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容积CT血管造影的眼动脉解剖学研究

来源 :首都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aoge1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应用64排容积CT血管造影技术对眼动脉的解剖进行观测,探讨不同年龄组的眼动脉解剖形态特点及差异。方法本研究纳入行头颈部64排容积CT血管造影检查的患者150例(300侧眼动脉),划分为≤39岁、40~49岁、50~59岁、60~69岁、≥70岁5个年龄组,每组各30例(60侧眼动脉)。分别对各组眼动脉的起源位置、眶内段的走行特点及直径进行观察和测量,其中描述眶内段的走行特点时,将眼动脉出视神经管后至横过视神经前的一段记为A段,横过视神经的一段记为B段,矢状位上眼动脉跨越视神经前向上走行的角度记为角1,跨越视神经的角度记为角2,跨越视神经后向上走行的角度记为角3,分别观测A段走行与视神经的关系,B段横过视神经的方式,角1、角2、角3的角度及角1和角3顶点距离视盘中心的距离。再将眼动脉的眶内段分为四种类型,分别为I型(平滑型)、II型(一次成角型)、III型(二次及以上成角型)、IV型(反折型),分别在横断位图像上对眼动脉出视神经管后至横过视神经前的一段,及矢状位图像上跨越视神经之后至筛前动脉管的一段进行观察并分型。不同年龄组所得数据进行比较,计量资料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或秩和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或或Fisher精确概率法。结果300侧眼动脉均清晰显示。295侧眼动脉起源于颈内动脉(98.3%,295/300),其中最常起源于C2段(床突上段)及C3段(前膝段),5侧眼动脉起源于脑膜中动脉(1.7%,5/300)。87.1%(257/295)的A段走行于视神经下外方,93.3%(280/300)的B段于视神经上方横过。角1、角2、角3的平均值分别为(128.3±25.7)°、(135.0±21.4)°、(142.3±17.4)°,且各年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角1和角3的顶点与视盘中心距离的平均值分别为(22.2±4.1)mm、(12.6±2.7)mm,二者在各年龄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H=20.23、F=3.50,P值均<0.05)。70.4%(207/294)的眼动脉在横断位上呈I型,90.5%(266/294)在矢状位上呈II型,横断位分型在各年龄组间存在差异(χ2=19.64,P<0.05),其中≥70岁组III型及IV型所占比例高于≤39岁组及40~49岁组(χ2值分别为4.66、7.69,P值均<0.05)。各年龄组矢状位分型并无差异。左、右侧眼动脉直径的平均值均为1.1(0.2)mm。结论64排容积CT血管造影技术可以较好地显示眼动脉的起源位置及眶内段走行特点,不同年龄组间眼动脉的眶内段走行存在差异,≥70岁时水平方向走行迂曲。
其他文献
研究了硫化橡胶防水卷材中橡胶种类、补强体系、防老体系对压敏胶与硫化橡胶粘结性能的影响,试验得出的最佳配方为:天然橡胶100份、氧化锌5份、硬脂酸3份、炭黑N550 50份、硅
矩阵重建问题是近几年的科研热点,其主要分为矩阵填充和矩阵恢复两个部分.对于普通矩阵的矩阵重建问题,无论是在理论研究,算法设计,还是在实际应用方面都有了丰富的科研成果.
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经济改革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外国公司进入中国,中国企业与国外企业的经济合作愿望日益强烈。为了
金融集聚促使区域内金融行业与创新创业活动联系更为紧密。通过利用面板VAR模型对各省数据进行实证分析,考察区域金融集聚与创新创业的耦合关系。结果表明,区域金融集聚对创
《幼幼集成》是清代岭南著名儿科医家陈飞霞的一部儿科学著作。该书对妇儿科证治有独特见解,尤以儿科指纹学说和惊风证治为突出。笔者认为,该书在胎养方面也有详细论述。其胎养
目的探讨双源CT单能谱技术消除腰椎内固定金属伪影,寻求图像质量最佳的光子能量,评估在三维重建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57例腰椎内固定术后复查的患者使用双源CT双能量扫描,一
通常的技术是经典技术。当量子力学与信息科学的结合产生了量子信息理论时,才产生了直接的量子信息技术。量子信息技术的存在揭示了它的本质,它是量子要素、量子结构与专有功
【正】 党的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文化大革命”这场历史的悲剧已经作了科学分析和总结,如何正确认识“文化大革命”发生的环境和条件,
本文以译者主体性为理论基础,以《苏格兰神话与民间传说》(Scottish Fairy and Folk Tales)的汉译实践为主要案例进行研究。本文旨在分析译者在保持对原文忠实的基础上,如何在词汇层面、句法层面、文化与审美层面发挥译者主体性,选择恰当的翻译技巧。通过实例分析,证明以译者主体性作为理论指导翻译实践具有可行性和合理性。
在当今社会,人们仍在面临着微生物的持续侵扰,有害细菌的存在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安全。因此,能够降低或避免致病微生物滋生传播的抗菌性材料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高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