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白石笔下的草虫世界

来源 :文物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hgbmnmap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5年,“齐白石纪念馆”在齐白石老人走了半个世纪后,几经周折,终于在新落成的北京画院美术馆内开馆,得以永久陈列其生前留下的千余件珍品。
  2006年,北京画院先后推出了《草间偷活—齐白石笔下的草虫世界》、《自家造稿——齐白石笔下的人物神情》两个展览,首次大规模成专题的展出院藏的齐白石工虫、人物画真迹。该院秘藏有齐白石的绘画、书法、创作图稿、手札、三百石印等千余件珍贵文物,可以说是国内研究齐白石艺术的宝贵资料。据齐白石纪念馆馆长尚辉介绍,该院将陆续推出草虫、花卉、人物、山水、蔬果、水族、梅兰竹菊、书法、手札、三百石印等10个系列专题展。
  


  “在中国近代绘画史上,还没有一个画家能像齐白石一样让人们所喜爱。不论是专业艺术工作者,还是普通的绘画爱好者,只要提起齐白石,几乎每个人都可以像谈起一个老朋友那样评论几句,这在中外绘画史上也是罕见的。”(王明明语)在书画市场上更是这样,收藏家莫不以藏有齐白石的真迹而自豪。然而,在利益的趋势之下,对齐白石画作的造假也极为兴盛。大至数十尺的巨作,小到不足尺的扇面,无所不为。为此,借齐白石专题展之际,本刊记者走访了馆长尚辉先生,请他从馆藏齐白石扇面的情况,结合研究、展览的实际情况,谈一谈其扇面的收藏情况,为喜好齐白石扇面的收藏者提供一个了解院藏真迹的机会。
  从《草间偷活——齐白石笔下的草虫世界》、《自家造稿——齐白石笔下的人物神情》两个展览的情况来看,齐白石的成扇、扇面作品多是花卉题材(包括草虫、鱼虾等),人物专题展里没有出现扇面作品。
  据尚辉粗略统计,院藏的齐白石扇画作品成扇数量较少,大部分是扇面,人物题材的没有,山水的仅几件,主要是书法、花卉作品。花鸟题材是齐白石最为擅长也最为多见的,有研究人士指出,齐白石花卉作品所涉及的花卉种类多达五六十种,花卉扇面里最精的是工笔草虫,这在花鸟画名家里是少见的,可以说这方面的成就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草间偷活》专题展展出了一批尤为精到的草虫扇面,这些草虫扇面和其他留下来的工笔草虫画一样,没有加上写意的花草。有人认为不算是成品,但是如果深入研究,这批草虫他为什么没有加上花卉?一个可能是他还没来得及最终完成,第二种可能可以理解是他认为这批作品已经画得很完美,加不好的话可能反倒会画蛇添足,所以就保留了原貌。因为这批扇面构图非常完整,并不是随意画上去的,草虫的位置在扇面上本身就很完整,没有缺陷。但若从扇面书画的完整性来看,他没有落款,也没有盖章,也可以认为他没有完成。
  齐白石被公认为是“中国绘画史上画草虫种类最多的画家之一”,《草间偷活》展出的110多幅图稿中,涉及到的昆虫不下数十种,其中有苍蝇、蟑螂这些让人讨厌的虫子,“虽然是未完成稿,但生动逼真,通过每幅画下面的放大镜,甚至可辨公母,远远看去如同一只只鲜活的标本。”
  以前有研究人士认为,现在存世的未完成的草虫扇面,多数是他60岁左右的作品,那时他怕年纪大了眼睛花,画不动工笔,所以先把工笔大量画出来。这种说法是存在的,实际上也是这样,齐白石定居北京后,起初他的画还不是很好卖,所以他有丰富的时间去画工细的作品,留着有待于垂暮之年再加上花卉、款识,后来有的加了,但是只是少数。对比那些大写意花卉草虫扇面,那些草虫的精细程度是比不上未加的这批。
  


  从艺术风格来看,齐白石的扇面作品与他的其他形式的绘画是一致的。大写意花鸟是从吴昌硕那儿学来的,有其画风的厚重感,而飘逸感则是自己独创的,这也是吴昌硕作品里所没有的。齐白石的作品最重要的是他体现了一种世俗化的情趣,少了文人孤傲的气息,他的画表现了一种生活的气息、趣味,这是他中国画的共同特色。
  就扇面本身来说,齐白石的独特之处主要体现在构图上,也就是形式上的特征。齐白石在对待扇面、条幅、中堂、甚至册页的时候,在构图上是很注重区别的,这也是他的高明之处。特别院藏的几张花鸟扇面,现代感极强,思想是很现代、很活的,从《藤萝》、《梅花》、《花果》、《海棠蜜蜂》、《豇豆丝瓜》、《螃蟹》、《桂花》等扇面中可以看出这一点来。
