相指纹图谱色谱条件为:HP-5(聚二甲基硅氧烷)石英毛细管柱(30m×0.32mm×0.25μm),程序升温:炉温60℃保持5min,5℃·min-1升至200℃保持5min,5℃·min-1升至220℃保持5min,3℃·min-1升至260℃保持10min,进样口温度260℃,分流比30∶1,进样量1μL。15批样品的气相色谱图相似度均在0.95以上,共标定33个共有峰,确定归属的8个共有峰分别为为:糠醛、苯酚、2-甲基苯酚、愈创木酚、4-甲基愈创木酚、1,2,3-三甲氧基苯、3,4,5-三甲氧基甲苯、2,6-二甲氧基苯酚。
4.根据红核妇洁洗液的GC-MS检测结果,分析鉴别出了红核妇洁洗液中的61种化学成分,主要包括酮类21种,占总含量的5.99%;醛类4种,占总含量的55.97%;酚类13种,占总含量的28.55%;苯类8种占总含量的4.79%;酯类8种、烷烃类4种,占总含量的0.25%;呋喃类2种,占总含量的0.36%;醇类1种,占总含量的0.1%。其中,红核妇洁洗液中糠醛平均含量为(4.1388mg·mL-1)、愈创木酚平均含量为(0.284mg·mL-1)、2,6-二甲基苯酚平均含量为(0.0046mg·mL-1)、2-甲基苯酚平均含量为(0.0279mg·mL-1)、苯酚平均含量为(0.0295mg·mL-1)、4-甲基愈创木酚平均含量为(0.3007mg·mL-1)、2,6-二甲氧基苯酚平均含量为(0.261mg·mL-1)、4-丙基愈创木酚平均含量为(0.0181mg·mL-1)、1,2,3-三甲氧基苯平均含量为(0.0149mg·mL-1)、3,4,5-三甲氧基甲苯平均含量为(0.0022mg·mL-1)。
5.体外抗菌试验结果表明,红核妇洁洗液的MIC为原液稀释64倍浓度。红核妇洁洗液能够抑制C.albicans菌落形成,且呈一定的浓度依赖性,并能显著降低C.albicans的粘附性,抑制C.albicans芽管生长。
6.VVC模型大鼠试验结果表明,红核妇洁洗液能够显著抑制VVC模型大鼠阴道内C.albicans菌落形成,减少炎性细胞对阴道粘膜的浸润。
7.qPCR研究结果表明,红核妇洁洗液能够显著降低C.albicanscAMP通路中HWP1、ALS3、ECE1等粘附性相关基因的表达;下调C.albicansRas1-cAMP-Efg1通路中促菌丝生长及生物被膜形成的EFG1基因表达;下调维持细胞膜结构的主要组分麦角甾醇合成通路中ERG1、ERG7等关键基因的表达;上调破坏细胞壁完整性的调控钙调神经磷酸酶CRZ1及MAP激酶途径的BCK1基因表达,上调破坏生物被膜维持促分散的HSP90基因。
结论:1.通过本论文的研究,增加及提升了红核妇洁洗液原料药及成品的质量控制指标,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红核妇洁制剂质量控制体系,提升了红核妇洁洗液的质量控制标准。
2.通过本论文的研究,从体外及体内对红核妇洁洗液抗VVC的药效学进行了再评价,为红核妇洁洗液的进一步临床应用提供了研究依据。
3.红核妇洁洗液可通过调控白念菌细胞膜、细胞壁及其毒力因子相关基因的表达,发挥综合抗菌作用,从分子水平初步揭示了红核妇洁洗液治疗VVC的作用机制。
方法:1.采集15批次不同产地来源的山楂核,根据2015年版《中国药典》四部附录相应方法,对包括其性状、杂质、鉴别、浸出物等内容进行检测,完善与提升山楂核的质量控制标准。
2.根据2015年版《中国药典》四部附录相应方法,对15批次红核妇洁洗液的【性状】、【鉴别】、【检查】、【含量测定】等内容进行检测,完善与提升红核妇洁洗液的质量控制标准。
3.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分析鉴定红核妇洁洗液中化学成分,对其中的糠醛、愈创木酚、2,6-二甲基苯酚、2-甲基苯酚、苯酚、4-甲基愈创木酚、2,6-二甲氧基苯酚、4-丙基愈创木酚、1,2,3-三甲氧基苯、3,4,5-三甲氧基甲苯等10种有效成分进行定性定量分析。
4.采用气相色谱法(GC-FID)建立红核妇洁洗液的指纹图谱。
5.采用连续二倍稀释法,观察红核妇洁洗液对白色念珠菌(Candidaalbicans)抑制作用,并测定其最小抑菌浓度(MIC);建立体外C.albicans生物被膜模型,采用XTT法检测红核妇洁洗液对不同阶段C.albicans生物被膜的抑制作用;采用芽管生成试验,检测红核妇洁洗液对C.albicans芽管萌发的抑制率。
