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一下”的语用意义

来源 :作家·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ftaof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主要从“V一下”结构出发,考察“V一下”结构的基本语义和引申意义,认为“V一下”结构在语义层面的基本语义是“模糊小量”的表达方式,而在语用上的主要意义则是“礼貌表达”,并从多个角度加以证实。“V一下”结构是礼貌原则要求下的“小量策略”的一种,是汉语中礼貌的表达方式之一。
  关键词:一下 礼貌 语用意义 小量
  中图分类号:H146 文献标识码:A
  一 引言
  “V一下”格式实际上是一个歧义格式,相原茂(1984)、甘智林(2005)都区分了表示数量的“一下1”和表示小量的“一下2”,本文所涉及的“V一下”指的是“V一下2”,下文不再用下脚标进行区分。
  学界比较一致的意见是“一下”用在动词之后,表示量小、时短,有轻松、随便、尝试等意义。但也有学者指出,“一下”还具有量大、严肃等相反的意义。
  例1 好好的打扮一下。
  例2 当真我们得仔细考虑一下。
  单宝顺、肖玲(2009)认为,在“V一下”结构中,表示纯粹小量意义的结构很少,仅占9.4%,而其余则和“礼貌原则”有关,并认为表达礼貌才是“V一下”结构的主要意义。
  二 语义和语用意义
  语言研究中有三个平面,但“意义”实际上不只属于语义平面,而是和三个平面都有着密切的联系,我们可以分别称之为语法意义、语义和语用意义。
  语法意义是目前研究中相对明确的一个概念,指的是通过语法形式表达出的意义;而语义和语用意义则区别不够明确。理论上,语义是“有关外部世界知识信息的认知意义”,语用意义则是“有关语言使用者之间传递信息相互沟通的传通意义”。但某一语言单位的意义只有在使用中才能被体现出来,新意义的产生也是在使用中开始的,甚至维特根斯坦认为“意义即用法”,因此常常混淆这两种意义。在考察“一下”的意义时,要注意区别语义和语用意义。
  三 “模糊小量”是“一下”的基本语义
  “一下”的本义是一个确定的动量,和具有(+可重复性)(+瞬时性)的动词搭配,如打一下、敲一下等。如果动词的这两个意义不明显,那么“一下”所表示的动量则带有不确定性。这种变化始现于宋代。
  例3 不若今人只说一下便了。
  “说”的(+可重复性)(+瞬时性)意义都并不明显,自然状态下很难确定一个动量,因此“说一下”表示的动量也是一个模糊的量,有时大致相当于事件量“一次/遍”,但更多时候只表示一个模糊的短时量。可以说,“一下”由动量意义引申出了事件量和时间量的意义。
  无论是事件量还是时间量,“一下”所表示的量都是模糊的,不可计数的,只能有“一下”,而不能有两下、三下等。“一下”从一个短语凝固成了一个词。
  在宋元明文献中,模糊量“一下”所占比例较小,主要出现在口语色彩较强的语料中。而到晚清和民国,这种意义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成为常见的用法了。
  我们检索了1753例含有“一下”的例句,现代语料1053例,当代语料700例,其中表示“模糊量”的为现代562例,当代374例,所占比重均在50%以上,可见现代汉语中“一下”的主要语义是“表达一个模糊、较小的时间量或事件量”,简称为“小量”。
  四 隐性礼貌是“一下”的主要语用意义
  Leech(1983)在Grice的合作原则的基础上提出礼貌原则。从具体的交际出发,所谓礼貌,就是在言语中尽量抬高别人,贬低自己。对于别人,成就要尽量夸大,而缺点要尽量减小;对于自己,成就要尽量减小,而缺点要尽量夸大。
  Brown & Levison(1987)在礼貌原则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消极礼貌的概念,总共提出10个消极礼貌的表现,包括习惯上的间接说法,询问、缓冲,尊重对方,道歉,避免突出个人等。就汉语而言,模糊量是表达消极礼貌的手段之一,在对礼貌有所要求的句式中,往往使用“一下”,表示语气的礼貌和舒缓,我们称之为小量策略。
