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学班主任的班级管理需要与学生实现双边互动,积极沟通和了解学生,站在学生角度考虑和分析问题,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小学生班级管理工作应当尊重每一位学生不同的心理情况,正面小学生的差异性,对其进行细致入微的管理,针对学生实际情况制定科学管理方案,让小学生能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和成长。
关键词:小学生 班主任 班级管理
在新课标的改革下,小学生班级管理策略也编的更为多样化,落实对小学生的差异管理,积极营造良好班级氛围是小学班主任的首要工作。为推进小学生班级管理质量的提升,促进小学素质教育的落实,全心全意关照每一位小学生,切实保障学生在班级管理过程中能够得到全面发展。笔者对小学生班级管理问题进行分析,并以新课标改革理念作为导向和依据,根据不同差异性的小学生制定具体的管理计划,充分站在小学生的角度,营造良好班级氛围,实现小学生的身心全面发展。
一、小学班级管理的问题分析
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之下,学生不仅要提升自身的学习成绩,更为重要的一点即是要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办事,学会健体,学会审美,学会创造。而小学生班级管理对学生成长和发展均具有重要意义和作用,能够帮助小学生更好地融入到班集体活动中。但就目前小学生班级管理而言,还有诸多问题亟待解决。
(1)小学生之间差异显著
在活泼的小学生群体中,教师不可以凭借主观意识来评价学生,要实现对小学生的差异性和灵活性管理,以便于更好地培养小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养成。但就目前小学班级管理的具体情况而言,其中差异化管理方式落实的效果并不乐观。班级管理并非班主任一人完成,而是需要与学生们共同实现的。要在班级管理的每一环节工作落实到位,才能有效避免盲目管理的情况。但在实际班级管理中,学生的参与度较低,而且在班级管理中缺少一定经验,不知道怎样发挥自己在班级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和优势,这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无疑是具有一定阻碍作用的。
(2)对后进生管理方式不当
目前在教育界对于后进生的教学以及评价不够全面,评论其优劣,不能够单纯的一成绩作为划分,现在很多学校班级当中存在的后进生除了成绩较差之外,无论是在语言组织能力,数学逻辑能力方面都较为出色,很多时候,教师因为学生成绩较差,就片面的将其划分为后进生,导致学生自暴自弃,学习成绩愈发下降,同时因为该形式被划分为后进生的同学一般对于班级发生的事情表现的漠不关心,有集体之间关系较为淡然,对其他同学也保持着一定的距离,久而久之,该类型的学生也就真正成为了“后进生”。教育界对于后进生的研究成果有限,没有形成完整的评价教育体系也目前教育现状的主要表现之一。
(3)师生互动交流较少
传统手段的班级管理方式无法激发小学生对班级管理的积极性和欲望,师生之间几乎零交流,在小学生的观念中,就只要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其他一概不过问。实际上,在班级管理中教师需要落实特殊管理手段,根据不同学生的差异性来制定具有针对性的管理计划,积极促进班级活动的有序进行。若采用传统陈旧的管理方式管制学生,虽然会起到一定管理效果,但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而言并不乐观,无法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班级管理当中,不利于管理质量的提升。
二、营造良好班级氛围的注意事项
教师想要做好后进生的工作就必须对其心理特点进行研究并掌握,遵循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根据后进生不同的性格特点,做好后进生的思想工作,提高后进生的思想观念以及思想认识,使后进生认识到学习的目的以及学习的重要性,不能一直让学生误以为学习是父母要求的、是老师要求的,没有学习目标,导致对学习没有积极性和该有的热情。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要从细节抓起,对班级的常规管理进行细化,形成良好的班风。
