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幼儿园的教学活动中,区域活动一直都是一个重点,一整天的幼儿园学习生活与区域活动都有着紧密的联系。如果幼儿园的区域活动做得好,那么将能够帮助幼儿获得更多的知识,提升幼儿的综合素质。就此,本文将浅析优化幼儿园区域活动环境创设的有效性策略。
关键词:幼儿园;区域活动;环境创设策略
随着我国教改的不断深入,幼儿园的教育模式也在不断变化。区域活动的概念就是人为地创设情境,引导幼儿参与其中并从其中获取知识的一种教育模式。相对于其他的教育模式来说,区域活动的优点就是能够提升儿童学习的主动性,儿童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来进行选择活动。所以说,区域活动给儿童提供了很多的学习机会,能够让儿童在不同的活动中获得不同的知识。但是,据调查,在实际的教学活动过程中,区域活动教学的效率很低,基本上教师对此都是流于形式根本发挥不了区域活动的功能。如何提高区域活动的有效性,已经成为了我国幼儿园教学中不得不面对的一个问题了。从近几年的教学实践来看,幼儿园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展开活动,提高教学效率。
1.转变观念,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往往扮演的是一个指挥者的角色,幼儿只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去完成某一项活动,幼儿从来都是在被动学习。这种教学模式显然很不合理,在这种教学模式的情况下,幼儿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受到了限制,教师教学的效率就会很低。所以,随着教育改革不断深入,幼儿园教师应该转变自己的教学理念,把自己从教学活动中的领导者变成引导者。区域活动的原则是灵活的,希望充分调动幼儿学习的欲望,提高幼儿的学习主动性。作为幼儿园教师,可以在进行区域活动教学的时候多观察幼儿,寻找合理的时机对幼儿进行指导。例如,在《观察物体的沉浮》的教学活动中,我们发现大部分的幼儿都能够在活动中进行自主学习,幼儿把教师提前准备好的塑料和铁饼一块放入水中,幼儿们通过观察自然而然就能够发现塑料会漂在水上面,而铁饼则会沉入水中。幼儿们获取知识的渠道就是通过自己动手发现,而不是被动地从老师那里获取知识,老师传统的指挥者的角色就变换成为了一位观察者,在发现某些幼儿在实践活动的时候出现问题后,再给他们进行指导。这样下来,幼儿对于知识的印象也会更加深刻,区域活动的有效性就显现出来了。
2.对区域活动合理布局
相对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区域活动突破了它单一的性质,在区域活动的时候,幼儿不再是静止、被动地去接受老师讲的固定的知识,而是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主动地去对知识进行了解学习。所以,如果幼儿的活动区域能够布置得合理,那么将会大大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幼儿自主学习的欲望也就更高。例如,在开展“我们的生活”的区域活动的时候,教师可以设置几个区域为表演区、图画区等等,这样可以勾起幼儿的注意力,引起他们的兴趣,大大激发幼儿的学习欲望。另外,每个活动区域的活動都需要老师精心布置,比如,在表演区,教师可以为幼儿设置不同的生活角色,让幼儿扮演其中不同的角色。例如,老师为幼儿设置一个医院的场景,将一块活动区域设置为诊所,让幼儿们轮流扮演医生和病人的角色。还可以给幼儿设置一个超市的情境,让不同的幼儿分别扮演超市老板和顾客,甚至还可以让幼儿们模拟一下砍价的情境。另一个方面,教师可以考虑为幼儿创设一个益智区,在这个区域里为幼儿放置很多的积木,让一些平时喜欢动手操作的幼儿利用这些积木搭建各种各样他们平时看到的生活中的房屋桥梁等等,在幼儿们做好积木模型之后,可以放在图画区进行展览,这样幼儿看到自己的模型被展览会有一种自豪感,更加激发了他们的学习主动性。总之,经过老师的合理布局,幼儿们可以在快乐的状态中轻松地学习到很多知识而且印象深刻,教师教学的效率也会提高。
3.及时总结,优化区域活动效果
区域活动的教学模式的目的不仅仅是让幼儿自己通过实践活动获取知识,更是让教师通过活动进行总结,探究出更好的教学模式,为以后开展区域活动积累素材。所以,教师应该在幼儿进行区域活动的时候,或者幼儿在区域活动之后进行总结,反思区域活动中创设的各种情境是否科学合理,幼儿是否对老师创设的区域活动情境感兴趣,教师在幼儿进行区域活动的时候是否参与其中对幼儿进行科学指导。另外,除了在对区域活动进行反思之外,教师还应该考虑,幼儿从此次区域活动中学习到了哪些知识,有哪些环节可以改善一下让幼儿更好地进行学习,只有有了充分的反思和总结,教师才能在区域活动中更好地引导幼儿进行学习,从而提高教师教学的效率。另一方面,教师不仅要对自己进行反思,还要对幼儿进行评价,在评价时,教师要站在幼儿的角度而不是自己的角度考虑问题,这样,通过教师和幼儿的有效互动,幼儿能够更加牢固地掌握知识。
综上所述,幼儿园的区域活动是针对儿童的身心特点为幼儿设置的一种特殊的教育模式,教师根据幼儿的需要结合自己所掌握的理论知识开展教学,将区域活动的教学效率提到最高。
参考文献:
[1]万冬梅.提高幼儿园区域活动有效性的策略[J].教育教学坛,2018(12):271-272.
