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课堂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各种问题也不断涌现,如何克服课堂教学中的某些不良现象?作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从三个方面作了简要的分析。
[关键词]摒弃虚体 灵活引入 优化实验 提高效率
[中图分类号] G63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5)080068
新课程要求教师把课堂交给学生,提倡以学生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一时间,一大批所谓的优质课扑面而来。在这些课堂上,令人眼花缭乱的多媒体课件刺激着学生的感官,视频引入、实验引入似乎成为一节优质课必备的过程,不管是什么学生,也不管是什么课型,教师也忙于各种媒体的切换以及激情的表演;众多的学生活动,一会儿观察,一会儿评价,一会儿讨论,一会儿实验,一会儿小结、而且是活动一、活动二、活动三层出不穷……课堂上频频爆出雷鸣般的掌声;“你真棒”“好样的”千篇一律的表扬激励充斥课堂,就是回答错了也会给予你很勇敢这样的激励话语……乍一看,学生教师忙得热火朝天,好不热闹,但回过头来深思,似乎仅看到一种形式、过场,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中又真正得到了什么呢?
理念是好的,只有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在课堂上“动”起来,才能真正提高课堂的效率。但“此动”非“彼动”,此动为朴实之动,彼动却为虚华之动。笔者认为,只有在课堂上抛却虚华,还学生朴实之课堂,才能真正提高课堂效率。
一、灵活引入新课
导入是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一环,“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精彩的导入,能抓住学生的心理,立疑激趣,促使学生情绪高涨,有助于课堂教学的成功。但是教无定法,贵在得法。面对不同的学生,不同的内容,我们需要灵活多变,使这一环节真正起到应有作用。不仅视频、实验可以进行课堂导入,直接导入、游戏导入、悬念导入、故事导入、问题导入、复习导入等方法都是导入的好方法,用得合适都会为课堂教学增色。尤其对需要理性思维的物理学科来说,过度的感官刺激或许会适得其反。以笔者的一次课堂观察为例,在一节“电功率”的教学中,教师拿了一个电动机借助实物展台将同一物块一次缓慢提升,一次快速提升。之后提问,两次电流做功有何不同,进而引入电功率的概念。我不知这样的引入有何激趣的效果。而且还动用了电动机、实物展台。倒不如复习引入:上节课了解了电功的概念,那么当你点亮台灯、打开空调时电流都做功了,那么根据你的生活经验你知道相同时间内消耗的电能一样吗?由此说明电流做功除了大小不同,还有什么不同?——做功快慢。力对物体做功的快慢,我们怎样表示呢?——功率。那么,你能否想出一种描述电流做功快慢的方法呢?——比较单位时间的功。对,我们就把单位时间的电功定义为电功率。个人感觉这种复习引入简单朴实,而且可以利用这种类比的方法启迪思维。何乐而不为?
二、做好取舍,忌偏忌难忌重复
学习的过程是一个逐步深化的过程,因此从教材的安排上,小学的科学课中就涉及一些初中物理知识,高中的物理涉及初中物理知识,因此就需要我们认真研究学情,研究教材,做好知识的取舍,提高课堂的效率。比如初中物理“汽化和液化”这一节,看起来内容偏多。课标要求掌握蒸发和沸腾的概念及区别,探究沸腾的特点,还有液化放热这个知识点。很多教师都认为一节课是无法完成的,都用了两节课来进行教学。一节课处理汽化,一节课处理液化。事实上关于蒸发及探究影响蒸发的因素在小学的科学课中学生已经学习过,而且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学生很容易理解掌握。所以作为初中的汽化教学,我们就没有必要再去花费更多的时间探究影响蒸发的因素。只需重点探究沸腾的特点及蒸发与沸腾的区别,这样我们就节省了时间,提高了效率。还有要真正做到认真研读课标,跟着课标的要求走。有的教师在教学中为了彰显自己的水平,在教学中加上一些偏题怪题难题,听得大部分学生云里雾里,听得一部分好学生跟着抢做偏难怪题,严重偏离课标,而且极有可能损伤一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优化实验,忌过场实验
大部分教师总是习惯于课堂上讲解,而把训练和反馈以课后作业的形式留给学生,认为这是一种节约课堂教学时间的好方法。其实,这是一种长期伴随中国教育的错误习惯,是一种本末倒置的做法。事实上练习和反馈是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而且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把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变成学生带回去的家庭作业,这显然不是明智的做法。适当的课堂作业,不仅可以减轻学生的负担,更能充分发挥学习中同伴的作用,利用学生之间学习水平差异所蕴藏的学习资源,帮助学生解决个性化的学习问题,让每位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得到充分发展,使他们树立学习信心。
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我们不求最好,但求更好,所以,我们还应努力思考其他的一些问题,比如,我们的课堂是否还有与教学无关的活动?我们的情境引入、过渡语、小结语、板书等是否有必要或费时太多?我们在进行某一教学活动时,是否有一部分学生无事可干?这类问题应不断引起教师反思,只有这样,我们的课堂教学效率才会不断提高!
