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是教育教学工作中一项长期而又艰辛的工作,教师需要有责任感,尊重他们、理解他们、鼓励他们,呵护他们幼小的心灵,满足他们内心的需要,倾听他们的心声,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使他们朝好的方面发展。
关键词:责任;尊重;沟通;鼓励
后进生也叫潜力生,他们在行为习惯、学习态度、品德和心理方面都有较严重的问题,在班里常受到批评,所以显得很孤独。他们和大多数同学一样希望得到家长、老师、同学的安慰和鼓励。然而由于他们学习成绩不理想,屡犯错误,经常受到老师、家长的批评,他们的自尊心受到伤害,心理要求与现实的距离,内心的痛苦与烦闷,导致他们失去前进的动力,形成自卑心态。他们常常有“破罐破摔”的心理。马卡连柯说过:“转化一个差生与输送一个优等生同等重要。”如果教师胸怀爱心,多鼓励,运用灵活有效的教育方法,后进生是完全可能转化的。
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是教师教育教学中复杂、艰辛而长期的一项工作,也是教育的一大难题。后进生更需要关注和帮助。他们不听讲、不写作业、迟到、言行举止不文明,一般这种孩子经多次教育也很难改掉坏习惯,这种后进生令教育者非常头疼。在教育后进生的过程中,我总结了以下经验。
一、尽责任,关心、呵护幼小的心灵
克鲁普斯卡娅曾经说:“教师的职业是一种责任最重大、最光荣的职业。这一职业的作用和意义必将日益增加和提高。”“一个孩子的失败,对一个教师来说,只是几十分之一的失败,但对于一个家庭来说,就是百分之百的失败。”为人师表决定了教师的崇高责任。爱与责任是师德的灵魂。爱是责任的体现,责任是爱的化身,教师的爱永远是学生成长的阳光雨露。没有严格要求和必要的管柬的教育是有缺陷的。“严于己,而后勤于学生,这才无愧为教师的天职。”对学生严格地要求才是真正的教育,才是责任与爱的真实体现。严格要求以爱为底色,爱是严格要求的前提,严格要求是爱的方式。真心对待后进生,离不开严格要求和必要的管束,这不仅是需要,更是责任。班里的学生吴×上课不专心听讲,作业总是没有做或做得不全,考试总是十几分,很多老师都认为没有办法,怎么辅导也不会进步。我通过观察与交谈,发现他智力不是特别差,但由于基础知识不扎实,学习不努力,所以要提高成绩很难。那时已经是五年级了,我知道如果放弃他,以后他将会越来越差。所以我设计了一个方案:首先是严格要求他要遵守课堂纪律,按时完成作业;然后利用课余时间耐心辅导,为他补缺补漏;最后是“糖衣炮弹”,对于他的点滴进步进行奖励。经过半个学期的努力,吴×同学终于进步了。对于后进生,万万不可以置之不理,应尽到“人类灵魂工程师”的责任,既严格要求又充满爱心,使学生的心灵受到呵护,潜力得到发挥。
二、多信任,尊重、满足内心的需要
每个人都有被尊重的需要。后进生因为表现不佳,成绩不好,常常受到批评,存在自卑心理,他们怕遭冷落,自尊心更加脆弱,他们更需要尊重和接纳。只有尊重他们,平等地对待他们,才能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无论什么事情,都不要因为他们成绩差而把他们排除在外,要一视同仁,使他们更加自尊、自爱。只有让他们有自尊心,才有被尊重的需要,因为想受尊重,他们才会争取好表现,树立好形象,才会自觉约束自己不要违规,不要受到批评。每次跟违规的后进生谈话,我总是说:“其实老师觉得你很可爱,你完全可以成为好孩子。”他们的脸上总会掠过一丝微笑。课堂上要更多地关注他们,给予鼓励、信任的眼神。简单的问题总是给他们回答的机会,使他们得到同学的认可和接纳,内心深处有改正缺点的愿望。
