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美术作为美育体系中的核心环节,更加注重在学生培养过程中的教学做合一。这与美术学科的本质特点以及新课程标准的内在要求也是相一致的。强化学生在美术学习中的动手表现能力的提升,有助于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成为美术课堂中的主体,他们可以在亲身探索和尝试过程中,感受到美术的奥妙之处,从多元角度体悟美术学习的精华之所在。
关键词:小学美术教学;表现能力;培养策略
引言:
美育是基础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从小学就开展美育教学,目的主要是让学生从小就养成良好的艺术素养,塑造健全的艺术人格,具备基础的审美能力,在生活中观察美、发现美、感知美、创造美。这一时期的美术课堂教学要符合小学生身心特点实际,加强他们的实践能力的开发和提升,其中动手表现能力就是其中的基础性项目。
一、强化审美教育,萌发学生表现意愿
对小学生的教学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究,教师要激发学生主动要求开展美术的动手与创作的愿望,而不是学生在被动要求下开展。为此,怎样激发学生的主动和积极性,就成为教学的首要目标。而审美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则能够有效的解决这一问题。学生审美素养的培育,重在开展多样化的欣赏和鉴赏教学,让学生具备了观察、感受美的意识,具备了一定的审美方法,知道什么是美、如何发现美、怎样创造美,才有了动力和意识,去积极的探索和创造美。不过在原有的教学模式下,很多学生多是被要求欣赏,没有迎合他们的内在兴趣和需求,欣赏的内容有时与学生的阅历认知、了解水平上格格不入,这就造成了教学十分的僵化和古板,达不到审美素养培育的目标,动手表现能力的培养更是无从谈起了。
以小学人美版教材一年级上册的《画汽车》这节课的讲授为例,课程目标就是锻炼学生的模仿、绘画能力,那么老师在开展教学时,要结合小学生的认识基础、理解水平和美学思维,重点突出丰富的色彩感,卡通形象,而不是真正在道路上行驶的汽车样式。再在这些汽车上加上低年级学生喜闻乐见的元素,比如背景音乐、汽车的装饰品等等。学生被这些可爱的汽车图画瞬间吸引,愉快活跃的观察,老师顺势提问,大家看汽车由那几部分组成?哪些地方最喜欢?有没有优化的地方?之后组织学生去按照个人的想法,对原有的作品进行创新,有的学生加上了翅膀、有的加上了钢铁手臂、有的则是加上了车斗,各式各样,动手表现兴趣被极大的激发出来。
二、分类多元指导,欣赏表现协同推进
那么在当下的小学美术教学中,就要有分类指导、差异化教学的思想来开展欣赏教学,与学生们的兴趣爱好和认知背景相联系,激发好奇心和想象力,帮助他们形成对某一类主题的作品浓厚的兴趣,再一步步的引入到细节、层次、角度的欣赏和品鉴过程中,循序渐进,步步为营。老师合理采用微课、翻转课堂、小组合作等多种组织形式,让学生们都能够动起来,积极融入到课堂当中,真正从内心情感上产生了认同感。之后老师再通过一些兴趣点的延伸,用鼓励和激励的方式,引导学生迈出尝试创作的第一步,比如先去对一些经典作品进行临摹,之后再融入一些个人的想法,和其它学生进行交流,把欣赏、思考、交流、动手、分享等多項活动交织在一起,实现了欣赏和表现能力培养的协同推进。
在人美版四年级下册《大师画我也画》这课教学中,欣赏毕加索的绘画作品时,通过动画模拟毕加索创作思考的场景,来体会多加度重组的立体形象形成,学生在欣赏中感受到不一样的表现领域,激情高涨,老师再言语鼓舞,学生动手表现则不再拘束,可谓酣畅开放的程度。
三、开展情境教学,联系生活丰富表现
教育即生活、生活即教育,而艺术也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因此,开展艺术教育,生活是更加的需要重视的育人沃土。那么对于美术教学来说,联系生活开展学生动手表现能力的培养,有效的手段就是开展情景式课堂的构造。因为小学生还处在感性思维居多,理性思维不成熟的阶段,那么情景构造就能把课堂拉回到与其认知水平相适应的层面上,老师要站在小学生的思维角度,来设置教学方案,合理引导学生动手和探索。老师如果仅用文字和语言表达对画面的描述,比如对学生说今天的天气真好,晴空万里,学生很可能没有直观的感知,但是将学生带到室外,让他们去用眼睛观察、身体感知,再去传递到心灵和思维当中,就能及时的形成共鸣,之后老师再去构造对应的情境课堂,辅助以文字说明,就能让动手能力培养教学顺利的开展。
仍以人美版教材为例,在二年级上册的《过春节》讲解中,这是与文化生活紧密相关的主题,所以老师可以构造一个模拟的春节课堂情境,摆出一些节日实物类的要素,比如红包、春联、烟花、鞭炮等,让学生扮演相关角色,对照这些物品,尝试用纸张、胶水、画笔去制作这些小物件,赠与其他同学,表达美好心愿和祝福。还可以可以采取多媒体教学,把一些地区春节喜庆、热闹的景象在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有丰富感官体验,激发强烈兴趣,有了用画笔记录下美好画面的冲动,这样不仅提升学生动手表现能力,还间接的让中华传统文化在美术教学中得到传承弘扬。
结束语
在这小学阶段夯实学生美术动手表现能力的基础,对于提升美术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充分凸显学生艺术潜力,形成良好核心素养,意义重大。教师要转换思维,创新方法,坚持正确的美育方向,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美学价值理念观念,同时也要引领带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郭海萍.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研究[J].学周刊,2019(29):161-162.
