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课堂提问是教师必备技能之一,被称为“有效教学的核心”。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出现了不少提问的误区,影响了教学效率。笔者以课堂有效提问为切入点,提出了从教学内容的关键点、细节点、延伸点、冲突点、空白点等方面巧妙设问,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提高语文课堂效率。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提问
杭州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的洪松舟、卢正芝认为,有效提问的场所在课堂,提问有效与否的关键在于教师。有效课堂提问是指教师在精心预设问题的基础上,在教学中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在教学中生成适当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参与对话,全面实现预期教学目标,并对提问及时反思与实践的过程。广义上,它包括了课堂提问的有效预设、课堂提问的有效实施、课堂提问的有效反思。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有部分教师由于没有抓准提问的契机,或者不懂提问的艺术,或者没有设置好教学中的提问技巧,出现了不少提问的误区。教师在如何把教材要求转化为教学问题,或根据学生的学习需要而组织教学问题等方面,往往存在着随心而问的倾向。要改变这种状况,就需要教师在备课中充分钻研教材和了解学情,发掘问题,巧设疑问,在遵循“目标明确、重点突出、科学合理、整体优化”原则的基础上,找准切入点,设计有助于提高课堂效率的问题。根据笔者在教学过程中的经历和体会,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有效提问设计。
一、从牵一发动全身的关键点切入
设计课堂提问要根据教学目标,扣住重难点,也就是要将问题集中在那些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点上,问在最需要、最值得问的地方,以突出重点、难点。这样抓住课文的目标设计出带有全局性的问题,有的放矢,不仅让学生理解了课文的内容,更能引起学生积极思维,产生学习探求的兴趣,从而对重难点加深了印象,极大地提高学习效率。
在《落花生》(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十五课)一文的教学中,笔者设计问题,要求学生思考“父亲对我们说了几次话,哪句话是重点内容,为什么?”这个问题就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让学生在探究“为什么”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读悟出父亲说话的意思,并顺势分析出了文章的主题,学生的阅读能力在潜移默化之中悄然提高。
二、从见微知著的细节点切入
一篇课文的细节往往是这篇文章最传神的地方,也是作者笔力最重的地方。只有找出来并紧紧地抓住它来提问,让细节成为知识的生长点,才能见微知著,感受语文课堂的无穷魅力。教师准确地抓住课文的细节,在课文的细节处提问,用细节打动学生,用细节激发学生的思考,就可以使学生在更好地理解知识的同时,又能体会到细节学习的乐趣。语文课本选文多是经典之作,人物的一个细小动作、一句似乎无关紧要的话,乃至文本的一个标点一个字词,往往能体现出作者的匠心独运,蕴涵着深刻的含义,教师可以在容易被学生忽略而与表现主题有密切关系的细节设问质疑,启发学生探幽析微,细细加以品味和探究,以此为切入点提出问题,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例如,六年级上册第二十一课《老人与海鸥》一文中有“老人喂海鸥”和“海鸥悼念老人”两个细节描写,笔者在教学时就从“海鸥悼念老人”这个细节入手品读,然后提出了问题:海鸥为什么会悼念老人?学生自然就找到了“老人喂海鸥”的细节,在经过品读后悟出了人和动物和谐相处、互相关爱的主旨。教学目标轻松达成,教学效率当然高了。
三、从促进学生发展的延伸点切入
在已学知识中深入开掘,获得更多更好的新知识和体会,掌握更好更巧的学习方法,这是知识积累从量到质的飞跃和升华。课文文字材料的学习是基础,是根本,但针对不同学生发展水平、学习能力的不同,设计一些能够拓展学生思维的问题也非常有必要。笔者认为,教师在教学中要能够驾驭课堂内容,把握知识的纵横联系,從促进学生发展的延伸点上进行教学提问,开放思路,丰富想象力,使学生由一个知识点延伸出更多的知识面来,在学习中不断地扩大视野,完善知识,拓展思维。