[2]林伟锋.浅议幼儿园区域活动有效性的几点思考[J].好家长,2018(35):92
关键词:幼儿园;区域活动;环境创设策略
随着我国教改的不断深入,幼儿园的教育模式也在不断变化。区域活动的概念就是人为地创设情境,引导幼儿参与其中并从其中获取知识的一种教育模式。相对于其他的教育模式来说,区域活动的优点就是能够提升儿童学习的主动性,儿童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来进行选择活动。所以说,区域活动给儿童提供了很多的学习机会,能够让儿童在不同的活动中获得不同的知识。但是,据调查,在实际的教学活动过程中,区域活动教学的效率很低,基本上教师对此都是流于形式根本发挥不了区域活动的功能。如何提高区域活动的有效性,已经成为了我国幼儿园教学中不得不面对的一个问题了。从近几年的教学实践来看,幼儿园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展开活动,提高教学效率。
1.转变观念,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往往扮演的是一个指挥者的角色,幼儿只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去完成某一项活动,幼儿从来都是在被动学习。这种教学模式显然很不合理,在这种教学模式的情况下,幼儿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受到了限制,教师教学的效率就会很低。所以,随着教育改革不断深入,幼儿园教师应该转变自己的教学理念,把自己从教学活动中的领导者变成引导者。区域活动的原则是灵活的,希望充分调动幼儿学习的欲望,提高幼儿的学习主动性。作为幼儿园教师,可以在进行区域活动教学的时候多观察幼儿,寻找合理的时机对幼儿进行指导。例如,在《观察物体的沉浮》的教学活动中,我们发现大部分的幼儿都能够在活动中进行自主学习,幼儿把教师提前准备好的塑料和铁饼一块放入水中,幼儿们通过观察自然而然就能够发现塑料会漂在水上面,而铁饼则会沉入水中。幼儿们获取知识的渠道就是通过自己动手发现,而不是被动地从老师那里获取知识,老师传统的指挥者的角色就变换成为了一位观察者,在发现某些幼儿在实践活动的时候出现问题后,再给他们进行指导。这样下来,幼儿对于知识的印象也会更加深刻,区域活动的有效性就显现出来了。
2.对区域活动合理布局
相对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区域活动突破了它单一的性质,在区域活动的时候,幼儿不再是静止、被动地去接受老师讲的固定的知识,而是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主动地去对知识进行了解学习。所以,如果幼儿的活动区域能够布置得合理,那么将会大大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幼儿自主学习的欲望也就更高。例如,在开展“我们的生活”的区域活动的时候,教师可以设置几个区域为表演区、图画区等等,这样可以勾起幼儿的注意力,引起他们的兴趣,大大激发幼儿的学习欲望。另外,每个活动区域的活動都需要老师精心布置,比如,在表演区,教师可以为幼儿设置不同的生活角色,让幼儿扮演其中不同的角色。例如,老师为幼儿设置一个医院的场景,将一块活动区域设置为诊所,让幼儿们轮流扮演医生和病人的角色。还可以给幼儿设置一个超市的情境,让不同的幼儿分别扮演超市老板和顾客,甚至还可以让幼儿们模拟一下砍价的情境。另一个方面,教师可以考虑为幼儿创设一个益智区,在这个区域里为幼儿放置很多的积木,让一些平时喜欢动手操作的幼儿利用这些积木搭建各种各样他们平时看到的生活中的房屋桥梁等等,在幼儿们做好积木模型之后,可以放在图画区进行展览,这样幼儿看到自己的模型被展览会有一种自豪感,更加激发了他们的学习主动性。总之,经过老师的合理布局,幼儿们可以在快乐的状态中轻松地学习到很多知识而且印象深刻,教师教学的效率也会提高。
3.及时总结,优化区域活动效果
区域活动的教学模式的目的不仅仅是让幼儿自己通过实践活动获取知识,更是让教师通过活动进行总结,探究出更好的教学模式,为以后开展区域活动积累素材。所以,教师应该在幼儿进行区域活动的时候,或者幼儿在区域活动之后进行总结,反思区域活动中创设的各种情境是否科学合理,幼儿是否对老师创设的区域活动情境感兴趣,教师在幼儿进行区域活动的时候是否参与其中对幼儿进行科学指导。另外,除了在对区域活动进行反思之外,教师还应该考虑,幼儿从此次区域活动中学习到了哪些知识,有哪些环节可以改善一下让幼儿更好地进行学习,只有有了充分的反思和总结,教师才能在区域活动中更好地引导幼儿进行学习,从而提高教师教学的效率。另一方面,教师不仅要对自己进行反思,还要对幼儿进行评价,在评价时,教师要站在幼儿的角度而不是自己的角度考虑问题,这样,通过教师和幼儿的有效互动,幼儿能够更加牢固地掌握知识。
综上所述,幼儿园的区域活动是针对儿童的身心特点为幼儿设置的一种特殊的教育模式,教师根据幼儿的需要结合自己所掌握的理论知识开展教学,将区域活动的教学效率提到最高。
参考文献:
[1]万冬梅.提高幼儿园区域活动有效性的策略[J].教育教学坛,2018(12):271-272.
[2]林伟锋.浅议幼儿园区域活动有效性的几点思考[J].好家长,2018(35):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