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学生尚本求真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anshu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学生是课堂的主题,童真课堂就是要从学生角度出发,把课堂让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以“从条件出发思考的策略”的教学为例,主张把课堂让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成为课堂的主人;倡导让学生在课堂上感到快乐,然后乐学,进而会学;力求尊重学生个体差异,顺应学生的思考路径,关注学生的思维疑点,改变练习的呈现方式,使其具有较强的趣味性和可操作性。
  [关键词]童真课堂; 尚本; 快乐;求真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8)23-0081-02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71-73页例1和“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会从条件出发展开思考,分析并解决相关问题。
  2.使学生在对解决实际问题过程的不断反思中,感受从条件出发分析和解决问题策略的价值,发展分析、归纳和简单推理的能力。
  3.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初步学会从条件想起的策略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难点】策略的体验、形成和理解。
  【教具准备】课件,信封,卡片。
  【教學过程】
  一、激趣引入,复习铺垫
  师:听说三(1)班的同学都是猜谜高手,上课之前咱们先玩个猜谜游戏,请根据老师提供的信息猜猜这是什么动物?尾巴、机灵、桃子。
  生:猴子。
  师(出示情境图):瞧,它来了。小猴可懂事啦,每天都帮妈妈摘桃。可是,它在摘桃的过程中遇到了一些数学问题 “第一天摘了30个,第二天比第一天多摘5个。”
  师:题目告诉我们哪些条件?根据这两个条件,我们能想到什么?
  师(出示问题:“第二天摘了多少个?”):谁来口答?
  师:刚才我们根据这两个条件可以想到一个问题,(板书:条件→问题)从条件想起就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也可以叫作策略。
  【评析:童真课堂要从学生角度出发,创设学生熟悉而又喜欢的教学情境。采用学生喜欢的猜谜游戏的形式导入,过渡自然,又能激起了学生的兴趣。在明确已知条件和问题之后,让学生初步感受有联系的两个条件能解决一个问题,自然地引出了课题。】
  二、初用策略,探寻思路
  师(出示例题情境图及条件):让我们一起来研究下一个问题。通过读题,我们知道了哪些条件?我们来看这两个条件,你认为哪一个比较难理解呢?你能解释“以后每天都比前一天多摘5个”是什么意思吗?用自己的话与同桌互相说一说。
  师(出示:第( )天比第( )天多摘5个):这就是这个条件的意思。我们发现,看起来是简简单单的5,其实一点也不简单。它表示的是“后一天摘的桃比前一天多5个”。谁能把这个条件所表示的意思有序地再说一说?(板书:第一天的,多5个)
  师:这么简洁的条件背后,蕴含着这么丰富的信息,所以我们在读条件的时候一定要读仔细、想明白。
  师:第二天比第一天多摘5个,第二天摘的个数是多少?(引导学生根据条件得出:第( )天摘的个数 5=第( )天摘的个数)
  师:现在,根据这两个条件,你还能想到哪些问题?那么,选择其中的2个问题(出示例题问题),你能解答吗?
  师:回顾刚才解题的过程,无论我们选择哪种方法解决问题,都是紧紧抓住了题目当中的什么来进行思考的?(条件)是先求出第几天的?(第二天)是根据哪两个条件来求的?根据“第一天摘了30个”和“以后每天都比前一天多摘5个”这两个条件,我们先求出第二天摘了多少个,求出的这个结果对第三天有帮助吗?有什么帮助?根据“求出的第二天摘了多少个”和“以后每天都比前一天多摘5个”这两个条件,我们又可以求出第三天摘了多少个……
  师:像这样,根据条件,抓住条件,从条件想起,一步一步地进行思考的方法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解决问题的策略——从条件想起。
  【评析:童真课堂应该是尚本的课堂,就是要把课堂让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成为课堂的主人,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主动地自主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充分体验学习的过程和乐趣。例题的教学,一方面要引导学生完整地经历理解题意、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回顾反思的过程,帮助他们初步领会解决问题的这四个关键步骤;另一方面要突出从条件出发展开思考的策略,在对话中,学生依据条件之间的联系确定先求什么,再求什么,并倾听同伴的想法,大胆地表达自己的见解,自主解决问题,生生、师生之间产生积极有效的互动,学生初步感受策略的价值和意义。】
  三、类比应用,丰富体验
  1.一站到底
  师:下面我们做个游戏,看看谁听得最专注,比比谁的脑袋最好使。游戏开始前,请在心里想想自己的学号!游戏开始!请报到学号的同学迅速站起来!18号, 16号, 14号,下面一个该站起来的同学,老师不说学号,请他自己站起来!你的学号是多少?(12号)你怎么知道该站的是你?(我的学号比前面一个同学的学号少2)真聪明,小脑袋转得真快!继续下去,你认为最后站起来的是几号?
  2.一去半回(“想想做做”第2题)
  师:其实像这样的数学事件,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经常出现。(拿出乒乓球)比如我们在玩球的时候,乒乓球从这里落下后会怎么样?