从学生进入校门的那一刻开始,就应特别注意从细小处抓好常规管理,例如,安排学生按时值日、打扫班级卫生、按时交作业、吃午饭等,让学生统一形成良好的习惯,在学生犯错的时候,不应以学生成绩和表现的好坏来区别对待,认真处理问题,让学生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后进生的学习生活环境里,必须要让其融入班级这个大集体里面来,同班集体一起学习进步,建立一个团结友爱,奋发向上的班集体,能对后进生不良道德品质进行矫正,同时,又能使后进生实现转化走向进步,但建立一个具有凝聚力的班集体不是这么简单的,关键还要靠班级体中强大的凝聚力,一个集体奋斗的目标对一个班集体来说具有强大的指向作用,这个目标应被分为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学生共同实现每个小目标的过程就是促进班级凝聚力的过程,培养学生们能够想集体之所想,急集体之所急,确立目标激励学生不断进取,对学生个体的发展也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发扬班级正气、抑制不良班级风气的产生;组织集体班级活动,让学生充分参与,感受集体荣誉感,使后进生感受到班集体的温暖,逐渐克服孤僻的性格,接纳同学,树立同班集体一起进取的自信心。
三、营造良好班级氛围的有效策略
(1)尊重学生主体地位
每个学生都是独立存在的个体,学生之间的差异性是不容忽视的。可能因为家庭环境和学生本身性格特点的影响,使其在学习成绩上产生较大差异,这就要求教师需要针对每一位学生的不同情况来制定管理办法。在真正意义上做到尊重学生主体地位,才能构建与学生发展和成长情况相符的班级管理策略,确保良好班级氛围的营造。例如,將实践促进发展能力提升的思想应用到小学生班级管理当中,将课堂上爱闹的学生分为表演组,组织他们带动班级上其他学生娱乐氛围,通过英语儿歌表演的方式来增进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并留出一定表演时间,让学生可以充分发挥自身特长。这样既能够满足学生的好动特点,同时还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表现力,并起到带动班级良好氛围的重要作用。 (2)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环境作为一种无声的教育,对于构建良好班级氛围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尤其是对于年纪较小的学生而言,自身对于周围的环境有较为强烈的感知,环境出现变化能够切实影响学生自身的学习生活状态,同时为学生提供优美的学习环境也是形成文明班级的一个重要手段。
正所谓“学校教育无小事,事事皆育人”。在实际教学的过程当中,教师可以通过微小的改变,使学生获得耳目一新的感受。试想如果教室环境较为恶劣,学生每天都在一片狼藉的环境下进行学习,触目可及都是脏乱差,看到这样的环境学生在心中难免会滋生出沮丧的感觉,对于学习的动力会有明显的减弱。而且,人都有从众心里,如果班级教师较为脏乱,那么每一个学生对于班级环境都不会专门进行维护,在破坏班级环境时也就不在有心里负担。换言之,如果学生自身处在干净。优美的环境当中,学生在学习之余,会感觉到心态放松,提升学习效率,同时班级整体较为优美,那么,之前后进生在破坏班级建设时,自己心中就会产生愧疚感,逐渐改掉该问题,通过优美的教学环境,学生能够真正的发自内心产生保护地想法,在所有人共同努力维护环境的过程当中,良好的班级氛围就会逐渐形成。
(3)促进师生交流
由于小学生的心智发展还并不成熟,所以教师不能利用成人的管理方式去管理他们,同时也不能用对待成人的态度来严格要求他们。要学会在班级管理中灵活处理学生的不良行为,同时指出解决其不良行为的重要对策。首先,帮助学生树立良好习惯,例如,表现良好的学生可以获得教师准备的小礼物和奖品等。其次,在对学生进行管理时要积极沟通交流,分析学生是否有心事,尽量站在平等的角度与学生沟通,让他们也能意识到自己的重要性和独立地位。提高学生在班级中的主人翁地位,进而主动参与班级管理活动。最后,对不自信的学生要积极给予鼓励和引导,让他们能够恢复自信心。总而言之,通过与学生的沟通交流,可以更加客观地了解学生心中所想,找出解决问题的重要对策,帮助学生保持良好学习习惯。
四、结论
综上所述,在进行小学班级管理时,一定要注重班级管理细节,并根据学生的差异性进行全面管理。同时,按照新课标理论内容对班级问题进行客观管理,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尊重和关爱,让他们可以体会到在校学习的乐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对班级管理活动的参与度,采用不同的管理方式,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为保证班级管理质量的提升和管理效果的实现,教师还应站在学生发展特点角度,进行更加完善的班级管理,为学生健康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关键词:小学生 班主任 班级管理
