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同音同形词是具有相同语音表达和书写方式但意义上毫无联系的词语,这类词极易被留学生混淆与误用,一直是对外词汇教学中需要攻克的一大难关。本文选用同音同形词作为研究对象,从动态和静态两个方面研究同音同形词的释义,并对教材释义重新定义,以期能从释义方面为对外汉语同音同形词教学提供新思路,帮助汉语学习者更好地掌握词义的意思,提高用词准确率,进而提高汉语水平。本文共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介绍研究目的与意义、研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同音同形词是具有相同语音表达和书写方式但意义上毫无联系的词语,这类词极易被留学生混淆与误用,一直是对外词汇教学中需要攻克的一大难关。本文选用同音同形词作为研究对象,从动态和静态两个方面研究同音同形词的释义,并对教材释义重新定义,以期能从释义方面为对外汉语同音同形词教学提供新思路,帮助汉语学习者更好地掌握词义的意思,提高用词准确率,进而提高汉语水平。本文共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介绍研究目的与意义、研究对象与方法以及当前的研究现状,为本文后续研究的开展奠定基础。第二部分主要论述同音同形词的本体知识与本文研究对象的选取方式。本章主要从同音同形词的界定与来源、作用以及与多义词的辨析四个角度,阐述同音同形词的本体知识。在此基础上,本章以《现代汉语词典》(第七版)为蓝本,对《汉语国际教育用音节汉字词汇等级划分》(下面简称《等级划分》)《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下面简称《汉语水平大纲》)和《新HSK词汇等级大纲》(下面简称《HSK等级大纲》)中的同音同形词进行统计分析。第三部分主要论述留学生习得同音同形词的偏误情况。本章以上文三个同音同形词表中的二十个常用同音同形词为研究对象,依据调查问卷与HSK动态语料库中同音同形词的偏误情况,分析所选同音同形词词义的呈现规律和偏误原因。第四部分主要论述常用教材中同音同形词的释义状况,在此基础上,对所选同音同形词重新定义,并且选择一个常用同音同形词进行教案设计。第五部分从汉语教师、汉语课堂和汉语学习者三个角度对同音同形词提出了一些教学建议。
其他文献
晋宋之际的陶渊明和谢灵运,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影响。陶渊明归隐田园,为我们留下了大量的田园作品,被称为田园诗派的“鼻祖”;谢灵运不仅创作了大量的山水诗,还开创了山水诗派。从文学史发展的角度来看,陶谢所创作的诗歌在当时都或多或少的打破了玄言诗的束缚,拨正了误入迷途文学航船的航向。发展到唐代,他们的诗歌风格被王维、孟浩然等人所继承并发展,形成了以反映田园生活、描写山水美景为主要内容的诗歌流派——
“危害”“损害”和“伤害”三个动词,它们作为一组意义相近的词语,辨析起来难度较大,学习者难以准确掌握其精确意义,更难以准确运用。留学生在这组词的使用过程中更是偏误频出。因此,我们首先将在综合前人研究成果的前提下,进一步研究三个动词的本体情况,细致准确地分析其语义、语法功能异同,以期对之后的对外汉语教学实践提供有益借鉴。此项研究成果也有助于探究三个词语的辨析与偏误之间的内在联系。然后,本文通过对北京
本次翻译实践的内容选自小说《あした死ぬかもしれない自分、そしてあなたたち》(2015年,幻冬舍出版)中前两章的内容。作者是日本小说家山田咏美。该小说主要讲述了备受家人疼爱的哥哥“澄生”被雷劈死后,家人们经历悲痛又重新振作的故事。2019年,中国友谊出版公司出版了由赵婉宁翻译的中文译本。该小说以第一人称来叙述故事内容,细腻生动的语言让读者充分感受到原文的情感以及引人注目的故事情节。因此,翻译时,不仅
老舍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优质高产作家,《茶馆》被称为老舍戏剧创作的巅峰,也是中国最伟大的戏剧之一,经过翻译后,《茶馆》由东方舞台走上国际舞台,广受赞誉,并被国外观众称为“东方舞台上的奇迹”。然而,在老舍这部精彩绝伦的话剧中,时间线跨度极大,人物众多且极富个性,这对译者来说不失为一个挑战,要想译好这部作品,译者既要对当时的中国历史做全面而具体的了解,又要把握好北京方言的表达习惯,同时还要对剧中众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蓬勃发展以及国际地位的逐渐提升,越来越多的国际友人开始在学习汉语的同时了解中国文化。尤其是韩国,由于地理位置上与中国接近,以及历史上两国皆推崇儒家文化,韩国十分注重汉语及汉文化的学习。但由于两国的历史历程与环境的不同,两国民众之间的价值观、风俗习惯仍然存在着明显的文化差异。这种差异无论是对生活在中国的韩国人或是生活在韩国的中国人来说,都引起了很大的困扰,同时对于日益增多的中韩国
本文主要探讨了中藏、英藏、以及俄藏元代黑水城汉文文献的时间词系统。笔者对文献中大量的语言事实进行了详细的考察,穷尽性地描写了元代黑水城汉文文献中时间词系统的全貌,并将上述文献的时间词系统与同时代其他作品中的时间词系统进行了共时比较,最后针对汉语国际教育的专业属性,对元代黑水城汉文文献中的部分时间词做了教学设计。本文首先根据前代学者对时间词的界定与分类情况,提出上述文献中时间词的界定与划分标准;然后
一、傅-克烷基化反应有机化合物分子中的氢可被—R或—COR取代,这类反应是法国化学家傅瑞德尔和美国化学家克拉夫茨发现的,故简称为傅-克反应,可分为傅-克烷基化反应和傅-克酰基化反应。傅-克反应提供了在芳环上引入碳链,增长碳链的方法。这里主要介绍傅-克烷基化反应,其反应机理如图1:
由于中日两国同属汉字文化圈,现代汉语和现代日语之间存在大量汉日同形词。现有的研究成果,多是针对同形词整体或单组同形词的研究,且多从词义角度进行分类研究。笔者另辟蹊径,以某一词类中的同形词为切入点,集中研究了《新汉语水平考试大纲》四级副词中的汉日同形词。首先在绪论部分笔者借鉴前人对汉日同形词的定义与分类,对汉日同形词进行明确的界定,并就其分类进行阐述。在此基础处上,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论述:第一部
现代汉语中动词和形容词均可作动结式的补语,与形容词作结果补语相比,动词作结果补语的现象是比较少见的,但它却是留学生学习汉语时的一大重点与难点。本文探讨的是动结式中动词作结果补语的现象,基于前人的研究成果,本文首先对动词作结果补语进行本体研究,其次对动词作结果补语进行偏误分析,最后为动词作结果补语的对外汉语教学提出教学建议并进行教学设计。本文共有五个部分。第一章主要介绍本文的选题目的与本课题的研究意
林语堂作为沟通中外的文化桥梁,一直被作为研究中国文化海外传播的重要作家,在他的文章中,女性大多数为美好的象征,他利用独特的文笔描绘出中国女性隐忍坚强的性格。与同时代的作家不同,鲁迅“怒其不争”的女性描写或多或少的将中国女性悲剧的结尾归于女性自身,而赛珍珠作为了解中国文化的西方作家,更是以她“哀其不幸”的视角展示了中国社会对女性命运的压迫。两人的作品读来都让人心怀怜悯,但是他们更多的是描绘了值得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