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如何加强“留守儿童”教育管理

来源 :青年与社会·教育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j82319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被国家列入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的德江县来说,每年都有10多万名青壮年农民工在外打工,全县20个乡镇的4万多名孩子成为“留守儿童”。笔者所从教的青龙镇场口小学,在 1000多名学生中就拥有800余名农村“留守儿童”,“留守儿童”占全校学生的80%以上。
  “留守儿童”由于家庭生活的不完整,需要学校给与更多的帮助与疏导,需要通过教师、通过集体的温暖弥补亲子关系缺失对其人格健全发展形成的影响。笔者在自己探索教育方法的同时,借鉴了一些成功的经验,总结出了一些做法,取得一定成效。其基本做法是:多沟通,多引导,多鼓励、多表扬。
  一、多沟通
  通过调查研究,摸清本班“留守儿童”的基本情况,为每个“留守儿童”建立动态专门档案,其主要内容为:家长姓名、学生基本情况、学生老家详细地址、暂住详细地址、联系电话;家长务工单位详细地址、联系电话,监护人或其委托监护人职业、详细地址、联系电话、身体状况、年龄等情况,并把自己的电话号码告诉学生及其监护人。
  二、多引导
  作为班主任,要努力从生活上、学习上给“留守儿童”无微不至的爱,从小事上、细节上多关心他们,时刻关注他们的思想变化,及时沟通。针对“留守儿童”最缺乏的就亲情关爱。班主任要把“留守儿童”当成自己的孩子,创新思路,积极探索,注重从平时生活细节、亲情体验、心理教育等各个方面加强教育引导,努力让“留守儿童”找回亲情、找回快乐,健康成长。
  (一)制定计划,注重平时。多年来,针对班上“留守儿童”达80%以上的情况,笔者根据“留守儿童”不同情况,逐个进行分类分组,制定帮扶计划,将每个学生的学业情况、帮扶时间、内容和阶段性效果逐一列成表格,按计划实施并在平时学习生活中,对“留守儿童”多看一眼,多问一声,多帮一把,使学生开心、家长放心。
  (二)区别对待,因材施教。每全“留守儿童”的家庭环境、经济状况迥然不同,其情况也千差万别。在全面把握每个“留守儿童”基本情况的同时,针对少数学习差、人格发展不健全、道德发展欠缺的“留守儿童”,区别对待,制定个别教育管理方案,着重进行矫治和帮助,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有意识组织这部分留守学生积极参与各种健康有益活动,使他们生活学习在欢乐、和睦的氛围中。
  (三)消除痼疾,促进成长。“留守儿童”的父母和监护人无暇顾及孩子,“留守儿童”感情上得不到正常交流、引导与帮助,缺少父母的呵护和教育,这对他们的心理产生了不利影响。“留守儿童”的父母不在身边,导致有的“留守儿童”个性怪异、性格孤僻,有的玩世不恭、我行我素,甚至有的拉帮结派、胡作非为,多数“留守儿童”并不缺少生活经济来源,而缺乏关爱、缺乏抚慰。公安部门曾提出两个“大多数”问题:全国未成年人受侵害及自身犯罪的案例大多数在农村,其中大多数是“留守儿童”。因此,笔者通过每周班会活动,定期开展思想教育、情感教育、独立生活教育、感恩党和政府、体谅父母教育等,培养其对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三、多鼓励
  大部分“留守儿童”脱离父母亲,在祖父祖母、外祖父祖母的溺爱中成长,孩子勇于表达想法,思维也相对活跃,班主任应适时发展他们的想象力、思考力,培养创新精神因此在课内、课外尽量多组织一些有趣味、有意义的活动,如主题班会、演讲活动、留守孩子的生日party等,给他们充分展示自我的机会,充分发挥留守学生的特长、优势,培养他们良好的兴趣爱好,使他们自觉远离不良诱惑,同时也觉得自己成为被关爱的对象,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忘却远离父母的孤单,逐步形成活泼开朗的性格
  四、多表扬
  缺少亲情,缺少关爱,缺乏督促,很容易使“留守儿童”变成“问题学生”。但“留守儿童”并不一定都问题学生。不妨换个角度来看待“留守儿童”,发现他们的优点,他们中也有自立自强的,部分“留守儿童”也有较强的生活自理能力,较强的劳动观念,劳动技能水平远高出其他同龄人。班主任要珍视“留守儿童”的这些特质,利用一切契机激励、表扬他们,培养他们自立自强精神。
其他文献
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知道:德育教育是教育工作中的重中之重,但是当前德育教育总是不容乐观。德育课,形同虚设,都是形式上的应付,走走过场,始终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看不到丝毫的功效和进展,乱麻一团。针对这种情况,开展德育工作应该要注意以下两点:  一、目标定在脚下,行动落在眼前  在我国的教育中,教师总是为学生制定一些不切合实际的目标,让学生毫无目的地去努力。努力一生,也可能达不到。因为有些目标是空洞的,
期刊