  《藤萝》的构图富有节奏感,虽然很满,没有按照传统中国画疏密分布规则,但是画面体现的网状线条,其实就是很现代的一种结构的表现。在齐白石的扇面里,类似《藤萝》的作品很少,因为难度高,紫藤的枯、弯曲的感觉,要用枯笔加上石鼓文的方法,以前人用草书手法画,把紫藤画的比较飘逸。吴昌硕、齐白石画紫藤用的则是石鼓文的方法,画面显得很厚重。对于扇面的鉴别,还是要还原到具体的画上,不同的画有他特有的技法。吴昌硕是从书法、篆刻进入绘画,而齐白石是从画匠到画家再到文人画家,他画的是生活的趣味,这是吴比不了的。《藤萝》一出手就是大家手笔,气脉贯通,气韵生动,里面有并列、有乱,但是奇特的构图密中有节奏有气韵,没有达到一定水平的画家是画不出这些来。扇面的构图被他理解得淋漓尽致,他不像别人就会几种,他的表现手法很多,《藤萝》就特别险、奇、巧,这么密把握不好就画坏了。这与他熟练掌握篆刻技法有关,篆刻本身就是方寸之间的功夫。《梅花》所画的梅花,也不是传统结构,他把枝和花全部打散了。另一幅《桃花》也是这样,很明显也有些构成的意识在里面,这就是他这种风格。画面的构成是一个空间划分,当我们没有这个概念的时候就是按照自然形式去画,有的自然形态比较美就画出来很舒服,但要是具备了构成意识的时候,可以重新根据空间的安排,来把枝、杈、花的安排按照构成规律重新摆布。《桂花》整体感也很强,枝和叶的空间关系都是交错的,实际上这种关系的摆布是他一生所研究出来的,画家一辈子所画的除了笔墨关系就是这种结构关系。《牵牛花》的构图也是这样,他画在扇面上的牵牛花反而比条幅上的好、巧。花的部分是竖的关系,藤是横的关系,用叶子把它们联在一起,就有了纵、横、曲、直。
  


  相对于《藤萝》的密,还有一种是他很善于把握的大疏大密,《花果》画面上就一个佛手瓜,三四片叶子就把构图完成了。像《豇豆丝瓜》,他一般画丝瓜,大部分是垂着的,但由于扇面的特殊形制,他巧妙地运用扇面的特点将豇豆、丝瓜平躺下来,密的同时又不显乱,结构分明有层次感。
  除构图外,齐白石用色、用墨也独具特色,《雁来红》整幅画除了落款是墨,其它全是朱砂,里面还有夕阳红的成分,叶子也不是用墨,色彩感很强。也可以说他是把握购买者的心理,或者说把握了20世纪50年代之前当代人对色彩的欣赏,特别是西洋绘画传来以后,这是他在色彩上敢于创新的表现。《螃蟹》有完全用墨的,也有不完全用的,利用墨的清淡、墨分五色的变化,画出它的趣味来。《山水》扇面还是与他其他形式的山水画是一样,用大写意花卉的方法来画。
  市场上齐白石的假画主要有两类,一类是门人弟子所造的假画,这些伪作的功力都较深,年代也较早,现在鉴别起来有一定的困难。另一类是现在人为了谋利造假,市面上流行的齐白石假画,有北京造的、湖南造的,也有江浙或其他地区造的,北京造晚期的,湖南造早期的。这种情况是非常正常的,因为他晚期在北京,北京留下来的作品照片、图片资料非常多,就便于造假,比如纪念馆的公开展出,这无疑就给造假人提供了可乘之机。湖南也有个齐白石纪念馆,里面藏品多是他早期的、甚至有些是他做木匠时的作品。市场上现在的仿品,多是将几幅真迹拼凑而成,但是大部分都是有所本的,只要对他的真迹了解的多,还是可以看出来的。
  他的花卉作品假最多,也比较全面,比如牵牛花,在市场上很多,牵牛花对于齐白石来说是最容易画的,他的牵牛花用夕阳红,就几笔,不用勾线。而他的人物多是大画,扇面好像没有出现,山水扇面也较少,碰到是要多留心,他的诗很多都是自作诗,字体是自成一家的白石体,这都是他自己的特点,从书法上看是很容易辨认的,一般造价不造书法的假,还有是伪作的款一般不会仿得很到位。
其他文献
如果把抢救国宝的人也称作国宝,那么,抗战时期,易培基、程沧海、马衡、吴玉章、高炎武等冒着枪林弹雨,与凶残的日寇斗智斗勇,为中华民族抢救下几十万件国宝,这些勇士当称之为国宝;在各种特殊时期,王懿荣、刘铁云、罗振玉、叶恭绰、张伯驹、张大千等人,或抢救或捐献文物,同样可称为国宝。当代不少学问家、鉴定家、收藏家,承继先辈传统,如徐森玉、启功、马承源、庄万里、潘达于、钱镜塘、顾丽江、孙伯渊等许多位,还有本文
期刊
清代的瓷器烧制工艺,以康、雍、乾三朝所达到的水平最高,主要表现在各个彩釉品种的成功烧制上,特别是珐琅彩、粉彩及各种色釉瓷的成就表现更为突出。专家认为这一段时期的色釉瓷“釉色绚烂缤纷,品目繁多,有模仿自宋朝瓷窑体系的汝、官、哥(如TOP4清乾隆仿哥窑釉双如意耳壶、TOP7清雍正仿哥窑釉弦纹洗口瓶)、钧及龙泉等名窑的釉色,也有取材自明朝孔雀绿、宝石红、霁青及娇黄等的绿、红、蓝、黄色台系。而胭脂红、豇豆
期刊
