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卡米尔·圣-桑性格和艺术上的二重性因素在其创作中的渗透

来源 :作家·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nkeycnc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卡米尔·圣-桑是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法国著名的作曲家、钢琴家、管风琴家、指挥家、音乐评论家、音乐教育家和音乐社会活动家。从他的诸多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圣-桑性格和艺术上的二重性因素对其作品的内在影响。
  关键词:卡米尔·圣-桑 性格 艺术 二重性因素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欧洲的文化艺术在1848年以后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各种流派纷纭而至。特别是19世纪下半叶以来,浪漫主义思潮有了急剧的变化,消极、颓废的倾向显得特别突出,这在法国表现的非常明显。圣-桑的音乐就处于这样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
  
   一 性格的二重性
  
   从小以来,圣-桑就对在事业上取得的成功和赢得的掌声有一种天生的厌恶。其后,在他经过一段时期的努力学习,甚至在皇家学院入选之后,他依然置褒贬与荣耀于度外,对于取得的成功,依然以漠然的态度视之。“当那些卑劣的观众给你戴上一个荣誉的皇冠的时候,你便会知道,那些撒谎的眼睛,那些握手的虚伪,那些隐藏着嫉妒的友情的假面具,那些胜利之后退色的明日,他们,是和那些鄙夫的小智同时判断一个绝世的天才。”
   甚至直到取得辉煌成果的晚年,他在写给一位新闻记者的信中说仍然这样说到:“鄙人对于世间之褒贬,毫不在意,这并不是因为自高身价(那时愚蠢)。正如一棵苹果树生长苹果一样,自己做着自己的事情,以成就自己天生的技能。我没有对他人之见解加以顾虑之必要。”
   这种面对舆论无所谓的独立精神,在舆论纷繁的浪漫主义时代尤其少见,而作为艺术家,在社交显得极其重要的法国,更是少之又少。这与他良好的家庭氛围、优雅完美的艺术和优良高贵的品质有着直接的联系。这些都无不显示出他那老成而又略似内向的性格特点。
   任何人的性格应当都有的双重性因素,作为圣-桑这样一个天才的音乐家同样也不例外。在他还是十岁的时候就“自以为足以能够与贝多芬和莫扎特相匹敌”的勇气,“满腔自信力和快乐地”作公开演奏。在1913年巴黎观看西方现代音乐的代表人物——斯特拉文斯基的二幕芭蕾舞剧《春之祭》时,惊骇地说不出话来。他曾大声地批判瓦格纳的音乐,而且很有胆量地批评巴赫、亨德尔、莫扎特和格鲁克的弱点,指出韦伯和柏辽兹的错误,反驳有关古诺的意见……难怪古诺曾赞誉他的这位同胞是“法国的贝多芬”。如此等等,这些又无不显示出圣-桑性格上张扬的一面。
  