[2]高云飞.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思考分析[J].中华少年,2017.
关键词:小学美术教学;表现能力;培养策略
引言:
美育是基础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从小学就开展美育教学,目的主要是让学生从小就养成良好的艺术素养,塑造健全的艺术人格,具备基础的审美能力,在生活中观察美、发现美、感知美、创造美。这一时期的美术课堂教学要符合小学生身心特点实际,加强他们的实践能力的开发和提升,其中动手表现能力就是其中的基础性项目。
一、强化审美教育,萌发学生表现意愿
对小学生的教学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究,教师要激发学生主动要求开展美术的动手与创作的愿望,而不是学生在被动要求下开展。为此,怎样激发学生的主动和积极性,就成为教学的首要目标。而审美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则能够有效的解决这一问题。学生审美素养的培育,重在开展多样化的欣赏和鉴赏教学,让学生具备了观察、感受美的意识,具备了一定的审美方法,知道什么是美、如何发现美、怎样创造美,才有了动力和意识,去积极的探索和创造美。不过在原有的教学模式下,很多学生多是被要求欣赏,没有迎合他们的内在兴趣和需求,欣赏的内容有时与学生的阅历认知、了解水平上格格不入,这就造成了教学十分的僵化和古板,达不到审美素养培育的目标,动手表现能力的培养更是无从谈起了。
以小学人美版教材一年级上册的《画汽车》这节课的讲授为例,课程目标就是锻炼学生的模仿、绘画能力,那么老师在开展教学时,要结合小学生的认识基础、理解水平和美学思维,重点突出丰富的色彩感,卡通形象,而不是真正在道路上行驶的汽车样式。再在这些汽车上加上低年级学生喜闻乐见的元素,比如背景音乐、汽车的装饰品等等。学生被这些可爱的汽车图画瞬间吸引,愉快活跃的观察,老师顺势提问,大家看汽车由那几部分组成?哪些地方最喜欢?有没有优化的地方?之后组织学生去按照个人的想法,对原有的作品进行创新,有的学生加上了翅膀、有的加上了钢铁手臂、有的则是加上了车斗,各式各样,动手表现兴趣被极大的激发出来。
二、分类多元指导,欣赏表现协同推进
那么在当下的小学美术教学中,就要有分类指导、差异化教学的思想来开展欣赏教学,与学生们的兴趣爱好和认知背景相联系,激发好奇心和想象力,帮助他们形成对某一类主题的作品浓厚的兴趣,再一步步的引入到细节、层次、角度的欣赏和品鉴过程中,循序渐进,步步为营。老师合理采用微课、翻转课堂、小组合作等多种组织形式,让学生们都能够动起来,积极融入到课堂当中,真正从内心情感上产生了认同感。之后老师再通过一些兴趣点的延伸,用鼓励和激励的方式,引导学生迈出尝试创作的第一步,比如先去对一些经典作品进行临摹,之后再融入一些个人的想法,和其它学生进行交流,把欣赏、思考、交流、动手、分享等多項活动交织在一起,实现了欣赏和表现能力培养的协同推进。
在人美版四年级下册《大师画我也画》这课教学中,欣赏毕加索的绘画作品时,通过动画模拟毕加索创作思考的场景,来体会多加度重组的立体形象形成,学生在欣赏中感受到不一样的表现领域,激情高涨,老师再言语鼓舞,学生动手表现则不再拘束,可谓酣畅开放的程度。
三、开展情境教学,联系生活丰富表现
教育即生活、生活即教育,而艺术也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因此,开展艺术教育,生活是更加的需要重视的育人沃土。那么对于美术教学来说,联系生活开展学生动手表现能力的培养,有效的手段就是开展情景式课堂的构造。因为小学生还处在感性思维居多,理性思维不成熟的阶段,那么情景构造就能把课堂拉回到与其认知水平相适应的层面上,老师要站在小学生的思维角度,来设置教学方案,合理引导学生动手和探索。老师如果仅用文字和语言表达对画面的描述,比如对学生说今天的天气真好,晴空万里,学生很可能没有直观的感知,但是将学生带到室外,让他们去用眼睛观察、身体感知,再去传递到心灵和思维当中,就能及时的形成共鸣,之后老师再去构造对应的情境课堂,辅助以文字说明,就能让动手能力培养教学顺利的开展。
仍以人美版教材为例,在二年级上册的《过春节》讲解中,这是与文化生活紧密相关的主题,所以老师可以构造一个模拟的春节课堂情境,摆出一些节日实物类的要素,比如红包、春联、烟花、鞭炮等,让学生扮演相关角色,对照这些物品,尝试用纸张、胶水、画笔去制作这些小物件,赠与其他同学,表达美好心愿和祝福。还可以可以采取多媒体教学,把一些地区春节喜庆、热闹的景象在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有丰富感官体验,激发强烈兴趣,有了用画笔记录下美好画面的冲动,这样不仅提升学生动手表现能力,还间接的让中华传统文化在美术教学中得到传承弘扬。
结束语
在这小学阶段夯实学生美术动手表现能力的基础,对于提升美术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充分凸显学生艺术潜力,形成良好核心素养,意义重大。教师要转换思维,创新方法,坚持正确的美育方向,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美学价值理念观念,同时也要引领带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郭海萍.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研究[J].学周刊,2019(29):161-162.
[2]高云飞.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思考分析[J].中华少年,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