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背景:瘿病是由于长期情志内伤、饮食失调、水土失宜、体质因素及外感邪毒等多种因素的长期参与下,渐而导致脏腑功能失调,产生气郁、痰凝、血瘀等病理产物,最终壅结于颈前而形成瘿病,包括现代医学的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地方性甲状腺肿、甲状腺腺瘤、亚急性甲状腺炎等甲状腺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以及生活品质。中医药历经千年的发展,治疗瘿病具有一定的特色及优势,总结古代医家用药经验对于瘿病的治疗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瘿病是由于长期情志内伤、饮食失调、水土失宜、体质因素及外感邪毒等多种因素的长期参与下,渐而导致脏腑功能失调,产生气郁、痰凝、血瘀等病理产物,最终壅结于颈前而形成瘿病,包括现代医学的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地方性甲状腺肿、甲状腺腺瘤、亚急性甲状腺炎等甲状腺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以及生活品质。中医药历经千年的发展,治疗瘿病具有一定的特色及优势,总结古代医家用药经验对于瘿病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导师赵进喜教授长期从事内分泌疾病的临床、教研、科研工作,对瘿病具有深刻的认识,累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将专家治疗瘿病的临床经验进行总结对于中医药传承大有裨益。目的:研究中医古代文献中治疗瘿病方剂的组方思想及用药规律,阐述古代医家对瘿病的认识,并总结赵进喜教授治疗瘿病之临床经验。方法:利用第五版《中华医典》进行检索,将所搜集之治疗瘿病方剂与北京中医药大学图书馆馆藏书籍进行比对并校正,针对药物名称进行规范化处理。采用Microsoft Office Excel 2019对药物及四气五味、归经、功效及方剂剂型进行频次统计。利用编程软件R语言中的Apriori算法实现药-药关联分析,同时使用IBM SPSS Statistics 20.0对导入的处方之间用药关系进行聚类分析,并将数据可视化处理。透过跟诊搜集赵进喜教授治疗瘿病之临床病例,并查阅有关赵进喜教授治疗瘿病之文献及书籍进行整理,将结果与赵进喜教授访谈以初步总结其临床经验。结果:本次研究共纳入瘿病方剂204首,以宋金元时期及明代居多,占67.16%。204首方剂中使用最多的药物是海藻、昆布、酒、海蛤壳、半夏、海带、猪靥、松萝、陈皮、羊靥、木香、木通等。在药物药性方面以寒性、温性药物居多,药味以苦味、辛味、甘味药物居多,归经则以肺、胃、心、脾、肝、肾经为主。剂型以丸剂为主,占43.63%。将204首方剂中226味药物细分成20类,前5类药物分别是补益药、清热药、化痰止咳平喘药、解表药、活血化瘀药,而古代医家治疗瘿病最常使用的药物是化痰止咳平喘药、补益药、清热药、活血化瘀药、利水渗湿药及理气药。将204首方剂中的药物进行关联分析,发现古代医家治疗瘿病的药物中,昆布、海藻、海蛤壳、海带、酒、半夏、松萝、木通、连翘具有较强的关联性,其中常用的药物组合包括松萝、海藻;木通、昆布;昆布、松萝、海藻;海藻、木通、昆布等。将39味高频药物进行聚类分析,可分为九组,分别为:①当归、白芍、川芎、青皮、甘草、人参、陈皮、茯苓、生姜、桔梗;②贝母、夏枯草;③羊靥、连翘;④琥珀、大黄、苦杏仁、牛蒡子、木通;⑤肉桂、白蔹、神曲、白矾、半夏、龙胆、松萝、通草、海蛤壳;⑥海藻、昆布、槟榔、诃子、干姜;⑦小麦;⑧海带、海螵蛸;⑨猪靥、木香、酒。赵进喜教授对于瘿病病因病机之理解与古代医家基本相同,与体质因素、情志失调、外感时毒、饮食及水土失宜等因素相关,但赵进喜教授临床上更强调辨体质的重要性,认为体质在疾病发病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因其为某种体质而易感受某种病因进而发生相关疾病,并表现为特定方证,即辨体质、辨病、辨证“三位一体”诊疗模式。在辨体质方面,赵进喜教授认为瘿病多见于少阳及厥阴体质;在辨病方面,对于瘿病之基本治法与古代医家一致,以理气化痰、消瘿散结为主,并根据病情予以活血或补益,但瘿病之范围广泛,故赵进喜教授临床上辨病主要以现代医学对甲状腺疾病之分类,并结合古今文献及临床实际,将多种甲状腺疾病与瘿病相关之中医病名进行对应后,再阐发各疾病之发病机理。在辨证方面,首先应分清疾病当下之标本虚实,方药方面强调“有是证,用是方”,选效药。结论:①古代医家治疗瘿病最常使用化痰软坚散结类药物,其中以海藻、昆布为代表,其次为补益药及清热药。②古代医家治疗瘿病时主要使用丸剂为主,起到“丸者缓也”的治疗手段。③古代医家治疗瘿病时主要从理气散结、活血化瘀、化痰散结、软坚散结、清热散结、补益亏虚等六法入手。④古代医家治疗瘿病时,常攻补兼施,祛邪而不伤正,同时补而不滞。在药物的选择上寒温并用,辛散收敛并施,兼顾胃气。⑤赵进喜教授临床以辨体质、辨病、辨证“三位一体”诊疗模式诊治瘿病。其治疗思路是在传承古人的基础上,融汇现代医学之新知,并经多年临床实践后所得出。
其他文献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年龄相关的以进行性记忆能力损伤和认知功能障碍为特征的神经变性病。虽然对AD的研究已超过百年,但AD的发病机制仍不明确,近年来经典的Aβ毒性假说也受到了挑战。针对Aβ产生、清除或Aβ抗体开发的药物所进行的临床试验均未达到预期的疗效,因此,需要从更深层次理解和研究Aβ毒性信号转导。近年研究发现,Aβ毒性信号传递的下游,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
