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中如何利用课文指导学生仿写

来源 :信息教研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reenm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仿写架起了由“读”到“写”的桥梁。仿写就是仿照例文的立意,构思,布局,表现手法等进行作文训练的方法,也就是仿照例文的样子写作文。一般来说,作文由不会写到会写,由写不好到能够写好,都要经过由仿写到创作的过程。
  小学语文课本,大都是文质兼美的名家名篇,思想性强,语言规范,表达方式多样,是学生最好的范文,在仿写过程中,要强调学生“学别人的文章,说自己的话”,不能照葫芦画瓢,而要学习它的写作方法与技巧,以课文为范例,如何对学生进行访写训练呢?
  模仿可以由浅到深,由字词名到篇章。
  一、仿写词语,丰富积累
  词汇是构成语言的建筑材料。我们祖先的语言是世界上最发达的语言之一。它的发达体现在词汇极为丰富上,可见词汇与语言是不可分割的,人们掌握词语的多少,运用词语能力的强弱,将直接影响表达的效果,因此,要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教师应重视培养学生积累并灵活运用词汇的良好习惯,不断丰富学生的词汇,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词汇仿写,就是让学生学习运用课文中的词语,丰富自己的语言。
  课文《第一场雪》,把下雪时的景象,雪后的美丽景色描述得非常具体。写下雪,用了“鹅毛般的大雪”显示出大雪像鹅毛般纷纷飞舞;写雪后的美景,把雪后一片手白色世界称之为“粉妆玉砌的世界”。把光秃秃的柳枝被雪花包裹的样子称之为“毛茸茸亮晶晶的银条儿”。这些富于形象的词语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在仿写训练中,我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对自己所要写的事物,运用合适的词语来表现它的特点,展现它的形象。通过模仿,学生便会在描写人物外貌时,写出“苹果时的圆脸”,“黑亮的大眼睛”,“脸上布满的皱纹如刀刻的一般”;在描写环境时,会写出“春天的校园如花园一般,花香怡人,鸟鸣婉转”,“教室里桌椅摆得整整齐齐,横竖都成一条直线”;在描写景物时,会写出“大路两旁光秃秃的树枝在寒风中打颤发抖”,“太阳像个大火球,烤得路旁的小草垂头丧气”等妙语佳句。可见,通过仿写,学生就能运用平时学到的词语,准确、生动地描写出事物的特点,给人留下真切、深刻的印象。
  二、仿写句子,积累语言
  仿写句子,就是学习词语搭配及句式结构。
  在指导学生仿写句子时,要引导学生从仿写中发现和掌握各种句子的词语搭配关系以及句式结构特点,丰富自己的语言。
  句子是构段成篇的基础,把句子写好是写好文章的基本条件。因此在阅读教学中,通过比较、分析使学生明白把句子写通顺这是起码的要求,一个好句子,还要写得比较生动,使句子要表达的意思形象、具体,这对丰富学生的语言,提高表达情意的能力是大为有益的。为此,我常在说讲读课文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仿句写话的训练。
  如课文《桂林山水》,就是写得生动形象的典范。在指导学生学习漓江水静、清、绿,桂林山奇、秀、险的特点时,我引导学生学习作者运用比喻、排比的表达方式,强调了桂林山水之美。
  在练习时,我设计了这样一组句子,让学生补充:原始森林中的树真高啊,______;原始森林中的落叶真厚啊,_______。学生通过模仿,很快地学习运用了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把句子补充得具体、生动、形象。在后来的写景习作中,有些学生在描写自己游览的感受时,很自然地想到模仿桂林山水特点的句式,抓住了景物的特点,展开丰富的联想,展现了景色的奇丽风光。可见,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让学生结合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进行句子仿写,是克服学生习作中用词不恰当,描写不具体的有效训练途径。
  三、仿写段落,丰富语言
  段落的仿写是一种单项训练,仿写内容很多。如课文的开头、结尾、人物肖像描写、心理刻画、对话方式、自然环境描写等,都可以用来进行仿写。学生可仿写的段式也有很多。如常见的总分段式、分总段式、概括段式、因果段式等。如果教师经常让学生进行段落的仿写训练,学生就会很好地了解段落的构成,自如地选择各种段式的写法进行写作。
  如《第一场雪》的第四自然段写下雪时的景象,作者按先总述后分述的方法,不仅描写了下雪时的样子,还写了下雪时的声音,给人一种如见其景,如闻其声的感觉。
