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价更高

来源 :学生之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ochangzh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改的浪潮一浪高过一浪,课改的实践工作也在轰轰烈烈地进行着。然而,回首这些年来的成效,我们却怎么也乐不起来!频繁发生于中小学校园内外的各种自杀事件、他杀事件、打架斗殴、离家出走,因自我封闭而精神失常,畸形的爱情观,甚至弑父杀母等等恶性事件屡见不鲜,出现这种畸形的社会现象,我们还能沾沾自喜,高呼我们的教育是人性化、个性化,充分尊重了个体的先进教育模式吗?
  生命对于每个人来说只能有一次,如何善待生命,让人生更有价值,这是一个永久的话题。对于现代社会的中小学生来说这个话题有些遥远而沉重,但却又是一个非常现实和不容忽视的问题。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青少年的学习、生活条件得到极大的改善,但与此同时,由于学校、家庭和社会的生命教育意识相对薄弱,这使得部分学生对生命价值的认识模糊,与人和谐相处的意识和自我调适能力不足,直接导致了心理问题的产生。个别青少年学生因各种原因而轻生的事件,再次引起了社会对生命教育的关注。
  在新的教育模式下,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会遇到很多烦恼,迫切需要通过生命教育予以引导,帮助他们正确处理“生命与自我、生命与他人、生命与社会、生命与自然”的关系,形成健康的人格。青少年成长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我归纳有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身心发展不平衡。大部分青少年生理成熟度明显提前,心理成熟度相对滞后。这就导致部分学生有明显的行为冲动而无充分的心理辨识和接受能力。个人情感中学生因生理特征的发育逐渐成熟,使得他们心理上也产生了变化。表现在情感上就出现了对异性生理“秘密”探求的渴望,对异性同学无理性的爱恋,我们称之为“早恋”。在中学就谈恋爱,他们在师生中要么不被理解而被排斥,要么囚沉迷于所谓的“感情”而不能自拔。对学生的情感问题,如果不能在行为上正确教育、心理上恰当引导,则会给学生的身心健康带来严重的影响,有的甚至发展为精神疾病。二是对生命现象和生命价值认识模糊。不少学生对生命产生的过程了解不多,对生命的意义理解不深,不懂得生命的唯一性与珍贵。三是应对竞争压力的心理素质不强。由于社会处于转型期,学生家庭经济背景差异趋大,容易导致部分学生心态失衡;面对升学等压力,部分青少年厌学情绪增长。四是“两代鸿沟”隔膜日益加大,一些家长和教师对学生生活方式的变化认识不足,导致了学生渴望得到理解和尊重的需求得不到满足。五是消极文化和网络虚拟生活的负面影响。一些庸俗的影视文学作品,对学生正确认识生命产生负示范效应;虚拟化的网络生活使学生混淆虚拟和现实世界,使其对生活产生错位,不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
  这些问题,很多都可以通过生命教育的方式进行有效解决。然而,由于多种原因,目前不少学校的生命教育在内容和形式等各方面都存在明显的缺位现象。教学内容缺乏系统构架,很少涉及性别教育、美感教育和性心理、性道德教育等。同时,生命教育对象覆盖不全面,一些学校认为生命教育的对象往往只是青春期的学生以及大学生,而实际上,生命教育应从儿童时期就开始循序渐进地展开。
  综上这些因素,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努力,开展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生命教育:
  一、重视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
  班主任除了要有较强的组织领导能力、口头表达能力、思想教育能力外还必须有心理辅导能力,不断提高对中学生心理问题的鉴别能力、心理危机干预能力及心理健康知识素养。
  二、注重与学校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相结合
  心理健康教育和其他的教育一样需要与学校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相结合,需耍“润物细无声”的意识和观念;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仅靠有限的时间、空间是难以实现的,同样需要在点滴的生活实践经验中积累而成。因此,学校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应成为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只有将心理健康教育的思想、内容渗透到具体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去,才能把心理健康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三、注重实践,突出以活动为主的特点
  实践证明,实现心理健康教育更多地依赖个体在真实情境中的实践操作与体验。因此,心理健康教育不能成为一门说教课,不能只停留在日头上,而应深入生活、在实践中加以训练、巩固。为此,我们倡导注重实践,给学生机会,让学生在参与中、在做中真正受到心理健康教育。
  四、家庭社会共同参与,推进心理健康教育
  各种社会现象、社会舆论、影视文化与传媒等社会因素也直接影响着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不仅仅是学校教育的任务,也是全社会的任务和职责;心理健康教育只有得到社会的支持和认可,才能得到真正开展。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时应注意调动全社会的力量,获得来自社会的支持和认可,尤其应获得来自家长的支持和认可。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必须注重与家长达成共识,通过各种活动与宣传,打破家长那种认为只要学习好就是发展得好的旧观念、旧框框,帮助家长建立现代的、科学的人才观,鼓励家长参与,创造出全体成员共同参与和支持心理健康教育的环境与氛围,使心理健康教育扎扎实实地开展下去。
