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初探

来源 :学周刊·学术研究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基于对《语文课程标准》的理解,我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和尝试,逐步形成了一套操之可行的教学模式:创设情境、定向导读——自主阅读、整体感知——主动质疑、合作探究——精讲点拨、深入学习——巩固训练、查漏补缺——系统小结、拓展延伸,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而且我在实验中得到了一些启示:1.坚持“三为主”原则;2.注重实效;3.不急于求成。
  关键词:基本模式 教学效果 建议与启示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注重语文课程的实践性,强调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且的在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勇于创新的精神。
  基于对《语文课程标准》的这种理解,我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和尝试,逐步形成了一套操之可行的教学模式。现介绍如下:
  
  一、基本模式
  
  第一步是創设情境、定向导读,第二步是自主阅读、整体感知,第三步是主动质疑、合作探究,第四步是精讲点拨、深入学习,第五步是巩固训练、查漏补缺,第六步是系统小结、拓展延伸。
  
  二、操作实施
  
  第一步:创设情境、定向导读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及教学内容,通过各种教学手段创设能吸引学生的教学情境和氛围,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然后展示导读提纲、导读问题、导读材料等,从而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积极主动地学习。
  
  第二步:自主阅读、整体感知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让学生养成自学的习惯,将使他们终身受益。此阶段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阅读路标,积极主动地自学。在自学过程中将各种知识信息由获取到内化,并在内化过程中找出不懂的地方,发现疑难问题,等待下一步学习活动中作为问题提出,合作解决。这样学生会逐步养成勤学好问、自主学习的习惯。教师则巡视指导,了解学情,加强个别辅导,在保证学生有充裕的时间自学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自学习惯,并且给予学生阅读方法上的指导。
  
  第三步:主动质疑、合作探究
  在学生个人自学、初步感知的基础上,采用小组讨论的形式,通过相互提问、互相帮助、共同商讨来解决疑难问题,并充分挖掘每个学生的信息资源,促进学生间多角度、多方位的交流对问题的认识,以合作探究为手段,促进思维进一步深化。教师则及时收集学生讨论中出现的各类信息并加以整理,为下一步点拨、精讲做准备。
  
  第四步:精讲点拨、深入学习
  在学生合作探究的基础上,教师首先对学生合作探究学习中的疑难进行释疑,然后对重点和难点进行精讲点拨,让学生真正掌握知识本质,使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进一步发展和提高。
  
  第五步:巩固训练、查漏补缺
  这一环节以学生的主体实践活动为核心,目的是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巩固基础知识,及时查漏补缺,并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师要精心设计多形式、多层次、多角度的训练内容,既要体现面向全体。又要注重个体发展,进一步促进学生的发散思维、创新思维。
  
  第六步:系统小结、拓展延伸
  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对本节所学内容进行总结,通过小结使学生对知识掌握达到结构化、网络化和系统化。教师根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拓展延伸,引导学生下课以后继续探求与之相关的知识领域和思想领域。
  
  三、教学效果
  
  经过两年多的教学实验,学生的学习态度由以前的被动接受变为主动预习和探究;学习方法也由过去的被动接受灌输转变为主动质疑、积极思考。现在学生拿到一篇文章,不再发愁从哪里人手分析理解,完全能够脱离教师的指导自主阅读。
  
  四、建议与启示
  
  经过这几年的教学实践,我得到了一些经验和启示。如下:
  
  1.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坚持“三为主”原则:以学生为主,不锁住学生,让学生自主选择方法和教辅资料;以“发现”为主,不代替学生,让学生在知识探索过程中去自己发现,自己感悟。自己总结结果和规律;以“鼓励”为主,不“钳制”学生,给学生创设宽松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积极的心理氛围中学习。
  
  2.不要急于求成。运用这一教学模式的初始阶段是最困难的时期。学生自主阅读教材,有一个从“不知如何”读到“会读”的过程。初始阶段学生不知如何阅读,教师要耐心地做示范,并向学生讲授自己的阅读方法、阅读经验。
  初始阶段学生还可能提出许多问题,但浅显幼稚,没有什么研讨价值。教师不要批评指正,而要表扬学生主动质疑的精神,并让大家合作探讨一起解决这些问题,以保护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积极性。然后教师可提出自己设计的研讨题让学生讨论,用以深化知识和引导学生质疑的方法和方向。长此以往,学生的自主阅读的能力、质疑创新的能力自然会提高。
  
