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内侧副韧带(Medial collateral ligament,MCL)损伤是最常见的膝关节韧带损伤之一。大部分MCL损伤可以通过保守治疗,患者需要通过佩戴石膏或者铰链式支具来制动膝关节。为实现患者的快速康复,我们通过计算机建立膝关节三维有限元模型,利用计算机力学分析,有限元模型上模拟支具穿戴最后通过3D打印技术制作个性化膝关节支具,以支具替代膝关节损伤MCL作用。我们选取了2021年1月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内侧副韧带(Medial collateral ligament,MCL)损伤是最常见的膝关节韧带损伤之一。大部分MCL损伤可以通过保守治疗,患者需要通过佩戴石膏或者铰链式支具来制动膝关节。为实现患者的快速康复,我们通过计算机建立膝关节三维有限元模型,利用计算机力学分析,有限元模型上模拟支具穿戴最后通过3D打印技术制作个性化膝关节支具,以支具替代膝关节损伤MCL作用。我们选取了2021年1月到2021年11月间于我院就诊的MCL损伤选择保守治疗的70例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通过比较分析治疗前后两组患者步态分析数据、韧带松弛度、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International knee documentation committee,IKDC)评分、患者满意度,来验证这款支具优良的临床疗效,实现患者的快速康复,为膝关节韧带损伤保守治疗提供新思路,也为支具的推广提供有效的科学依据。方法:前瞻性分析了2021年1月至2021年11月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就诊的运动性MCL损伤70例患者。70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3D打印支具组(n=35)、对照组(铰链式支具组)(n=35)。3D打印支具组:35例患者佩戴3D打印个性化支具,其中男性20人,女性15人,年龄13-50岁,体重52-85KG,MCL损伤时间8小时-14天,核磁共振结果显示:10例患者为I度损伤,25例患者II度损伤。对照组(铰链式支具组):35例患者佩戴铰链式支具,其中男性22人,女性13人,年龄15-52岁,体重55-80KG,MCL损伤时间18小时-14天,核磁共振结果显示:13例患者为I度损伤,22例患者II度损伤。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在保守治疗前、治疗2周、6周时对两组患者进行步态分析及IKDC评分测量;治疗初期(支具制作完成并进行佩戴),通过韧带测试仪测量3D打印支具组患者在不同外翻应力下患膝佩戴支具与健侧膝关节产生的相对形变量;在治疗第2周及治疗第6周,两组患者患膝去除支具佩戴,测量患膝在120N外翻应力下产生的膝关节相对形变量。在治疗6周后,统计两组患者对支具使用满意度的评价。应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分析步态分析数据、外翻应力下膝关节相对形变量、IKDC评分以及患者支具使用满意度,来比较3D打印个性化内侧副韧带损伤支具是否有更好的临床疗效。结果:1.步态分析:测量时选取了患膝行走时步态分析中膝关节最大外翻角度、最大屈曲角度、步态周期、患肢单足支撑期等4组数据。在相同治疗阶段(保守治疗前、保守治疗2周及6周),两组患侧膝关节行走时最大外翻角度、步态周期、患肢单足支撑期和最大屈曲角度比较统计学差异均不显著(均为P>0.05)。保守治疗6周后,3D打印支具组、对照组患膝行走时最大屈曲角度、最大外翻角度与治疗前进行组内比较均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均为P<0.05)。2.Ligs关节韧带数字检查仪(膝关节相对形变量):治疗初期(3D打印支具制作完成并佩戴支具),在80N、120N、150N外翻应力下,测量3D打印组患者患膝佩戴3D打印支具后膝关节产生的相对形变量,同时,测量该组患者健侧膝关节在相同外翻应力下膝关节产生的相对形变量,两者比较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均为P<0.05)。保守治疗2周及6周,患膝去除支具佩戴,3D打印组与铰链式支具组患者患膝在120N外翻应力下,产生的膝关节相对形变量比较均无显著统计学差异(均为P>0.05);同时,两组患者患膝相对形变量分别进行第2周与第6周组内比较均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均为P<0.05)。3.IKDC评分:3D打印支具组与对照组患者IKDC评分于治疗前、佩戴支具治疗2周、6周后比较均无显著统计学差异(均为P>0.05)。两组患者IKDC评分在治疗6周后与治疗前各自组内比较均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均为P<0.05)。4.患者满意度:在治疗6周后,对患者满意度访问,3D打印支具组33例患者治疗后对于支具表示满意,对照组23例患者治疗后对于支具表示满意。两组结果比较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3D打印个性化支具可以起到很好的防止膝关节外翻的功能,在膝关节受伤患者佩戴后可以替代MCL,发挥其生物力学作用,而且佩戴后膝关节屈伸活动不受限制,可以避免长期佩戴其他支具关节制动导致的关节僵硬。2.实验数据表明3D打印个性化MCL损伤支具与普通铰链式支具临床疗效相近,从用户体验来讲,3D打印个性化MCL损伤支具佩戴更加舒适,有极高的患者满意度。
其他文献