在新课标的改革下,小学生班级管理策略也编的更为多样化,落实对小学生的差异管理,积极营造良好班级氛围是小学班主任的首要工作。为推进小学生班级管理质量的提升,促进小学素质教育的落实,全心全意关照每一位小学生,切实保障学生在班级管理过程中能够得到全面发展。笔者对小学生班级管理问题进行分析,并以新课标改革理念作为导向和依据,根据不同差异性的小学生制定具体的管理计划,充分站在小学生的角度,营造良好班级氛围,实现小学生的身心全面发展。
一、小学班级管理的问题分析
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之下,学生不仅要提升自身的学习成绩,更为重要的一点即是要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办事,学会健体,学会审美,学会创造。而小学生班级管理对学生成长和发展均具有重要意义和作用,能够帮助小学生更好地融入到班集体活动中。但就目前小学生班级管理而言,还有诸多问题亟待解决。
(1)小学生之间差异显著
在活泼的小学生群体中,教师不可以凭借主观意识来评价学生,要实现对小学生的差异性和灵活性管理,以便于更好地培养小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养成。但就目前小学班级管理的具体情况而言,其中差异化管理方式落实的效果并不乐观。班级管理并非班主任一人完成,而是需要与学生们共同实现的。要在班级管理的每一环节工作落实到位,才能有效避免盲目管理的情况。但在实际班级管理中,学生的参与度较低,而且在班级管理中缺少一定经验,不知道怎样发挥自己在班级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和优势,这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无疑是具有一定阻碍作用的。
(2)对后进生管理方式不当
目前在教育界对于后进生的教学以及评价不够全面,评论其优劣,不能够单纯的一成绩作为划分,现在很多学校班级当中存在的后进生除了成绩较差之外,无论是在语言组织能力,数学逻辑能力方面都较为出色,很多时候,教师因为学生成绩较差,就片面的将其划分为后进生,导致学生自暴自弃,学习成绩愈发下降,同时因为该形式被划分为后进生的同学一般对于班级发生的事情表现的漠不关心,有集体之间关系较为淡然,对其他同学也保持着一定的距离,久而久之,该类型的学生也就真正成为了“后进生”。教育界对于后进生的研究成果有限,没有形成完整的评价教育体系也目前教育现状的主要表现之一。
(3)师生互动交流较少
传统手段的班级管理方式无法激发小学生对班级管理的积极性和欲望,师生之间几乎零交流,在小学生的观念中,就只要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其他一概不过问。实际上,在班级管理中教师需要落实特殊管理手段,根据不同学生的差异性来制定具有针对性的管理计划,积极促进班级活动的有序进行。若采用传统陈旧的管理方式管制学生,虽然会起到一定管理效果,但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而言并不乐观,无法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班级管理当中,不利于管理质量的提升。
二、营造良好班级氛围的注意事项
教师想要做好后进生的工作就必须对其心理特点进行研究并掌握,遵循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根据后进生不同的性格特点,做好后进生的思想工作,提高后进生的思想观念以及思想认识,使后进生认识到学习的目的以及学习的重要性,不能一直让学生误以为学习是父母要求的、是老师要求的,没有学习目标,导致对学习没有积极性和该有的热情。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要从细节抓起,对班级的常规管理进行细化,形成良好的班风。
从学生进入校门的那一刻开始,就应特别注意从细小处抓好常规管理,例如,安排学生按时值日、打扫班级卫生、按时交作业、吃午饭等,让学生统一形成良好的习惯,在学生犯错的时候,不应以学生成绩和表现的好坏来区别对待,认真处理问题,让学生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后进生的学习生活环境里,必须要让其融入班级这个大集体里面来,同班集体一起学习进步,建立一个团结友爱,奋发向上的班集体,能对后进生不良道德品质进行矫正,同时,又能使后进生实现转化走向进步,但建立一个具有凝聚力的班集体不是这么简单的,关键还要靠班级体中强大的凝聚力,一个集体奋斗的目标对一个班集体来说具有强大的指向作用,这个目标应被分为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学生共同实现每个小目标的过程就是促进班级凝聚力的过程,培养学生们能够想集体之所想,急集体之所急,确立目标激励学生不断进取,对学生个体的发展也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发扬班级正气、抑制不良班级风气的产生;组织集体班级活动,让学生充分参与,感受集体荣誉感,使后进生感受到班集体的温暖,逐渐克服孤僻的性格,接纳同学,树立同班集体一起进取的自信心。