例如,在执教《钓鱼的启示》(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十三课)时,在拓展环节,笔者设计了这样一个创造性的问题:如果你是故事中的父亲,你当时会做出怎样的选择呢?通过这样一个立足于教材,但又不局限于教材的新问题,同样把学生的思维延宕开去,学会换位思考,得到启示,加深情感体悟。
四、从柳暗花明的事物冲突点切入
语文教材中,常常有一些表面看似矛盾其实质却合理的内容,引导学生围绕矛盾大胆质疑深入思考,是探究切入点的方法之一。可以由此设计问题,激发生疑,一起分析探讨。在教学中抓住课文中设置的种种矛盾,甚至可以边学习边提出反问,让学生阅读中产生矛盾,于无疑处生疑,在有惑处多质疑,激发学生深入思考,钻研、解决问题。
笔者在教《“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时,笔者就抓住题目中这两个看似冲突矛盾的评价让学生思考:为什么对于安迪写的第一首诗爸爸妈妈有如此不同的评价?这个问题引起了同学们深深的思考:是妈妈太没水平吗?是妈妈太溺爱孩子吗?爸爸太严厉,不爱孩子?还是爸爸太粗暴,不懂得教育方法?这些深层次的思考激活了学生的思维,通过讨论甚至争论让他们明白这是两种不同形式的爱,是最适合安迪的健康成长的两种爱,这两种不同形式的爱让安迪走向了最终的成功。
五、从言尽而意无穷的空白点切入
文章中常有一些“空白”处。教师要善于启发学生的想象,让学生学会在“空白处”有机填补,从而使其想象力得到培养。课文是例子,更是艺术品,有许多的 “留白”之处。这是很好的探究性阅读切入点。抓住这些“空白”设计富有思考性的问题,启发学生大胆想象,可以使学生对文本的解读更加深入,发散性思维得到培养。
课堂教学中找准切入点,巧妙提问,就如荡水击石一样,可以改变沉闷的课堂气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起他们的求知欲和学习的兴趣,从而在创造性的智力震荡中,活跃气氛,调剂精神,促进思考,启迪智能,最终提高语文阅读教学的效率。
参考文献:
[1][美]加里·D·鲍里奇.有效教学方法(第四版)[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2]洪松舟,卢正芝.我国有效课堂提问研究十余年回顾与反思[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08.
[3]徐放.找准切入点,提高语文课堂提问效率[J].教学月刊:中学版(教学管理),2007(12).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提问
杭州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的洪松舟、卢正芝认为,有效提问的场所在课堂,提问有效与否的关键在于教师。有效课堂提问是指教师在精心预设问题的基础上,在教学中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在教学中生成适当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参与对话,全面实现预期教学目标,并对提问及时反思与实践的过程。广义上,它包括了课堂提问的有效预设、课堂提问的有效实施、课堂提问的有效反思。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有部分教师由于没有抓准提问的契机,或者不懂提问的艺术,或者没有设置好教学中的提问技巧,出现了不少提问的误区。教师在如何把教材要求转化为教学问题,或根据学生的学习需要而组织教学问题等方面,往往存在着随心而问的倾向。要改变这种状况,就需要教师在备课中充分钻研教材和了解学情,发掘问题,巧设疑问,在遵循“目标明确、重点突出、科学合理、整体优化”原则的基础上,找准切入点,设计有助于提高课堂效率的问题。根据笔者在教学过程中的经历和体会,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有效提问设计。
一、从牵一发动全身的关键点切入
设计课堂提问要根据教学目标,扣住重难点,也就是要将问题集中在那些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点上,问在最需要、最值得问的地方,以突出重点、难点。这样抓住课文的目标设计出带有全局性的问题,有的放矢,不仅让学生理解了课文的内容,更能引起学生积极思维,产生学习探求的兴趣,从而对重难点加深了印象,极大地提高学习效率。
