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我国汽车技术服务和汽车营销岗位有很大的缺口,如何培养出合格的且市场需要的人才,值得每一个职业院校深思。分析岗位需求能力,调查企业需求可以正确地制定汽车营销类人才培养的方案。
关键词:汽车营销 培养方法 教学模式
目前我国的教学已经从精英教育走向了大众教育,高职类学生大学毕业后,95%以上要到企业基层工作,我们扪心自问在教学中能够给学生真正可以运用到实际工作中的知识和技能有多少。作为高职类学生三年在学校所学知识不能体现岗位需求,他们来学校干什么?这是非常值得我们思考的。
一、汽车营销类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1.理论与实践课程安排不合理
(1)实习时间过短。汽车营销类专业学生每次实习的时间最多一般安排4周时间,对于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这样实践性非常强的专业来说,这个时间显然偏低。
(2)实习单位难落实。汽车销售服务企业不同于加工企业,在接受学生实习的时候一个企业最多不超过5个学生,另外考虑到接受成本、学生素质、实习时间等等因素,往往对实习生退避三舍,致使实习单位落实困难进一步加大。
(3)学校经费投入不足。汽车营销实践的发展需要一定的资金支撑,而很多学校在这方面经费投入很低甚至有些学校没有经费,这些情况往往迫使教师在教学计划中途“流产”,不仅使实习管理工作无法正常进行,而且使学生无法得到及时的指导,从而严重影响了老师与学生实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实习效果大打折扣。
2.课程设置脱离岗位需求
许多高职类院校该专业课程设置已经老化,授课内容与企业实际应用存在很大程度的脱节,课程偏重于强调理论深度,与生产实际联系较少,根本不注重实用性,不能满足对应岗位能力需求,毕业生参加工作后不能很快进入角色。
3.教材内容偏离目标的定位
(1)汽车营销类教材一般是本科教材的压缩版,偏离高职类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学生就业岗位知识需求,缺乏职业特性与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培养目标的定位不吻合。
(2)汽车技术类课程的教材如:汽车发动机构造与原理、汽车底盘构造与原理、汽车电器等都是在汽车运用专业的教材基础上对内容进行压缩的,有的甚至课时量、教学内容一模一样。这种做法已经不适用,因为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的技术知识在着眼点上有其特定性,完全不同于汽车运用专业。
4.汽车营销教师缺乏实战经验
当前高职院特别是民办高校发展很快,为了补充教师队伍大量返聘退休的教师和引进新的青年教师,他们大都来自公办普通高校,理论水平虽高,但实践经验普遍不足,也不利于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5.比拼“专升本”的升学率
有的高职院校甚至把专升本作为衡量教学质量的一个标志。将高职教育变成学生升上本科的阶梯,这绝不是高职教育的办学目标和长远生存之道。
二、汽车营销类专业培养方法及途径的改善
1.改变教学模式
根据德国双元制模式结合我国国情引入1(学校)+0.5(企业)+1(学校)+0.5(企业)的模式。该模式在有些院校已经试点效果不错。为配合该模式对专业课程要做相对应的调整,在第一学年中除了开设必要的文化基础知识课还要开设专业基础课程,课程中要加大课内实训,同时开展职业道德教育;第三学期实习最重要的是让学生体验企业文化,强化职业道德规范。学生在实习的过程中也会产生对知识的渴望,有助于提高后面两个学期的教学效果;相信再经过一年的课程学习,学生在最后一学期上岗的时候实习自信心就会大大增强,就业的成功率就会很高。
2.加强“双师型”教师的培养
对民办高职院校来说,亟须加强专职教师队伍建设,逐步建立起一支水平较高、较为稳定的专兼职教师队伍,以确保人才培养工作的高水平、高质量实施。校企合作作为优势互补,共同提高是培养“双师型”教师简洁而高效的方法。将专业教师派到同专业合作企业去参加实践,帮助企业提高业绩。同时聘请企业精英到学校兼课,教师还可以参与企业的职工教育,形成互补性教学。
3.以岗位能力设置课程
以能力为核心设计课程,突出了实践性,虽然不强调理论学习的系统和完整性,但仍需在“必需、够用”的原则下,保持一定比例专业基础和专业理论课程,对培养对象的适应性和今后的继续教育有很大的意义。并且课程安排要注意保持教学过程的有序性,知识、能力训练的递进性和渐进性。在课程设置过程中,要注重把握能力重点、层次和定位,不要大杂烩,面面俱到。
4.构建实训平台
实践教学是培养高职人才岗位能力的重要手段,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也是高职教育的特色所在。高职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培养面向汽车整车及配件销售、二手车交易、维修服务顾问、金融服务、配件管理等岗位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通过近一年对用人单位的调研,毕业生若要在短期内受到用人单位的肯定,他必须具有较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同时具有能够在三个月内熟练掌握的岗位技能。这就要求我们在设计实践教学体系时既要考虑到学生的长远发展需求,即有发展潜力,又要考虑到短期内的上岗需求,即零距离上岗。针对就业岗位需求创设一些仿真模拟实习岗位,让学生通过真实的工作环境,包括岗位职责、操作规范、业务流程及相关岗位的业务协同等实践训练,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同时了解各岗位之间相互牵制和相互联系的关系。
5.教材改革
高职高专学生所用的教材区别于本科教材,理论性内容应是简单的,应突出实用性。每隔三年就应根据社会发展、知识更新情况,鼓励教师与企业有经验的人员合编教材或讲义。
参考资料:
1.教育部教高[2006]16号文件.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
2.巩航军.论汽车营销人才的培养方案.职业教育.2006.9
3.岳玉革,吴良胜.关于高职《汽车营销学》课程若干问题的思考[J].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1)
