呕心沥血铸辉煌

来源 :新闻爱好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luto5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艳阳高照,暖风劲吹,万树吐翠,百花争艳。在这春光明媚的日子里,从鹰城传来喜讯:平顶山市委、市政府隆重表彰“人民满意的公务员”,舞钢市八台镇党委书记谢炎涛榜上有名。
  谢炎涛,2004年由八台镇镇长改任党委书记。3年来,他脚踏实地、务实苦干,朝着“建一流班子,带一流队伍,树一流形象,创一流业绩”的目标,以抓经济促稳定、以稳定促发展为工作理念,带领全镇干群,鼎力开创农业产业化、农村城镇化、经济工业化的新局面,有力地推动了全镇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脚踏实地,开创工作新局面
  
  几年前,八台镇曾以上访告状而闻名全市,面对历史遗留问题多、财政包袱沉重的局面,谢炎涛上任后,没有立即发表施政演说,而是默默地深入到田间地头、农户家中走访座谈,寻求治镇之路。他结合八台镇实际,确立了“一二三四”工作思路,即突出一个中心(经济建设)、夯实两个基础(干部队伍建设、农业基础建设)、抓好三件大事(产业结构调整、城镇大开发、社会大稳定),实现四个突破(招商引资、城镇建设、财政收入、农民收入),组织和带领全镇人民走经济工业化、农村城镇化、农业产业化的道路。3年来,围绕这一工作思路,他带领广大干群一步一个脚印地绘制着八台镇美好的蓝图。
  镇域经济快速发展。2006年,全镇GDP完成3.9亿多元,财政收入203.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102元。他首先以增加农民收入为切入点,强力实施畜牧强镇战略。目前全镇千只以上规模鸡舍达到298座,50头以上猪舍650户。3个饲养示范园区已粗具规模。同时,“西棉东瓜”的种植模式已经形成并年年保持在万亩左右。千亩无公害蔬菜基地效益可观,闻名遐迩。肉鸡、生猪饲养和白色工程,在八台镇已成为农民增收的一大亮点。再是狠抓招商引资,强力实施工业兴镇战略,并取得丰硕成果。3年来,引进私营企业30家,引资额达7.3亿多元。全镇共发展民营企业21家,发展个体工商户1193户,众益棉业公司、开远矿业公司、友弘机电设备安装公司、宝赢物资贸易公司、万客来量贩等一大批投资上千万元的项目先后在八台镇建成投产。
  党的建设不断加强。作为党委书记,谢炎涛多年来始终狠抓党建工作。首先,在全镇深入开展弘扬“三种精神,争为舞钢做贡献”活动,大兴求真务实之风,牢固树立党在人民群众中的良好公仆形象;其次,以“三双”工程统领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不断增强各村党支部的凝聚力、战斗力、号召力。2005年,该镇顺利完成了对23个农村党支部换届选举,结束了小唐村9年没有村党支部、村委会的混乱局面。
  社会政治局面稳定。“群众利益无小事”是谢炎涛的口头禅,通过变群众上访为干部下访,将不稳定因素消灭在萌芽状态。3年来共排查处理遗留问题195起,结案率达100%,未发生一起集体越级上访案件。同时,建立综合治理长效机制,“打、防”并举,使人民群众安居乐业。
  
  廉洁勤政,锻造一支好队伍
  
  “打铁须得自身硬”是谢炎涛信奉的格言,他努力提高自身政策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以适应新形势下农村工作的需要。他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做官,两袖清风处世。时时严于律己,处处率先垂范,以自己的言行来影响全镇党员干部。几年来他始终以“班子是个大家庭,紧密团结干工作”为出发点,充分发挥每个党政班子成员的主观能动性,自觉接受批评和监督。以“一身正气、清正廉洁”为从政原则,不断增强自身拒腐防变的能力。出台《禁酒令》、《机关干部十项制度》,对干部职工高标准、严要求。本着“小政府,大服务”的原则,实行岗位责任制,督察问效,限时办结,切实转变干部作风,克服“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现象,努力打造一支“工作讲质量,说话讲文明,办事讲效率,干事讲奉献”的干部职工队伍。
  
