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近几年的小学品社课教学实践中,我努力尝试开展多种体验活动,让学生真正动起来,接受活的教育,闪烁活的思维,在动中感受体验,在动中获得真知,有效地促进了学生优良品德的发展。文网
一、用媒体创设情境,让学生得到情感体验
《品德与社会》课标指出,品德课学习应“注意引导学生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体验,感悟社会,获得对世界的真实感受。”众所周知,多媒体能够有效地创设情境,辅助教师达到这一目标。
在《交通安全每一天》的教学中,我将一些安全标志制作成动画形式,是学生所喜闻乐见的;在学习交通安全的重要性时,我力争以多媒体为媒介,选取实际生活内容,创设自主学习的情境。首先我在课前安排学生上网或到图书室收集一些交通安全事例,就是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学生接到任务后都十分积极,有的上网搜集交通惨案;有的上网查找到了交通规则和交通标志,还画出了自己喜爱的交通标志。通过学生上网等手段搜集了的大量资料,不但使学生对注意交通安全的话题,已经有了充分感知的基础,而且让学生也能运用学的信息技术上网,开阔学生的视野。其次教学中我再现生活实际,巧用多媒体手段去激发情感,我适时地出示一段画面中快速飞驰的车,翻出桥下;行人不遵守交通跨越护栏,让飞驰的车撞飞;骑车人顷刻间死于车轮下等等交通事故的录像,直观形象的使学生感受到:飞驰的车给我们带来了速度,也给我们带来了无法弥补的痛苦。同时在语言描述的悲慘的氛围下,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已经被触动。通过多媒体手段的运用,不但能够让学生继续理解有关交通安全的主题,而且很巧妙的让学生体会到了本课重难点,珍爱生命,热爱生活的重要,课堂因多媒体的参与而鲜活起来。
心理学研究表明,情感是架在认识和行为之间的桥梁。在教学中,我们要按照小学生情感发展的规律:感受――体验――共鸣,利用多媒体的直观性、形象性、可控性,组合运用音乐、图片、投影等多种媒体,创没具体、生动并与教材内容吻合的教学情境,使学生身临其境,心人其情,从而激发其深刻的内心情感体验。
二、开展游戏活动,让学生得到模拟体验
游戏是小学生最能接受和最喜欢的活动。好玩的游戏不仅能让学生玩得开心,还能学到知识,更能得到体验。因此,在品社课的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材实际,努力为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游戏活动,让儿童在特定的游戏氛围中去感受、体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在教学《想想他们的难处》这一课时,我以“小羊找家”的游戏导人,先让四个学生绕过用凳子设置的“石头”、“小桥”、“水沟”,找到自己的家。接着让另外四个同学蒙上眼睛做同样的游戏,然后淡感受。学生从游戏活动的对比中得到两种不同的答案,初步体会到了残疾人的艰难,从而产生同情心。在第二个环节中,我义让全班学生进行分组游戏体验残疾人的生活。第一组学生蒙上眼睛写字;第二组学生单手系红领巾,单手扣纽扣;第三组学生单脚拄拐杖走路。游戏结束后让学生淡体验感受,交流小学生该如何去帮助身边的残疾人。此时的学生在课堂上绝对不是听众或观众,每个学生都成为了活动的主体。通过模拟情景的体验,学生从不关注残疾人的生活,到理解他们的难处,设身处地凭自己所能帮助残疾人。我想这是千言万语的说教难以达到的效果。因此,离开了学生的亲身经历和主观体验,就不会有《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的有效性。
三、指导观察调查,让学生得到实践体验
美国休斯敦的一家儿童博物馆里有一句醒目的话:“我听过了,就忘了;我见过了,就记住了;我做过了,就理解了。”这句话告诉我们,实践对掌握知识是何其重要。
在进行《祖国,我为您骄傲》社会实践活动时,我精心组织,让学生们利用下午放学,或周末双休日以小组的形式,走进家庭、机关、单位,走访各行各业,如教育、医疗、金融、煤炭、农机、电力乃至普通家庭等,从不同领域来了解了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们身边实实在在发生的变化,并做了详细的采访记录。我感觉那次活动很成功,不仅较好地激发了学生热爱祖国之情,同时在活动中同学们又培养了学生们团队合作的意识,锻炼了他们与家长的交流、沟通能力和采访、编撰的能力。
品社课是一门综合性课程,更注重学生在知识形成中的主体作用。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充分确认学生的主体地位,而且要积极主动地创造条件,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随着多项信息渠道的打通,不同层次水平的同学都能展示自我,各尽其能,相互启迪,各有所获。因此,我认为活动式教学才能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接受思想教育并受到健康情感的陶冶。
