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式语法视角下汉语广告成语变体研究

来源 :湖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wfcmo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成语变体广泛出现在广告语中,如有“被”无患(棉被广告),有“杯”无患(哈磁杯广告),“油”备无患(新加坡驱风油广告)等等,针对这一语言现象,本文从构式语法的角度,通过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探讨成语变体的特点,其认知心理过程及可接受度的制约因素。任何格式,只要其形式或功能的某一方面不能通过其构成成分或其他已确认存在的构式预知,就被确认为一个构式。而成语就属于构式的一类。广告成语变体被扭曲之后还能被解读的原因在于构式具有完型性,它会对任何偏离格式塔原型的扭曲现象施加一种心理操作,使得广告中变异后的成语尽量回归到构式相对固化的意义和形式上来,使之与原构式的结构与意义协调,这种心理操作正是成语变体必不可少的认知心理过程。然而变异后的成语却有不同的可接受度。对此,本文首先通过分析真实语料,总结出了制约广告成语变体可接受度的两大主要因素:压制因子和被压制者。构式中没有被扭曲的成分是压制者,称为压制因子(coercing operator),被扭曲的成分是被压制者。压制因子的压制力取决于成语变体和原成语在结构和语义上的相似程度。相似程度越高,压制力越大,压制的效果和可接受度越高。因为压制因子与原成语构式越相似,就使构式在结构和意义上越有可能体现出较强的固化程度,而固化程度是压制力的来源。此外,被压制者被改变的字数越少,与原语对应成分在音系、词性和置换之后的结构越相似,抗拒压制的力量越小,可接受度越高。最后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进一步验证了可接受度的两大制约因素。对广告成语变体做了更深入的研究,为构式语法解释力提供了进一步的证据,并且为实际生活中从事广告策划的工作者提供了参照。
其他文献
语境作为一个既老又新的概念已经引起了语言研究者的广泛关注.随着社会学,符号学,交际学,语言学等学科的迅速进步,语境研究不断发展,各个学科和学派从不同角度对语境进行了不
洪堡特认为,语言是各民族表达各自独特的思维想法和理解认识的工具(洪堡特,1984:324),空间词同样蕴含了丰富的文化特点。语言意识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便是俄罗斯心理语言学研究的热
本文探讨了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英国中产阶级城镇巴斯对英国杰出的女小说家简·奥斯丁的影响并分析了地点与文学创作之间的关系。 本文首先描述了处于世纪之交的巴斯独一无
等值翻译理论是翻译理论体系中重要论题之一.翻译活动并不仅仅是两种语言的相互作用,其中还有两种文化的接触.某种文化都有着自己特有的的特征,但也有几种文化所共有的因素.
转喻现象经历了由修辞手段到语言现象最后被看作一种认知思维方式的转变,已逐步获得更多人的关注和研究。术语的转喻作为一种语言现象和认知现象在认知语言学和术语学中正在引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该文试图着重从人力资源本土化的角度,比较日企与欧美企业之间的异同与高下.通过两者的对比,分析日企人力资源本土化滞后的原因,揭示其危害性以为中国企业走向全球化之借鉴.
至今为止国内外有关女性劳动的研究都是本国的研究居多,本国与特定对象国的比较研究尚少,三国以上的比较研究则更是鲜见.而且,现有的研究均偏向于现状研究,缺乏从文化学和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