目的:通过对经桡侧三枚克氏针固定肱骨髁上骨折的术后X线进行测量,计算出合适角度,减少术中透视次数并缩短手术时间,减小手术与麻醉并发症。方法:本研究通过回顾性队列研究,收集2019年9月-2021年11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创伤急救二病区经手术治疗的肱骨髁上骨折的儿童,筛选术后X线为经桡侧三枚克氏针固定的52例术后X线片,并随访患儿,其中男性占25例,女性占27例,左肱骨髁上骨折患儿22例,右肱骨髁
目的:对于骨折手术治疗中,常需要辅助器械进行骨折复位,但现行器械存在诸多不足。本研究旨在发明一种新型三维牵引固定器,来替代常规复位工具。方法:1.针对传统牵引术的弊端我们发明了一种三维牵引固定器。2.选取胫腓骨骨折患者20人,采用随机分组方法分为两组,一组为试验组,术中使用新型三维牵引固定器作为复位工具;另一组为对照组,采用临床中常见复位方式对骨折进行复位。3.记录两组患者术中骨折端对位对线效果,
目的:研究氨甲环酸股骨髓腔注射对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患者隐性失血的影响,探讨减少患者隐性出血的最佳给药方式,加快患者的术后康复速度。方法:通过使用回顾性研究,搜集在2020年9月至2021年5月时间范围内,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就诊并确诊为膝关节重度骨关节炎行手术治疗的患者,选取符合入组条件的患者80例。收集患者的有关临床资料,将2020年12月至2021年5月期间的40例患者纳入A组,术前输注与术中
背景自斜外侧入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首次提出以来,其治疗效果已经得到了充分肯定。但是在治疗邻椎病方面并没有太多相关报道。本次研究为探寻斜外侧入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与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在治疗邻椎病方面的效果对比。目的邻椎病(adjacent segment disease,ADS)在临床较为常见,主要治疗方法有斜外侧入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Oblique Lumbar Interbody Fusion,O
目的:本研究拟对无APB-CMAP的重度CTS患者进行拇指客观功能评价的同时,采用目前国际公认的波士顿腕管调查问卷(Boston Carpal Tunnel Questionaire,BCTQ)以及DASH(The Disability of the Arm,S houlder and Hand,DASH)量表进行主观评价并将其与对侧做对比,进一步明确该类患者的手功能整体情况(而非单纯拇指功能),
目的:了解老年股骨近端骨折术后动脉损伤并发症,讨论该并发症的临床诊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1月至2019年11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创伤急救中心收治的10例老年股骨近端骨折术后动脉损伤病例,详细记录其骨折类型及手术方式,动脉损伤的症状、确诊的时间,动脉造影的发现和处理办法,患者的输血量以及服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或低分子肝素的情况和患者的预后。结果:10名患者的年龄是65-91岁,平均78.
目的:探索更加科学的使用计算机断层扫描(CT)Hounsfield单位(HU)值来评估退变性脊柱侧弯患者的骨密度(BMD),识别退变性脊柱侧弯患者中未被双能X线吸收法(DXA)诊断的脊柱骨质疏松症。方法:收集自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我院因腰椎退行性疾病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根据术前腰椎X线片以及CT图像纳入退行性脊柱侧弯(DLS)组患者41例,对照组患者81例。采用DXA测量腰椎的T评分和
目的:胫骨远端后踝骨折(PMFs)估计发生率约为0.5%-1%。胫骨远端后侧(后踝)对关节的稳定性和负荷转移有显著贡献,复位固定后踝骨折是必要的。后踝后面有较厚的跟腱和肌肉软组织覆盖,在显露后踝时,难以直接从后方显露和放置钢板及螺钉,胫骨远端内侧软组织肌肉覆盖薄,易于放置钢板,因此植入物的设计有待进一步改进。由此我们设计了一种特殊结构接骨板,由后内侧入路,接骨板由内侧伸入至后踝后方,以旋转螺钉孔为
目的:系统评价纽扣缝线系统对比金属螺钉刚性固定在治疗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损伤中的临床疗效优劣,为医生的临床诊疗工作提供进一步循证参考依据。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国内外数据库,查找各自从建库至2021年12月公开发表的关于对比纽扣缝线系统与金属螺钉固定治疗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损伤疗效的随机对照研究。两名独立研究员按照制定的纳入和排除标准进行文献筛选,资料提取和质量评价、偏倚风险评估,选择符合要
以哌嗪和低纯度的二聚酸为原料合成二聚酸型聚酰胺HMA(热熔胶),考察了哌嗪和二聚酸掺量等对该HMA性能的影响。采用红外光谱(FT-IR)法、差示扫描量热(DSC)法对HMA的结构、玻璃化转变温度(Tg)和软化点等进行了表征,并分析了不同样品的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等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合成的产物是聚酰胺;随着哌嗪或二聚酸掺量的不断增加,HMA的Tg和软化点降低、拉伸强度下降,但断裂伸长率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