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阅读教学能够有效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强化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可见,阅读教学对语文学科整体教学质量产生着直接的影响。但是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来看,还存在着较多问题,导致阅读教学有效性严重不足。因此,怎样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是当前小学语文教师需要重点思考的问题。以下本文将通过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问题的分析,探讨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策略,提出了一些相应的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 阅读教学;有效性;小学语文
【中图分类号】 G632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2236-1879(2017)17-0108-01
阅读教学是一种十分重要的探究式的教学模式,通过阅读教学可以不断提升学生对知识内容的学习兴趣。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对小学生的成长发展非常重要,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语感,增强其语文素养,而且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与思维能力。随着新一轮基础课程教育改革的实施,广大小学语文教师也在不断更新教学理念,优化教学过程,重视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但在具体教学中,有些教师却对阅读教学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那么在实际教学中,怎样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是需要探讨和分析的一个问题。重要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小学生的阅读兴趣较低。
如果想要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就要保证小学生能够广泛的阅读,但是由于年龄的限制,小学生的阅读范围是有限的,一定要从小学生的兴趣入手,这样才能够充分的保证小学生对于阅读有着一定的兴趣,而且在阅读的过程中,还要给小学生保留玩的时间,而且这一年龄段的学生正式以玩为主的阶段,只有学生感兴趣才能够进行学习。目前小学生对于阅读普遍缺乏兴趣,只有在有着兴趣或者是内容有着一定的刺激性的时候,学生才能够阅读,否则在阅读的过程中,仅仅是看看其中的情节,对于文章无法深入的理解,这样阅读教学就是去了实际的意义。
(二)小学生对于阅读之后的理解程度不高。
即使小学生坐下来进行文章的阅读,对于阅读的技巧和方法也并不理解,仅仅是挑选自己感兴趣的部分来进行阅读。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使用的教材中有很多的内容是记叙文或者是其他的内容,这样这些文章也就需要学生仔细的思考,并不是像读故事一样进行情节的浏览,学生要在阅读中思考,才能够深入理解其中的内涵。但是由于小学生的知识是有限的,这样小学生对于这些内容就会一知半解,无法深入地理解这些文章的内容。有些学生对于文章的理解仅仅是表面化,无法深入掌握作者所要表达的内涵,有些文章的难度较大,需要进行推理和论证,这些对于小学生来说都是非常困难的。
(三)小学语文教师对于语文教学设置的梯度不够。
目前有很多的小学语文教师对于小学语文教学的安排并不科学,梯度学习的分界就会存在着模糊的现象。在这样的情况下,小学生就会对于教师所有传达的内容无法理解,觉得文章阅读难度较大,从而失去了语文阅读学习的信心。许多学生不愿意学习语文,认为语文过于枯燥。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策略
(一)巧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小学生天生活泼好动,兴趣广泛。教师应善于结合小学生的个性特征,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与认知水平,巧设教学情境,为学生营造良好轻松的阅读氛围,以此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充分运用真实的情境。真实情境的创设需要教师对周边事物进行巧妙利用,引导学生通过具体实践与思考,深化学生语文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语文教师在巧设模拟情景过程中,还可以运用信息化的辅助教学工具。现如今,多媒体技术已经在小学教学中得到广泛应用。语文教师应充分运用多媒体课件、录音、视频等教学手段,为学生创设直观逼真的教学情境。也可以根据所学内容,模拟具体情境,引导学生进行相关角色扮演,使学生在身临情景的感受中理解知识。
(二)实施问题教学法,提升阅读实效。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在阅读教学中,实施问题教学法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升思维品质,增强阅读教学有效性。第一,问题联系生活。知识源于生活,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充分结合实际生活,引导学生从实际出发思考具体问题。例如,在学习《卖火柴的小女孩》时,教师可提出以下问题:如果你遇到卖火柴的小女孩你会跟她说什么?你会帮助她吗?在你的帮助下她还会冻死吗?第二,层层递进,环环相扣。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灵活掌握提问技巧,注重问题的层次性,引导学生由浅入深理解问题。例如,在学习《晏子使楚》时,教师可提出以下问题:晏子到楚国是为了见谁?到楚国后晏子遭遇了什么?楚王是怎样侮辱晏子的?面对楚王的侮辱,晏子是如何做的?结果是怎样的?通过一系列问题的提出与逐一解决,学生不仅能很快掌握全文内容,而且能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三)注重课外阅读,适当拓展延伸。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课外阅读作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是课堂阅读的延伸,也是课堂教学的补充。整个小学阶段,学生学习的课文是有限的,要想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增强知识理解能力,仅仅依靠课堂学习是远远不够的。因此,教师应重视课外阅读,在课内指导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适当的拓展学习,强化课外阅读指导,向学生推荐优秀读物,引导学生独立制订阅读计划。同时,教师应每周定期為学生举办课外阅读交流活动,鼓励学生将自己阅读到的优秀作品分享给同学们,在分享与交流中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阅读教学所占的比重最大,所用的时间最多。阅读教学的效率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整个语文教学的质量,关系到小学阶段语文教学目标能否圆满实现。总而言之,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部分,阅读教学效果的好坏对于学生的知识吸收和今后的学习发展有着相当大的影响,对学生语文素养和能力的发展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作为工作在教育一线的语文教师,我们必须遵循新课标的要求,认清自己的责任,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活用教育资源,探索出更多有效的阅读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水平,使他们能够更快、更好地掌握更多的知识。
参考文献
[1] 付志行.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J].学周刊,2015(2):141-141.