  生(齐):弹起来。
  师:大约会弹多高呢?请估一估。
  师(课件出示题目):这里有几个条件?哪个比较难理解?重点理解:“每次弹起的高度总是它下落高度的一半”这个条件的意思。
  (出示问题,让学生在课本73页上直接完成)
  师:你们是先求出第几次弹起的高度的?(第1次)多少米?怎么得来的?根据什么得来的?(紧扣策略)
  【评析:童真课堂应该是快乐的课堂。学生在课堂上感到快乐,那么就会乐学,进而会学。针对三年级学生注意力还不够持久的特点,在教学中可以适时适当地加入一些学生喜欢的活动,变枯燥的做题为蕴含策略应用的活动,学生才会乐于参与,并能得到丰富的体验。】
  四、自主应用,提升认识
  1.最佳搭档。(“想想做做”第4题)
  2.最优方法。(“想想做做”第3题)
  3.最强大脑。(“想想做做”第5题)
  【评析】童真课堂应该是求真的课堂。不管是什么样的教学形态,其实质都离不开“真”字,教师要基于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尊重学生个体差异,顺应学生的思考路径,关注学生的思维疑点,改变练习的呈现方式,使其具有较强的趣味性和可操作性。采用小组合作、独立探究等学习方式,由易到难,由扶到放,不但有利于学生进一步感受相关策略的运用特点,使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更加丰满,还能增强学生主动和灵活运用策略解决问题的自觉性。
  五、回顾整理,总结提升(略)
  【评析】让学生自主总结在这节课中的收获,自主归纳和梳理本节课的知识点,体验成功的喜悦,丰富对策略的体验,激发学生对更多策略的探究欲望。
  (责编 童 夏)
其他文献
[摘 要]数学学习是从感性认识开始的:操作,激发学生的思维;实验,促进学生的思维;观察,发散学生的思维。  [关键词]直观 操作 实验 观察 思维 发散 促进 激发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05-022  数学学习是从感性认识开始的,所以在数学课堂中,教师应加强直观演示的教学,引导学生对学习素材进行多层面、多角度、多维度的观察
[摘 要]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教师往往只注重数学题目的 “别样设计”,追求学生解题方法的“别样训练”。教学创新并非一定要追求与别人不一样的设计,而应跳出原有的固定模式。作为教师,应学会设计好的问题,把“一问一答式”的问题教学改为“板块式”的问题教学,从“直白教学”走向“留白教学”,促使学生的思维从单线和零碎走向多线有系统,从而顺应学生的学习需求,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  [关键词]留白;别样;课堂
[摘 要]数学是一门抽象性强、逻辑严密的基础学科。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巧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引导学生动手操作,优化设计课堂提问,布置多样化、趣味性强的作业等,能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效率,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关键词]教学效率;小学数学;多媒体技术  [中圖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9)02-0041-02  宋代朱熹的诗句“问渠哪
[摘 要]“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是小学数学课中的“种子课”,其教学难点在于如何使学生真正明白“为什么测量长和宽的长度,将它们相乘就是面积”的道理。通过分析教材、解读理论、教学实践等活动,寻找策略和方法,以便更好地开展教学。  [关键词]“种子课”;教材分析;理论解读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9)05-0028-03  在
[摘 要]“再创造”能搭建自由的学习平台,引导学生经历学习中的“关键步子”,帮助学生跨越思维的断层。在“用字母表示数”的教学中,梳理、对比和整合 “差异化资源”,驱动学生思维的“可视化”,达到“激发和引导学生自我发展”的教育目的。  [关键词]再创造;有效经历;思维训练;数学化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9)14-0006-03
[摘 要]追问,是引导学生更为深入地理解学习内容的手段,是课堂教学不可或缺的一种理答行为。纵观小学数学课堂追问,仍存在频率高、简单化、随意性大、缺乏针对性、问题表面化、缺少思考性等诸多问题。在数学课堂中,采用直观式追问、直线式追问、迂回式追问和纠错式追问可有效解决上述问题。  [关键词]追问策略;现象;度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
[摘 要]模型思想是《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新增的核心概念之一。模型思想的建立是学生体会和理解数学与外部世界联系的基本途径。建立和求解模型应先从现实生活或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学问题,再用数学符号表示数学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最后求出结果并讨论结果的意义。数学教学中,可通过“基于经验,生成模型;把准目标,关注模型;突出本质,聚焦模型;优化材料,支撑模型;借助直观,提炼模型”的步骤,提高学生
[摘 要]数形结合既是重要的数学思想,又是常用的数学方法。课堂教学中,教师如果长期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就能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意识和解决问题的策略,长期稳固地作用于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中。  [关键词]画图 填表 数形结合 规律 方案 表达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35-017  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说过:“数缺形时少直观,
编者按:用联系的眼光、系统的思维,从整体建构的视角来开展教育教学研究,并不是什么新课题。然而,长期以来,数学碎片化教学非常普遍且根深蒂固。要改变这一现状,必须从数学本质的理解、学科课程的整合、教学行为的改进等方面联合用力,打出“组合拳”。本期推出的许卫兵名师团队成员三篇文章(全国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教育部重点课题“指向整体建构的小学数学简约教学资源建设”(课题批准号:DHA19045
[摘 要]在“理性化”的数学学习中,学生通常需要一个理解数学知识的支点,这个支点可以是数学知识的“生活原型”,包括蕴涵数学知识的生活背景、生活经验、生活事例、生活表达等。以“圆的认识”教学为例,适时去到生活的源头处,找寻数学与生活的关联,找到数学知识的生活原型,让知识进入学生的生活,帮助学生理解抽象化的数学知识,从而使学生的数学学习更显本真。  [关键词]支点;生活原型;圆的认识  [中图分类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