研究背景和目的:目前,颈椎手术是治疗保守无效颈椎病的常见方式,临床效果显著,但术后并发症仍是临床难题,而轴性症状(Axial symptoms,AS)是颈椎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且尚无统一的致病因素及发病机制。此外,随着近年来颈椎矢状位序列的深入研究,颈椎矢状位参数对颈椎疾病的影响越来越受到关注。而在传统医学中,运动系统疾病的治疗常强调“筋骨并重”,颈椎前路手术结合围手术期针
目的:(1)通过数据挖掘既往发表文献中中医外治方药治疗糖尿病足(DF)的用药规律及作用机制。(2)通过中国网络药理学研究所挖掘出的高频药物治疗DF的潜在分子机理。(3)总结归纳导师经验,从“五体辨证”探讨糖尿病足溃疡的中医证治。方法:第一部分:检索中国知网,构建中医外治中药处方数据库,通过药物频次频率、性味归经、药类频次频率、关联规则、因子分析及系统聚类分析数据,运用TCMSP检索高频药对化合物及
目的和意义:湿疹是皮肤科最常见的疾病之一,本病以皮损多形态、对称分布、瘙痒明显等为主要特征,其病情反复、难以痊愈,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西医治疗湿疹多采用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以及抗组胺药物等。其治疗手段相对单一,且有远期疗效不佳、停药易反复、不良反应多等不足。而中医药治疗湿疹更注重整体观与个体化、辨证论治、标本兼顾,相较于西医具有复发率低、安全性高等显著优势。本研究选取湿疹患者106例,分别予
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是一种主要累及大中型动脉的慢性炎症疾病,在AS病变过程中,斑块不稳定性增加是导致急性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的首要危险因素,炎症反应是导致斑块不稳定性增加的中心环节。AS形成早期血液中单核细胞穿过损伤的内皮细胞(endothelial cells,ECs)进入血管壁并转化为巨噬细胞(macrophages,Mφ),Mφ过量摄取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idi
目的:1通过中风发生前关键环节病情变化与中风始发态病情及预后的关联研究,分析不同的发病前病情变化对中风始发态病情及90天预后的影响;2根据不同中风始发态病情程度及预后程度发病前病情变化的临床表征,探索对病情及预后具有严重影响的病情变化的证候特点,锁定高危人群,以此达到重点观测、重点防治及分层防治的目的。方法:自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纳入来源于北京中医药的大学东直门医院、北京中医药大学房山
研究目的:通过前瞻性随机、双肓、对照临床研究,分析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外四科经验方水肿Ⅱ号方及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C3 Ep Ad Pr)脾虚湿瘀证的临床有效性及安全性。研究方法:收集2021年6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就诊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周围血管科的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分级为C3 Ep Ad Pr)脾虚湿瘀证患者90例,遵循双盲原则,按照1:1:
研究背景:硬膜下血肿(Subdural hematoma,SDH)是由于多种原因导致颅内出血并聚集于硬脑膜与蛛网膜之间所形成的一种常见的神经外科疾病,多发生于老年人。手术治疗是其目前的首选治疗方法,但手术费用高,术后复发率高,且有较多并发症存在,这造成SDH所引起的死亡率越来越高。目前西医治疗SDH的常用保守治疗药物为地塞米松、甘露醇、阿托伐他汀,但其药物适应症及副作用仍有不明之处,需要进一步的研
酒精性肝病属于常见的慢性肝病之一,随着现代人生活习惯的改变,酒精性肝病的发病率也随之升高。急性失代偿期酒精性肝硬化是酒精性肝病终末期的一个疾病阶段,以腹水、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细菌感染等并发症的急性发展为主要特征,并且90天预后较差。因此,建立与急性失代偿期肝硬化相关的预测模型,为区分高危患者提供参考,同时更好的选择治疗方案就尤为重要。另外,免疫细胞分泌的炎性生物标志物IL-1β、IL-18诱
研究背景抑郁症是一种因为长期的情感压抑不畅或长期受到外界刺激,从而导致心理状态改变的一种表现,是与应激关系最为密切的精神类疾病之一,抑郁症的主要临床表现为情绪低靡、精神意志活动减退和低动力症状等。抑郁症不仅严重影响了患者本人及家人的正常的生活和工作,而且重度的抑郁症患者往往会伴随有不同程度的自残甚至自杀的倾向,对患者自己及他人的生命安全和社会的安定和谐也构成了一定程度的威胁和影响。目前抑郁症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