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教育规划纲要》)提出要明确政府职责,“把发展学前教育纳入城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根据《教育规划纲要》精神,要基本普及学前教育,关键在于明确政府职责,充分调动社会各方积极性。在办园体制上,应明确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积极扶持民办幼儿园;在管理制度上,应把发展学前教育纳入城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提高规范管理水平,依法落实幼儿教师地位和待遇;在投入体制上,应加大政府投入,完善成本合理分担机制,对家庭经济困难幼儿入园给予补助,建立政府投入、社会举办者投入、家庭合理负担的投入机制。
扩大“库容”量,让更多幼儿有园可入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广大家长对教育越来越重视,学前教育也不例外,这使得学前适龄幼儿数量大量增加。但与此同时,幼儿园的数量少,满足不了幼儿入园的需求。据甘肃省教育厅的一项统计数据显示,截止2009年,全省幼儿园仅为2472所。整体“库容”量的不足,使大量幼儿“无园”可入。所以,要解决幼儿“入园难”的问题,扩大幼儿园的“库容”量是一个最基本的措施。
要扩大幼儿园“库容”量,政府责任重大。政府不但要把学前教育纳入公共服务体系,而且还要在投入、引导、监管等方面下工夫。
在这方面,上海市的做法很有借鉴价值。
目前,上海各级政府已经把0~6岁幼儿的学前教育事业作为基础教育的组成部分,作为社会公益性事业,实现了0~6岁幼儿学前教育的一体化管理。上海市公办幼儿园数量约占总园数的70%。2009年,上海市学前教育生均经费中,地方财政投入比例占68%,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上海市3~6岁适龄儿童入园率达98%以上。
幼儿园不是赢利机构,政府需把学前教育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和教育事业发展的总体规划,纳入城镇和新农村建设的规划,并根据学前教育的性质、地位和发展目标,根据当地人口规模和事业发展布局,制定科学、适宜的学前教育事业发展规划。
学前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基础,是国民教育的组成部分,是重要的社会公益事业。推动学前教育发展、提高学前教育水平,是各级政府的一项重要公共职能。
增加资金投入,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
对家长来说,要在公办和民办幼儿园之间作出选择,并不是一件容易事。公办幼儿园名额十分有限,很难挤进去,而民办幼儿园不是费用高得让家长望而却步,就是设施简陋得让家长不放心。
拿白银市来说,全市现有各级各类幼儿园178所,在园幼儿22907人,其中公办幼儿园16所,民办幼儿园99所,其他部门办园6所。公办幼儿园仅占全市幼儿园的9%,却容纳了3149个幼儿,占全市在园幼儿的33.77%。
在绝对数量不足的前提下,容纳过多幼儿对公办幼儿园现有的师资力量、教学设施和学校管理工作是一个极为严峻的考验和挑战。
所以,针对不合理的幼儿园结构现状,政府通过财政支持、大力发展具有普惠性的公办幼儿园是解决幼儿“入园难”问题的根本出路。
在城市建设公办幼儿园,最重要的是政府要加大平价幼儿园建设。这包括运用公共财政举办的普惠性幼儿园,企事业单位、工厂、街道幼儿园以及新建普通住宅区的配套幼儿园建设,扩大具有普惠性的学前教育资源,以惠及城镇中低收入家庭的幼儿和城市流动家庭幼儿。
和城市相比,在广大农村地区,政府对学前教育的投入更为不足。除此以外,由于市场发育不良,很少有社会力量投资,许多乡镇根本没有幼儿园。即使在有幼儿园的农村地区,由于师资力量薄弱、办学条件差等因素,幼儿接受的也只能是低层次的教育。
专家指出,在农村实现《教育规划纲要》提出的目标,把发展学前教育纳入新农村建设规划是确保农村学前教育普及的一个重要举措。而在甘肃这样一个相对落后的农业大省,发展学前教育时,建立城镇新农村建设规划审议制度和学前教育机构缺失追究制度,确保学前儿童的受教育权不被剥夺,显得尤为重要。