就我国书法艺术发展来看,清代汇编了历代书论、名帖,收藏了各家书迹、碑刻,功绩卓著,规模空前,是书道中兴的时代。从整个清代书法来看,嘉庆、道光前为帖学期,嘉庆、道光后为碑学期。帖学期又分为宗董其昌和宗赵孟俯。碑学期以嘉庆、道光之交为唐碑期,咸丰、同治至宣统为北碑期。从各种书体实际来看,可归纳为三项:即草法之衰、篆隶之盛、碑学之兴。  清末民初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社会动荡的大变革时期。洋务运动后,在客观
期刊
《堪欣山社竹添孙》是潘天寿先生1960年创作的指墨画精品,此图之妙在于基本上采用传统中国画的图式,却以高超的指墨技巧勾画而成,通篇营造出一种令人向往的田园氛围,堪称逸品,令人爱不释手。此画体现了潘天寿的“常变之道”。  潘天寿云:“凡事有常必有变;常,承也;变,革也。承易而革难。然常从非常来,变从有常起;非一朝一夕偶然得之。”又云:“予作毛笔画外,间作指画,何哉?为求指笔间,运用技法之不同,笔情
期刊
中国剪纸艺术起源很早,距今已有近2000年的历史。纸质易腐烂,古代剪纸作品保存下来的极少,但新疆吐鲁番具有独特的干旱少雨的地理环境,不但保留了举世闻名的丝织品,还保留了许多纸质文书和一部分剪纸,使我们窥见中国古代文明及古代剪纸的概貌。新疆博物馆收藏有上世纪60年代从吐鲁番出土的南北朝至唐代剪纸,显示出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时代特色。    “对鹿团花” (图1),吐鲁番阿斯塔那306号墓出土。由土黄色纸
期刊
清代雍正年间开始从五彩品种中分出来的斗彩,实质是就是青花填彩(也有称为加彩或点彩)。斗彩在民间的流行说法是指瓷器是各种釉彩的“争奇斗妍”,也有叫“逗彩”或“豆彩”的。雍正以前,并无斗彩一说,历代皆称五彩。斗彩与青花五彩品种颇有相似之处,都是釉下青花与釉上彩相结合的品种。不同之处是,青花五彩器中青花只是一种用于绘饰部分图案或图案的某些局部,而青花在斗彩器中的是用来在釉下描绘、勾勒全部图案的轮廓,有时
期刊
服饰是人类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之一。它不仅具有遮体、御寒、防暑的功能,还有美化的作用,蕴涵着极其丰厚的文化底蕴。在封建社会,它又是统治者用以维系社会秩序,“严内外,辨亲疏”,“分等级,定尊卑”的工具。  各个朝代都有各具特点的冠服制度,载入典章。清朝满洲贵族取得政权之后,即把冠服纳入典章制度,并随着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而日渐完善。《大清会典》记载:“凡供奉皇太后、皇帝、皇后御用冠服、妃嫔暨皇子
期刊
无庸质疑,世界范围内,珠宝销售策划最成功的是钻石;世界范围,钻石也是收藏人群最大的收藏品之一。  “一颗恒久远,钻石永流传”——把至高、至纯、至美的爱情内涵赋予钻石,是谁的伟大创举以无从查考,但不论是谁,他都应该获得“国际最佳珠宝营销策划第一人”的称号,因为钻石自从成了爱情的象征,就具有了全人类概念的最广泛的市场。    当然,爱情的概念,还决不是钻石成功销售的惟一解释,尤其近两年,钻石收藏,作为
期刊
西方音律入传皇宫    中西文化交流源远流长,至明清,这种交流更为频繁,所涉及的领域亦更为广泛,如宗教、天文、地理、数学、哲学、艺术等,其中西方的音律也伴随着西方传教士传入中国,进而传入宫中。首先传入中国的西方乐器是风琴。葡萄牙人于明嘉靖三十六年(1557)占据澳门后,在教堂中就使用了风琴。其后,随着传教士进入内地各省,西方音乐和管弦乐器也在全国各地流传,不过仅限于教堂和布道场所。    逮至清康
期刊
2005年4月-2006年5月,由陕西省考古研究所、渭南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所和韩城市文物旅游局联合组成的韩城考古队经过一年的考古勘探,基本搞清了韩城梁带村村北古墓葬的年代和分布,共发现两周时期的墓葬895座,其中大型墓葬7座,车马坑64座。在勘探取得丰硕成果的同时,考古发掘工作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19号墓、26号墓和27号墓三座大墓皆有惊人的发现。由于三座大墓未被盗掘,发现了许多前所未见的各种遗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