好多年前有一位学生小王,我认为他是一个聪明的孩子,只是有点贪玩。有一天小王妈妈的朋友(他是老师)找我了解小王的学习情况,我如實地告诉他,王佳比较聪明,就是不够自觉,如果能认真学习,一定能有较大的进步。过了几个星期,小王的妈妈居然专程来我家,说是感谢我,可我觉得我并没有做什么呀。王妈妈说:“小王最近学习积极认真,都是因为老师说如果认真一点,相信会有较大的进步,使他对自己有了信心。去年的老师总是说他学不会,真笨,使他觉得自己可能智力不好,学习也没有动力。我要感谢老师,您的话,使我们家长也有了信心。”我真没想到,一句对后进生的信任居然产生了这么大的效果。所以我一直牢记,不管学生成绩多差,老师或家长都要给他一份信任,鼓舞他的斗志,使他对未来充满希望,对进步还有期盼,不要扼杀他内心深处的一点点希望。有了信心,就向成功转化迈进了一半。所以老师要尊重、信任后进生,不要歧视他们,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如果他们被信任的需要得到满足,就有了前进的动力,那么转化就指日可待了。
三、多沟通。倾听、理解他们的心声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没有对学生的了解,就没有学校,就没有教育,就没有真正的教师。”教育家乌申斯基说:“如果教育家要从多方面培养人,那么,首先应该在多方面来了解学生。”谁能打开学生的心扉,走进学生的心灵,谁就能赢得学生。关心体贴学生,和他们进行亲密的思想交流,让他们真正感受到老师的亲近和爱,教师就能与学生拉近距离,找到问题的原因。苏霍姆林斯基说:“在每一个孩子心中最隐秘的一角,都有一根独特的琴弦,拨动它就会发出特有音响,要使孩子的心同我们讲的话发生共鸣,我们自身就需要同孩子的心弦对准音调。”“谁爱孩子,孩子就会爱他,只有用爱才能教育孩子。”教师用饱含温暖与支持、鼓励与专注的目光注视着学生,就容易与学生产生情感的共鸣,使学生对你亲近、崇拜,把你当做最值得信赖的老师,把你当做自己的知心朋友。后进生犯了错,不要不分青红皂白就严厉批评,要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耐心地听一听他的心声,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教育引导,使他们心服口服。还要多与家长联系,取得家长的理解和支持,共同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和心理氛围,这样的教育才能有的放矢。
比如小杰课堂上总是不认真听讲,常与其他学生说闲话,还经常与其他学生吵架。经多次教育,没有什么效果,有时侯他甚至对于老师的批评,总是抿着嘴,握着拳头,一副不服气的样子。我认为要改变一下教育方式。之后他违反了纪律,我一反常态,没有严厉批评他,而是温和地对他说:“小杰,你是个聪明的孩子。老师的教育,你应该会明白其中的道理,但你却总是没有改正错误,你能不能告诉老师究竟是为什么?老师怎样做你才会改掉坏习惯?”他听后,沉默了一会儿,说:“老师,你经常批评我,我认为你是在针对我,所以我故意说话,惹你生气。”我恍然大悟,终于找到了问题所在。我语重心长地说:“小杰,如果你做得不对,老师不教育你,让你放任自流,这是不负责任的表现。只有耐心地批评教育你,才是爱你的表现。你想一想,你做错了事,教育你的人是谁?是老师和家长,陌生人根本不会管你。所以只有常常管你的人,才是关心你的人。老师教育你是为了帮你改掉坏习惯,成为一个人见人爱的孩子。”听了我的话,小杰同学微笑着点头。后来我还跟他的父亲交流,知道他属于比较“犟”的孩子,他是吃“软”不吃“硬”的。从此,每次他犯了错,我只是耐心讲道理,使他心悦诚服地接受教育,自觉控制自己的行为。现在他进步特别明显,偶尔犯错,我只用眼睛暗示一下,他就心领神会,马上认真听讲。 所以教师要学会倾听,多与学生沟通,成为他们成长的伙伴,成为他们心理依赖的对象,成为他们成长的引导者,成为他们进步历程中的扶持者、帮助者。
四、多鼓励。增强克服缺点的信心
每个人都希望别人赞赏。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说:“人性中最深切的渴望就是获取他人的赞赏。”人性中最本质的需求就是渴望得到尊重和赞赏。人们渴望得到赞美,这是渴望上进、尋求理解、获得支持和鼓励的需要。对于一个成长中的孩子,我们要以赞赏的目光看待他们。“因为不是好孩子需要赏识,而是赏识使他们变得越来越好。”“因为好孩子看到了好孩子的感觉,就会成为好孩子。”每个人都有被肯定的需要,我们要欣赏他们的价值,从而使他们树立自信心和自豪感。其实,一些学困生缺乏的就是被尊重和肯定,使他们对自己、对学习都没有信心。对于班里那些屡教不改的学生,我总以尊重、鼓励为前提,真诚地和学生成为朋友。尊重学生,赞赏学生,增强信心,才能使教育在学生的心底开花、发芽,结出硕果。