  (一)当言语行为对他人有所要求时,往往使用小量策略。如:
  例4 你回去把成品好好检查一下。
  显然,能够造成最直接“要求”的句子就是请求类祈使句,“请求对方做某事”也就是使对方受损,根据礼貌原则,对对方不利的事情应该往小了说,因此主要动词往往和“一下”搭配,表达礼貌、舒缓的语气。
  当然,对他人有所要求的句式不仅限于祈使句,也包括其他具有相同的“言后之力”——即“要求对方做某事”的句子,如:
  例5 咱们还得组织一下,多去点人。
  例6 大爷,向您打听一下。
  例5表示“建议他人做某事”,例6要求对方做出回答,同样具有要求他人的“言后之力”,因此也使用了小量策略。
  在交际双方明确的口语语体中,“要求”往往很直接,但在书面语体中,由于交际对象的不确定性、非现场性,因此言语行为对他人的“要求”往往也是隐晦的。如:
  例7 这一点很值得思索一下。
  例8 今天细细分析一下,有一个原因,我们也许忽略了。
  例7是一个评价性行为,既然是“评价”就一定带有说话人的价值倾向,因此带有要求听话人遵循这一价值倾向的言语力量;例8是一个示范性行为,表面上是说话人自身的行为,但实际上说话人是通过自身的示范性行为引导听话者,因此也使用小量策略。
  (二)当言语行为对他人造成一定影响时,往往使用小量策略。
  影响有两个方面,如果是不良影响,那么该言语行为使对方受损,根据礼貌原则,对对方不利的事情应该往小了说。如果是有利影响,那么该言语行为表示对他人施以恩惠,根据礼貌原则,对于自己的成就要尽量减小。两个方面都要求使用小量策略。
  在实际的语言交际中,这种影响未必是客观的,可能只是出于主观上的礼貌,难以决然地具有不良、有利这样的对立,但只要这种影响存在,我们就往往使用小量策略。如:   例9 你也来,让我也看你一下。
  例10 这里我想突出讲一下政府体制改革。
  “看”并不会造成客观影响,但主观上的影响很明显。“讲”本是说话人自身的行为,但说话人认为这种行为可能会影响他人,对听者造成强加,因此使用小量策略带有请示的意味。
  (三)如果某言语行为是值得炫耀的,可能会引起他人的不快,那么根据避免突出个人的礼貌原则,减小炫耀的程度,往往使用小量策略。
  进一步说,不管是否出于炫耀的目的,只要有利于塑造自身良好形象或容易引起他人羡慕的行为,出于谦逊的目的,往往都采用小量策略,如:
  例11 我(董建华)跟市民及商户倾谈一下。
  例12 到三亚来开会还可以好好地放松和休息一下。
  显然,前一句树立了“我”的良好形象,而后一句则容易引起他人的羡慕。
  (四)如果某言语行为表达的是某种愿望,也即是表达者可以获利的行为,根据礼貌原则,对自己有利的事情要尽量减小,希望发生,但不贪心,因此往往采用小量策略。如:
  例13 不然一定要告个病假,去观光一下。
  表达愿望的句子实际上和(三)属于一类,自身的愿望当然会引发他人的羡慕,这里单独列出主要是由于表达愿望的句子都是非现实句。有学者认为非现实句中的“V一下”结构可以吸引更多的“V”参与,我们认为其根源就在于此。
  以上四类并不是截然分开的,一个句子可能同时归属多个类别。但无论怎样,“一下”都和礼貌表达密切相关,礼貌表达是“一下”的主要语用意义。之所以说是语用意义而不是语义,是因为这一意义可以凌驾在模糊小量这一基本语义之上,在句法上可以和表示非小量的词语同现。这也解释了前文提出的问题。
  这种礼貌的表达是隐性的,听话者实际上并没有感觉到礼貌,这和“请”等显性礼貌不同。后者是语义的,而前者是语用的。
  五 “一下”与“礼貌”的密切联系
  “一下”主要的语用意义是表达礼貌,这里,我们从另外的角度来验证这一观点。
  (一)去掉“一下”,则相应地失去礼貌意义。
  在“要求”类祈使句中,去掉“一下”则礼貌度减少,成为命令语气。
  例4a 你回去好好检查这些成品!
  例4a是对例4的改写,语气上有明显差别,语气由客气的要求变成不客气的命令。如果只是带有“要求”言后之力的句子,而不是祈使句,则去掉“一下”之后一般不会具有命令的语气,但礼貌度仍然会降低,语气上显得较为生硬,不给人留有余地。言语行为对他人造成一定影响的句子也是如此。如:
  例7a 这一点值得思索!
