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信息技术已经不是一门单独的学科,它像语文、英语和数学一样成为一门人人必须掌握的共同基础课,没有掌握信息技术课的基础,无异是新的“文盲”。在温家宝总理大力提倡职业教育大发展的时代特色下,中职学生的信息技术课与本专业的紧密结合整合,在当今的职业教育中尤为重要。
首先,看一下信息技术在教育中具体应用
(一)多媒体教育的综合应用
1.创设美妙情境,激发学生探知欲望。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以其鲜明的画面、直观生动的影像和灵活多变的方式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
2.教学方式灵动,拓展学生的创造力。学习的过程就是对未知世界探寻的过程。用多媒体手段教学,集声、像、字动态显示,图文并貌、形象生动,达到了抽象概念具体化,微观概念宏观化的良好效果。
3.人机交互功能,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通过计算机软件及多媒体技术的强大人机交互功能,师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随时都能获得教学反馈,得知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网络教育的显著应用
网络远距离教学的显著特点是必须体现双向性、实时性和交互性。目前,网络远距离教学之所以成为国际上的研究热点,其原因除网络技术本身的迅猛发展和以上三个特点外,还体现在它所具有的全球性、开放性、共享性和可控性(指教师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情况的可控性)。
(三)在特殊教育中的方便应用
2008年,中國中等职业教育招生810万,2009年将实现招生860万,超过普通高中招生人数,中国中等职业教育学生的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5%以上。但中职也有急待提高的现状,就课程设置方面来讲有待提高,因为大部学生是初中生,现在的用人单位对就业人员的要求不仅仅掌握基础知识,还有掌握最高端的技能,所以中等职业教育毕业的学生需要再进一步学习职业课程;就学历方面也需要提高,现在用人单位虽然以能力和技能为主进行招聘人员,但是学历是就业人员的敲门砖,中专学历显然已经不行了,现在的专科生和本科越来越多。
第三,信息技术课程与中职专业课程的完美结合
(一)现实与理想的冲突
1.设备沉旧无法满足需求,硬件更新太慢,软件更新跟不上时代的流行。我们共同的心愿是加大调入,师生共同努力改变现状。
2.教学目标不明确。学生没兴趣。针对这一现象,应该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学校、不同的专业进行样本教材的开发,找到适合本校学生学习和感兴趣的教材。
3.专业师资的欠缺。无法良好地完成教学任务,认识混乱。针对这一状况,学校应该大力从社会各界聘请专业教师,并集中将本校教师送到企业去实习。
(二)信息技术课程与专业的结合
根据本校的专业设置情况以及专业课任课教师的实际情况,可以采取适合自己的一些具体办法,在这里我仅对本校在这方面的一些经验和做法简单介绍一下。
1.从教学目标和学生特点出发,把握结构和弹性的“度”。例如不同专业学生在开设了共同的一些信息技术基础课之后,结合自己本专业的特点,可以再开设一些与专业结合紧密的一些其它的计算机课程。
2.充分利用多媒体的作用。不同专业、不同课程都可以应用多媒体来进行教学,教师在上课之前应该多花些心思,做一些精巧的课件,在导入课这一部分做一些好的尝试,这一部分是吸引学生兴趣和注意力的关键,做好这一部分可以使课堂效果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为多媒体具有传统教学所没有的优势。
3.利用一体化教学模式,将信息技术课搬到学生的实训场所去。具体应用到信息技术课程中去,就是将枯燥的专业课程先用计算机手段展现给学生,让学生有感性的认识,从而减少实践操作中的盲目性,同时也减少教师的劳动强度,达到一举多得的目的。
第四,在信息技术教育中引入创新教育。
在当前中职信息技术教育中,结合专业特点应注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以下几个方面:
1.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对书上没有的环节和教师在课堂上的留白,学生应该学会思考并发现问题,用更好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2.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程序设计课对大多数中职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也是学生不愿意学习的课程之一。针对这一现象我们在计算机基础中加大了对学生抽象思维的训练,让学生选择和生活密切相关的一个问题,自己进行归纳和研究,再使用程序语言课来巧妙的实际解决这个问题。
3.强化学生思维训练,促进学生思维品质的优化。让学生在实际操作将脑和手完善的结合起来,使学生可以适应各种各样的操作环境和问题,自己动手解决问题,再总结问题,以后再接触类似的问题可以触类旁通。
