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碎碎的思考

来源 :语文周报·初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tty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屈指算来,课改已经推行十多年了。这期间潮起潮落,笔者作为滔滔洪流中的一叶小舟,起起落落中甘苦自知,有些零零碎碎的思考,却也想一吐为快。且问一句:
  而今谁向涛头立
  囿于个人所知的局限,感觉似乎教育改革的浪潮在新贵学校格外流行,而在那些传统名校则波澜不兴。
  变革者,自然没有那些得天独厚的优势。普通的学生,普通的教师,普通的学校,跟传统名校比无异于“龟兔赛跑”,当然我们也都知道别指望靠“兔子”来侥幸获胜。所以只能在力所能及的突破口上大做文章,从没有路中杀出一条路来。无疑杜郎口是成功的,它选对了突破口——课堂和学生。所以它推出了“导学案”,以此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这让它绝境逢生,一举成为全国名校,光环罩顶。但这种成名似乎犹如浪潮,终究是有起有落,所以就要始终做时代的弄潮儿,必须站在浪潮尖儿上,才能立于不败之地。要想不是昙花一现,那就得动用杜郎口的法宝——变革,不懈的变革。唯其如此,才能产生源源不绝保证其前进的动力。
  导学案的起起伏伏
  “从全国范围看,教案已经是昨日黄花,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地区都在推行‘学案导学’教学模式。”这句话摘自《杜金山九问》,如果属实,似乎已经预示着“教案”的末日,今日今时已经是“学案导学”的时代。
  但就在去年《中国教师报》上发表了崔其升的一篇文章《杜郎口中学为何取消导学案?》,杜郎口创造了导学案,又亲手消灭了它。
  那么就此而言,全国90%的在校学生还是没有形成自主学习能力,所以需要导学案,但是杜郎口的学生就具备了自主学习能力了吗?如果说杜郎口的学生具备了自主学习能力,但是新入学的学生呢?初一学生刚入学,来自不同的小学,怎么能说也都具备了呢?照理说怎么也得使用“导学案”一段时间,让刚入学的学生入门,在“棉绳”帮助下学会“走路”啊?结局是直接取消。难道是导学案在学生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中并没有发挥多大的作用,因而被废弃了?一个值得在全国推广的经验,一个历经多年探究出来的科研成果,怎么能如此轻易地就被推翻了呢?杜郎口不可能自废武功,自毁招牌,那就只有一种可能性,杜郎口有了新的经验,而且比“导学案”更有效,以至于完全可以摆脱“导学案”。当然这个新的“独门法宝”,杜郎口还是“秘而不宣”,外人不得而知。这恐怕也是杜郎口能够始终在全国独树一帜的原因之一。
  在喉三鲠
  所以很多学校都在自主研发,就像高效课堂材料里所列举的那些学校一样。但好像都在以杜郎口为母版,然后派生出自己的课堂模式来。(大家都知道橘生淮南淮北的后果。)大致都是流程环节式课堂模式,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基础,以学定教为主要教学手段,然后进行检测反馈。虽然打着不同的旗号,但是好多流程都大同小异。读过之后还是颇有些困惑。
  困惑一:有人说过:教育是农业,而不是工业。不像工厂那般只要铸造出模具来,设计出流程来,就可以实现流水线作业,就可以批量生产,批发成品,而且都是齐刷刷的统一标准。这是完全通过外力来产生想要的结果。农业生产,需要的是遵循生长的自然规律,虽然可以建大棚,虽然可以转基因(貌似还存在争议),但说到底生长还是农作物自己的事儿,还是得通过内力发生作用,外力只是施加影响。当然农业也是有其培育流程的,只是我们确定“地里长的”都是“同一种作物”吗?
  困惑二:到底哪个流程环节是最科学最有效的?这么多的流程是摸索出来的?还是设计出来的?哪个环节应该放在前边?哪个环节应该放在后边?哪个环节应该需要多少时间?哪个环节需要哪些人来参与?这似乎应该从不断地实践中得出来。其实标准应该是考查学生学习成功与否,确切地说到现在还为时过早,因为还没经过社会实践的长期考验,现在都是短期效益,长期如何?还未知晓。应该追踪杜郎口改革之初的那些学生,看看他们现在到底如何了。
  困惑三:流程式教学的一大优势,就是环环相扣,宛若九连环一般,解下第一个环来,就可以解下第二个环,第三个环……最后就可以把九个环都摘下来。只要一步一步来就可以,是有具体的步骤可以遵循的。问题也在于此,正因为是环环相扣,所以第一个环摘不下来,第二个环是不可能摘下来的。这样一来,就必须保证每个环都要顺利完成,这就是所谓的流水线作业,每个环节都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如果完不成怎么办?那岂不是环环受损?
