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案例描述
出示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12页练习三第14题:(1)学校买了3盒钢笔,每盒10支,每支12元。一共用了多少元?(2)学校买了3盒钢笔,每盒10支,一共用了360元。平均每支钢笔多少元?
师:请同学们在练习本上解答这一道题目,看看哪一位同学解答得既正确又有速度。(学生在自己的练习本上独立解答,教师巡视,4分钟过后,已有多个学生做完在座位上玩耍起来)
师:请已经做完的同学认真检查,看看自己做得到底对不对,不能影响其他同学做题目。(笔者看到玩耍的几位学生在座位上低着头一声不吭,情绪明显低落了下来,这时教师悄悄地把两道题目的两种解答方法写在黑板上)
师:下面,请所有同学看黑板上的正确答案,请解答正确的同学站起来,大家为他们鼓掌。(绝大多数学生都站起来了,教室里也响起了热烈的掌声,这时笔者发现没有站起来的学生虽然在鼓掌,但是却把头深深地埋在自己的胸前)
师:这两道题目都有两种解法,它们都是两步计算应用题,第一种解法是先求出每一盒可以装多少支钢笔;第二种解法是先求出每盒钢笔需要多少钱,然后再做第二步,求出最后答案。
……
二、追问与思考
1.集体订正时,非要等到全体学生都做完后才能讲解吗?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所以,教学时就有很多教师不敢越雷池半步,总是等所有学生都做完之后才进行下一环节的教学。解题时,教师也总是要等最后一名学生做完才行,哪怕放弃下面的教学也在所不惜。其实,这些教师永远不知道把时间消耗在这里是对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极大打击,做完的学生在那瞧不起没做完的学生,而不会做的学生却在座位上抓耳挠腮,备受身心的煎熬。
班级中每一个学生知识储备与能力水平都是不一样的,他们对一个事物从认识到理解的时间也是不一样的。但是课堂教学时间却是有限的,如果等每一位学生都把问题解决之后再进行下一环节教学,就很难完成教学任务。所以,教学时教师要对所有学生的学习情况了如指掌,如哪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遇到困难、哪些学生只要稍微点拨一下就可以、哪些学生根本不需要教师指导就可以完成学习任务等,这些教师都要做到心中有数,思考如何让所有的学生同步前行。教师在巡视时还要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指导,这样可以让那些后进生迅速找到解题思路。但是案例中的教师显然忽略了这一点,只是到学生中间巡视一下就到黑板上写答案,至于学生做得怎么样根本不知道,更不会了解哪些学生会遇到困难,这样的教学效果是非常低效的。如果教师在学生解题过程中,走到学生当中,对后进生进行适当的指导,那么这一部分学生就会在教师的指导下产生“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解题速度会跟上那些优等生。当学生同时完成任务时,学生之间就没有歧视和被歧视在里面了。
2.集体订正时,只与学生对一下答案好吗?
现在,许多教师在教学练习课时,总有这样的心理:反正练习的内容都是学生学习过的,只要看看学生答案的对与错,就可以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了;因为都是旧知识,所以没有必要在讲算理上花太多的时间,只要学生多练习就可以了;至于错误的地方,学生已经学习过了,当他看到其他同学正确的答案时,就会知道自己错在什么地方了……所以,案例中的教师也许是受上述思想的影响,只是让学生练习,然后核对答案的正确性,接着再练习、再核对。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处理好讲授与学生自主学习的关系。”上述案例中,教师就没有处理好讲授与学生自主学习的关系,虽然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了,但教师却没有让所有的学生明白算理,没有让所有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所以学生不可能体会到数学思想的运用与数学活动经验的获取。而这种只核对答案正确与否的教学策略会打消很多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样就会造成课堂上的听众越来越多。所以,在教学时,教师要让所有学生明白算理。订正习题答案时,教师先不要在黑板上写出正确的答案,因为这样会给学生一种先入为主的感觉,让学生不由自主地将黑板上的答案与自己的答案进行对照。这是一种干涉学生思维的行为,不利于学生习得新知。因此,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解题思路,无论是对的还是错的,都要让他们说出自己是如何想的。在让学生述说自己的答案时,他们根本不知道自己的答案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因为一个答案的得出就是学生的思维过程,当学生把自己的思维过程表述出来之后,教师才能发现真正的问题所在。这样,虽然会消耗宝贵的课堂教学时间,但是对于学生的良好发展却是非常有益的。
总之,在数学课堂上关注学生是必需的,但是教师不能盲目地关注,要整合多种因素,寻找到合理的关注策略,才能促进所有学生向前发展,才是真正的关注学生。
(责编 杜 华)
出示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12页练习三第14题:(1)学校买了3盒钢笔,每盒10支,每支12元。一共用了多少元?(2)学校买了3盒钢笔,每盒10支,一共用了360元。平均每支钢笔多少元?