其他文献
摘 要:我国地域辽阔,县域文化和传统文化中蕴含的文化认同感和价值观是互通的。文化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力量,传统文化就像一条纽带一样,连接着生活在广阔中华大地上的人们,传承着中华民族共同的文化基因。  县域特色传统文化指特色文化在一定的地域环境中与社会环境相结合,打上富有地域烙印的一种传统文化,具有独特性,是特定区域的生态、民俗、传统、习惯等的文明表现。浚县的历史悠久,文化底蕴厚重。浚县在商代称为
期刊
教师要灌满学生的一碗水,自己至少应该有一桶水,其实很多学者提出,教师不仅要有一桶水,而且要有一桶高质量的水,而且这一桶水要随时的更新,随时保持最佳的质量。还有学者提出教师应该拥有源源不断的自来水,甚至是一江至清至纯的江水。由此来看,作为我们教师应该随时要提高自己的水的质量!提高水质有什么意义?如何提高?如何才能发挥这一桶水的威力?怎么样去灌满学生的那一碗水才最有效益?只是靠老师去灌还是让学生主动去
期刊
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口语交际的总目标就设定为“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因此,口语交际教学越来越得到人们的关注,其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生交际的积极性增强  大多数学生天生就喜欢表达,只不过他们的表达很多是不规范的。因此经常见到有学生在课堂上高举双手,但
期刊
我校是一所乡村中学,近来发现有不少学生开始在恋爱的漩涡里挣扎。早恋已成为中学生生活中的一大困惑,是学校管理中亟待认真研究和解决的突出问题。  早恋形成的原因很多:  ①从生理的角度来看,中学生的发育较早,已进入青春朦胧期,伴随着生理的成熟和性意识的增强,自然会对异性产生兴趣。如果学生不能分清自己的生理需要与社会责任的关系,就会在盲目与冲突中滑向早恋的险境。  ②从心理的角度来看,现在的中学生大多为
期刊
读鲁迅的作品《从孩子的照相说起》这篇文章的时候,我思考良久,突然想起了中国的教育问题。  在上个世纪百年的历史进程中,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文学和教育也在变革中发展前进。在不胜枚举的作家和教育家中,鲁迅可谓是“一览众山小”的人物。也许有人认为,他是一个作家、思想家,并不是一个教育家,可是只要翻开他的作品,从只言片语中就可以发现他在关心着中国教育,关心着中国的孩子,关心着中国的未来。就是他指
期刊
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编录了从春秋到清代的六十多首古代诗词,这些厚重的传统文化的积淀,对浩瀚的中华文明史作了丰富多彩的描绘,构成了整个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古代各个时期的诗人采用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相结合的手法,不仅表现了泱泱大国的物华风貌,而且对上至帝王下至平民的社会生活以及情感生活,尤其是对社会底层的劳动人民所遭受的各种苦难作了全面、真实、精妙、形象、生动而详尽的反映,客观地从一个侧面再现了中
期刊
自从《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这些要求后,部分老师片面的追求愉快学习和活跃的教学氛围,使新课改下的语文课堂陷入“虚、闹、杂、碎、偏”的境地,可谓“乱花渐欲迷人眼”。学生快乐了,个性张扬了,收获少了;课堂热闹了,文本冷落了,学习任务淡化了,这难道就是我们孜孜以求的新理念语文课吗?  崔峦教授曾说:“我们欣赏并提倡简简单单教语文,本本分分求发展
期刊
语文课标说: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人们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本人认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高效教学的重要内容。下面,就我的教学感悟来谈谈在语文高效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一)在灵
期刊
很多教师认为教材是规范,是准绳,是不可以更改的,这样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受到很大程度的限制。其实教材不仅仅是提供知识,更重要的是提供一种教学资源,一种教学思想,从这个意义上讲,应该结合教学的实际,结合不同地区,不同学生,不同教师的教学实际的要求,对教材进行合理的变革。  我曾经讲过《单项式与多项式》(青岛·泰山版)一节课。通过这节课我更加深切地体会到,教学中一定要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
期刊
孝道是中国传统的道德规范,是中华民族尊奉的传统美德。在中国传统道德规范中,孝道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已经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优良传统。自古就有“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经典名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与时俱进地开展孝道感恩教育是对孝道文化最好的继承。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理应承继这份道德遗产,发展这份优良传统,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伦理精神与道德规范。  自古以来一直把孝道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