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距下关节为承重关节,作为转换下肢旋转应力、协同辅助踝关节运动、支配跗中关节及前足运动、后足力学中心及足部一个重要复杂的枢纽结构,目前单纯距下关节融合术被用来治疗很多成人后足疾病,包括创伤性距跟关节骨关节炎、复杂性跟骨骨折、原发性距跟关节炎、胫后肌腱功能不全、感染性距跟关节炎,但是经过长期观察和随访,很多学者发现融合术对中后足关节的活动存在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很有必要对距下关节固定后的生物力学特别是运动学方面进行深入的研究。本实验采用正常新鲜人足标本来制备距下关节融合的实验标本,对足标本进行力学负荷加载使足产生特定形式的运动,采用三维数字化坐标仪测量距下关节融合前后足整体以及跟骰、距舟关节的相对位移,具体方法是在跟骨、骰骨、足舟骨、距骨和胫骨远端近踝关节面处分别选取不共线的三个标记点,确立三维坐标系,通过测量这三个标记点在前后两个运动状态下的三维坐标值,确定各关节组成骨在某种运动状态下的相对三维位置关系,通过测量相邻两块跗骨上的各自三个标记点的相对三维位置变化来确定一个跗骨间关节的相对运动,通过求解非线性方程,矩阵转换,计算出它们在不同状态时三维位置关系的变化值,以此来反映各跗骨间关节在距下关节融合前后的运动情况。分析研究:①距下关节融合后在足整体运动中的影响程度;②距下关节融合后对周围足跗骨间关节跟骰关节三维运动影响程度;③距下关节融合后对距舟关节三维运动影响程度。通过本研究对临床治疗相关足部疾病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在理论指导上,有助于认识单纯距下关节融合对足整体运动以及跟骰、距舟关节三维运动影响程度,为单纯足跗骨间关节融合后对足整体三维运动度及生物力学影响的基础研究提供相关的实验研究方法和参考数据。在临床实践指导上,为累及距下关节疾病的诊治和相关临床治疗提供了理论指导,并为相关疾病的手术方案的选择、手术预后的评估和临床疗效评估等提供了评价依据,从而为解决各种足部疾病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提供了实验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