师:请同学们在练习本上解答这一道题目,看看哪一位同学解答得既正确又有速度。(学生在自己的练习本上独立解答,教师巡视,4分钟过后,已有多个学生做完在座位上玩耍起来)
师:请已经做完的同学认真检查,看看自己做得到底对不对,不能影响其他同学做题目。(笔者看到玩耍的几位学生在座位上低着头一声不吭,情绪明显低落了下来,这时教师悄悄地把两道题目的两种解答方法写在黑板上)
师:下面,请所有同学看黑板上的正确答案,请解答正确的同学站起来,大家为他们鼓掌。(绝大多数学生都站起来了,教室里也响起了热烈的掌声,这时笔者发现没有站起来的学生虽然在鼓掌,但是却把头深深地埋在自己的胸前)
师:这两道题目都有两种解法,它们都是两步计算应用题,第一种解法是先求出每一盒可以装多少支钢笔;第二种解法是先求出每盒钢笔需要多少钱,然后再做第二步,求出最后答案。
……
二、追问与思考
1.集体订正时,非要等到全体学生都做完后才能讲解吗?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所以,教学时就有很多教师不敢越雷池半步,总是等所有学生都做完之后才进行下一环节的教学。解题时,教师也总是要等最后一名学生做完才行,哪怕放弃下面的教学也在所不惜。其实,这些教师永远不知道把时间消耗在这里是对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极大打击,做完的学生在那瞧不起没做完的学生,而不会做的学生却在座位上抓耳挠腮,备受身心的煎熬。
班级中每一个学生知识储备与能力水平都是不一样的,他们对一个事物从认识到理解的时间也是不一样的。但是课堂教学时间却是有限的,如果等每一位学生都把问题解决之后再进行下一环节教学,就很难完成教学任务。所以,教学时教师要对所有学生的学习情况了如指掌,如哪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遇到困难、哪些学生只要稍微点拨一下就可以、哪些学生根本不需要教师指导就可以完成学习任务等,这些教师都要做到心中有数,思考如何让所有的学生同步前行。教师在巡视时还要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指导,这样可以让那些后进生迅速找到解题思路。但是案例中的教师显然忽略了这一点,只是到学生中间巡视一下就到黑板上写答案,至于学生做得怎么样根本不知道,更不会了解哪些学生会遇到困难,这样的教学效果是非常低效的。如果教师在学生解题过程中,走到学生当中,对后进生进行适当的指导,那么这一部分学生就会在教师的指导下产生“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解题速度会跟上那些优等生。当学生同时完成任务时,学生之间就没有歧视和被歧视在里面了。
2.集体订正时,只与学生对一下答案好吗?
现在,许多教师在教学练习课时,总有这样的心理:反正练习的内容都是学生学习过的,只要看看学生答案的对与错,就可以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了;因为都是旧知识,所以没有必要在讲算理上花太多的时间,只要学生多练习就可以了;至于错误的地方,学生已经学习过了,当他看到其他同学正确的答案时,就会知道自己错在什么地方了……所以,案例中的教师也许是受上述思想的影响,只是让学生练习,然后核对答案的正确性,接着再练习、再核对。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处理好讲授与学生自主学习的关系。”上述案例中,教师就没有处理好讲授与学生自主学习的关系,虽然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了,但教师却没有让所有的学生明白算理,没有让所有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所以学生不可能体会到数学思想的运用与数学活动经验的获取。而这种只核对答案正确与否的教学策略会打消很多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样就会造成课堂上的听众越来越多。所以,在教学时,教师要让所有学生明白算理。订正习题答案时,教师先不要在黑板上写出正确的答案,因为这样会给学生一种先入为主的感觉,让学生不由自主地将黑板上的答案与自己的答案进行对照。这是一种干涉学生思维的行为,不利于学生习得新知。因此,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解题思路,无论是对的还是错的,都要让他们说出自己是如何想的。在让学生述说自己的答案时,他们根本不知道自己的答案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因为一个答案的得出就是学生的思维过程,当学生把自己的思维过程表述出来之后,教师才能发现真正的问题所在。这样,虽然会消耗宝贵的课堂教学时间,但是对于学生的良好发展却是非常有益的。
总之,在数学课堂上关注学生是必需的,但是教师不能盲目地关注,要整合多种因素,寻找到合理的关注策略,才能促进所有学生向前发展,才是真正的关注学生。
(责编 杜 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