所有学生都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与鼓励,后进生的这种心理需求更为强烈。教师要会欣赏,善于把握他们的心理,掌握他们的细微变化和感情轨迹,触动他们心灵,适时地给予他们鼓励、期待,让他们切实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信任和期望,切实感受到自己的努力得到了老师的认可,并产生强烈进步的愿望。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善于激励、唤醒和鼓舞。”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奖你四块糖”的爱心教育故事给人很大的启迪。对于后进生,一味地批评不可能收到良好的效果,教师一句鼓励的话、一个肯定的眼神、一抹温和的微笑,会给学生带来改正缺点的信心和希望。小陈学习成绩不理想,我帮他分析了成绩不好的原因,是因为不按时完成作业,考试也懒于思考,作文总是写不全。其实他是有学习能力的。我先肯定他是一个聪明的孩子,然后说他有能力在期中考试中取得8分以上,如果真的达到这个水平,将奖给他作业簿。老师的鼓励点燃了他心中的火花,成了他前进的动力。从此他认真完成作业,果然在期中考试中取得86分的好成绩。当得到我奖给他的作业簿时,他开心地笑了。
常常给后进生一点鼓励,给他真诚的帮助,让他们能真切地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期望,真切感受到自己的变化和进步,他们就会树立自信,增强自控能力,朝好的方面发展。
总之,后进生教育工作是一项艰巨而繁琐的工作,一项细微、缓慢的工程。没有一个学生是不可救药的,关键在于教育要得法。责任、尊重、沟通和鼓励,是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基础,可以帮助学生体验到成功和受到尊重的快乐,增强遵规守纪和学习的自觉性,充分发挥内在的潜力。
关键词:责任;尊重;沟通;鼓励
后进生也叫潜力生,他们在行为习惯、学习态度、品德和心理方面都有较严重的问题,在班里常受到批评,所以显得很孤独。他们和大多数同学一样希望得到家长、老师、同学的安慰和鼓励。然而由于他们学习成绩不理想,屡犯错误,经常受到老师、家长的批评,他们的自尊心受到伤害,心理要求与现实的距离,内心的痛苦与烦闷,导致他们失去前进的动力,形成自卑心态。他们常常有“破罐破摔”的心理。马卡连柯说过:“转化一个差生与输送一个优等生同等重要。”如果教师胸怀爱心,多鼓励,运用灵活有效的教育方法,后进生是完全可能转化的。
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是教师教育教学中复杂、艰辛而长期的一项工作,也是教育的一大难题。后进生更需要关注和帮助。他们不听讲、不写作业、迟到、言行举止不文明,一般这种孩子经多次教育也很难改掉坏习惯,这种后进生令教育者非常头疼。在教育后进生的过程中,我总结了以下经验。
一、尽责任,关心、呵护幼小的心灵
克鲁普斯卡娅曾经说:“教师的职业是一种责任最重大、最光荣的职业。这一职业的作用和意义必将日益增加和提高。”“一个孩子的失败,对一个教师来说,只是几十分之一的失败,但对于一个家庭来说,就是百分之百的失败。”为人师表决定了教师的崇高责任。爱与责任是师德的灵魂。爱是责任的体现,责任是爱的化身,教师的爱永远是学生成长的阳光雨露。没有严格要求和必要的管柬的教育是有缺陷的。“严于己,而后勤于学生,这才无愧为教师的天职。”对学生严格地要求才是真正的教育,才是责任与爱的真实体现。严格要求以爱为底色,爱是严格要求的前提,严格要求是爱的方式。真心对待后进生,离不开严格要求和必要的管束,这不仅是需要,更是责任。班里的学生吴×上课不专心听讲,作业总是没有做或做得不全,考试总是十几分,很多老师都认为没有办法,怎么辅导也不会进步。我通过观察与交谈,发现他智力不是特别差,但由于基础知识不扎实,学习不努力,所以要提高成绩很难。那时已经是五年级了,我知道如果放弃他,以后他将会越来越差。所以我设计了一个方案:首先是严格要求他要遵守课堂纪律,按时完成作业;然后利用课余时间耐心辅导,为他补缺补漏;最后是“糖衣炮弹”,对于他的点滴进步进行奖励。经过半个学期的努力,吴×同学终于进步了。对于后进生,万万不可以置之不理,应尽到“人类灵魂工程师”的责任,既严格要求又充满爱心,使学生的心灵受到呵护,潜力得到发挥。
