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问题。金融部门作为经济发展的关键一环,支持生态文明建设是其职责之一。作为一种新兴业务,绿色信贷的引入被视为促进节能减排的重大举措,也是我国运用金融杠杆进行环境保护的大胆尝试,但当前各家商业银行对绿色信贷政策的认识和实施仍有不足,本文以此为切入点聚焦绿色信贷对商业银行竞争力的影响。本文首先运用理论分析法,对国内外有关绿色信贷和商业银行竞争力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梳理,发现在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问题。金融部门作为经济发展的关键一环,支持生态文明建设是其职责之一。作为一种新兴业务,绿色信贷的引入被视为促进节能减排的重大举措,也是我国运用金融杠杆进行环境保护的大胆尝试,但当前各家商业银行对绿色信贷政策的认识和实施仍有不足,本文以此为切入点聚焦绿色信贷对商业银行竞争力的影响。本文首先运用理论分析法,对国内外有关绿色信贷和商业银行竞争力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梳理,发现在二者内在机理的研究上仍有不足。即大多数研究为定性分析,缺乏实证检验的结果评价。不同于其他学者有关这方面的研究,为实证研究他们之间的影响关系,论文选取了 36家商业银行2010-2019年间相关数据,通过引入平衡计分卡的概念,分别从银行财务、客户市场、内部营运和学习成长四个维度构建商业银行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另一方面,又通过设置成本收入比、净利差、流动性比率、权益比率、贷款资产比和银行规模6个控制变量,完成了绿色信贷和商业银行竞争力二者关系的实证检验,使得研究结论更具科学性和可信度。由实证结果表明:绿色信贷的发展对银行利润的贡献较多,考虑绿色信贷本身较高的成本收益率本应当挤压利润的效率和质量,说明银行绿色信贷的发展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商业银行盈利模式的发展。而绿色声誉的变化幅度较小,样本呈现结果中并不显著。此外,商业银行履行环境保护社会责任,能够产生良好声誉,但对竞争力的影响存在滞后性,长期来看需要进一步坚持相关绿色信贷政策,才能产生持续的正面影响,实现可持续发展。最后,针对我国绿色信贷的实施现状所存在的问题,分别从政府层面和银行层面提出相应的建议:一是政府层面可以通过财政政策(税收减免、投资力度)和金融政策(细化实施细则、健全信息披露、实施差异监管)促进和完善绿色信贷政策;二是银行层面需要摆脱传统理念模式的思想束缚把握发展契机,提升绿色信贷产品的多元性,加强人才资源的培养和交流。
其他文献
《劳动合同法》八十五条规定的加付赔偿制度乃惩罚性赔偿在我国劳动法领域应用之结果,是劳工工资支付保障的重要法律依据。当前司法实务的主流观点认为,劳动者获得加付赔偿金需要以劳动监察机关行政程序作为前提。出于缺少相应强制执行权等原因,劳动监察机关在实践中很少会向用人单位出具责令行为的行政文书。通过案例检索分析可知,由于缺少行政前置程序,劳动者的加付赔偿金请求大多得不到法院的支持,加付赔偿金条款处于“睡眠
《民法典》第997条规定的人格权禁令制度是我国人格权立法领域的重大创造性举措,其改变了我国以往通过“行为保全+民事诉讼”相结合的人格权保护方式,实现了由消极被动的事后制裁到积极的事前预防模式的转换,突显了对人格权的优先级保护,对于遏制人格权侵权行为、保护民事主体的人格权具有深远意义。本文从程序法视角对人格权禁令的基础理论、法律规定进行分析和解读,并通过对现有先行性实践案例的评价与分析,针对人格权禁