新课程的实施首先体现在教学活动中,而新课程、新教材能否有效地展开,则取决于教师能否主动参与。理解一门新课程、一部新教材、一种新教法,就意味着要建构新的教学生活。  一、确立和落实教学目标  品德与社会课的老师一般都会遇到两个共同的问题:一是品德与社会课程与以前的思想品德和社会课有哪些不同?二是品德与社会课教学到底该怎么进行?  我想,品德与社会课与以前的思想品德和社会课有许多不同的地方,在这里我主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能力,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宽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能力。”创造性阅读是阅读活动的最高形式,也是阅读教学追求的最高目标。笔者结合本人语文教学实践,尝试对小学语文创造性阅读教学作一个初步的探讨。  一、激发兴趣,培养创造性阅读的前提  英国教育家洛克说:“儿童学习任何事情的最合适的时机是当他们的兴趣高、
期刊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思想,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精神中,这种需要特别重要。”在实际教学中,我们要充分放手,凡是学生能自己学会的,让学生去学;凡是学生能自己去做的,让学生去做;凡是学生能自己去说的,让学生去说。让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转为自主探索学习,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一、精心设疑,诱发兴趣,师生共同探究   “学启于思,思起于疑”,有疑
期刊
《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强调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错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重视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提倡学科综合,弘扬民族音乐,理解多元化文化,完善评价机制。这些都是音乐教学大纲中没有阐述的,同时也是我们音乐教师必须更新的教育、教学观念,是我们在音乐教育、教学实践中必须把握的依据和支撑。  那么,音乐教师应如何贯彻新的教育理念,让学生做新课程改革的最直接受
期刊
小学四年级的学生,还是属于作文的启蒙阶段,学生不会写作文,怕写作文,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归根结底还是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太少,即使阅读了也不会学习好的写作方法,找不到作文的仿写点,如果我们的老师在阅读教学中注意到了这个问题,重视渗透写话训练,那么作文对于学生来说,将不再是难事。在课堂教学中我是从这几个方面来训练学生作文的。  一、引导学生从文章结构上进行仿写  很多学生写出来的作文结构很乱,东一鎯
期刊
在新课程改革过程中,教师是课程改革最重要的实施者,教师对新课程改革精神的感悟深浅与否,课程内容传达是否生动有趣,直接关系到课程改革实施的效果,而语言是教学思想的直接体现,是教师使用最广泛的信息载体。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和教学的高标准要求,课堂教学的语言愈来愈被广大教师所重视。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数学知识的传递、学生接受知识情况的反馈、师生间的情感交流等都必须依靠数学语言。因此教师的语言艺术是课
期刊
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进行听说能力训练呢?笔者根据自身的教学实践,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  一、根据课本中安排的听说内容进行听说训练  现行初中语文教材,每一册均分布一些听说知识的训练点,如教材中的课堂听讲、回答问题、复述课文、讲故事、叙述事件、说朗事物、发表议论、讨论问题、致词、演讲等。它是教师对学生进行听说训练的主要“抓手”。为了保证听说训练能有系统地进行,教师应当根据语文课本中有关听说的基
期刊
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评价学生作文时,常常遇到一些学生写的作文要么言之无物像一锅清水,要么言之无序似一桶浆糊,要么言之无文味同嚼蜡。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作文有不少关卡,需要经过苦战才能攻破三道难关。  一、解放思想攻“神秘”关  有的同学作文不肯下工夫,常常是提起笔一挥而就,一篇作文只写几行字,敷衍了事。这样的态度是写不好作文的。而有的同学写作文肯下工夫,但却觉得作文很神秘,他们认为,作文总得“文”点
期刊
在小学语文课堂上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这意味着教师是以学生为服务对象的。教师如何有效利用课堂教学时间,做一个好的引导者?  一是真正干好一件事情,保持浓厚的兴趣、敏锐的观察、深入的思考和愉悦的心情  要让学生在课堂内提高学习效率,不仅要靠教师丰富的知识和科学的授课方法,重要的是如何引导他们在枯燥和单调的书本中去索求知识,而这种求索知识的动力,给予者不是别人,正是教师。宽严相济的课堂氛围是提高效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