(作者单位:莲池区厚福盈小学)
一、用媒体创设情境,让学生得到情感体验
《品德与社会》课标指出,品德课学习应“注意引导学生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体验,感悟社会,获得对世界的真实感受。”众所周知,多媒体能够有效地创设情境,辅助教师达到这一目标。
在《交通安全每一天》的教学中,我将一些安全标志制作成动画形式,是学生所喜闻乐见的;在学习交通安全的重要性时,我力争以多媒体为媒介,选取实际生活内容,创设自主学习的情境。首先我在课前安排学生上网或到图书室收集一些交通安全事例,就是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学生接到任务后都十分积极,有的上网搜集交通惨案;有的上网查找到了交通规则和交通标志,还画出了自己喜爱的交通标志。通过学生上网等手段搜集了的大量资料,不但使学生对注意交通安全的话题,已经有了充分感知的基础,而且让学生也能运用学的信息技术上网,开阔学生的视野。其次教学中我再现生活实际,巧用多媒体手段去激发情感,我适时地出示一段画面中快速飞驰的车,翻出桥下;行人不遵守交通跨越护栏,让飞驰的车撞飞;骑车人顷刻间死于车轮下等等交通事故的录像,直观形象的使学生感受到:飞驰的车给我们带来了速度,也给我们带来了无法弥补的痛苦。同时在语言描述的悲慘的氛围下,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已经被触动。通过多媒体手段的运用,不但能够让学生继续理解有关交通安全的主题,而且很巧妙的让学生体会到了本课重难点,珍爱生命,热爱生活的重要,课堂因多媒体的参与而鲜活起来。
心理学研究表明,情感是架在认识和行为之间的桥梁。在教学中,我们要按照小学生情感发展的规律:感受――体验――共鸣,利用多媒体的直观性、形象性、可控性,组合运用音乐、图片、投影等多种媒体,创没具体、生动并与教材内容吻合的教学情境,使学生身临其境,心人其情,从而激发其深刻的内心情感体验。
二、开展游戏活动,让学生得到模拟体验
游戏是小学生最能接受和最喜欢的活动。好玩的游戏不仅能让学生玩得开心,还能学到知识,更能得到体验。因此,在品社课的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材实际,努力为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游戏活动,让儿童在特定的游戏氛围中去感受、体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在教学《想想他们的难处》这一课时,我以“小羊找家”的游戏导人,先让四个学生绕过用凳子设置的“石头”、“小桥”、“水沟”,找到自己的家。接着让另外四个同学蒙上眼睛做同样的游戏,然后淡感受。学生从游戏活动的对比中得到两种不同的答案,初步体会到了残疾人的艰难,从而产生同情心。在第二个环节中,我义让全班学生进行分组游戏体验残疾人的生活。第一组学生蒙上眼睛写字;第二组学生单手系红领巾,单手扣纽扣;第三组学生单脚拄拐杖走路。游戏结束后让学生淡体验感受,交流小学生该如何去帮助身边的残疾人。此时的学生在课堂上绝对不是听众或观众,每个学生都成为了活动的主体。通过模拟情景的体验,学生从不关注残疾人的生活,到理解他们的难处,设身处地凭自己所能帮助残疾人。我想这是千言万语的说教难以达到的效果。因此,离开了学生的亲身经历和主观体验,就不会有《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的有效性。
三、指导观察调查,让学生得到实践体验
美国休斯敦的一家儿童博物馆里有一句醒目的话:“我听过了,就忘了;我见过了,就记住了;我做过了,就理解了。”这句话告诉我们,实践对掌握知识是何其重要。
在进行《祖国,我为您骄傲》社会实践活动时,我精心组织,让学生们利用下午放学,或周末双休日以小组的形式,走进家庭、机关、单位,走访各行各业,如教育、医疗、金融、煤炭、农机、电力乃至普通家庭等,从不同领域来了解了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们身边实实在在发生的变化,并做了详细的采访记录。我感觉那次活动很成功,不仅较好地激发了学生热爱祖国之情,同时在活动中同学们又培养了学生们团队合作的意识,锻炼了他们与家长的交流、沟通能力和采访、编撰的能力。
品社课是一门综合性课程,更注重学生在知识形成中的主体作用。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充分确认学生的主体地位,而且要积极主动地创造条件,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随着多项信息渠道的打通,不同层次水平的同学都能展示自我,各尽其能,相互启迪,各有所获。因此,我认为活动式教学才能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接受思想教育并受到健康情感的陶冶。
(作者单位:莲池区厚福盈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