所以,在大力发展农村幼儿园时,当地政府要把学前教育纳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的同时,也需采取多种形式扩大农村学前教育资源,改扩建、新建幼儿园,充分利用中小学布局调整富余的校舍和教师举办幼儿园(班),以惠及一些贫困地区、少数民族地区的幼儿。
在资金投入方面,政府可以采取多种途径,比如通过政策支持、税收优惠等方式,鼓励企业、慈善组织、社会团体等举办公益性、普惠性幼儿园。
加强引导鼓励,积极扶持民办幼儿园
兰州市城关区共有幼儿园98所,其中省属1所,区属10所,厂矿幼儿园28所,集体办4所,私立幼儿园54所。
私立幼儿园占兰州市城关区幼儿园的55%,但幼儿“入园难”的问题依然严重。在家长看来,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争先“抢上”好的幼儿园是他们首先要考虑的。而民办幼儿园两级分化发展的趋势,却让家长实在苦恼。
在民办幼儿园中,一部分朝“高端”发展,以服务有一定经济实力的家庭;一部分则朝“低端”发展,以服务城乡结合部流动人口子女为目标。在后一种幼儿园中,保姆式“看管”、几个老婆婆看孩子的情况让人们已经见惯不怪了。
高端型幼儿园数量不多,但它收费高,低收入家庭无力承担。而一些低端的民办幼儿园缺少基本管理制度,办园行为随意性、盲目性较大,园务管理不科学、不规范,以家长式、作坊式进行管理的为数不少。
之前,对学前教育政府的政策思路是“以社会力量为主体”。这种办学理念是在特定经济社会条件特别是财政投入严重不足的情况下形成的。当经济环境一变,就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市场失灵及发展不均衡的问题。所以,对学前教育的办学责任,在理念上,政府需从“以社会力量为主体”向“以政府为主体”转变。
有学者认为:“作为政府公共服务的重要内容,民办幼儿园也应该获得公共财政的支持。政府需要理顺财政投入体制,对不同主体举办的幼儿园应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给予普惠型、经常性的财政资助。”
对社会力量举办学前教育,政府须坚持引导和鼓励的基本方向,规范民办幼儿园的管理和办学。专家指出,政府对民办幼儿园应制定收费指导价与最高限价标准,实行“一费制”收费管理,取消赞助费、捐资助学费等不透明收费。同时,政府还可以制定民办学前教育财政资助政策,将民办园纳入政府委托办学范围并给予补贴和资助。只有民办幼儿园成为公办幼儿园的有益补充时,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幼儿“入园难”的问题。
优化师资培训,提高学前教育吸引力
根据2009年《甘肃教育年鉴》统计,2008年,陇南市共有幼儿园48所,在园幼儿22559人,教职工584人,专任教师158人。专任教师和在园幼儿的比例大概为1∶143。
很明显,陇南市幼儿园的专任教师数量不足。但是,地处交通方便、经济较发达地区的一些公办幼儿园,其师资不但在数量上充足,而且在素质上也要较小城镇的高许多。教育资源在城乡之间、公办和民办幼儿园之间、示范性和非师范性幼儿园之间分布极为不均。这是幼儿“入园难”问题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
所以,培养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专业幼儿教师队伍,是提高学前教育质量、满足家长对优质学前教育资源需求、缓解“入园难”压力的一个重要举措。
《教育规划纲要》指出:“严格执行幼儿教师资格标准,切实加强幼儿教师培养培训,提高幼儿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依法落实幼儿教师地位和待遇。”
为此,政府需加大对幼儿教师工资待遇的财政投入与保障力度,合理增加幼儿教师编制,特别是农村幼儿园教师编制,解决困扰幼儿教师的待遇、技术职务和社会保障等问题,保障幼儿教师的培训权利,切实维护幼儿教师的权益。