  3.注重实效,不求完美
  此教学模式分六个步骤,教师要依此备课,但是在真实的课堂操作中可能出现与预想不一样的情况。比如,在质疑阶段学生出乎意料地提出多个有吸引力的问题,学生都想在课上探讨解决,呼声很高。最后在学生的激烈争论中下课铃响了。不能不说这是一节不完整的课,但我认为此时的残缺亦是一种美丽。
其他文献
摘要:學习图形无疑是立体几何的重要内容,学生在现实世界中积累的有关图形的经验的基础上,认识常见的几何图形,通过观察、操作、比较、概括、推理、探索常见图形的性质,运用它们解决实际问题,在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转化活动中,建立空间观念。本文就这一问题展开讨论,分析了高中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策略。  关键词:高中 空间观念 对策探析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期刊
摘要:地理学是一门活动性很强的科学。但是,在中学地理教学中,活动课的教学相对较为薄弱。开展高中地理活动课,可以让学生真实地了解到家乡的地理状况,懂得如何注意协调家乡的人地关系。并在分析和解决遇到的地理问题过程中,提高创造性思维能力。  关键词:预期目标 活动内容 评价探索    所谓地理活动课,是指在地理课堂教学形式之外,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多种活动项目和活动方式,综合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
期刊
当今,随着信息技术的飞跃发展,我们习以为常的教学方式正悄然发生变化,借助电脑多媒体技术,充分展示了传统教学手段无法比拟的功效。但据笔者多年观察发现,多媒体技术确实在激发学生兴趣方面功不可没,但存在种种问题,比如相关历史教学软件滞后;开发商所开发的软件不能完全适用于具体情况;教师由于能力、精力所限,很难制作出比较合适的教学软件等,教学效果往往只停留在表面的热闹,课堂花架子,中看不中用。因此,要取得较
期刊
生物学是自然科学中的一门重要分支,是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的重要平台,是学生认识自我、认识人类、认识世界的基础学科。初中生物是生物学的基础,是学生对自己生活的世界形成初步、科学认识的开端。生物课的特殊之处在于,其中的知识都是人类对自然界探索的结果,而不是前设的。所以,这门课的每一个环节都蕴含着丰富的创造性。  教育家斯普朗格说过:“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知识,而是把人的创造力量诱导出来,将生命感
期刊
在数学教学中,展现数学思维过程是培养创新意識的重要途径。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师生双方要尽可能多地暴露思维过程,如果忽视这一点,那么创新意识的培养也就成了“无源之水”。下面笔者结合多年教学经验,谈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点滴体会。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期刊
在教学中我深切地感受到我国的孩子基础知识扎实,但普遍缺乏创造力、想象力,外国的孩子则恰好相反。反思中外教育,杨振宁教授也说过,如果把中外教育结合起来,取长补短,那将是最好的。因此我国的教育在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上已在努力求“变”。而教师是科学教育的实施者、创造者,必须要转变教学观念,不仅向学生传授科学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与态度,提高学生掌握科学方法、进行科学探索的能力。下面是我在新课程实施以来
期刊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将成为所有教育活动的一种基本指向。创新并不是某些人的专利,只要是一个智力正常的人都具有潜在的创新能力,但这种能力能否发挥出来主要在于后天的培养与引导。下面就数学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谈一点自己的认识。    一、数学教师的创新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首要条件    教育本身就是一个创新的过程,教师必须具有创新意识,改变以知识传
期刊
作为以培养学生精确的运算能力、丰富的空间想象能力和严密的逻辑推理能力为主要任务的数学教学,如何发挥学科优势,培养学生的主动思维能力,自然成为我们数学教师研究的热门课题。那么怎样培养学生主动思维的能力呢?下面我从几个方面进行分析论述:    一、创造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是培养学生主动思维的重要条件    主动思维是一种发现问题、积极探求的心理取向。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发现问题和积极探求,必须给他们营造一种
期刊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教育既是人才培养的基础,又是人才使用的需要,更是时代发展的必然。随着九年制义务教育阶段数学教材的改革,“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使学生能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创新教育已成为数学教学的一个重点,这就是说数学的课堂教学不仅是数学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利用数学知识这个载体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数学思维的创新是思维品质的最高层次,
期刊
学生思考问题是遵循一定思维规律的,所以我们在授课过程中应着力把握学生的思维过程。只有知道学生在想什么,思维过程是怎样的,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例如求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因为速度是连续增加(或减少)的,所以实质上运算过程是积分问题。在高中数学中还没有学到积分,必须用其他方法替代,利用速度——时间图像是一个可行的好办法。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圖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