从各国的刑事立法和司法实践来看,积极刑法观总体处于扩张趋势。随着我国社会风险日趋增加、集体利益保障需求递增、违法制裁体系的巨变,我国立法者充分考虑外部国家安全秩序和社会良性发展的需要,同时兼顾内部传统刑法规制作用弱化的现状,有效回应社会关切,先后通过了11个《刑法修正案》,这是符合我国实际情况的刑事立法决定。通览这十一个修正案可以发现积极预防的刑事立法趋势越发明显,《刑法修正案(十一)》更是通过大
司法实践中,猥亵儿童犯罪案件具有熟人作案率较高,部分行为人利用职业便利实施犯罪的再犯率较高,案发地点与犯罪行为人工作单位、住处密切关联等特点,这些特征决定了在犯罪预防方面具有其个罪特殊性。《刑法》第三十七条之一所规定的刑事职业禁止是一种非刑罚处罚措施,它和刑事禁止令、行政职业禁止共同组成了我国“三位一体双轨制”并行的职业禁止制度体系,是我国预防猥亵儿童犯罪再犯的重要制度设计。一方面,职业禁止制度对
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催生大量融资需求,在理性经济人的趋利过程中,产生了各种方便快捷的新型担保。而以不动产特别是房屋为担保标的物的担保在实践中最为常见,且借贷关系和房屋买卖关系常常混同,案情复杂多样,给司法实践和学理研究带来了诸多难题。《民法典》第388条确认了非典型担保的合同效力,但始终没有对让与担保做出明确规定。《九民会议纪要》和《担保制度司法解释》肯认了让与担保合同的效力,且已经完成财产权利变动
随着我国对外经济贸易的不断发展,涉外定牌加工模式在我国经济发达的沿海地带日渐繁荣,但是与之相关的涉外定牌加工侵权纠纷不断,给我国司法实践带来了不小的压力。涉外定牌加工商标侵权问题在我国司法实践中一直以来争论不断,甚至出现“同案不同判”的情况,严重影响到我国司法的公信力。究其根本原因,这在于我国对涉外定牌加工商标侵权认定的标准不清晰、不明确,存在着诸多问题。就当前我国涉外定牌加工商标侵权认定标准存在
在公司投资关系中,实际出资人出于特定目的选择“藏身幕后”,委托名义股东持股,造成“名实不符”之假象。股权代持现象给本就错综复杂的公司法律关系增添了更多的模糊性与不确定性,股权代持双方何者为公司股东、股权投资收益应当如何分配等问题始终困扰着审判人员。当事人双方的权利义务均建立在股权代持协议之上,分析股权代持的具体规则之前,在事实层面上对股权代持协议的效力及其引发的后果进行研究是必要的。2011年公布
我国公平分担损失规则的立法共经历了1986年《民法通则》、2009年《侵权责任法》和现行《民法典》三个阶段。其中,2020年出台的《民法典》第1186条在《侵权责任法》第24条公平分担损失规则一般条款的基础上将“根据实际情况”修改为“依据法律的规定”,明确需要依据法律规定的条款与第1186条配合适用公平分担损失规则,其修改意旨在于解决实践中因法官自由裁量空间过大而被滥用的问题,达到限制与规范适用范
近年来,ESG一直是资本市场的热点话题之一。现有研究显示,ESG有助于企业监督自身的生产经营,提升企业竞争力,吸引更多投资资金,ESG亦可帮助投资者多角度、多方位的识别优质企业,从而降低投资风险,提高投资收益。同时,越来越多的基金公司签署PRI(联合国责任投资原则协定),构建ESG投资决策流程,募集ESG基金产品。那么,我国投资者是否已经关注到ESG投资,并将ESG纳入其投资决策的考量因素,其对公
后疫情时代,全球经济增长乏力,能源危机、环境污染等问题依旧严峻。与此同时,我国国内也面临着经济转型、减轻能源对外依赖、加快生态文明建设的紧要任务,发展新能源汽车成为降低我国能源对外依存度、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的重要解决方案。尽管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前景广阔,但市场接受度不高、竞争激烈等问题突出,企业面临巨大的挑战,成熟有效的市场营销策略也在探索之中。如何正确认识新能源汽车市场、制定有效的营销策略以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