  例10a 我先来讲政府体制改革。
  在表达自我谦逊或自我愿望的句子中,如果不使用小量策略,同样会带来礼貌度的降低,但由于这类句子更多地涉及自我,对他人的影响较小,所以礼貌度的体现也不如前一类明显。
  例11a 我去跟市民及商户倾谈。
  例13a 我要请假去哥伦比亚观光。
  和原句相比,例11a在语气上更加自信,而不再具有自谦的语气。例13a不再具有愿望的语气,而更接近自我激励的语气或者下定决心的语气。
  (二)如果不需要礼貌,就不应使用小量策略。
  首先,贬义色彩强烈的动词很少和“一下”搭配,如勒索、私奔、谋害等。上述行为无论使用多么客气的词语来表达,也谈不上礼貌,也就是说,使用这些词语时不需要考虑礼貌,当然也不需要使用小量策略。
  反过来,如果这些词语运用了小量策略,那么它们在该语境中一定被剥离了贬义色彩。如:
  例14 我希望我们也能私奔一下,让我有机会谋害你一下。
  显然,这里交际者没有把私奔、谋害看作是一个道德沦丧行为或犯罪行为,人为地剥离了词语的贬义色彩。
  其次,如果某一行为是交际者所不愿发生或者发生了也不会有期望效用的,也就是说,交际者不需要对该行为是否礼貌负责,则常常不使用小量策略来表达。我们可以比较下面的例句:
  例15 我希望你教训一下儿子。/我不希望你教训儿子。
  例16 仔细想一下就会发现关键。/仔细想也难以发现关键。
  综上,当“礼貌”不必为交际者所考虑时,不会选择小量策略。
  (三)语用意义以语义为基础,但又凌驾于语义之上,现实的语言中,存在着大量不符合语义却符合语用的合格句子。“V一下”结构也是如此。
  首先,在表达礼貌语用意义的句子中,允许表示大量语义的修饰语的存在,这在前文已有论述,此不赘言。
  其次,某些词语自身表示大量语义,排斥小量语义,这些词语只有在符合礼貌表达时才能和“一下”搭配。如前文中的思索、分析、倾谈等。
  再次,有些动词不能和“一下”组合,如弱动性动词、非自主动词等。但如果涉及礼貌表达,这些动词同样可以进入“V一下”结构,如前文所述的四类表达礼貌的句子都容易接受“V一下”格式。
  例17 把你的好办法也让众人知道一下。
  例18 有必要对这场战争进行一下认真的反思。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从另外的角度证明了“V一下”和“礼貌表达”的密切关系,是表达礼貌的“小量策略”的一种,换言之,“V一下”的主要语用意义也即是“礼貌表达”。
  六 小结
  综上所述,“V一下”结构的基本语义是模糊小量,在此基础上引申出了轻松、随便、尝试等主观意义,而在语用层面上,“V一下”的主要意义则是礼貌的表达,是小量策略的一种。
  注:本文系教育部社科研究基金《礼貌原则在汉语中的语法化——以量范畴为例》项目(项目号:11YJC740018)的部分研究成果。
  注释:本文语料主要来自于北京大学CCL语料库,部分为自拟语料,限于篇幅,不注明出处。
  参考文献:
  [1] [日]相原茂,沙野译:《数量补语“一下”》,《汉语学习》,1984年第4期。
  [2] 甘智林:《“V一下”格式的歧义现象》,《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05年第1期。
  [3] 单宝顺、肖玲:《“一下”与礼貌原则》,《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2期。
  [4] G.Leech.Sematics[M].英国:企鹅出版社,1983年版。
  [5] Brown & Levinson,Politeness:Some Universals in Language Usage[M],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7.
