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中学语文课堂中萃聚传统文化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tdusw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五千年的历史象征着中华的历史文明。而传统文化是我国民族的灵魂,它承载了中华民族的历史与精髓。中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利用中华传统文化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采用创新的教学方法,只有这样才能涵养学生的精神。
  一、当今中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现状
  据相关资料显示:初中生对于中国的传统文化有一定程度的了解,但是缺乏足够的认识。18%的学生读过中国的四大名著,如《红楼梦》等,知道四大名著作者的学生占33%,但是有25%的学生根本就没有读过四大名著,当被问到“四书”“五经”时,只有23%的学生能够回答相应的问题。对于初中学生而言,有一半以上的学生对“凿壁偷光”、“负荆请罪”这样的故事一无所知,即使有所了解,也只占少数。据调查有88%的学生认为身边的同学有弄虚作假的行为,不懂装懂,有75%的学生将老师以及书本上的知识视为真理,只有22%的学生对老师的传授提出质疑。在意志品格方面,只有32%的学生认为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在现实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有67%的学生认为这些精神财富在生活中并不起任何作用。从上述内容可以看出初中生对于中国的传统文化了解甚少,加深初中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迫在眉睫,必须下大力气丰富初中生的传统文化来充实精神生活。
  二、用传统文化熏陶,使学生懂道理以自强
  中国的历史悠久,即使随着时间的流逝,中国的传统文化一定能够被继承下来,因为中国的传统文化有着独特的魅力,它是中国历史文化的浓厚沉淀,这些传统文化打造了现在“厚德、仁义、睿智、忠勤”的品质,这也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比如“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道法自然”这是体现和谐理念。“礼之用,和为贵”、“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是讲人际关系的传统文化。这些优秀的传统思想为中国构建和谐社会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基础。为了帮助初中生更好地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初中语文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不同状况,实施不同的教学方法,加深初中生对于《论语》、《道德经》等著作的理解,这样能加深学生的记忆。中国的传统文化饱含着丰富的精神财富,如“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位卑未敢忘忧国”等等,这些传统文化在中国的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价值作用,对于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初中语文的教学中,教师应当要求学生进行晨读,利用课余时间饱览中国的一些经典著作,使学生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促进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我们有精美的民间工艺,如:剪纸、陶瓷;有古老的民族艺术,如:戏剧、国画;有独特的风俗习惯,端午节赛龙舟、元宵节闹花灯等,都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对于中学生的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应当从初中的语文课程教学进行,以此为主渠道。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在讲授一些经典文章时,应当适当加入一些传统文化,灌输中华传统美德教育,使学生清楚理解爱国主义、革命传统,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促进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将传统精神与时代精神有效结合。
  三、用传统文化熏陶,激发学生学习传统文化
  2001年7月,教育部出台了《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并在“总目标”里指出:“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智、信、忠、孝、礼、义、廉、耻是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文化,它是一种传统美德,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灵魂,它是中国文化的重要源泉。这种传统文化是一种精神文化,它见证了中国五千年的历史,只有不断弘扬中国的传统文化才能促进中国社会的发展,才能促进中国更加蓬勃发展。对初中生进行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其主要目的就是为了保养学生的爱国主义,这样有利于中国的团结统一,能够凝聚中国的力量,促进中国的发展,提高中国的综合国力。此外,也能正确引导初中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比如正确的人生观能够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中学生只有对其拥有充分的理解,才能有效弘扬中国民族精神。