  学完这一段,我让学生模仿这段写法,以“下雨了”为内容,用“雨淅淅沥沥,下了起来”为开头,描写下雨时的景象。要求“有声有色”。一位学生写了这样一段话:“雨淅淅沥沥,下了起来,开始还是一阵绵绵雨,不久就只见大滴大滴的雨点像筛豆子似的,从乌云密布的天空中倾泻下来,仿佛无数的鞭子‘叭叭’地抽打着大地。不一会儿,大地一片湿漉漉。远处的群山显得很模糊,像罩上了一层轻纱,近处的屋顶上、地面上溅起了一朵朵水花。水汇集在一起,形成了一个个小水坑”。
  仿写雪后美丽景象的一段话,学生也能借鉴其言之有序,言之有物,言之有情的写法,以“久雨天晴”为内容,一位学生写了这样一段话:“今天早晨,雨停了,太阳出来了,推开门一看,嗬!好晴天啊,山川、河流、树木、房屋,全部沐浴在金色的阳光中,万里江山,变成了一个金色的世界。长满了新叶的杨树上缀满了亮晶晶的水珠而,小草挺起了腰杆,花儿张开了笑脸,有的吹起了红色的小喇叭,有的撑开了蓝色的小伞……它们喷出醉人的花香,引来各色蝴蝶翩翩起舞,招来蜜蜂嗡嗡欢唱。几只小鸟在空中快乐地飞翔,仿佛在祝贺天晴了”。从以上的仿写看出来,学生不仅从多方面熟悉和掌握了范文来表达方式,写出了雨后天晴的景象,还流露出自己舒畅愉快的情感。
  经常通过这样的练笔,不仅能使学生在兴趣盎然之中体会到习作的兴趣,也能使他们及时地体会到自己的进步,为独立的作文打下扎实的基础。这对于提高学生写作能力无疑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
  四、仿写篇章,张扬个性
  篇的仿写,主要是从结构和写法上进行模仿。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的体裁特点,弄清整体与部分、部分与部分之间的关系,即掌握文章的章法和简单的逻辑关系。
  如《昨天,这是一座村庄》,体裁是诗,就让学生模仿此文结构试着写一写现代诗。学习《寓言二则》,就让学生发挥想象力,编一篇寓言,最好能揭示一个小道理。
  教学《鲸》一文,可引导学生探索作者的思路,作者围绕着“鲸”的种类、形体特点和生活习性去写,其写作重点是“生活习性”。 “生活习性”主要围绕鲸的觅食、呼吸、睡觉、生长方面去写。让学生模仿课文的结构,写一篇有关动物的作文,写出这种动物的生活习性,外形特征等。
  在学完《少年闰土》一课后,学习本文的写法写一篇有关写人的作文。
  先让同学们学习作者是怎样描写少年闰土的特点是的?通过阅读原文同学们不难看出:作者不但抓住了少年闰土的外貌(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行为、语言等外在特点,还选取了典型事件(捕鸟、看瓜刺猹、捡贝壳、看跳鱼),揭示少年闰土的内在特点:知识丰富、聪明能干、活泼可爱。接着请同学们构思应如何去写自己想要写的人?同学们依据《少年闰土》一课的写法明确了应从:(1)要抓住人物的外在特点进行一番描述,但不要眉毛、胡子一把抓,注意体现重点;(2)借助典型事例揭示人物的内在特点。除此以外,同学们还可以根据生活经验搜集一系列的素材,但要根据需要恰当地选择,要选能突出人物特点的材料去写。
  仿写的题材必须是自己熟悉的,千万不能生搬硬套。要在叙述顺序或表现手法上模访的同时,也要有自己的大胆创新。
  当然,光学会模仿别人的作品绝不是我们的最终目的,模仿是提高自己的一种手段,在练习过程中必须要注意体会和创新,“吐糟粕而吸菁华,略形貌而取神骨”,能在吸收对方的优点的同时融入自己的特色,在模仿当中发现规律掌握精髓,然后逐渐灌注进自己的个性特征,把它变成自己的东西。
  由此可见,仿写训练是学生从模仿到独立创作,实为学生作文“登堂入室”的必经之路。
其他文献
教学是一门“活”的艺术,特别是语文教学。人们之所以能够去不断寻求新的知识,正是因为有兴趣内在推动,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一旦有了学习的兴趣,就会对知识的获取产生强烈的欲望,这样,学生就可以克服学习中的困难,就会主动去要求学习,把学习不再看成是一种苦差事,就会乐于学习。  本文主要阐述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性,并且提出了一些培养和提高初中生语文学习兴趣的策略,旨在提高初中生综合运用语文知识的
期刊
在传统的小学语文课堂上,教师占据、支配着整个课堂,学生没有选择,只能被动地接受“满堂灌”。这种课堂教学模式存在着很多弊端,它严重束缚了小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因为小学生这个年龄段,喜好很广泛,心理特别容易受到影响,但是“添鸭式”的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感到压抑,即使教师通过唱歌、讲故事的方式进行讲解,刚开始还可以,久而久之,学生同样会感到课堂索然无味。对于教师而言,45分钟的课堂成了自己唱“独角
期刊