6.通过构建VVC大鼠模型,采用阴道涂片检查和病理组织检测法,对红核妇洁洗液的药效学进行再评价研究。
7.采用qPCR技术,检测红核妇洁洗液对C.albicans毒力基因、影响细胞壁及细胞膜相关合成基因的调控作用,从分子水平揭示红核妇洁洗液抗C.albicans的作用机制。
结果:1.在山楂核原有质量标准的基础上,提高了山楂核的水分、总灰分、浸出物的限度要求,新增重金属检测项,具体要求如下:山楂核杂质不得过4%;山楂核水分不得过10%;山楂核总灰分不得过1.5%;山楂核醇溶性浸出物不得少于5.5%;山楂核重金属不得过1ppm。
2.在红核妇洁洗液原有质量标准基础上,【鉴别】项下新增加了酚类物质、醛类物质的显色反应鉴别;【含量测定】项下新增加了酸值、羰基化合物含量检测内容;【检查】项下新增了微生物限度检查。根据15批次样品检测结果,可将红核妇洁洗液中含酸量限度确定为不少于5%,羰基化合物含量限度确定为不少于5%
3.建立的红核妇洁洗液气相指纹图谱色谱条件为:HP-5(聚二甲基硅氧烷)石英毛细管柱(30m×0.32mm×0.25μm),程序升温:炉温60℃保持5min,5℃·min-1升至200℃保持5min,5℃·min-1升至220℃保持5min,3℃·min-1升至260℃保持10min,进样口温度260℃,分流比30∶1,进样量1μL。15批样品的气相色谱图相似度均在0.95以上,共标定33个共有峰,确定归属的8个共有峰分别为为:糠醛、苯酚、2-甲基苯酚、愈创木酚、4-甲基愈创木酚、1,2,3-三甲氧基苯、3,4,5-三甲氧基甲苯、2,6-二甲氧基苯酚。
4.根据红核妇洁洗液的GC-MS检测结果,分析鉴别出了红核妇洁洗液中的61种化学成分,主要包括酮类21种,占总含量的5.99%;醛类4种,占总含量的55.97%;酚类13种,占总含量的28.55%;苯类8种占总含量的4.79%;酯类8种、烷烃类4种,占总含量的0.25%;呋喃类2种,占总含量的0.36%;醇类1种,占总含量的0.1%。其中,红核妇洁洗液中糠醛平均含量为(4.1388mg·mL-1)、愈创木酚平均含量为(0.284mg·mL-1)、2,6-二甲基苯酚平均含量为(0.0046mg·mL-1)、2-甲基苯酚平均含量为(0.0279mg·mL-1)、苯酚平均含量为(0.0295mg·mL-1)、4-甲基愈创木酚平均含量为(0.3007mg·mL-1)、2,6-二甲氧基苯酚平均含量为(0.261mg·mL-1)、4-丙基愈创木酚平均含量为(0.0181mg·mL-1)、1,2,3-三甲氧基苯平均含量为(0.0149mg·mL-1)、3,4,5-三甲氧基甲苯平均含量为(0.0022mg·mL-1)。
5.体外抗菌试验结果表明,红核妇洁洗液的MIC为原液稀释64倍浓度。红核妇洁洗液能够抑制C.albicans菌落形成,且呈一定的浓度依赖性,并能显著降低C.albicans的粘附性,抑制C.albicans芽管生长。
6.VVC模型大鼠试验结果表明,红核妇洁洗液能够显著抑制VVC模型大鼠阴道内C.albicans菌落形成,减少炎性细胞对阴道粘膜的浸润。
7.qPCR研究结果表明,红核妇洁洗液能够显著降低C.albicanscAMP通路中HWP1、ALS3、ECE1等粘附性相关基因的表达;下调C.albicansRas1-cAMP-Efg1通路中促菌丝生长及生物被膜形成的EFG1基因表达;下调维持细胞膜结构的主要组分麦角甾醇合成通路中ERG1、ERG7等关键基因的表达;上调破坏细胞壁完整性的调控钙调神经磷酸酶CRZ1及MAP激酶途径的BCK1基因表达,上调破坏生物被膜维持促分散的HSP90基因。
结论:1.通过本论文的研究,增加及提升了红核妇洁洗液原料药及成品的质量控制指标,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红核妇洁制剂质量控制体系,提升了红核妇洁洗液的质量控制标准。
2.通过本论文的研究,从体外及体内对红核妇洁洗液抗VVC的药效学进行了再评价,为红核妇洁洗液的进一步临床应用提供了研究依据。
3.红核妇洁洗液可通过调控白念菌细胞膜、细胞壁及其毒力因子相关基因的表达,发挥综合抗菌作用,从分子水平初步揭示了红核妇洁洗液治疗VVC的作用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