[2] 林文兰.试论提高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教育实践与研究,2015(10)
关键词: 阅读教学;有效性;小学语文
【中图分类号】 G632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2236-1879(2017)17-0108-01
阅读教学是一种十分重要的探究式的教学模式,通过阅读教学可以不断提升学生对知识内容的学习兴趣。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对小学生的成长发展非常重要,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语感,增强其语文素养,而且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与思维能力。随着新一轮基础课程教育改革的实施,广大小学语文教师也在不断更新教学理念,优化教学过程,重视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但在具体教学中,有些教师却对阅读教学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那么在实际教学中,怎样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是需要探讨和分析的一个问题。重要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小学生的阅读兴趣较低。
如果想要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就要保证小学生能够广泛的阅读,但是由于年龄的限制,小学生的阅读范围是有限的,一定要从小学生的兴趣入手,这样才能够充分的保证小学生对于阅读有着一定的兴趣,而且在阅读的过程中,还要给小学生保留玩的时间,而且这一年龄段的学生正式以玩为主的阶段,只有学生感兴趣才能够进行学习。目前小学生对于阅读普遍缺乏兴趣,只有在有着兴趣或者是内容有着一定的刺激性的时候,学生才能够阅读,否则在阅读的过程中,仅仅是看看其中的情节,对于文章无法深入的理解,这样阅读教学就是去了实际的意义。
(二)小学生对于阅读之后的理解程度不高。
即使小学生坐下来进行文章的阅读,对于阅读的技巧和方法也并不理解,仅仅是挑选自己感兴趣的部分来进行阅读。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使用的教材中有很多的内容是记叙文或者是其他的内容,这样这些文章也就需要学生仔细的思考,并不是像读故事一样进行情节的浏览,学生要在阅读中思考,才能够深入理解其中的内涵。但是由于小学生的知识是有限的,这样小学生对于这些内容就会一知半解,无法深入地理解这些文章的内容。有些学生对于文章的理解仅仅是表面化,无法深入掌握作者所要表达的内涵,有些文章的难度较大,需要进行推理和论证,这些对于小学生来说都是非常困难的。
(三)小学语文教师对于语文教学设置的梯度不够。
目前有很多的小学语文教师对于小学语文教学的安排并不科学,梯度学习的分界就会存在着模糊的现象。在这样的情况下,小学生就会对于教师所有传达的内容无法理解,觉得文章阅读难度较大,从而失去了语文阅读学习的信心。许多学生不愿意学习语文,认为语文过于枯燥。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策略
(一)巧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小学生天生活泼好动,兴趣广泛。教师应善于结合小学生的个性特征,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与认知水平,巧设教学情境,为学生营造良好轻松的阅读氛围,以此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充分运用真实的情境。真实情境的创设需要教师对周边事物进行巧妙利用,引导学生通过具体实践与思考,深化学生语文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语文教师在巧设模拟情景过程中,还可以运用信息化的辅助教学工具。现如今,多媒体技术已经在小学教学中得到广泛应用。语文教师应充分运用多媒体课件、录音、视频等教学手段,为学生创设直观逼真的教学情境。也可以根据所学内容,模拟具体情境,引导学生进行相关角色扮演,使学生在身临情景的感受中理解知识。
(二)实施问题教学法,提升阅读实效。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在阅读教学中,实施问题教学法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升思维品质,增强阅读教学有效性。第一,问题联系生活。知识源于生活,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充分结合实际生活,引导学生从实际出发思考具体问题。例如,在学习《卖火柴的小女孩》时,教师可提出以下问题:如果你遇到卖火柴的小女孩你会跟她说什么?你会帮助她吗?在你的帮助下她还会冻死吗?第二,层层递进,环环相扣。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灵活掌握提问技巧,注重问题的层次性,引导学生由浅入深理解问题。例如,在学习《晏子使楚》时,教师可提出以下问题:晏子到楚国是为了见谁?到楚国后晏子遭遇了什么?楚王是怎样侮辱晏子的?面对楚王的侮辱,晏子是如何做的?结果是怎样的?通过一系列问题的提出与逐一解决,学生不仅能很快掌握全文内容,而且能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三)注重课外阅读,适当拓展延伸。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课外阅读作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是课堂阅读的延伸,也是课堂教学的补充。整个小学阶段,学生学习的课文是有限的,要想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增强知识理解能力,仅仅依靠课堂学习是远远不够的。因此,教师应重视课外阅读,在课内指导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适当的拓展学习,强化课外阅读指导,向学生推荐优秀读物,引导学生独立制订阅读计划。同时,教师应每周定期為学生举办课外阅读交流活动,鼓励学生将自己阅读到的优秀作品分享给同学们,在分享与交流中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阅读教学所占的比重最大,所用的时间最多。阅读教学的效率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整个语文教学的质量,关系到小学阶段语文教学目标能否圆满实现。总而言之,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部分,阅读教学效果的好坏对于学生的知识吸收和今后的学习发展有着相当大的影响,对学生语文素养和能力的发展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作为工作在教育一线的语文教师,我们必须遵循新课标的要求,认清自己的责任,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活用教育资源,探索出更多有效的阅读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水平,使他们能够更快、更好地掌握更多的知识。
参考文献
[1] 付志行.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J].学周刊,2015(2):141-141.
[2] 林文兰.试论提高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教育实践与研究,201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