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辈对不同性别幼儿的养育特征分析

来源 :西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_hua19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3岁这一阶段对于幼儿来说,是发展其性别角色的重要时期。在与社会的互动中,儿童总是不断获得社会中关于男女两性的价值观,动机,个性特征,情感反应,言行举止等。同时,他们在成长过程中也继续将生物学和社会性别的要求纳入到自我意识之中,不断形成了相应的性别角色。家庭是儿童接触的第一个社会环境,家庭也是儿童与成人互动的首要场所,在教育儿童性别角色方面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在我国农村,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幼儿的父母多外出打工,祖辈则成为幼儿的主要养育人,是幼儿性别角色教育的主要承担者,祖辈的教育观念与养育方式也影响着幼儿的社会化定向。因此笔者试图将性别视角转向祖辈对孙辈的养育中,从祖辈对不同性别幼儿的态度和行为入手,并基于此讨论分析性别视角下祖辈养育的特征,最后提出教育建议。本研究采用质的研究方法,选取山西省D村4户有2-3岁幼儿并存在隔代养育现象的家庭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非参与式观察对儿童与祖辈互动中的言行进行观察与记录,结合对隔代家长的访谈以及实物分析,考察祖辈对不同性别幼儿的态度和行为。研究发现祖辈的性别角色养育态度包括:“孙子孙女都一样的”的生育态度、“男孩要有担当,女孩要快乐”的性别期待、“男孩要强壮,女孩要漂亮”的形象要求以及“女汉子”、“娘娘腔”的性别评价。受到其养育观念的影响,祖辈对于不同性别幼儿也采取了不同了养育行为:包括为幼儿提供带有性别标签的衣物和玩具;在管教约束时运用性别角色的行为规范的不同来要求幼儿;在沟通交流方面对男孩多使用告知性、指令性等低亲和力的语言,对女孩使用鼓励支持性的高亲和力的语言;在为幼儿提供情感支持时,对男孩多采用言语说教的形式,女孩则给予情绪安慰;对于幼儿的帮助方式也有差异,对男孩采取间接引导的方式,对女孩是通过直接替代完成给予帮助;在游戏娱乐时多与男孩进行运动游戏,与女孩进行角色游戏,同时更多参与女孩的游戏。基于对祖辈对不同性别幼儿的态度和行为考察,笔者从性别的角度去审视祖辈养育的主体、内容以及行为特征,总结出性别视角下祖辈养育呈现主体参与失衡、互动角色固定的主体特征;祖辈养育的内容也呈现传递固有性别知识、维护既存性别规则的导向;祖辈养育的行为特征出现对传统社会角色规范行为的鼓励与支持以及对于跨性别行为的约束与妥协。针对性别视角下祖辈养育的特征,笔者也提出了自己的几点思考:以性别的维度去审视祖辈的养育,发现祖辈出现了传统性别观念的回归,幼儿则是在其中内化性别规则。基于此笔者也提出了自己的一些建议,以期为祖辈实施科学的性别角色教育提供思路。一要营造科学的性别教育环境,使幼儿形成正确的性别意识。祖辈要有意识的克服自身的性别刻板印象,对幼儿的性别角色能够有正确的认知,同时也应调整传统的性别分工,增加家庭中男性角色的教育功能。二是祖辈要挣脱性别养育的束缚,按天性养育幼儿。要允许幼儿参与跨性别的活动,充分发挥幼儿的个性。也要在正确认识男女之间的差异,因材施教。三是要正确运用资源材料,传播正确的性别角色观。祖辈要谨慎选择生活用品和玩具,打破材料运用的性别界限,同时也要利用大众传媒传播正确的性别教育观念。
其他文献
一直以来,人们对“教师权威”这一概念褒贬不一。一些人认可教师权威的合理性,认为教师权威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另一些人则认为教师权威不该存在,从学生自由发展等种种角度否认了教师权威存在的合理性。之所以会出现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与“教师权威”这一概念不明晰、社会事件多发等众多因素有关。在多种原因的共同作用下,教师权威的式微成为了不可否认的现实,而在这种教师权威被弱化、相关概念尚不明朗
学位
近些年,随着“教学学术”、“教学学术共同体”等理论的出现,教学学术对提高教学质量和学术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教学学术共同体”在高等教育领域备受学者的关注,且应用范围较广,有效地促进高校教学学术水平的提升。但是在基础教育领域,“教学学术共同体”、“教学学术”,甚至“学术”都被认为是空中楼阁,高不可攀。一线中小学校教师对教学学术的认识较为滞后,依旧停留在认为“教学学术独属于高等院校研究”的层面,导
科技革命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改变着人类的生活面貌,也深刻形塑着学校的物质形态、教育观念和人们的教育认知与存在方式。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和持续广泛深入发展,网络信息技术已融入人类教育生活的方方面面,并在教育领域因“教育信息化”之名而著称。多媒体、电脑等网络信息技术在教育生活中的运用已十分普遍并对传统学校发展模式、教师教学方法与教师专业发展构成了新的挑战。当前,信息技术在我国已经发展多年且有从传统信息技术
STEM,即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数学(Mathematics)等四门学科的首字母,但并不是几门学科的简单叠加,而是一种相互融合的跨学科教学理念,对于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合作能力等具有重要作用。21世纪以来,越来越多的国家关注STEM教育的应用与发展,并将其作为本国教育发展的重要着力点。近年来,我国也出台了相关的政策文件大力
在网络技术革新和新型产业转型的过程中,网络和生活日趋融合,呈现出伴生关系。一方面,移动网络、社交软件、短视频、网络直播等随处可见,增加了生活的便利性;另一方面,互联网与教育逐渐融合,出现了智慧型教学的多种生态,对学生的生活和学习都产生了较大影响,各种网络媒介互相渗透使得学习者接受信息的渠道也逐渐多元化。信息获取已经不再是难题,为难的是如何在这样一个信息饱和时代提取或处理信息。《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
在日新月异的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更新换代速度越来越快,通过延长学校教育年限让学生掌握未来生活所需知识已不再可行,构建学生学会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刻不容缓。当“学习获得”隐喻在学习型社会力不从心之时,“学习即知识建构”隐喻逐渐发展壮大。“学习即知识建构”隐喻强调个体主观世界和社会的联结,基于此,学习成为了通过协作的方式在共同体内部开展知识建构的过程。大学是学生走向社会的最后一站,更要培养学生适应
导学案是一种可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和教学效率的学习方案,因为良好的实践效果逐渐受到广大教师的青睐,是当前我国基础课程教育改革中影响较大、辐射较广、也是较为成功的范例之一,但大量的教育实践也暴露出了现行导学案在编写和使用上的一些不足和误区,需要研究者不断优化和改进。思维导图是一种表达发散性思维的图象式思考辅助工具,能够刺激多种感官协同工作,将抽象的知识和思维过程形象化、具体
学位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快速更新,加快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培养具有综合性、创新性和实践性的高端人才,已经成为建设国家科技创新体系、实现教育强国的要务之一,对于提升国家的核心竞争力、实现创新型国家建设目标具有深远的意义。在高等教育改革现实要求和社会发展需求的双重推动下,我国博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越来越受到社会关注。邻国日本的博士教育已有百余年发展历史,其人才培养体系比较完备。尤其是在二战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