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学习实践活动中,北京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全市义务教育事业发展全局,针对义务教育中存在的区域均衡、学段均衡和内涵发展三个薄弱环节,市、区(县)教育行政部门和各中小学校上下联动、批次衔接,组织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工程、初中建设工程、师资队伍建设工程,全面落实素质教育要求,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义务教育。
实施农村义务教育系列工程,破解城乡区域教育资源差异性大的难题
1.建立城市、发达地区、优势学校示范带动机制
通过学校规划改造、名校办分校、百对城乡学校手拉手、区县对口支援、特级教师支教等形式,最大限度地发挥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作用。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出山、聚集”工程,按照“能出山的出山,不能出山的整合”的基本原则,解决山区中小学校调整问题,主要山区县完成新建改建123所山区寄宿制中小学,山区中小学由原来500所合并为357所。实施农村学校办学条件达标工程,按照《北京市中小学校办学条件标准》规划和建设农村地区新建学校,实现现有学校在专用教室建设、教育教学设施设备、音体美器材和图书资料等主要项目上达标,每年完成200所农村中小学办学达标建设,2012年前完成全部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主要项目达标任务。目前,全市所有初中和一半以上小学已完成达标任务。
2.建立对农村学校和教师的特殊激励机制
为了让农村和薄弱地区的学校、教师有更高的待遇及发展机会,北京市实施农村教师待遇及生活条件改善工程,优先在农村地区实施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绩效工资改革试点;制定对农村教师特别是山区教师的配套优惠政策,包括设立岗位补贴、生活及交通补贴等,为教师改善办公、住宿和生活条件,制定优先享受职称评定等奖励政策。实施农村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工程,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做好将示范高中招生指标分配到初中校的工作。开展城乡跨区县指标分配工作,让更多的农村学生受益。
实施初中建设工程,破解不同学段差异性较大的难题
1.科学规划和调整初中学校建设总体布局
全市共撤并初中学校54所,在郊区异地新建了20多所标准化初中学校,全部初中学校都达到了达标验收标准。
2.加强初中学校建设经费投入
截至目前,全市初中建设工程专项经费投入达106.5亿元。
3.执行新的办学标准、教师基本功标准
全市初中学校主要硬件项目全部实现均衡配置,完成了全体初中教师的基本功培训和展示。
4.加强学校干部和教师队伍建设
全市167所初中学校重新选派了校长,调整、交流、提拔优秀年轻干部近千人。组织了300名校长、9000人次教师的专项培训。
5.全面深化素质教育
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基本教育教学规律,北京市的课程改革正在不断深化,素质教育正在全面落实。
6.注重发展特色学校
由于注重发展学校的特色,北京市涌现出一批原来相对薄弱,现在已在区域内得到公认的特色学校,如“不选择学生的教育”的东城区国子监中学、“咱们的文化”的海淀区206中学、注重“师生幸福感培养”的石景山区高井中学等。
实施高素质师资队伍建设工程,破解师资队伍内涵发展不足的难题
1.由教育行政部门统一组织,建立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再培养机制
北京市启动了“绿色耕耘行动计划”,每年培训农村中小学教师2000名左右,已有超过10000名教师从中受益;启动了“春风化雨行动计划”,面向城区薄弱学校,每年培训1000名教师和管理人员。由此,一些原来老百姓不愿意选择的学校,由于教师队伍的改善,成为周围老百姓信得过的学校。
2.把义务教育阶段教师人力资源配置和保障作为政府基本责任,逐步实现全盘统筹的调度机制
