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听力教学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占据重要地位,然而听力过程中却存在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比如,虽然听者能清楚地听到所说的每个单词但却不能做出正确的选择。针对这一现象,本文从间接言语行为理论的角度对大学英语听力教学进行了系统分析。 本文试图解决一个核心问题:如何在听力教学中培养学生分析理解间接言语的能力以帮助学生提高听力水平。 本文首先以Searle的间接言语行为理论作为主要理论基础,通过对听力教学实践中典型的带有间接言语的听力材料进行个案分析,并从文化,语境,认知等角度进行详细分析讨论,为听力教学提出了非常重要的启示。从间接言语行为理论的角度看听力材料,说话者的话语意义与字面意义并非总是一致。这时就需要通过逻辑推理,结合已有背景知识对说话者的说话意图做出正确判断。显然逻辑推理是正确理解的关键,也是制约学生听力水平提高的瓶颈。我们知道间接言语行为分为规约性和非规约性两种,其区别在于语言的间接性通过什么途径可以得以解释。前者与说话者共有的习俗,背景知识等有关,而后者则涉及更多因素。鉴于此,在听力教学中教师应该通过讲解背景知识,引导学生进行正确推理等方法来提高学生理解间接言语的能力,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听力成绩。 本文共包括六部分。第一部分为引言,对本课题的基本内容予以说明。第二部分为文献回顾,对涉及该课题的相关研究做了系统梳理与分析并指出存在的不足。第三部分重点讲述间接言语行为理论的相关内容,为下文的展开论述做好理论铺垫。第四部分为该理论对听力教学的启示。具体说明了通过仔细全面解读该理论能够为听力教学提供哪些启发。第五部分为该理论在听力教学中的运用,从教学实践的角度诠释了该理论的重要性及该理论在听力教学中的创造性运用。最后为结论部分,通过上文的分析得出合理的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