(责任编辑 易志毅)
[关键词]摒弃虚体 灵活引入 优化实验 提高效率
[中图分类号] G63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5)080068
新课程要求教师把课堂交给学生,提倡以学生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一时间,一大批所谓的优质课扑面而来。在这些课堂上,令人眼花缭乱的多媒体课件刺激着学生的感官,视频引入、实验引入似乎成为一节优质课必备的过程,不管是什么学生,也不管是什么课型,教师也忙于各种媒体的切换以及激情的表演;众多的学生活动,一会儿观察,一会儿评价,一会儿讨论,一会儿实验,一会儿小结、而且是活动一、活动二、活动三层出不穷……课堂上频频爆出雷鸣般的掌声;“你真棒”“好样的”千篇一律的表扬激励充斥课堂,就是回答错了也会给予你很勇敢这样的激励话语……乍一看,学生教师忙得热火朝天,好不热闹,但回过头来深思,似乎仅看到一种形式、过场,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中又真正得到了什么呢?
理念是好的,只有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在课堂上“动”起来,才能真正提高课堂的效率。但“此动”非“彼动”,此动为朴实之动,彼动却为虚华之动。笔者认为,只有在课堂上抛却虚华,还学生朴实之课堂,才能真正提高课堂效率。
一、灵活引入新课
导入是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一环,“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精彩的导入,能抓住学生的心理,立疑激趣,促使学生情绪高涨,有助于课堂教学的成功。但是教无定法,贵在得法。面对不同的学生,不同的内容,我们需要灵活多变,使这一环节真正起到应有作用。不仅视频、实验可以进行课堂导入,直接导入、游戏导入、悬念导入、故事导入、问题导入、复习导入等方法都是导入的好方法,用得合适都会为课堂教学增色。尤其对需要理性思维的物理学科来说,过度的感官刺激或许会适得其反。以笔者的一次课堂观察为例,在一节“电功率”的教学中,教师拿了一个电动机借助实物展台将同一物块一次缓慢提升,一次快速提升。之后提问,两次电流做功有何不同,进而引入电功率的概念。我不知这样的引入有何激趣的效果。而且还动用了电动机、实物展台。倒不如复习引入:上节课了解了电功的概念,那么当你点亮台灯、打开空调时电流都做功了,那么根据你的生活经验你知道相同时间内消耗的电能一样吗?由此说明电流做功除了大小不同,还有什么不同?——做功快慢。力对物体做功的快慢,我们怎样表示呢?——功率。那么,你能否想出一种描述电流做功快慢的方法呢?——比较单位时间的功。对,我们就把单位时间的电功定义为电功率。个人感觉这种复习引入简单朴实,而且可以利用这种类比的方法启迪思维。何乐而不为?
二、做好取舍,忌偏忌难忌重复
学习的过程是一个逐步深化的过程,因此从教材的安排上,小学的科学课中就涉及一些初中物理知识,高中的物理涉及初中物理知识,因此就需要我们认真研究学情,研究教材,做好知识的取舍,提高课堂的效率。比如初中物理“汽化和液化”这一节,看起来内容偏多。课标要求掌握蒸发和沸腾的概念及区别,探究沸腾的特点,还有液化放热这个知识点。很多教师都认为一节课是无法完成的,都用了两节课来进行教学。一节课处理汽化,一节课处理液化。事实上关于蒸发及探究影响蒸发的因素在小学的科学课中学生已经学习过,而且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学生很容易理解掌握。所以作为初中的汽化教学,我们就没有必要再去花费更多的时间探究影响蒸发的因素。只需重点探究沸腾的特点及蒸发与沸腾的区别,这样我们就节省了时间,提高了效率。还有要真正做到认真研读课标,跟着课标的要求走。有的教师在教学中为了彰显自己的水平,在教学中加上一些偏题怪题难题,听得大部分学生云里雾里,听得一部分好学生跟着抢做偏难怪题,严重偏离课标,而且极有可能损伤一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优化实验,忌过场实验
大部分教师总是习惯于课堂上讲解,而把训练和反馈以课后作业的形式留给学生,认为这是一种节约课堂教学时间的好方法。其实,这是一种长期伴随中国教育的错误习惯,是一种本末倒置的做法。事实上练习和反馈是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而且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把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变成学生带回去的家庭作业,这显然不是明智的做法。适当的课堂作业,不仅可以减轻学生的负担,更能充分发挥学习中同伴的作用,利用学生之间学习水平差异所蕴藏的学习资源,帮助学生解决个性化的学习问题,让每位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得到充分发展,使他们树立学习信心。
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我们不求最好,但求更好,所以,我们还应努力思考其他的一些问题,比如,我们的课堂是否还有与教学无关的活动?我们的情境引入、过渡语、小结语、板书等是否有必要或费时太多?我们在进行某一教学活动时,是否有一部分学生无事可干?这类问题应不断引起教师反思,只有这样,我们的课堂教学效率才会不断提高!
(责任编辑 易志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