4.胡艳曦,官志华.汽车4S店销售经理胜任力模型构建的实证研究[J].商场现代化.2009.(1)
作者单位:南通市紫琅职业技术学院
关键词:汽车营销 培养方法 教学模式
目前我国的教学已经从精英教育走向了大众教育,高职类学生大学毕业后,95%以上要到企业基层工作,我们扪心自问在教学中能够给学生真正可以运用到实际工作中的知识和技能有多少。作为高职类学生三年在学校所学知识不能体现岗位需求,他们来学校干什么?这是非常值得我们思考的。
一、汽车营销类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1.理论与实践课程安排不合理
(1)实习时间过短。汽车营销类专业学生每次实习的时间最多一般安排4周时间,对于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这样实践性非常强的专业来说,这个时间显然偏低。
(2)实习单位难落实。汽车销售服务企业不同于加工企业,在接受学生实习的时候一个企业最多不超过5个学生,另外考虑到接受成本、学生素质、实习时间等等因素,往往对实习生退避三舍,致使实习单位落实困难进一步加大。
(3)学校经费投入不足。汽车营销实践的发展需要一定的资金支撑,而很多学校在这方面经费投入很低甚至有些学校没有经费,这些情况往往迫使教师在教学计划中途“流产”,不仅使实习管理工作无法正常进行,而且使学生无法得到及时的指导,从而严重影响了老师与学生实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实习效果大打折扣。
2.课程设置脱离岗位需求
许多高职类院校该专业课程设置已经老化,授课内容与企业实际应用存在很大程度的脱节,课程偏重于强调理论深度,与生产实际联系较少,根本不注重实用性,不能满足对应岗位能力需求,毕业生参加工作后不能很快进入角色。
3.教材内容偏离目标的定位
(1)汽车营销类教材一般是本科教材的压缩版,偏离高职类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学生就业岗位知识需求,缺乏职业特性与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培养目标的定位不吻合。
(2)汽车技术类课程的教材如:汽车发动机构造与原理、汽车底盘构造与原理、汽车电器等都是在汽车运用专业的教材基础上对内容进行压缩的,有的甚至课时量、教学内容一模一样。这种做法已经不适用,因为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的技术知识在着眼点上有其特定性,完全不同于汽车运用专业。
4.汽车营销教师缺乏实战经验
当前高职院特别是民办高校发展很快,为了补充教师队伍大量返聘退休的教师和引进新的青年教师,他们大都来自公办普通高校,理论水平虽高,但实践经验普遍不足,也不利于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5.比拼“专升本”的升学率
有的高职院校甚至把专升本作为衡量教学质量的一个标志。将高职教育变成学生升上本科的阶梯,这绝不是高职教育的办学目标和长远生存之道。
二、汽车营销类专业培养方法及途径的改善
1.改变教学模式
根据德国双元制模式结合我国国情引入1(学校)+0.5(企业)+1(学校)+0.5(企业)的模式。该模式在有些院校已经试点效果不错。为配合该模式对专业课程要做相对应的调整,在第一学年中除了开设必要的文化基础知识课还要开设专业基础课程,课程中要加大课内实训,同时开展职业道德教育;第三学期实习最重要的是让学生体验企业文化,强化职业道德规范。学生在实习的过程中也会产生对知识的渴望,有助于提高后面两个学期的教学效果;相信再经过一年的课程学习,学生在最后一学期上岗的时候实习自信心就会大大增强,就业的成功率就会很高。
2.加强“双师型”教师的培养
对民办高职院校来说,亟须加强专职教师队伍建设,逐步建立起一支水平较高、较为稳定的专兼职教师队伍,以确保人才培养工作的高水平、高质量实施。校企合作作为优势互补,共同提高是培养“双师型”教师简洁而高效的方法。将专业教师派到同专业合作企业去参加实践,帮助企业提高业绩。同时聘请企业精英到学校兼课,教师还可以参与企业的职工教育,形成互补性教学。
3.以岗位能力设置课程
以能力为核心设计课程,突出了实践性,虽然不强调理论学习的系统和完整性,但仍需在“必需、够用”的原则下,保持一定比例专业基础和专业理论课程,对培养对象的适应性和今后的继续教育有很大的意义。并且课程安排要注意保持教学过程的有序性,知识、能力训练的递进性和渐进性。在课程设置过程中,要注重把握能力重点、层次和定位,不要大杂烩,面面俱到。
4.构建实训平台
实践教学是培养高职人才岗位能力的重要手段,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也是高职教育的特色所在。高职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培养面向汽车整车及配件销售、二手车交易、维修服务顾问、金融服务、配件管理等岗位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通过近一年对用人单位的调研,毕业生若要在短期内受到用人单位的肯定,他必须具有较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同时具有能够在三个月内熟练掌握的岗位技能。这就要求我们在设计实践教学体系时既要考虑到学生的长远发展需求,即有发展潜力,又要考虑到短期内的上岗需求,即零距离上岗。针对就业岗位需求创设一些仿真模拟实习岗位,让学生通过真实的工作环境,包括岗位职责、操作规范、业务流程及相关岗位的业务协同等实践训练,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同时了解各岗位之间相互牵制和相互联系的关系。
5.教材改革
高职高专学生所用的教材区别于本科教材,理论性内容应是简单的,应突出实用性。每隔三年就应根据社会发展、知识更新情况,鼓励教师与企业有经验的人员合编教材或讲义。
参考资料:
1.教育部教高[2006]16号文件.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
2.巩航军.论汽车营销人才的培养方案.职业教育.2006.9
3.岳玉革,吴良胜.关于高职《汽车营销学》课程若干问题的思考[J].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1)
4.胡艳曦,官志华.汽车4S店销售经理胜任力模型构建的实证研究[J].商场现代化.2009.(1)
作者单位:南通市紫琅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