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和国际竞争的日趋激烈,创新能力的培养必将成为21世纪中国教育改革的主旋律。身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在此,我结合自己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实施创新教育的几点做法,谈一下自己的体会:
1.创建宽松学习环境,营造创新氛围。
创新是一种高度复杂的智能活动,只有在轻松、自由、民主的氛围中,人们才会产生好奇心,萌发求知欲,才会有创新的意向和行动。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凡是因为求知好奇而受到奖励的学生,往往愿意进行试验和探索,从而促进智能的发展,产生创新的思想。这就要求教师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保护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思维,营造崇尚真智,追求真理的氛围,为学生潜能的充分发挥创建一种宽松的学习环境;合理设计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教学环节。如在教学《科天的思念》一课时,我引导学生从课题入手质疑,学生根据课题找出题眼,大胆发问:“作者思念什么?为什么思念?为什么是秋天的思念”?如此以来,教学指向清晰明快。在引导过程中,我注意时间和分寸的掌握,即不喧宾夺主,又达到开拓创新的目的。
2.调动学习兴趣,激发创新意识。
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是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原动力和基础,而学习的创新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需要不断培养。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从以下几方面来培养。
2.1 充分利用新教材的趣味性和实用性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美丽的小兴安岭》一文中,学生在赏析“落叶在林中飞舞”一句时,都认为“飞舞”用得好,但好在哪里,一时说不上来,我见此情景,巧妙一点:叶子像什么飞舞?学生马上联想到:蝴蝶,落叶像蝴蝶一样在林间飞舞;有的学生补充:像黄蝴蝶,像红蝴蝶;有的学生领悟到:啊!树叶活了,秋天的小兴安岭真美啊……
2.2 借助于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把枯燥的书本知识更加直观地传输给学生,使学生学习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3 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教学中常用的分组讨论法、小组竞赛法等,针对学生的不甘落后的心理,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渴望和追求。
3.增强学习信心,提供创新舞台
创新不仅是一种复杂的思维活动,而且是一种需要创新技能的实践活动,因此,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还要创造条件,为学生提供培养创新技能的实践舞台。
每个人都有自我表现的欲望,需要自我表现的空间,而小学尤为突出,在教学中要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心理特点及认知规律,多给学生一些表现的机会,多给学生一些想象的空间,多给学生一些实践操作的平台,让他们在学习、操作、探索、社会实践中掌握新内容,学到新知识,并以此增加他们自主创新的信心和勇气。如,我在讲授《望月》一文时,在品读“江中月”时,让学生想象你眼前会出现什么样的画面?假如你就在长江边,你心中最大的感受是什么?生回答:景美、心情放松、天地之美、宁静的美。让学生找带江的词语,让同学们讨论交流江与月的关系,让学生的思维得到拓展:千万条江。体会到:“千江有水千江月”的意境。体会到创新的愉悦和快乐。
4.完善学生人格,培养创新精神
素质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会做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其核心是完善学生的人格。它表现为以下四个由低到高的课堂教育目标:认知目标、能力目标、情境目标、思想行为目标,这四个方面是学生知、情、意、行的相互统一、相互促进。一些教师认为,只要把理论知识讲授给学生就行了,养成性教育是班主任的事,是家长的责任。教师多重视理论知识的灌输,而忽视学生道德情操和社会思想觉悟的培养,把教育目标的实现只停留在认知阶段,其结果是学生越来越多地表现为德行分离、人格分离。如果我们的教育教学活动只局限于认知目标的完成,而忽视学生炽热情感和道德思想的培育,就如拾了芝麻丢了西瓜,得不偿失,而要想让学生确立爱国主义的理想信念,就只能是一种空想。因此,塑造学生的创新性个性品质,尤其重要。在教学实践中,我很注重对课本中的创新素材进行综合运用。如教材中,关于对曹冲称象、司马光砸缸、伽利略高空做实验等创新性“事物”的描写,会对学生的创新精神产生强烈的震撼;关于对发明家爱迪生,物理学家爱因斯坦,音乐家贝多芬,画家达芬奇和中国古代科学家李时珍、毕升、张衡及我国现代科学家李四光、茅以升、童第周等努力刻苦钻研,造福人类的典型事例的描写,会对学生心灵深处产生深远的影响,对学生创新品质的发展和形成起到了促进作用。
迈入新世纪,走进新时代,知识经济呼唤着人们的创新能力。为了使中华民族能永远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列,在培养创新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使命的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更应该奋发有为,做出应有贡献,让教育成为一片培植学生创造思维的沃土。