开展幼儿教师队伍的建设工作,有必要建立幼儿园园长、教师资格制度,也有必要建立上岗、聘任等环节的资格准入监管制度。创新幼师培养模式,努力办好中等师范学校、高等师范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可以从根源上提高幼儿教师质量。
而在职培训是提高幼儿教师业务素质的重要途径。为了保障幼儿教师的培训权利,需将幼儿教师培训纳入当地教师队伍建设的整体规划之中,并采取措施确保培训质量。
扩大“库容”量,让更多幼儿有园可入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广大家长对教育越来越重视,学前教育也不例外,这使得学前适龄幼儿数量大量增加。但与此同时,幼儿园的数量少,满足不了幼儿入园的需求。据甘肃省教育厅的一项统计数据显示,截止2009年,全省幼儿园仅为2472所。整体“库容”量的不足,使大量幼儿“无园”可入。所以,要解决幼儿“入园难”的问题,扩大幼儿园的“库容”量是一个最基本的措施。
要扩大幼儿园“库容”量,政府责任重大。政府不但要把学前教育纳入公共服务体系,而且还要在投入、引导、监管等方面下工夫。
在这方面,上海市的做法很有借鉴价值。
目前,上海各级政府已经把0~6岁幼儿的学前教育事业作为基础教育的组成部分,作为社会公益性事业,实现了0~6岁幼儿学前教育的一体化管理。上海市公办幼儿园数量约占总园数的70%。2009年,上海市学前教育生均经费中,地方财政投入比例占68%,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上海市3~6岁适龄儿童入园率达98%以上。
幼儿园不是赢利机构,政府需把学前教育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和教育事业发展的总体规划,纳入城镇和新农村建设的规划,并根据学前教育的性质、地位和发展目标,根据当地人口规模和事业发展布局,制定科学、适宜的学前教育事业发展规划。
学前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基础,是国民教育的组成部分,是重要的社会公益事业。推动学前教育发展、提高学前教育水平,是各级政府的一项重要公共职能。
增加资金投入,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
对家长来说,要在公办和民办幼儿园之间作出选择,并不是一件容易事。公办幼儿园名额十分有限,很难挤进去,而民办幼儿园不是费用高得让家长望而却步,就是设施简陋得让家长不放心。
拿白银市来说,全市现有各级各类幼儿园178所,在园幼儿22907人,其中公办幼儿园16所,民办幼儿园99所,其他部门办园6所。公办幼儿园仅占全市幼儿园的9%,却容纳了3149个幼儿,占全市在园幼儿的33.77%。
在绝对数量不足的前提下,容纳过多幼儿对公办幼儿园现有的师资力量、教学设施和学校管理工作是一个极为严峻的考验和挑战。
所以,针对不合理的幼儿园结构现状,政府通过财政支持、大力发展具有普惠性的公办幼儿园是解决幼儿“入园难”问题的根本出路。
在城市建设公办幼儿园,最重要的是政府要加大平价幼儿园建设。这包括运用公共财政举办的普惠性幼儿园,企事业单位、工厂、街道幼儿园以及新建普通住宅区的配套幼儿园建设,扩大具有普惠性的学前教育资源,以惠及城镇中低收入家庭的幼儿和城市流动家庭幼儿。
和城市相比,在广大农村地区,政府对学前教育的投入更为不足。除此以外,由于市场发育不良,很少有社会力量投资,许多乡镇根本没有幼儿园。即使在有幼儿园的农村地区,由于师资力量薄弱、办学条件差等因素,幼儿接受的也只能是低层次的教育。
专家指出,在农村实现《教育规划纲要》提出的目标,把发展学前教育纳入新农村建设规划是确保农村学前教育普及的一个重要举措。而在甘肃这样一个相对落后的农业大省,发展学前教育时,建立城镇新农村建设规划审议制度和学前教育机构缺失追究制度,确保学前儿童的受教育权不被剥夺,显得尤为重要。
所以,在大力发展农村幼儿园时,当地政府要把学前教育纳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的同时,也需采取多种形式扩大农村学前教育资源,改扩建、新建幼儿园,充分利用中小学布局调整富余的校舍和教师举办幼儿园(班),以惠及一些贫困地区、少数民族地区的幼儿。