在《落花生》(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十五课)一文的教学中,笔者设计问题,要求学生思考“父亲对我们说了几次话,哪句话是重点内容,为什么?”这个问题就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让学生在探究“为什么”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读悟出父亲说话的意思,并顺势分析出了文章的主题,学生的阅读能力在潜移默化之中悄然提高。
二、从见微知著的细节点切入
一篇课文的细节往往是这篇文章最传神的地方,也是作者笔力最重的地方。只有找出来并紧紧地抓住它来提问,让细节成为知识的生长点,才能见微知著,感受语文课堂的无穷魅力。教师准确地抓住课文的细节,在课文的细节处提问,用细节打动学生,用细节激发学生的思考,就可以使学生在更好地理解知识的同时,又能体会到细节学习的乐趣。语文课本选文多是经典之作,人物的一个细小动作、一句似乎无关紧要的话,乃至文本的一个标点一个字词,往往能体现出作者的匠心独运,蕴涵着深刻的含义,教师可以在容易被学生忽略而与表现主题有密切关系的细节设问质疑,启发学生探幽析微,细细加以品味和探究,以此为切入点提出问题,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例如,六年级上册第二十一课《老人与海鸥》一文中有“老人喂海鸥”和“海鸥悼念老人”两个细节描写,笔者在教学时就从“海鸥悼念老人”这个细节入手品读,然后提出了问题:海鸥为什么会悼念老人?学生自然就找到了“老人喂海鸥”的细节,在经过品读后悟出了人和动物和谐相处、互相关爱的主旨。教学目标轻松达成,教学效率当然高了。
三、从促进学生发展的延伸点切入
在已学知识中深入开掘,获得更多更好的新知识和体会,掌握更好更巧的学习方法,这是知识积累从量到质的飞跃和升华。课文文字材料的学习是基础,是根本,但针对不同学生发展水平、学习能力的不同,设计一些能够拓展学生思维的问题也非常有必要。笔者认为,教师在教学中要能够驾驭课堂内容,把握知识的纵横联系,從促进学生发展的延伸点上进行教学提问,开放思路,丰富想象力,使学生由一个知识点延伸出更多的知识面来,在学习中不断地扩大视野,完善知识,拓展思维。
例如,在执教《钓鱼的启示》(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十三课)时,在拓展环节,笔者设计了这样一个创造性的问题:如果你是故事中的父亲,你当时会做出怎样的选择呢?通过这样一个立足于教材,但又不局限于教材的新问题,同样把学生的思维延宕开去,学会换位思考,得到启示,加深情感体悟。
四、从柳暗花明的事物冲突点切入
语文教材中,常常有一些表面看似矛盾其实质却合理的内容,引导学生围绕矛盾大胆质疑深入思考,是探究切入点的方法之一。可以由此设计问题,激发生疑,一起分析探讨。在教学中抓住课文中设置的种种矛盾,甚至可以边学习边提出反问,让学生阅读中产生矛盾,于无疑处生疑,在有惑处多质疑,激发学生深入思考,钻研、解决问题。
笔者在教《“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时,笔者就抓住题目中这两个看似冲突矛盾的评价让学生思考:为什么对于安迪写的第一首诗爸爸妈妈有如此不同的评价?这个问题引起了同学们深深的思考:是妈妈太没水平吗?是妈妈太溺爱孩子吗?爸爸太严厉,不爱孩子?还是爸爸太粗暴,不懂得教育方法?这些深层次的思考激活了学生的思维,通过讨论甚至争论让他们明白这是两种不同形式的爱,是最适合安迪的健康成长的两种爱,这两种不同形式的爱让安迪走向了最终的成功。
五、从言尽而意无穷的空白点切入
文章中常有一些“空白”处。教师要善于启发学生的想象,让学生学会在“空白处”有机填补,从而使其想象力得到培养。课文是例子,更是艺术品,有许多的 “留白”之处。这是很好的探究性阅读切入点。抓住这些“空白”设计富有思考性的问题,启发学生大胆想象,可以使学生对文本的解读更加深入,发散性思维得到培养。
课堂教学中找准切入点,巧妙提问,就如荡水击石一样,可以改变沉闷的课堂气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起他们的求知欲和学习的兴趣,从而在创造性的智力震荡中,活跃气氛,调剂精神,促进思考,启迪智能,最终提高语文阅读教学的效率。
参考文献:
[1][美]加里·D·鲍里奇.有效教学方法(第四版)[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2]洪松舟,卢正芝.我国有效课堂提问研究十余年回顾与反思[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08.
[3]徐放.找准切入点,提高语文课堂提问效率[J].教学月刊:中学版(教学管理),20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