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生学习生成的课堂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sz22285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基于学生学习生成的课堂,是以生为本,师让位于生,唤醒学生交流、创造和展示的欲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课堂。以“认识小数”一课为例,呈现一节基于学生学习生成的课堂及思考。
  [关键词]认识小数 课堂 思考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14-072
  [教学内容]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认识小数”第一节。
  [教学实录]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出示以下图片):这些句子,你们会读吗?谁来读一读。
  师:这些数和我们之前学习的数有什么不一样?
  生1:中间有个小点。
  生2:它们是小数。
  师:有些小朋友已经认识它们了。它们是小数。(板书课题:小数)有谁知道中间的小点是什么吗?
  师:中间的小点我们叫它小数点,小数点左边的部分叫做整数部分,小数点右边的部分叫做小数部分。
  [设计意图:结合学生生活,直接出示一组小数,让学生从中总结共性,形成小数概念,为下一个概念理解环节奠定基础。]
  2.联系生活,学习新知
  师:你们知道这里的0.2元是多少钱吗?
  生3:2角。
  师:这个小数(0.2元)与前面学习的分数有关系吗?
  生4:有,0.2元就是2/10元。
  师:为什么?
  生5:因为0.2元是2角,2角就是2/10元。
  师(生5简单明了的解释,让人出乎意料,可还有少数学生好像还不是很理解,故教师结合图形进行解释):把1元平均分成10份,其中的两份就是■元,也就是2角,也就是0.2元。
  师:能联系分数说说0.5元是什么意思吗?先自己说,再四人小组相互说,看看哪个小组又好又快。
  生6:把1元平均分成10份,其中的5份就是2/10元,也就是0.5元。
  [设计意图:从学生最熟悉的“元”单位小数教学开始,让学生先在元、角情境中初步理解小数的意义,积累体会小数意义的经验。]
  3.数形结合,透视析理
  师:第三个小数0.8米是什么意思?
  生7:0.8米就是把1米平均分成10份,取其中的8份,也就是8/10米。
  师:谁来说说0.3米?上黑板来边指边说。
  生8:0.3米就是把1米平均分成10份,取其中的3份,也就是3/10米。
  师:谁能联系分数说说0.9米的意思呢?
  生9:0.9米就是9/10米,也就是把1米平均分成10份,取其中的9份。
  师:再比一比这5个小数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生10:它们都是小数点后面只有一位的。
  生11:就是小数部分是一位的。
  生12:4.2的整数部分不为0,其他的都是0。
  师:黑板长4.2米和它们不一样,谁能说说4.2米是什么意思?
  生13:就是4个整米再加上了0.2米。
  师:说得真棒!掌声鼓励。
  [设计意图:结合学生身边的课桌、黑板长度的教学设计,学生不仅感觉亲近,而且对小数的认识、感受与体会也更为强烈。]
  4.抽象感知,建立模型
  师:同学们有没有发现最后一个小数与其他的小数不同?它是什么意思呢?独立思考后小组讨论。
  生14:没有单位。
  生15:0.6就是6/10。好比我有一把尺子,把这把尺子平均分成10份,取其中的6份就是0.6。
  师:回答得很好!大家在纸上画一画。
  师:我发现每个同学画的线段都不一样长,那么谁画的对呢?(生:都对。)为什么都对呢?
  生16:只要把这个线段平均分成了10份,取了6份就是0.6,和这个线段多长没关系。
  师:说得真棒!
  [设计意图:学生在元、米单位小数意义的认识经验积累基础上,抽象认识到一般小数意义,做实概念教学的“精致”,把小数新知进一步纳入分数原知系统中,是本节课的一大亮点。]
  [教学反思]
  本课是建立在以学生学习为中心、以生为本等新课程理念之上,是基于学生学习生成的课堂。这样的课堂,不同于传统的以教师教学为中心、基于教师教学设计的课堂,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教学转变,不仅需要理念上的更新,更应突出注意以下几点。
  1.理解学生
  切实理解学生是基于学生学习生成课堂设计的基本前提。本课的教学内容(“五句话”)简约而不简单,从“元”单位小数到“米”单位小数,直至一般小数,是从熟悉到陌生,从实例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层层深入,尊重了学生的学习起点、差异,遵循了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是理解学生的切实反映。
  当然,理解学生要与理解数学、理解教学紧密结合。本课教学遵循概念教学规律,从概念教学(事例呈现、共性概括、下定义、概念应用)的高度进行教学,让学生充分经历了小数概念的形成与应用过程。
  2.科学方式
  在本课中,五个小数的含义,不是教师简单的说教,而是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或小组成员“议一议”“说一说”,或个体动手“画一画”、动脑“想一想”、观察“比一比”等。学生自始至终都是手、眼、耳、嘴、脑等多感官并用,学习气氛热烈,讨论发言认真积极。
  这种不拘泥于细节的大气教学设计,留给教师更多的处理空间及张力,教学方法也更为开放,一改臃肿的教案教学为收放自如的生成教学,带给学生的不仅是概念认识上更为深刻,情感体验上也更加强烈。
  3.保有兴趣
  保有兴趣是基于学生学习生成课堂教学的显著特点。如何让学生喜欢数学?喜欢学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本课熟悉而简约的内容,不仅学生愿意亲近,更给了师生各自更多活动的时空与机会,学生投入其中,收获的是成功与创造的快乐和积极的情感体验。