北京市实施向农村教育倾斜的教师支教计划,每年选派1000名城镇优秀教师到农村中小学全职支教一年,选派2000名左右的骨干教师到农村中小学兼职支教。目前已有5批5000多名城镇教师到农村中小学全职支教。北京市还启动了高校毕业生到农村支教计划,每届支教三年,市委、市政府在待遇、落户、考研、保险等10多个方面给予政策支持。在城区优质资源学校设立40个农村研修工作站,聘请238名市级以上骨干教师担任导师,每年两批,每批半年,接受1000名农村中小学教师进站研修。■
□编辑 王雪莉
实施农村义务教育系列工程,破解城乡区域教育资源差异性大的难题
1.建立城市、发达地区、优势学校示范带动机制
通过学校规划改造、名校办分校、百对城乡学校手拉手、区县对口支援、特级教师支教等形式,最大限度地发挥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作用。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出山、聚集”工程,按照“能出山的出山,不能出山的整合”的基本原则,解决山区中小学校调整问题,主要山区县完成新建改建123所山区寄宿制中小学,山区中小学由原来500所合并为357所。实施农村学校办学条件达标工程,按照《北京市中小学校办学条件标准》规划和建设农村地区新建学校,实现现有学校在专用教室建设、教育教学设施设备、音体美器材和图书资料等主要项目上达标,每年完成200所农村中小学办学达标建设,2012年前完成全部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主要项目达标任务。目前,全市所有初中和一半以上小学已完成达标任务。
2.建立对农村学校和教师的特殊激励机制
为了让农村和薄弱地区的学校、教师有更高的待遇及发展机会,北京市实施农村教师待遇及生活条件改善工程,优先在农村地区实施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绩效工资改革试点;制定对农村教师特别是山区教师的配套优惠政策,包括设立岗位补贴、生活及交通补贴等,为教师改善办公、住宿和生活条件,制定优先享受职称评定等奖励政策。实施农村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工程,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做好将示范高中招生指标分配到初中校的工作。开展城乡跨区县指标分配工作,让更多的农村学生受益。
实施初中建设工程,破解不同学段差异性较大的难题
1.科学规划和调整初中学校建设总体布局
全市共撤并初中学校54所,在郊区异地新建了20多所标准化初中学校,全部初中学校都达到了达标验收标准。
2.加强初中学校建设经费投入
截至目前,全市初中建设工程专项经费投入达106.5亿元。
3.执行新的办学标准、教师基本功标准
全市初中学校主要硬件项目全部实现均衡配置,完成了全体初中教师的基本功培训和展示。
4.加强学校干部和教师队伍建设
全市167所初中学校重新选派了校长,调整、交流、提拔优秀年轻干部近千人。组织了300名校长、9000人次教师的专项培训。
5.全面深化素质教育
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基本教育教学规律,北京市的课程改革正在不断深化,素质教育正在全面落实。
6.注重发展特色学校
由于注重发展学校的特色,北京市涌现出一批原来相对薄弱,现在已在区域内得到公认的特色学校,如“不选择学生的教育”的东城区国子监中学、“咱们的文化”的海淀区206中学、注重“师生幸福感培养”的石景山区高井中学等。
实施高素质师资队伍建设工程,破解师资队伍内涵发展不足的难题
1.由教育行政部门统一组织,建立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再培养机制
北京市启动了“绿色耕耘行动计划”,每年培训农村中小学教师2000名左右,已有超过10000名教师从中受益;启动了“春风化雨行动计划”,面向城区薄弱学校,每年培训1000名教师和管理人员。由此,一些原来老百姓不愿意选择的学校,由于教师队伍的改善,成为周围老百姓信得过的学校。
2.把义务教育阶段教师人力资源配置和保障作为政府基本责任,逐步实现全盘统筹的调度机制
北京市实施向农村教育倾斜的教师支教计划,每年选派1000名城镇优秀教师到农村中小学全职支教一年,选派2000名左右的骨干教师到农村中小学兼职支教。目前已有5批5000多名城镇教师到农村中小学全职支教。北京市还启动了高校毕业生到农村支教计划,每届支教三年,市委、市政府在待遇、落户、考研、保险等10多个方面给予政策支持。在城区优质资源学校设立40个农村研修工作站,聘请238名市级以上骨干教师担任导师,每年两批,每批半年,接受1000名农村中小学教师进站研修。■
□编辑 王雪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