总之,针对当前的中职教育现状,我们应该大胆对信息技术学科和专业具体课程设置进行完美结合,可以使当前的中职教育更上一层楼。
首先,看一下信息技术在教育中具体应用
(一)多媒体教育的综合应用
1.创设美妙情境,激发学生探知欲望。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以其鲜明的画面、直观生动的影像和灵活多变的方式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
2.教学方式灵动,拓展学生的创造力。学习的过程就是对未知世界探寻的过程。用多媒体手段教学,集声、像、字动态显示,图文并貌、形象生动,达到了抽象概念具体化,微观概念宏观化的良好效果。
3.人机交互功能,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通过计算机软件及多媒体技术的强大人机交互功能,师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随时都能获得教学反馈,得知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网络教育的显著应用
网络远距离教学的显著特点是必须体现双向性、实时性和交互性。目前,网络远距离教学之所以成为国际上的研究热点,其原因除网络技术本身的迅猛发展和以上三个特点外,还体现在它所具有的全球性、开放性、共享性和可控性(指教师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情况的可控性)。
(三)在特殊教育中的方便应用
2008年,中國中等职业教育招生810万,2009年将实现招生860万,超过普通高中招生人数,中国中等职业教育学生的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5%以上。但中职也有急待提高的现状,就课程设置方面来讲有待提高,因为大部学生是初中生,现在的用人单位对就业人员的要求不仅仅掌握基础知识,还有掌握最高端的技能,所以中等职业教育毕业的学生需要再进一步学习职业课程;就学历方面也需要提高,现在用人单位虽然以能力和技能为主进行招聘人员,但是学历是就业人员的敲门砖,中专学历显然已经不行了,现在的专科生和本科越来越多。
第三,信息技术课程与中职专业课程的完美结合
(一)现实与理想的冲突
1.设备沉旧无法满足需求,硬件更新太慢,软件更新跟不上时代的流行。我们共同的心愿是加大调入,师生共同努力改变现状。
2.教学目标不明确。学生没兴趣。针对这一现象,应该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学校、不同的专业进行样本教材的开发,找到适合本校学生学习和感兴趣的教材。
3.专业师资的欠缺。无法良好地完成教学任务,认识混乱。针对这一状况,学校应该大力从社会各界聘请专业教师,并集中将本校教师送到企业去实习。
(二)信息技术课程与专业的结合
根据本校的专业设置情况以及专业课任课教师的实际情况,可以采取适合自己的一些具体办法,在这里我仅对本校在这方面的一些经验和做法简单介绍一下。
1.从教学目标和学生特点出发,把握结构和弹性的“度”。例如不同专业学生在开设了共同的一些信息技术基础课之后,结合自己本专业的特点,可以再开设一些与专业结合紧密的一些其它的计算机课程。
2.充分利用多媒体的作用。不同专业、不同课程都可以应用多媒体来进行教学,教师在上课之前应该多花些心思,做一些精巧的课件,在导入课这一部分做一些好的尝试,这一部分是吸引学生兴趣和注意力的关键,做好这一部分可以使课堂效果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为多媒体具有传统教学所没有的优势。
3.利用一体化教学模式,将信息技术课搬到学生的实训场所去。具体应用到信息技术课程中去,就是将枯燥的专业课程先用计算机手段展现给学生,让学生有感性的认识,从而减少实践操作中的盲目性,同时也减少教师的劳动强度,达到一举多得的目的。
第四,在信息技术教育中引入创新教育。
在当前中职信息技术教育中,结合专业特点应注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以下几个方面:
1.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对书上没有的环节和教师在课堂上的留白,学生应该学会思考并发现问题,用更好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2.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程序设计课对大多数中职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也是学生不愿意学习的课程之一。针对这一现象我们在计算机基础中加大了对学生抽象思维的训练,让学生选择和生活密切相关的一个问题,自己进行归纳和研究,再使用程序语言课来巧妙的实际解决这个问题。
3.强化学生思维训练,促进学生思维品质的优化。让学生在实际操作将脑和手完善的结合起来,使学生可以适应各种各样的操作环境和问题,自己动手解决问题,再总结问题,以后再接触类似的问题可以触类旁通。
总之,针对当前的中职教育现状,我们应该大胆对信息技术学科和专业具体课程设置进行完美结合,可以使当前的中职教育更上一层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