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新课程的深化,我校数学教学团队在不断总结经验的基础上,逐渐对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自主体验”教学形成了一定的认识,并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和实践。“自主体验”教学是指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亲身经历问题情境,通过反复观察、比较、感受、探究,对特定的数学问题进行分析、交流、建构和反思,并对自己的认识过程及情感体验内省体察、心灵感悟,从而促使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形成数学思维和数学品质,提升热爱数学的情感和自主解决生活中数学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学生体验学习的过程是非线性的,这个过程我们可以用下图表示:
教师为学生创设体验的环境,引导学生体验和反思,再利用评价来促进学生体验、反思和修正,最终促进学生的发展。需要指出的是,自主体验学习存在着很强的个体差异,而且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不断体验、反思和修正。
●“自主体验”的课堂应具备以下特征:
1.情境性
在数学教学中,要实现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自主体验,首先需要根据学习目标、内容和学生的特点创设一个学习情境,基于特定的情境开展教学活动。这个情境可以是真实的,也可以是模拟的,需要考虑学习者学习方式的差异而创设不同取向的学习环境,并灵活根据活动情况变化而改变这些环境,以满足不同学习者的需要,让他们通过对数学问题的观察、反思、抽象概括,最后把体验运用到新的情境中解决数学问题。当然,情境或活动过程的设计应尽量切合现实生活,与实际生活联系,这样有利于学生更加自然地进入情境,产生体验。
2.自主性
“自主体验”的数学学习需要学生在自主的学习中,获得身体活动和心理活动的主体感受。数学活动的设计是以学生为中心的,关注学生自己的感受、价值取向以及学习方式。要充分调动学生数学学习的主动精神,使他们对自己的学习负责,真正成为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只有如此,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才能够通过自己的观察、反思和总结,形成自己对数学问题的体验和理解。
3.行动性
“自主体验”的数学学习需要学生的参与、亲历和体验,需要学生参与其中动手、动脑,充分调动所有感官。在此基础上,学生学习的结果是他们自己在行动(可以是针对原始经验,也可以是针对第二手经验)中概括总结的,最终这些经验是能够运用的。
4.生成性
体验是一种亲历,是经验积累的过程。学生新的数学认知和情感是在体验的过程中不断建构、不断生成的。个体差异决定了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体验的起点不同,由此产生的体验的程度以及体验的效果也不尽相同。有的学生经过一次体验与反思,就可以形成数学经验,有的学生则需要反复体验,或者在不同的情境中反复体验,经过不断外化、调节,才能够形成教学经验。
5.反思性
与以生硬记忆和反复操练为主的机械性的数学学习不同,反思是自主体验式数学学习的关键,它要求学习者有意识地关注所学的东西并设法巩固之,常常用“为什么”、“如何”、“是什么”来反思学习内容的价值、学习方法的适当性、每个阶段的收获,以及与过去知识的联系、知识的生成性、需要调整的环节等等。所以,学习者既可以反思内容,也可以反思过程;既可以反思主体(自己或老师的行为),也可以反思客体(数学学习的对象及其方法)。学生在反复观察、反复试验、不断思考的过程中,形成对数学问题的体验和对数学知识技能的内化。
6.感悟性
自主体验式数学教学的感悟性体现为对学生数学情感的感悟能力以及数学思维方式的培养。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学生对自己感受、体验的内容通过批判、探究、反思、讨论,最后整理、抽象、概括和提炼升华,不仅在情感态度上接受它,而且最终形成自己的理念和价值观。
●“自主体验”的数学课堂应遵守的原则:
1.换位思考原则
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教师应该站在学生的角度来思考问题,以利于学生产生真正的内心体验。只有教学活动符合儿童的特点,真正触动了孩子的内心,产生了共鸣,才能使学生形成主动的体验,才能有利于学生建构知识。
2.目标明确原则
学生的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当学生对数学活动或问题本身的目的性不明确时,学生的体验是发散的、多元的。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考虑活动设计的目的、希望达到的效果、可能给学生怎样的情感体验等多方面因素,排除负面的体验或强化目标性体验,只有这样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3.体验的生成性原则
“自主体验”学习是以学生个体内心体验为途径的,学生存在差异,对同一体验素材所获得的体验也是有很多差异存在的,这些差异可能成为学生全面实现学习目标的障碍,同时也可能成为学生学习的资源,这些资源是鲜活的生成性资源,也是学生进行学习、进行反思体验的资源,可见体验的素材具有生成性。
4.综合性原则
学生进行体验的内容是多元的,从目标体系划分,体验的内容广泛地存在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围度的目标之中。体验内容的多元造成了自主体验学习的学习目标和方式具有多样性。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各种体验既是独立的,又是相互交融的。学习过程是对知识形成的一种体验,学习过程本身又是一种体验,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无时无刻都在进行着一种情感体验,体验成功、体验失败、体验喜悦……
5.鼓励个性表达原则
对同一内容的体验,应该具有趋同性,但是体验是体验主体的内心感悟,由于体验主体的个体差异,势必造成体验的差异性。体验的差异性,就导致了体验主体在体验表达过程中出现差异。在教学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对经历过的事情进行个性表达,这样可以丰富所有参与体验主体的内心感受,使一个体验主体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对体验内进行全面的认识。
6.反思性原则
体验本身就要求体验主体进行反思,在反思中完善对体验内容的认识,形成体验的结论。在“自主体验”学习中,必须给学生进行反思的时间和空间,同时在“自主体验”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培养学生进行反思的意识,把反思看成学生学习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