三、营造良好班级氛围的有效策略
(1)尊重学生主体地位
每个学生都是独立存在的个体,学生之间的差异性是不容忽视的。可能因为家庭环境和学生本身性格特点的影响,使其在学习成绩上产生较大差异,这就要求教师需要针对每一位学生的不同情况来制定管理办法。在真正意义上做到尊重学生主体地位,才能构建与学生发展和成长情况相符的班级管理策略,确保良好班级氛围的营造。例如,將实践促进发展能力提升的思想应用到小学生班级管理当中,将课堂上爱闹的学生分为表演组,组织他们带动班级上其他学生娱乐氛围,通过英语儿歌表演的方式来增进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并留出一定表演时间,让学生可以充分发挥自身特长。这样既能够满足学生的好动特点,同时还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表现力,并起到带动班级良好氛围的重要作用。 (2)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环境作为一种无声的教育,对于构建良好班级氛围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尤其是对于年纪较小的学生而言,自身对于周围的环境有较为强烈的感知,环境出现变化能够切实影响学生自身的学习生活状态,同时为学生提供优美的学习环境也是形成文明班级的一个重要手段。
正所谓“学校教育无小事,事事皆育人”。在实际教学的过程当中,教师可以通过微小的改变,使学生获得耳目一新的感受。试想如果教室环境较为恶劣,学生每天都在一片狼藉的环境下进行学习,触目可及都是脏乱差,看到这样的环境学生在心中难免会滋生出沮丧的感觉,对于学习的动力会有明显的减弱。而且,人都有从众心里,如果班级教师较为脏乱,那么每一个学生对于班级环境都不会专门进行维护,在破坏班级环境时也就不在有心里负担。换言之,如果学生自身处在干净。优美的环境当中,学生在学习之余,会感觉到心态放松,提升学习效率,同时班级整体较为优美,那么,之前后进生在破坏班级建设时,自己心中就会产生愧疚感,逐渐改掉该问题,通过优美的教学环境,学生能够真正的发自内心产生保护地想法,在所有人共同努力维护环境的过程当中,良好的班级氛围就会逐渐形成。
(3)促进师生交流
由于小学生的心智发展还并不成熟,所以教师不能利用成人的管理方式去管理他们,同时也不能用对待成人的态度来严格要求他们。要学会在班级管理中灵活处理学生的不良行为,同时指出解决其不良行为的重要对策。首先,帮助学生树立良好习惯,例如,表现良好的学生可以获得教师准备的小礼物和奖品等。其次,在对学生进行管理时要积极沟通交流,分析学生是否有心事,尽量站在平等的角度与学生沟通,让他们也能意识到自己的重要性和独立地位。提高学生在班级中的主人翁地位,进而主动参与班级管理活动。最后,对不自信的学生要积极给予鼓励和引导,让他们能够恢复自信心。总而言之,通过与学生的沟通交流,可以更加客观地了解学生心中所想,找出解决问题的重要对策,帮助学生保持良好学习习惯。
四、结论
综上所述,在进行小学班级管理时,一定要注重班级管理细节,并根据学生的差异性进行全面管理。同时,按照新课标理论内容对班级问题进行客观管理,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尊重和关爱,让他们可以体会到在校学习的乐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对班级管理活动的参与度,采用不同的管理方式,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为保证班级管理质量的提升和管理效果的实现,教师还应站在学生发展特点角度,进行更加完善的班级管理,为学生健康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宋立华.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中的常见问题及应对策略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8(32):41-42.
[2]李艳芳.试析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的现状及对策[J].中国校外教育,2018(25):35.
[3]陈红玉.浅谈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的基本方法[J].现代交际,2017(24):159.
[4]馮晓芬.新时期小学班主任如何做好班级管理工作[J].西部素质教育,2017,3(10):2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