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来源 :科学导报·学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moking83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 G633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2236-1879(2017)17-0103-01
  能力的培训是历史教学的三项任务之一。在诸种能力之中,思维能力居于核心地位,它控制并制约其它能力的发展,指挥并调节着其它能力的运用,是各种能力发展的基础。启发思维并着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应是课堂教学的主旋律。
  一、运用恰当教学方法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教學中训练学生的思维,要讲究方法,应根据思维的内容、特点等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才能有效地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1、激发兴趣。
  兴趣是求知的前提,中学生的兴趣特点是容易激发起来,但却难于维护稳定。历史教学激发学生兴趣,要结合学科特点和学生年龄特征。青少年学生喜欢听生动的故事,教学中可运用生动形象的讲述方法,或者在讲课中适当穿插一些历史故事,不失为激发学生兴趣的有效方法。但高中生由于辩证思维能力得到较快发展,他们渴望了解历史事件和现象的本质的必然联系,并对许多深含哲理的历史现象怀有浓厚的兴趣。因此,教学中要做到既生动又深邃,将历史哲理、历史规律寓于感人的讲述之中。
  2、指导阅读。
  针对学生不善读书、不会分析、概括,有的教师在教学中重视指导学生读书,选择典型内容说明具有重要意义的问题,使学生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中进行思维活动。例如,在讲授原高中世界史第一章原始社会,当讲到原始社会解体时,考虑到它对以后讲授亚非奴隶制国家形成具有普遍意义,必须让学生清楚而又牢固地掌握原始社会解体时经历的变化,从而形成明确的概念。通过自己的分析、综合,认识了经历过的四次大变化,由此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并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
  3、巧设疑难。
  “思源于疑”,思维活动通常是由疑问而产生的。只有当学生对所学问题产生疑惑时,才能点燃他们思维的火花。有位教师在讲授西安事变时,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让学生思考:“张学良、杨虎城拘捕蒋介石以后,该如何处置?是杀、是关、还是放?”初中生对这样的提问十分感兴趣,从而激发了他们的积极思维,顿时展开了热烈的争论,最后统一了认识,从而不仅帮助学生认清了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重大意义,而且也锻炼了学生的思维敏捷性。
  4、纵横联系。
  为使学生在学习中能打开思路,学会全面地问题,抓住历史现象之间的相互联系分析问题,进而把所握其本质,教学中需注意纵横联系。这有两种办法,一是以一国历史为线索、以时间为纲的纵向联系,如世界史讲到公元前594年雅典梭伦改革时,可联系同年中国春秋时期鲁国的妆税亩;商鞅变法与日本的大化改新,使两国由奴隶社会进入封建社会;沙俄1861年改革与日本明治维新,使两国由封建社会过渡到资本主义社会。这样,在纵横联系中,拓宽了学生的思路,训练了其思维的广度。
  二、重视传授思维方法
  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一个重要课题是教会学生思维,即把如何思维的方法授予学生。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只有让学生真正掌握了历史科学的思维方法,才算最终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学生只有按照历史学科自身的特点进行思维活动,才能提高历史思维的品格,因此,传授思维方法,首先要把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教给学生。其次,在日常教学活动中,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将历史思维的一些具体方法,诸如分析法、综合法、比较法、概括法、分类法等,结合有关知识的讲授给学生。这些方法一旦被学生所掌握,便会大大加强其思维的科学性,使他们能更有效地理解,掌握和运用所学的知识,提高其主动学习的水平。第三,教师在讲课时,不仅要传授历史基础知识,更须向学生展示自己的思维过程,说明自己所分析历史问题所采用的思维方法,使他们在掌握知识的同时,也掌握科学的方法论。
  三、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为了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其历史思维的品格,还应切实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适时适度。
  培养思维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开启学生的思维器官。孔子说过:“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可见课堂上只有当学生出现“愤、悱”状态,即到了“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未能”时,就是教师对学生进行“开其意、达其辞”的最佳时机,对此教师要准确地把握好。此外,启发思维要恰到好处地引发学生积极思维,让学生“跳一跳,摘桃子”,适时适度地指挥学生的思维活动。
  2、因人循序。
  教师培养思维能力,应注意学生的差异性,因为学生的个性特征、知识结构、思维类型等是各不相同的,必须因人而导。另外,还应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循序渐进。学生的思维发展总是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从简单到复杂的,教师循其“序”而引导。
  3、反馈强化。