围绕着“自主体验”的数学教学理念,我校数学教学团队分别从“数与代数”、“空间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实践”四个领域进行了课例研究,并取得了初步成果。“自主体验”不但让学生对数学知识有了更深的理解,也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丰富了学生的数学学习生活。同时,随着“自主体验”数学教学研究的不断深入,也锻炼了我校的数学教师团队,提高了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执教水平。下面,就是我们在“空间与几何”知识领域中进行研究的一个案例。
学生体验学习的过程是非线性的,这个过程我们可以用下图表示:
教师为学生创设体验的环境,引导学生体验和反思,再利用评价来促进学生体验、反思和修正,最终促进学生的发展。需要指出的是,自主体验学习存在着很强的个体差异,而且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不断体验、反思和修正。
●“自主体验”的课堂应具备以下特征:
1.情境性
在数学教学中,要实现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自主体验,首先需要根据学习目标、内容和学生的特点创设一个学习情境,基于特定的情境开展教学活动。这个情境可以是真实的,也可以是模拟的,需要考虑学习者学习方式的差异而创设不同取向的学习环境,并灵活根据活动情况变化而改变这些环境,以满足不同学习者的需要,让他们通过对数学问题的观察、反思、抽象概括,最后把体验运用到新的情境中解决数学问题。当然,情境或活动过程的设计应尽量切合现实生活,与实际生活联系,这样有利于学生更加自然地进入情境,产生体验。
2.自主性
“自主体验”的数学学习需要学生在自主的学习中,获得身体活动和心理活动的主体感受。数学活动的设计是以学生为中心的,关注学生自己的感受、价值取向以及学习方式。要充分调动学生数学学习的主动精神,使他们对自己的学习负责,真正成为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只有如此,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才能够通过自己的观察、反思和总结,形成自己对数学问题的体验和理解。
3.行动性
“自主体验”的数学学习需要学生的参与、亲历和体验,需要学生参与其中动手、动脑,充分调动所有感官。在此基础上,学生学习的结果是他们自己在行动(可以是针对原始经验,也可以是针对第二手经验)中概括总结的,最终这些经验是能够运用的。
4.生成性
体验是一种亲历,是经验积累的过程。学生新的数学认知和情感是在体验的过程中不断建构、不断生成的。个体差异决定了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体验的起点不同,由此产生的体验的程度以及体验的效果也不尽相同。有的学生经过一次体验与反思,就可以形成数学经验,有的学生则需要反复体验,或者在不同的情境中反复体验,经过不断外化、调节,才能够形成教学经验。
5.反思性
与以生硬记忆和反复操练为主的机械性的数学学习不同,反思是自主体验式数学学习的关键,它要求学习者有意识地关注所学的东西并设法巩固之,常常用“为什么”、“如何”、“是什么”来反思学习内容的价值、学习方法的适当性、每个阶段的收获,以及与过去知识的联系、知识的生成性、需要调整的环节等等。所以,学习者既可以反思内容,也可以反思过程;既可以反思主体(自己或老师的行为),也可以反思客体(数学学习的对象及其方法)。学生在反复观察、反复试验、不断思考的过程中,形成对数学问题的体验和对数学知识技能的内化。
6.感悟性
自主体验式数学教学的感悟性体现为对学生数学情感的感悟能力以及数学思维方式的培养。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学生对自己感受、体验的内容通过批判、探究、反思、讨论,最后整理、抽象、概括和提炼升华,不仅在情感态度上接受它,而且最终形成自己的理念和价值观。
●“自主体验”的数学课堂应遵守的原则:
1.换位思考原则
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教师应该站在学生的角度来思考问题,以利于学生产生真正的内心体验。只有教学活动符合儿童的特点,真正触动了孩子的内心,产生了共鸣,才能使学生形成主动的体验,才能有利于学生建构知识。
2.目标明确原则
学生的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当学生对数学活动或问题本身的目的性不明确时,学生的体验是发散的、多元的。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考虑活动设计的目的、希望达到的效果、可能给学生怎样的情感体验等多方面因素,排除负面的体验或强化目标性体验,只有这样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3.体验的生成性原则
“自主体验”学习是以学生个体内心体验为途径的,学生存在差异,对同一体验素材所获得的体验也是有很多差异存在的,这些差异可能成为学生全面实现学习目标的障碍,同时也可能成为学生学习的资源,这些资源是鲜活的生成性资源,也是学生进行学习、进行反思体验的资源,可见体验的素材具有生成性。
4.综合性原则
学生进行体验的内容是多元的,从目标体系划分,体验的内容广泛地存在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围度的目标之中。体验内容的多元造成了自主体验学习的学习目标和方式具有多样性。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各种体验既是独立的,又是相互交融的。学习过程是对知识形成的一种体验,学习过程本身又是一种体验,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无时无刻都在进行着一种情感体验,体验成功、体验失败、体验喜悦……
5.鼓励个性表达原则
对同一内容的体验,应该具有趋同性,但是体验是体验主体的内心感悟,由于体验主体的个体差异,势必造成体验的差异性。体验的差异性,就导致了体验主体在体验表达过程中出现差异。在教学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对经历过的事情进行个性表达,这样可以丰富所有参与体验主体的内心感受,使一个体验主体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对体验内进行全面的认识。
6.反思性原则
体验本身就要求体验主体进行反思,在反思中完善对体验内容的认识,形成体验的结论。在“自主体验”学习中,必须给学生进行反思的时间和空间,同时在“自主体验”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培养学生进行反思的意识,把反思看成学生学习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
围绕着“自主体验”的数学教学理念,我校数学教学团队分别从“数与代数”、“空间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实践”四个领域进行了课例研究,并取得了初步成果。“自主体验”不但让学生对数学知识有了更深的理解,也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丰富了学生的数学学习生活。同时,随着“自主体验”数学教学研究的不断深入,也锻炼了我校的数学教师团队,提高了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执教水平。下面,就是我们在“空间与几何”知识领域中进行研究的一个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