新修订的《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中指出: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技术手段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新大纲明确提出应把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作为教学目标,这要求我们从事信息技术的教师转变教育观念,改革教育模式,在教学中积极应用体验成功这一策略,让学生成为学习
期刊
十年前,在上下班的地铁,公交车或者旅行的飞机上,陪伴你的可能是一本杂志,或者一本小说。而如今,你可能会会心一笑,扬扬自己手中的手机,或者平板电脑。不错,这已经是信息社会司空见惯的现象了。  当第一台计算机与第一条网络问世,我们就已经进入了信息社会。如今,我们正在迎来信息时代的巨大变革,诚如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在“2012国际光纤通信论坛”所言:“互联网正演变为云网络,一个由数以千计的数据中心组成的
期刊
【摘要】数学教学,离不开解题的教学,然而,面对一个课堂中的几十名个性特长、学习动机、学习能力、认知结构等方面有差异的学生,在教师供给统一信息下是很难兼顾学习优秀和学有困难的学生的不同要求,以致影响学生参与的全面性,不利于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笔者几经实践,认为“问题分层”教学法是数学课中能取得较好效果的一种教学方法,它是将难度偏大且学生参与率不高的问题,分解成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几个支问题,学生通过
期刊
如何提高语文课的教学效果一直是我们从事语文教学的广大教师苦苦思索的问题。从教学过程看,要想提高语文课的教学效果,必须打破程式化教学。因为僵硬的教学过程使课堂气氛如同一潭死水,没有波澜,学生毫无学习兴趣。要想点燃学生的智慧之火,教师就要不断探索点燃的技巧,要使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师者就要有一整套科学、民主、独具个性的语文课教学方法。那么,如何做到这一点呢?本人根据从教十余年的教学实践,结合当前新课改
期刊
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地位如何确立?学生学习的实践性意义如何体现?学生学习的探究性活动怎样开展?学生学习的个性和创造性如何发挥?学生又如何去歆享自己的学习成果?学生的学习成果又怎样交流和共享?能不能通过一种具体的形式,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语文学习的纲目和线索,使学生实实在在地得以持续不断地展开自己的语文学习过程,并在这个过程中阅读着采摘着,积累着整理着,欣赏着评论着,体验着感悟着,思考着抒写着,探究着展示
期刊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大小取决于教师是否能充分发掘学生的兴趣点、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提升学生对课文的感悟。那么如何让小学语文教学呈现实效呢?  一、以课本为纲,深入钻研  教学实践使我们深刻认识到: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根本途径在于教师必须先钻研、理解课文,明确教学目标,确定教学重点,挖掘训练要素,并选取符合教材与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如果教师自身对文本没有吃透,不了解编写意图,教学目
期刊
在学生群体中,总有一些学生在思想品德、行为习惯、心理健康等方面表现出超出一般学生的特质。教师该如何对待这些学生,采取什么样的态度,通过什么样的方法来达到教育目的,帮助这些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道德观、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为他们终生学习打好基础?为此,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举例谈谈肤浅的看法,以抛砖引玉。  一、找回丢失鞋子,导入品德正轨  事件回放:  铃声一响,一位学生沮丧地跑来告诉我,他的
期刊
一、信息技术教学困难重重  信息技术课是近十几年才兴起的学科,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其中的酸与甜,苦与乐,教师应该都有不同的感受。  信息技术课程虽然安排在教学常规日程里,但是在教师心目中,这门课的好坏无关紧要;在学生心中,这更是放松课,就来玩玩的。由于不用参加省里的会考,很多教师们更把电脑课当成了“放羊课”,愿意教就多教点简单的基础知识,不愿意讲就让学生自由活动。学生对信息技术由原来的好奇转变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