  教学中启发学生思维时,教师要注意接受学生发出的反馈信息,并及时地作出相应的控制调节。同时,对于学生的回答和发问,教师应作出评价,以强化学生思维操作,充分调动其思维的积极性。教师恰到好处的表扬或赞许,会使学生的思维活动得到积极强化;教师恰如其分的批评或否定,会使学生及时改正思维过程中的错误。
  4、尊重主体。
  日常教学或课堂讨论中,教师应多给学生一点思维的主动权,给学生创设独立自主地发现问题,提出疑问的机会。只有发扬教学民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使学生成为课堂思维活动的真正主人。
其他文献
摘 要: 过去,我常常简简单单的认为听写就是老师念一个词,学生写一个词;听写结束后,先由老师或组长进行批改,让学生订正错误,然后再批改、再订正。我想在座的每一位语文老师都会觉得这样的听写形式简单且容易操作,具有一定的效果。其实,这样被动、机械的重复是听写形式的最大缺点,它深深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产生厌烦情绪,有些学生甚至马虎应付了事,错上加错。  关键词: 听写;语文教学;焕发活
期刊
摘 要: 本研究试图探究教师的教师使命感、工作-生活冲突、工作满意度之间的关系,运用工作-生活冲突量表、教师使命感量表、工作满意度量表对安徽省、江苏省227名中小学、幼儿园教师进行调查,采用了相关分析、回归分析的方法分析,得出三点结论:①不同性别在教师使命感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②工作-生活冲突与工作满意度呈显著负相关;工作-生活冲突与教师使命感的相关性不高;教师使命感与工作满意度呈显著正相关③教师使
期刊
摘 要: 本文将运用结构主义文学批评中“二元对立”方法解析《儿子与情人》中主人公保罗自身的两组对立:精神与肉体,理性与感性。通过对比这两组独立,找出保罗身份危机的成因。  关键词: 《儿子与情人》,二元对立,身份危机  Abstract: By method of binary oppositions in Structuralism,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two bi
期刊
摘 要: 随着新课标实施的深入,体育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初中的体育教学如何落实新课改的教育理念,是一个值得我们体育教师探讨的大课题。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是新课改的终极目标,新课标下的体育教学强调学生基本技能的学习、强调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强调增强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和社会适应能力。本文主要探讨初中体育教学如何落实新课改的教育理念。  关键词: 体育教学;新课改;素质教育;教育理念  【中图分类号】
期刊
【中图分类号】 G804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2236-1879(2017)17-0100-02  体育课堂教学评价,是指把体育教学系统作为客观存在的认识对象,在教学分析的基础上,依据一定的评课标准,对一堂体育课作出相应的价值判断。通过体育课堂教学评价可以进一步加强体育教师间的交流,促进体育教学的研究,从而推动体育教学的深化改革,加快教师专业化发展,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为了使体育课堂教
期刊
摘 要: 新一轮基础课程教育实施以来对初中数学教育教学提出更高的标准和要求,怎样提高初中教学的效率是数学教师一直在不断探讨的问题。数学是义务教育的基础课程,为了有效提高数学知识教学效率,开展问题教学法是非常有效的一种手段。问题教学是一种高效率的教学方法,要求我们在课堂中要始终以问题为主线组织教学, 把教材中的观点、术语经过梳理和整合,从而创造出一个个充满未知的问题情境,激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教师
期刊
摘 要: 我校各年级数学课堂教学展开的微课教学与导学案设计已经初步形成良好的研究趋势,但仍然在课堂教学评比等过程中发现诸多问题。我们瞄准“微课下小学高年级数学预习型导学案设计研究”这一方向,把“微课”和“预习型导学案”作为一种“新概念”教材引入数学课堂,使高年级学生在具备良好自学能力的前提下进行课前任务性学习,变被动为主动,学会初步理清知识内容,达到目标清晰,避免盲目性,从而形成好的学习习惯,提高
期刊
摘 要: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紧密联系,协同活动,推动着教学活动不断向着目标运动和发展,使学生由不知到知,由知转化为智、德;学生的学习过程不是消极被动的接受过程,无论是将前人认识成果转化为学生个体的知识财富,或是将知识转化为智能、品德等,都必须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主体的能动参与,老师再高明也无法替代学生去掌握知识。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好教师要认识到学生是主体,用兴趣把学生吸引到课堂的内容
期刊
【中图分类号】 G807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2236-1879(2017)17-0110-01  我国学校体育教育总目标是:“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身心的和谐发展,培养学生体育能力和良好思想品德,使其成为具有现代精神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在为实现我国学校体育教育总目标的过程中,体育教学不仅担负着传授体育知识、技术、技能,增强学生体质的任务,而且还担负着培养学生的
期刊
摘 要: 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对于阅读教学的概念评定主要是指学生在老师的专业指导下通过阅读一定数量的优秀的文学作品来提高自身修养和知识以及提高认字能力的过程。而且让学生掌握一定的阅读能力可以帮助提高自身的自主学习能力。而我们国家的小学语文课的教学安排也是以提高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和认字能力为目标。总而言之,小学语文的教学对于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是很重要的。  关键词: 小学语文;语文教学;学生阅读能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