  作者简介:单宝顺,男,1981—,辽宁沈阳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现代汉语语法、对外汉语教学等,工作单位:浙江理工大学文化传播学院。
其他文献
摘要:概念整合理论提出了语言在人们心理空间中的整合,为人类认知活动提供了理论框架。中国古诗的认识是人们对众多纷繁复杂的认知活动之一,概念整合在这一认知活动中起到重要的作用。本文以杜甫诗歌为研究对象,有悖以往研究角度,从认知的视角审视读者解析杜甫诗歌的认知机制,为中国古典诗词研究提供一个崭新的认知视角,从而窥探出杜甫与儒学的关系,并证明杜甫作品的价值取向体现了最纯正、最深厚的儒家风范,而且超越原有儒
期刊
摘要:庄子从物我同一的观物维度出发,观照世间万物,发现“物我皆夭”,物与我皆被实用价值观所异化,丧失主体性,成为被异化的“他者”。面对这样的存在困境,他提出“无用之用”论来拯救这种异化。其内涵主要包括两个层面:就微观方面而言,其目的在于达物之天性,实现个体生命的延展,获得“天乐”;就宏观方面来说,主要在于提倡一种万物互为存在依据、互为前提的总体存在观。这一思想对我们实行可持续发展战略,构建“和谐社
期刊
摘要:纳兰性德生于清顺治十一年,正黄旗人,天资聪颖,博通经史,擅丹青,精于骑射,十七为储生,十八举乡试,二十二岁殿试赐进士出身。纳兰性德之所以留名至今,是因为他作为横绝一代的词人,以心碎的惊艳之美出现在文坛之中。纳兰容若之词清新真挚、意象优美,将白描的抒情手法运营纯熟。那些字里行间的情感世界,或感叹或缅怀,或咏物或述边,或动或静,或悲或喜,牵动着读者内心最柔软的情思。“人生若只如初见”的惊鸿一瞥间
期刊
摘要:作为清代“说文四大家”之一的王筠,之所以能够在《说文》研究方面取得骄人成就,坐上“清代文字学第一把交椅”,除了得益于自身的努力和师友的帮助等诸多因素外,亦与其家族成员的影响有着密切的关系。祖父王周早年的启蒙教诲,对王筠读书善疑态度的养成有着密切的关系;父亲王驭超的言传身教,既拓展了王筠的知识领域和体察深度,又为其从事《说文》研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其表祖在王筠早年接触钻研《说文》六书之学与援古
期刊
摘要:网络文学作为一种新兴的文学表现方式,自出现以来,既享有赞美之声也不乏贬斥之语。众所周知,网络文学是以网络传播媒介为载体的,其兴衰荣辱都与网络传播媒介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然而,网络传播媒介在赋予网络文学市场准入与传播自由的同时,却忽略了网络文学在发展过程中的自律问题。当前,中国网络传播媒介已然笼罩着一种“媚俗严重、跟风剧烈、炒作成风、竞争无序、政策博弈”的焦虑感。本文将从正反两个方面来论证网络
期刊
摘要:价值观是一种经过一定历史时间形成的,具有稳定性和持久性的理念,它可以对人类的信念、态度、看法和行为等产生支配性的影响。纵观世界,西方文化的价值观宣扬的是“从恶到善”,而中国文化则坚持“从善到恶”;西方国家在人与自然方面讲究的是天人相分,而中国在面对大自然的时候主张天人合一的境界;西方文化价值观主张个人主义,而中国文化价值观却比较看重人与人的关系,以群体或群体取向为核心;西方文化着眼于未来,具
期刊
摘要:进入两汉以后,中州地区因为先进的生产方式、相对优越的地理环境,使其文化优先于南方及塞上民族,华夏风俗处于正宗的地位。东汉中州的各级地方官员以儒家伦理道德教化乡里,使儒家的伦理道德逐渐渗透于民间的家庭生活之中。中州士人在任职边远地区时,常能在守地崇办儒学,兴办教育,移风易俗,推广中州地区先进的生产方式和先进的文化,促进当地文化的发展。大批任职郡县的中州士在东汉统一文化过程中,对促进儒家文化传播
期刊
摘要:钢琴叙事曲是19世纪浪漫主义时期重要的钢琴体裁,作为该体裁的先驱,肖邦不但提高了它的表现力,并赋予了其全新的意义,同时也呈现出了鲜明的艺术特征。本文从钢琴叙事曲的诞生和发展谈起,就肖邦钢琴叙事曲中所呈现出来的民族性艺术特征,进行了初步的分析。  关键词:肖邦 钢琴叙事曲 艺术特征  中图分类号:J603 文献标识码:A  一 钢琴叙事曲的含义和发展  叙事曲,顾名思义,就是讲述故事或阐明事理
期刊
摘要:2011年,一部体育题材的电影《翻滚吧!阿信》,引起了观众对青春与梦想的热议,主人公阿信自立自强、奋斗不息的励志故事无疑使他成为当下又一个精神偶像。自从电影诞生以来,体育题材的电影不乏佳作,其主题特征鲜明,社会效应显著。本文试图以台湾电影《翻滚吧!阿信》为主要分析对象,结合中外优秀体育电影,从体育电影的概念入手,阐明体育电影的主题特征及其社会效应。  关键词:《翻滚吧!阿信》 体育电影 主题
期刊
摘要:《三个和尚》是一部取材于民间谚语的宗教题材美术片。影片不使用对白,而是依靠画面与配乐的完美结合塑造人物形象。非语义的民族风格和浓郁的旋律成为影片叙事抒情、推动剧情发展的主要手段。电影配乐的成功运用在一定程度上解放了音乐创造力,拓宽了美术片的表现力,为影片获得国内外多项大奖奠定了基础。本文通过对《三个和尚》电影配乐的音乐分析,来揭示其在电影中艺术表现的魅力。  关键词:美术片 《三个和尚》 电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