二、多信任,尊重、满足内心的需要
每个人都有被尊重的需要。后进生因为表现不佳,成绩不好,常常受到批评,存在自卑心理,他们怕遭冷落,自尊心更加脆弱,他们更需要尊重和接纳。只有尊重他们,平等地对待他们,才能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无论什么事情,都不要因为他们成绩差而把他们排除在外,要一视同仁,使他们更加自尊、自爱。只有让他们有自尊心,才有被尊重的需要,因为想受尊重,他们才会争取好表现,树立好形象,才会自觉约束自己不要违规,不要受到批评。每次跟违规的后进生谈话,我总是说:“其实老师觉得你很可爱,你完全可以成为好孩子。”他们的脸上总会掠过一丝微笑。课堂上要更多地关注他们,给予鼓励、信任的眼神。简单的问题总是给他们回答的机会,使他们得到同学的认可和接纳,内心深处有改正缺点的愿望。
好多年前有一位学生小王,我认为他是一个聪明的孩子,只是有点贪玩。有一天小王妈妈的朋友(他是老师)找我了解小王的学习情况,我如實地告诉他,王佳比较聪明,就是不够自觉,如果能认真学习,一定能有较大的进步。过了几个星期,小王的妈妈居然专程来我家,说是感谢我,可我觉得我并没有做什么呀。王妈妈说:“小王最近学习积极认真,都是因为老师说如果认真一点,相信会有较大的进步,使他对自己有了信心。去年的老师总是说他学不会,真笨,使他觉得自己可能智力不好,学习也没有动力。我要感谢老师,您的话,使我们家长也有了信心。”我真没想到,一句对后进生的信任居然产生了这么大的效果。所以我一直牢记,不管学生成绩多差,老师或家长都要给他一份信任,鼓舞他的斗志,使他对未来充满希望,对进步还有期盼,不要扼杀他内心深处的一点点希望。有了信心,就向成功转化迈进了一半。所以老师要尊重、信任后进生,不要歧视他们,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如果他们被信任的需要得到满足,就有了前进的动力,那么转化就指日可待了。
三、多沟通。倾听、理解他们的心声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没有对学生的了解,就没有学校,就没有教育,就没有真正的教师。”教育家乌申斯基说:“如果教育家要从多方面培养人,那么,首先应该在多方面来了解学生。”谁能打开学生的心扉,走进学生的心灵,谁就能赢得学生。关心体贴学生,和他们进行亲密的思想交流,让他们真正感受到老师的亲近和爱,教师就能与学生拉近距离,找到问题的原因。苏霍姆林斯基说:“在每一个孩子心中最隐秘的一角,都有一根独特的琴弦,拨动它就会发出特有音响,要使孩子的心同我们讲的话发生共鸣,我们自身就需要同孩子的心弦对准音调。”“谁爱孩子,孩子就会爱他,只有用爱才能教育孩子。”教师用饱含温暖与支持、鼓励与专注的目光注视着学生,就容易与学生产生情感的共鸣,使学生对你亲近、崇拜,把你当做最值得信赖的老师,把你当做自己的知心朋友。后进生犯了错,不要不分青红皂白就严厉批评,要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耐心地听一听他的心声,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教育引导,使他们心服口服。还要多与家长联系,取得家长的理解和支持,共同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和心理氛围,这样的教育才能有的放矢。