收稿日期:2013-04-16
1.创建宽松学习环境,营造创新氛围。
创新是一种高度复杂的智能活动,只有在轻松、自由、民主的氛围中,人们才会产生好奇心,萌发求知欲,才会有创新的意向和行动。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凡是因为求知好奇而受到奖励的学生,往往愿意进行试验和探索,从而促进智能的发展,产生创新的思想。这就要求教师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保护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思维,营造崇尚真智,追求真理的氛围,为学生潜能的充分发挥创建一种宽松的学习环境;合理设计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教学环节。如在教学《科天的思念》一课时,我引导学生从课题入手质疑,学生根据课题找出题眼,大胆发问:“作者思念什么?为什么思念?为什么是秋天的思念”?如此以来,教学指向清晰明快。在引导过程中,我注意时间和分寸的掌握,即不喧宾夺主,又达到开拓创新的目的。
2.调动学习兴趣,激发创新意识。
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是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原动力和基础,而学习的创新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需要不断培养。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从以下几方面来培养。
2.1 充分利用新教材的趣味性和实用性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美丽的小兴安岭》一文中,学生在赏析“落叶在林中飞舞”一句时,都认为“飞舞”用得好,但好在哪里,一时说不上来,我见此情景,巧妙一点:叶子像什么飞舞?学生马上联想到:蝴蝶,落叶像蝴蝶一样在林间飞舞;有的学生补充:像黄蝴蝶,像红蝴蝶;有的学生领悟到:啊!树叶活了,秋天的小兴安岭真美啊……
2.2 借助于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把枯燥的书本知识更加直观地传输给学生,使学生学习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3 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教学中常用的分组讨论法、小组竞赛法等,针对学生的不甘落后的心理,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渴望和追求。
3.增强学习信心,提供创新舞台
创新不仅是一种复杂的思维活动,而且是一种需要创新技能的实践活动,因此,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还要创造条件,为学生提供培养创新技能的实践舞台。
每个人都有自我表现的欲望,需要自我表现的空间,而小学尤为突出,在教学中要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心理特点及认知规律,多给学生一些表现的机会,多给学生一些想象的空间,多给学生一些实践操作的平台,让他们在学习、操作、探索、社会实践中掌握新内容,学到新知识,并以此增加他们自主创新的信心和勇气。如,我在讲授《望月》一文时,在品读“江中月”时,让学生想象你眼前会出现什么样的画面?假如你就在长江边,你心中最大的感受是什么?生回答:景美、心情放松、天地之美、宁静的美。让学生找带江的词语,让同学们讨论交流江与月的关系,让学生的思维得到拓展:千万条江。体会到:“千江有水千江月”的意境。体会到创新的愉悦和快乐。
4.完善学生人格,培养创新精神
素质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会做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其核心是完善学生的人格。它表现为以下四个由低到高的课堂教育目标:认知目标、能力目标、情境目标、思想行为目标,这四个方面是学生知、情、意、行的相互统一、相互促进。一些教师认为,只要把理论知识讲授给学生就行了,养成性教育是班主任的事,是家长的责任。教师多重视理论知识的灌输,而忽视学生道德情操和社会思想觉悟的培养,把教育目标的实现只停留在认知阶段,其结果是学生越来越多地表现为德行分离、人格分离。如果我们的教育教学活动只局限于认知目标的完成,而忽视学生炽热情感和道德思想的培育,就如拾了芝麻丢了西瓜,得不偿失,而要想让学生确立爱国主义的理想信念,就只能是一种空想。因此,塑造学生的创新性个性品质,尤其重要。在教学实践中,我很注重对课本中的创新素材进行综合运用。如教材中,关于对曹冲称象、司马光砸缸、伽利略高空做实验等创新性“事物”的描写,会对学生的创新精神产生强烈的震撼;关于对发明家爱迪生,物理学家爱因斯坦,音乐家贝多芬,画家达芬奇和中国古代科学家李时珍、毕升、张衡及我国现代科学家李四光、茅以升、童第周等努力刻苦钻研,造福人类的典型事例的描写,会对学生心灵深处产生深远的影响,对学生创新品质的发展和形成起到了促进作用。
迈入新世纪,走进新时代,知识经济呼唤着人们的创新能力。为了使中华民族能永远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列,在培养创新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使命的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更应该奋发有为,做出应有贡献,让教育成为一片培植学生创造思维的沃土。
收稿日期:2013-0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