  基于学生学习生成的课堂,是以生为本,师让位于生,唤醒学生交流、创造和展示的欲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课堂。只要从学生实际出发,科学施教,寓教于乐,促进生成,学生自然会喜欢数学、乐于学习。
  (责编 金 铃)
其他文献
[摘 要]“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是小学数学课中的“种子课”,其教学难点在于如何使学生真正明白“为什么测量长和宽的长度,将它们相乘就是面积”的道理。通过分析教材、解读理论、教学实践等活动,寻找策略和方法,以便更好地开展教学。  [关键词]“种子课”;教材分析;理论解读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9)05-0028-03  在
[摘 要]“再创造”能搭建自由的学习平台,引导学生经历学习中的“关键步子”,帮助学生跨越思维的断层。在“用字母表示数”的教学中,梳理、对比和整合 “差异化资源”,驱动学生思维的“可视化”,达到“激发和引导学生自我发展”的教育目的。  [关键词]再创造;有效经历;思维训练;数学化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9)14-0006-03
[摘 要]追问,是引导学生更为深入地理解学习内容的手段,是课堂教学不可或缺的一种理答行为。纵观小学数学课堂追问,仍存在频率高、简单化、随意性大、缺乏针对性、问题表面化、缺少思考性等诸多问题。在数学课堂中,采用直观式追问、直线式追问、迂回式追问和纠错式追问可有效解决上述问题。  [关键词]追问策略;现象;度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
[摘 要]模型思想是《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新增的核心概念之一。模型思想的建立是学生体会和理解数学与外部世界联系的基本途径。建立和求解模型应先从现实生活或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学问题,再用数学符号表示数学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最后求出结果并讨论结果的意义。数学教学中,可通过“基于经验,生成模型;把准目标,关注模型;突出本质,聚焦模型;优化材料,支撑模型;借助直观,提炼模型”的步骤,提高学生
[摘 要]数形结合既是重要的数学思想,又是常用的数学方法。课堂教学中,教师如果长期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就能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意识和解决问题的策略,长期稳固地作用于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中。  [关键词]画图 填表 数形结合 规律 方案 表达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35-017  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说过:“数缺形时少直观,
编者按:用联系的眼光、系统的思维,从整体建构的视角来开展教育教学研究,并不是什么新课题。然而,长期以来,数学碎片化教学非常普遍且根深蒂固。要改变这一现状,必须从数学本质的理解、学科课程的整合、教学行为的改进等方面联合用力,打出“组合拳”。本期推出的许卫兵名师团队成员三篇文章(全国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教育部重点课题“指向整体建构的小学数学简约教学资源建设”(课题批准号:DHA19045
[摘 要]在“理性化”的数学学习中,学生通常需要一个理解数学知识的支点,这个支点可以是数学知识的“生活原型”,包括蕴涵数学知识的生活背景、生活经验、生活事例、生活表达等。以“圆的认识”教学为例,适时去到生活的源头处,找寻数学与生活的关联,找到数学知识的生活原型,让知识进入学生的生活,帮助学生理解抽象化的数学知识,从而使学生的数学学习更显本真。  [关键词]支点;生活原型;圆的认识  [中图分类号]
[摘 要]学生是课堂的主题,童真课堂就是要从学生角度出发,把课堂让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以“从条件出发思考的策略”的教学为例,主张把课堂让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成为课堂的主人;倡导让学生在课堂上感到快乐,然后乐学,进而会学;力求尊重学生个体差异,顺应学生的思考路径,关注学生的思维疑点,改变练习的呈现方式,使其具有较强的趣味性和可操作性。  [关键词]童真课堂; 尚本; 快乐;求真 
一、案例描述  出示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12页练习三第14题:(1)学校买了3盒钢笔,每盒10支,每支12元。一共用了多少元?(2)学校买了3盒钢笔,每盒10支,一共用了360元。平均每支钢笔多少元?  师:请同学们在练习本上解答这一道题目,看看哪一位同学解答得既正确又有速度。(学生在自己的练习本上独立解答,教师巡视,4分钟过后,已有多个学生做完在座位上玩耍起来)  师:请已经做完的同学认真
[摘 要]小学数学解题常常会涉及数学思想,要重视数学思想在解题中的渗透和运用,让学生在解题过程中体会数学思想。以鸡兔同笼问题基础上衍生出的“三者同笼”问题为例,从数学思想的角度,探讨了“三者同笼”问题的解法。  [关键词]数学思想 “三者同笼”问题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17-053  鸡兔同笼问题,是我国古代著名趣题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