比如小杰课堂上总是不认真听讲,常与其他学生说闲话,还经常与其他学生吵架。经多次教育,没有什么效果,有时侯他甚至对于老师的批评,总是抿着嘴,握着拳头,一副不服气的样子。我认为要改变一下教育方式。之后他违反了纪律,我一反常态,没有严厉批评他,而是温和地对他说:“小杰,你是个聪明的孩子。老师的教育,你应该会明白其中的道理,但你却总是没有改正错误,你能不能告诉老师究竟是为什么?老师怎样做你才会改掉坏习惯?”他听后,沉默了一会儿,说:“老师,你经常批评我,我认为你是在针对我,所以我故意说话,惹你生气。”我恍然大悟,终于找到了问题所在。我语重心长地说:“小杰,如果你做得不对,老师不教育你,让你放任自流,这是不负责任的表现。只有耐心地批评教育你,才是爱你的表现。你想一想,你做错了事,教育你的人是谁?是老师和家长,陌生人根本不会管你。所以只有常常管你的人,才是关心你的人。老师教育你是为了帮你改掉坏习惯,成为一个人见人爱的孩子。”听了我的话,小杰同学微笑着点头。后来我还跟他的父亲交流,知道他属于比较“犟”的孩子,他是吃“软”不吃“硬”的。从此,每次他犯了错,我只是耐心讲道理,使他心悦诚服地接受教育,自觉控制自己的行为。现在他进步特别明显,偶尔犯错,我只用眼睛暗示一下,他就心领神会,马上认真听讲。 所以教师要学会倾听,多与学生沟通,成为他们成长的伙伴,成为他们心理依赖的对象,成为他们成长的引导者,成为他们进步历程中的扶持者、帮助者。
四、多鼓励。增强克服缺点的信心
每个人都希望别人赞赏。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说:“人性中最深切的渴望就是获取他人的赞赏。”人性中最本质的需求就是渴望得到尊重和赞赏。人们渴望得到赞美,这是渴望上进、尋求理解、获得支持和鼓励的需要。对于一个成长中的孩子,我们要以赞赏的目光看待他们。“因为不是好孩子需要赏识,而是赏识使他们变得越来越好。”“因为好孩子看到了好孩子的感觉,就会成为好孩子。”每个人都有被肯定的需要,我们要欣赏他们的价值,从而使他们树立自信心和自豪感。其实,一些学困生缺乏的就是被尊重和肯定,使他们对自己、对学习都没有信心。对于班里那些屡教不改的学生,我总以尊重、鼓励为前提,真诚地和学生成为朋友。尊重学生,赞赏学生,增强信心,才能使教育在学生的心底开花、发芽,结出硕果。
所有学生都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与鼓励,后进生的这种心理需求更为强烈。教师要会欣赏,善于把握他们的心理,掌握他们的细微变化和感情轨迹,触动他们心灵,适时地给予他们鼓励、期待,让他们切实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信任和期望,切实感受到自己的努力得到了老师的认可,并产生强烈进步的愿望。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善于激励、唤醒和鼓舞。”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奖你四块糖”的爱心教育故事给人很大的启迪。对于后进生,一味地批评不可能收到良好的效果,教师一句鼓励的话、一个肯定的眼神、一抹温和的微笑,会给学生带来改正缺点的信心和希望。小陈学习成绩不理想,我帮他分析了成绩不好的原因,是因为不按时完成作业,考试也懒于思考,作文总是写不全。其实他是有学习能力的。我先肯定他是一个聪明的孩子,然后说他有能力在期中考试中取得8分以上,如果真的达到这个水平,将奖给他作业簿。老师的鼓励点燃了他心中的火花,成了他前进的动力。从此他认真完成作业,果然在期中考试中取得86分的好成绩。当得到我奖给他的作业簿时,他开心地笑了。
常常给后进生一点鼓励,给他真诚的帮助,让他们能真切地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期望,真切感受到自己的变化和进步,他们就会树立自信,增强自控能力,朝好的方面发展。
总之,后进生教育工作是一项艰巨而繁琐的工作,一项细微、缓慢的工程。没有一个学生是不可救药的,关键在于教育要得法。责任、尊重、沟通和鼓励,是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基础,可以帮助学生体验到成功和受到尊重的快乐,增强遵规守纪和学习的自觉性,充分发挥内在的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