  无私奉献,百姓心中树丰碑
  
  “人没有干工作累死的”是谢炎涛经常说的一句话。几年来,他以忘我的精神,为八台的事业鞠躬尽瘁。被同事称为“工作狂”的谢炎涛东奔西走,八方求援,为群众办实事:争取360多万元建成沟李、张宽庄、彦张等8个村的小学教学楼;争取50余万元修建了镇一中餐厅,改善了办学条件。争取80多万元建成了镇卫生院门诊大楼,改善了群众医疗条件。完成了全镇37公里的“村村通”工程,彻底解决了群众的行路难问题。狠抓计划生育工作,连续被平顶山市评为计生工作一类乡镇。完成田岗灌区渠系开挖、卷河三期治理等水利工程,率先完成了多处人畜吃水工程和节水灌溉工程,农田水利建设连续3年获平顶山市“红旗渠杯”金奖。小城镇建设成效显著,今日的八台新街已成为全市闻名的一道亮丽风景。八台街的群众说:“没有谢书记的工作狂,就没有八台镇的今天!”
  春华秋实。在谢炎涛的带领下,八台镇创下了一串辉煌的业绩:连续多年被平顶山市委、市政府,舞钢市委、市政府授予“治安模范乡镇”、“招商引资先进单位”、“产业结构调整先进单位”、“棉花生产先进单位”、“计划生育先进单位”、“科教兴市工作先进单位”等数十项荣誉称号。谢炎涛本人也连续多年荣获“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公务员”、“招商引资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对谢炎涛来说,他珍惜用青春和汗水浇铸的荣誉,但他更看重百姓心中那座无形的丰碑!
  摄影:王东炜
  编校:张红玲
其他文献
信息时代催生了校园生活的大变革。大学校园除了现实物质化的实体以外,还在网络上延伸开去。网络凭借简单、方便、迅速的优势及对沟通和获取信息的质量的提升,而在学校生活中日益举足轻重。一个具有很强独立性的虚拟校园正在悄然形成,这种改变又反过来影响着校园传统的人际交往模式:联系双方虽然彼此不认识,却可能基于相似的社会背景和个人特征,更容易通过网络媒体相互结识。他们通过BBS这种方式,在线上实现密切的联系、发
期刊
经商,在中国这块古老的土地上,有很长一段时间被当做是不务正业的代名词。古语有“文不经商,士不理财”。俗语更有“无商不奸”。耻于言商、耻于经商一度成为人们约定俗成的行为规范和价值标准。在文学作品中,商人的形象也多是被人们丑化、令人厌弃的。晁错的《论贵粟疏》有云:“……商贾,大则积贮信息,小者坐列贩卖,操其奇赢,日游都市,乘上之急,必卖数倍。故其男不耕耘,女不蚕织,衣必文才,食必粱肉,亡农夫之苦,有阡
期刊
弱势学生群体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是同强势学生群体相比较而言的。作为学生群体构成中教育资源占有、机会获得和能力、素质相对贫弱的部分,弱势群体在教育资源分配和社会竞争、全面发展和成人成才方面弱于其他学生群体,学校有责任将这些学生与其他学生一样,培养成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使他们在校园这个  环境中得到应有的尊重。如果弱势学生群体的个人得不到学校的尊重和关爱,就可能诱发不良后果,就不可能有真正
期刊
编者按:3月19日,中国新闻网刊发题为《用茶水当作尿液样本送检,医院竟化验出“发炎”》的报道,称记者乔装成患者,将事先准备好的茶水当作尿样送到杭州10家医院检测,结果有6家医院检测出茶水呈“阳性”,即“患者”有炎症。一石激起千层浪,此事引发医疗界和社会的广泛关注和热议。“茶水发炎”事件反映了医院的问题,还是送检茶水的行为违背了新闻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现将部分有代表性的文章选摘如下,供读者阅读参考并
期刊
《广州铁道报》创刊已57年了,是我国数千家企业报的大家族成员之一,2000年以后,随着企业改革继续深化,报纸在企业的分量和地位“稳如泰山”,并且有所发展这种地位的稳固,有多种原因,但与本报正确的定位是分不开的    “重点”报道是首位    企业报是企业办的,所以企业报的内容定位必须明确:企业的“重点”,即重点工作居本企业报报道内容的首位重点工作,也是企业领导经营管理的聚焦点企业报的记者编辑在撰写
期刊
两会是全国乃至全世界关注的焦点,历来受到媒体的高度重视,两会新闻报道如何出新,是各媒体关注的共同话题回顾今年两会报道,各媒体在报道内容报道模式报道方式报道手段等方面不乏创新与突破    一新闻个人化抓住注意力    在今年的“两会”报道中,媒体不仅仅关注会议议程程序议题议案,而且注意通过个人化的故事和感受来报道两会的重要议题所谓新闻的个人化,就是通过人们的个人故事体验为切入点和线索来报道一个重大的
期刊
报道时政新闻一直是党报发展的优势,也是党报“不可替代”的核心竞争力,但在时政新闻的处理过程中如果方式“过硬”,“文件化”或者“讲话化”,这种优势也会成为党报前进的包袱和障碍得到受众关注和理解的新闻才是好新闻,如果受众不关注,就不能起到应有的舆论导向作用,增加时政新闻的可读性,就需要转变思路,“顶天”的同时,也要“立地”,软中求硬    一从“硬指导”转向“软吸引”    提起党报,有人就会想到“死
期刊
黄远生和张季鸾,同为民国时期杰出的独立职业报人,但其命运却是天壤之别:前者于1915年12月27日在美国旧金山被中华革命党(国民党)派人暗杀,年仅31岁;后者于1941年9月6日在重庆病逝,葬礼极为“豪华”与极尽哀荣:国共两党的最高领导人同时对张季鸾做出了极高的评价,参加葬礼的人来自社会各阶层同一个时代,不同的命运,何故?  相同的事业追求,不同的人生结局从他们的经历来看,二人几多相似:同为清末留
期刊
2006年11月22日,主持人李湘在其博客上发表了一篇名为《或者回应,或者自白》的文章,正式承认她与珠宝商李厚霖离婚这篇博客顿时“一石激起千层浪”,掀起了被媒体持续关注了将近两年的“李湘婚嫁事件”的又一个高潮自从2004年年底2005年年初,李湘和李厚霖恋爱结婚以来,“二李”婚姻被各类媒体不断关注:从二人婚前恋爱史的挖掘,到婚礼的深入采访;从婚后家庭暴力出轨事件的捕风捉影,到婚变的跟踪报道,“李湘
期刊
2007年立春时节,在静静的清华校园,新闻与传播学院三楼有着招牌式灰白头发,戴着金丝边眼镜的凤凰卫视资讯台副台长,兼任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高级访问学者的曹景行,热情地接受我们师(复旦大学新闻学在读博士赵智敏)徒的采访曹景行,沉默时目光透着平静和优雅,做事时却风风火火,有着超出60多岁年纪的敏锐和效率从上海到香港,再至北京;从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到平面媒体评论员,再到担任凤凰卫视首位“银发评论员”,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