在资金投入方面,政府可以采取多种途径,比如通过政策支持、税收优惠等方式,鼓励企业、慈善组织、社会团体等举办公益性、普惠性幼儿园。
加强引导鼓励,积极扶持民办幼儿园
兰州市城关区共有幼儿园98所,其中省属1所,区属10所,厂矿幼儿园28所,集体办4所,私立幼儿园54所。
私立幼儿园占兰州市城关区幼儿园的55%,但幼儿“入园难”的问题依然严重。在家长看来,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争先“抢上”好的幼儿园是他们首先要考虑的。而民办幼儿园两级分化发展的趋势,却让家长实在苦恼。
在民办幼儿园中,一部分朝“高端”发展,以服务有一定经济实力的家庭;一部分则朝“低端”发展,以服务城乡结合部流动人口子女为目标。在后一种幼儿园中,保姆式“看管”、几个老婆婆看孩子的情况让人们已经见惯不怪了。
高端型幼儿园数量不多,但它收费高,低收入家庭无力承担。而一些低端的民办幼儿园缺少基本管理制度,办园行为随意性、盲目性较大,园务管理不科学、不规范,以家长式、作坊式进行管理的为数不少。
之前,对学前教育政府的政策思路是“以社会力量为主体”。这种办学理念是在特定经济社会条件特别是财政投入严重不足的情况下形成的。当经济环境一变,就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市场失灵及发展不均衡的问题。所以,对学前教育的办学责任,在理念上,政府需从“以社会力量为主体”向“以政府为主体”转变。
有学者认为:“作为政府公共服务的重要内容,民办幼儿园也应该获得公共财政的支持。政府需要理顺财政投入体制,对不同主体举办的幼儿园应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给予普惠型、经常性的财政资助。”
对社会力量举办学前教育,政府须坚持引导和鼓励的基本方向,规范民办幼儿园的管理和办学。专家指出,政府对民办幼儿园应制定收费指导价与最高限价标准,实行“一费制”收费管理,取消赞助费、捐资助学费等不透明收费。同时,政府还可以制定民办学前教育财政资助政策,将民办园纳入政府委托办学范围并给予补贴和资助。只有民办幼儿园成为公办幼儿园的有益补充时,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幼儿“入园难”的问题。
优化师资培训,提高学前教育吸引力
根据2009年《甘肃教育年鉴》统计,2008年,陇南市共有幼儿园48所,在园幼儿22559人,教职工584人,专任教师158人。专任教师和在园幼儿的比例大概为1∶143。
很明显,陇南市幼儿园的专任教师数量不足。但是,地处交通方便、经济较发达地区的一些公办幼儿园,其师资不但在数量上充足,而且在素质上也要较小城镇的高许多。教育资源在城乡之间、公办和民办幼儿园之间、示范性和非师范性幼儿园之间分布极为不均。这是幼儿“入园难”问题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
所以,培养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专业幼儿教师队伍,是提高学前教育质量、满足家长对优质学前教育资源需求、缓解“入园难”压力的一个重要举措。
《教育规划纲要》指出:“严格执行幼儿教师资格标准,切实加强幼儿教师培养培训,提高幼儿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依法落实幼儿教师地位和待遇。”
为此,政府需加大对幼儿教师工资待遇的财政投入与保障力度,合理增加幼儿教师编制,特别是农村幼儿园教师编制,解决困扰幼儿教师的待遇、技术职务和社会保障等问题,保障幼儿教师的培训权利,切实维护幼儿教师的权益。
开展幼儿教师队伍的建设工作,有必要建立幼儿园园长、教师资格制度,也有必要建立上岗、聘任等环节的资格准入监管制度。创新幼师培养模式,努力办好中等师范学校、高等师范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可以从根源上提高幼儿教师质量。
而在职培训是提高幼儿教师业务素质的重要途径。为了保障幼儿教师的培训权利,需将幼儿教师培训纳入当地教师队伍建设的整体规划之中,并采取措施确保培训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