荣辱观就是中国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集中总结,它是新一代中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依据,它是中学生为人处世的准则,应当引起中学生的高度重视。中学生只有明确善恶、是非、美丑,才能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公民,才能促进中国传统文化的进一步发展,这也是初中语文教育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目标。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当清楚自身对于学生的作用,在初中的语文教学中一定要进行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将古老与现代进行创造性的结合。
  胡建华,教师,现居甘肃临洮。
其他文献
学生作文反思是指学生对自己写作过程的一个段落或对一篇文章的结果进行审慎的回顾、检查与分析。反思是促进学生学习与发展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一、问题的提出  要指导学生写作成功,不能只教作文之道,而且还要引导学生“反观自我”,对自己的作文实践进行有效的反思。  (一)注重学生作文反思能促进学生策略性写作  人的学习是双向过程,一方面是对所学材料的识别、加工和理解的认识过程;另一方面又是对认知过程的自我
主持人简介:王荣生,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博士,上海师范大学学科教育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执行主持:胡根林,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博士,上海浦东教育发展研究院助理研究员。  [评议专著]王荣生、郑桂华主编《语文教材建设新探——试教交流(第一辑)》,2008年8月第一版,上海教育出版社。    [提要]专著通过《国家课程标准高中语文实验课本(试编本)》系列教材(王荣生、郑桂华主编,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
《雷雨》中有两对最为复杂的情感纠葛:一是繁漪与周萍,一是侍萍与朴园。相比较而言,前者因乱伦而惊世骇俗,并由此拷问了人性的沉沦与救赎;后者似乎承续了“始乱终弃”的故事模式,并因阶级壁垒的成见遮蔽了我们对他们二人情感生命的理解。阶级分析法虽然有助于解读侍萍与周朴园悲剧的社会根源,但不能完全把握这一悲剧丰富的人性内涵。司马长风在《中国新文学史》中曾尖锐地批评《雷雨》是一部多面投机的作品,他指出:  (曹
悲悯情怀是文艺作品中最能撼动人心的情感因素。  当代作家王英琦,满含深情地关注底层人物的困苦的生活现状和精神状态,用朴实而真挚的叙述代替同情和呐喊,凸现农民们的生活诉求和灵魂挣扎。她的作品以女性特有的柔情,在平和的叙述中让人体悟到一股撼人心魄的艺术力量。  《看社戏》中,农民买一个红薯都有一种“暖幼温贫”之感。“暖幼温贫”之感,只能让我们感受到这群农民生活的穷愁。世代以种田为生的农民们,吃粗粮之余
下雨时我听到刷子刷过马背的声音  下午我看见雨水落在我父亲的后背上  他站在故乡  七里河水库,靠近出水口的一角  雨犹如刷子在刷过一匹黑马  四十年前的马背  他那么年轻,还没有被岁月和生活  压得弯下腰去  在不远处,经过水库  是我母亲的家  他去那里  沿途有树木、庄稼  一只偶然窜出来的野兔  或者是一场突如其来的雨水  在下午,这个我又想起他的时刻  他久久地站在那里  雨水  跨过时
士子与歌伎相遇 早已在梦中  当浔阳江头那一袭青衫挽别倾心的客人时,无边的惆怅似江水般绵绵不绝,只有一轮清月与倒影在水中的愁绪互相凭吊。回想两年的苦度,回乡无望。白居易深陷惶恐,这一士子不可自拔。平素的压抑和寂寞等百般情愫在此时此刻被此情此景渲染到了崩溃的边缘。  送别的因素加速了音乐的出现,举酒不成欢,只恨无管弦。两年以来他不断寻觅,可惜“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啁
2008年7月8日,在剑桥大学著名的国王学院里,剑河边上的一块草地上,安放了一块为中国诗人徐志摩而立的白色大理石诗碑。这块诗碑,如今已成为剑桥的一景。  石碑上那句“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让多少人魂牵梦绕。  在国王学院,从来不缺乏诗人、学者甚至国王和总统,但他们当中再没有人像徐志摩那样,能让国王学院腾出一片土地,专门安放一块能代表他的石碑,这是何等的肯定
《童趣》是人教版七年级第一单元第一篇文言文,对于刚刚小学毕业的初中生来说,童年的趣事还萦绕在他们成长的岁月里。应该说,安排这样一篇文章,对于唤起他们童年的记忆,对于他们珍惜成长中的人生体验,从而让他们轻松进入文言文学习是很有意义的。  在《童趣》中,文中讲到了三件简单的趣事:夏蚊成雷,在作者眼里成了群鹤舞空。土墙、丛草、虫蚁,在作者眼里成了林兽丘壑。蛤蟆吞虫,在作者眼里成了拔山倒树的庞然大物。如果
主持人简介:王荣生,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博士,上海师范大学学科教育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  执行主持简介:胡根林,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博士,上海市浦东教育发展研究院助理研究员。    2009年,以王荣生先生及其团队为主的语文教育工作者继续大力倡导和致力于有关语文教学内容的研究,研究呈现出逐渐深化的趋势。“这体现在:从探讨一节课的教学内容,到探讨这节课和其他课之间教学内容的连续性;从着眼教学内容本身,到
文学类文本阅读在高考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分值是20分,能否把文学类文本阅读试题答好,直接关系到考生最后的语文成绩的优劣,更关系到考生是否能够考上理想的大学。作为一线的教师,大家都在探讨文学类文本阅读的答题方法,都在想方设法寻找提高文本类阅读得分的途径。事实上,许多同仁的努力都是收效甚微,有的事倍功半,有的干脆就放弃这块的复习和研究。笔者认为解铃还须系铃人,我们必须找准研究的方向,既然高考命题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