其他文献
文言文在教科书中的比重明显加大,因此对文言文的探究从来没有停止过。自新课程标准颁布以来,广大语文教师也在文言文教学上投入了更多精力,使新课程标准正逐步得到落实,但也存在着不尽如人意之处。  一、存在的问题  首先,是认识不到位。有人认为文言文是古代社会的产物,已远离现代社会生活,几乎起不到社会交际的作用,所以,不学或少学文言文是顺理成章的。再说,文言文难学,增加了学生的学习负担,是“自讨苦吃”,倒
期刊
在语文教学中,背诵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被誉为学习语文的“千古真经”。将文言诗词、名言警句、精彩片断、好词佳句等熟读成诵,烂熟于心,确实是学习语文的捷径。那么,作为语文教师,如何指导学生进行背诵呢?  一、要增强学生的信心,激发学生的兴趣。有人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背书若唤不起学生的兴趣,学生不积极主动参与,就难以使背诵进行下去,即使背了也会很快遗忘。信心和兴趣一样,对记忆也很重要,因此教师
期刊
一、学科整合教学的必要性  新课标中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要求,强调语文是一门综合课程,要加强与其他课程的联系。这就意味着要“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多学科知识的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  可见,在今天,单科独进已经不适应新课标的要求。就语文而言,教材中涉及其他学科的知识极其丰富,如,生物、地
期刊
作文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对学生进行识字写字、遣词造句、布局谋篇、运用语言文字表达思想感情的综合训练。在学生的作文写作中,往往明显而集中地反映出学生的思想认识、生活经验、基础知识以及运用语言能力等方面的情形。  正因为如此,教师在学生写作之后进行认真的批改,就是写作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它的特殊意义在于,批改是对学生写作活动的评价和鉴定,可以让学生明得失,知改进,使学生在实践后进一步
期刊
朱自清,这位现代文学史上的散文巨匠,以其朴素、平常、深沉和饱蘸真情的独特风格,奠定了他在现代文坛的地位。蔡清富在《〈朱自清散文选集〉序言》中指出:“在朱自清的全部散文中,最为光辉绚丽的篇章,应属他的抒情小品。作家的名字已经跟他的抒情名篇融为一体,密不可分。”《荷塘月色》正是这样的美文。在这篇文章中,“作者以饱蘸着感情浆液的彩笔,情景交融地抒写了他特定时期的心情。”景移情转,融情入景,达到了情与景完
期刊
一、中小学语文教学渗透生态文明教育势在必行  新的文明形态呼唤新的文明理念,理念的转变与更新必须通过教育来实现,特别是从娃娃抓起,这已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如今一场生态文明教育运动已在全球范围兴起。美国联邦教育局专门设立了“环境教育科”;英国制订了以8-18岁学生为对象的《环境计划》;俄罗斯中小学教学计划中也把“生态学”和“生命活动安全基础”列为单独开设的课程。此外,国际组织也相继召开了一系列会议,
期刊
【设计背景】  在物质文明高速发展的今天,人们重点陶醉在物质追求中,对传统民俗的探究少之又少。学生们对传统民俗的了解更是知之甚少,所了解的也仅仅是停留在表层;我国常见的几个传统节日,清明扫墓、中秋赏月、端午包粽子,仅此而已。  另外,学生的大部分时间投入到文化课学习中,很少去接触或自觉探究历史文化方面的知识,更严重的是会因为了解的中断而使民族文化日趋颓败。  本次活动就是让学生观察民俗,了解民俗,
期刊
新课改要求教师走智慧型、研究型发展的道路,教师必须成为新课程的开发者;教育教学的研究者;教育目的的实践者;教学活动的指导者、创造者;教学方法的探索者。学校的教科研工作就应当实实在在的成为学校教师实现这一目标,实施切实可行的教育教学行为的促进者、先行者。因此,为教师搭建一个可以导演生动活泼教育教学成功案例的宽阔、稳定舞台,以有效的全面的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就是学校教科研工作的使命。以科研为先导,科研兴
期刊
时光荏苒,昨日那个时常趴在妈妈肩头撒娇的小男孩,转眼间已升入初中了。蓦然回首,不经意间已经陪孩子度过了12个春秋,回想与孩子共同成长的岁月,感慨万千。  说实话,看着孩子一天天的长大,有时候感觉这母亲当的很不称职。每当闲暇之余,脑海中总会呈现出刚上小学时,孩子跟我提出的并不过分的要求:下午放学后按时到学校接他。在别人看来很容易就能实现的愿望,而对于他来说是一件奢侈的事情。生活中有部分人的工作是“朝
期刊
提到人文,不由想起康德在《判断力批判》中写的:“没有人,一切创造只是荒芜、徒然,没有终极目的。” 在语文教学上,恐怕要理解为对人的培养应视为语文教育的基本目标。语文教学专家于漪曾说:学语文就是学做人。新课标也对语文教改提出新的要求:“正确地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不断丰富学生的人文内涵。”这一要求,意味着语文教学要充分体现语文课程中的人文内涵,张扬失落的“人文精神”。那么怎样才能培养人文精神呢?人文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