   二 艺术创作的二重性
  
   圣-桑音乐作品中有法兰西艺术家良好的品质,那就是明快的旋律和清晰的配器效果。另外,圣-桑对音乐本质的见解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他曾主张音乐要有丰富的内容,并强调音乐属于“理想的范畴”,只能表达内心的体验。
   1、传统与创新
   从圣-桑的美学观点来看,他不赞成过度夸张的情感表达。他认为音乐应当始终保持音乐的本色,这种浓郁的古典宗教因素是对人类世俗情感的否定。正是在如此的理念之下,其大作《参孙与达利拉》和《第一管风琴幻想曲》不是以极具冲突的喜剧性因素引人入神,其纯净的音乐美反而是它的闪光之处。
   典雅的风格、崇高的情感,乐思的展开也有条不紊。还可以从它的五部钢琴协奏曲中看出完整的古典曲式结构、精巧的配器手法、优美的旋律线条、恰到好处的情感表达、优美的复调写作、传统的和声配置等,吸引了圣-桑绝大部分注意力。他还崇拜海顿的《四季》,赞扬莫扎特艺术的光辉之处,认为贝多芬是“最伟大的、唯一真正伟大的人”。
   透过古典主义的表象,还可以看出他创新的一面。他的第二、第四钢琴中动机贯穿和主题贯穿的手法,第五钢协、波斯歌曲、葡萄牙船歌、意大利随想曲等作品中对民间音调的采用,曲式结构的灵活使用、交响诗和《第三(管风琴)交响曲》明显受到了浪漫主义作曲家瓦格纳、李斯特和柏辽兹等人的影响。甚至在其歌剧《祖先》中还能看出他明显地受到了德彪西的影响。
   可以说,很难把圣-桑归属于某一个流派和阵营,他在自己的创作道路上从不囿于某种形式,也从来没有忽视过同时代的其他流派,而是在尽可能的情况下,以兼收并蓄的态度使这些技法服务于自己的创作体系,依旧像“苹果树结苹果一样”,坚定不移地走着自己的创作道路。但从宏观的角度看,无论从音乐气质、创作特点还是结构形式,他的创作还是趋于古典的。
   2、感性与理性
   聆听圣-桑的音乐,的确没有贝多芬式的狂躁不安,没有瓦格纳的庞大结构,也没有李斯特那样酣畅淋漓的情感表达,这一切在他的手中处理得非常的谨小慎微。难怪古诺说:“他神志清醒,能抑制遐想,即或是在最烦恼的境况下也能自制。”浪漫主义音乐家绝大多数都是钢琴家,这正如巴洛克时期音乐家都是小提琴家一样。他们用钢琴充分展示着自己的表演技巧、创作技巧和思想感情,他们在音乐上的气质就是他们性格的直接反映。圣-桑也不例外,理性与感性在他身上交织并存。
   在其第二钢琴协奏曲第三乐章和第四钢琴协奏曲第二乐章中,靠一两个小小的动机,像脱疆的野马自由驰骋,充分展示着他那精湛、巧妙的创作技巧。最后,心灵的一切力量就会为这一相同的目的发挥作用。艺术从这里还不能获得更伟大的美,但能获得比较宽敞的原野——那就是形式的繁衍,较大的自由。他的音乐就是“有无数小径进入灵魂”,将“单纯的旋律”作了“充满性格的发展”,精致、细腻、纯净、自由地展现给听众,将感性与理性完美结合在一起的。
   综上所述,圣-桑的艺术创作,在其结构与旋律至上、理性与完美至上的音乐美学思想下,创新与感性并存,这也与他所自评的“折衷主义”非常相符。
  
   参考文献:
   [1] 卡尔·达而豪斯,尹耀勤译:《古典和浪漫时期的音乐美学》,湖南文艺出版社,2006年1月。
   [2] 朱爱国:《圣桑》,东方出版社,1998年11月。
  
   作者简介:侯可心,女,1975—,山西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钢琴主科与钢琴基础课程教学,工作单位:内蒙包头师范学院音乐学院。
其他文献
摘要 白居易前期表现出激进的民本思想,这种思想在其政治实践和文学实践中有鲜明的表现。在其倡导新乐府运动期间所作的大量“唯歌生民病”的讽喻诗中,闪烁着激进的民本思想的光辉。  关键词:白居易 讽喻诗 诗歌理论  中图分类号:I206.2 文献标识码:A     白居易的诗歌可分为讽喻诗、闲适诗、感伤诗和杂律诗等四大类。其中,最具特色的,是其作谏官(左拾遗)三年中所创作的以《新乐府序》、《秦中吟》为代
期刊
摘要 《红楼梦》中真情之真,是作为存在意义上的源始之真,它开启着善,显示着美,是《红楼梦》中真情的核心所在。  关键词:曹雪芹 本真情感  中图分类号:I206.2 文献标识码:A     《红楼梦》之“以情悟道”是对明清性灵思想“即情以求性”的生发,也是对明清情感本根论以及文学创作的超越。主人公宝玉之“意淫”思想意趣,在故事情节中的动态展开,就是对警幻所训“以情悟道”“意淫”之训的践行;宝玉因“
期刊
摘要 通感,也叫移觉,修辞格的一种,指用描写一类感觉的语句来描写另一类感觉,沟通两类感觉,造成表达上的新奇感和生动性。本文就古诗中使用想象性的视听通感特点方式,略作归纳。  关键词:想象 通感 交相为用  中图分类号:I206.2 文献标识码:A     我国古典诗歌有不少欣赏音乐和描写音乐的优秀作品,这些作品对于音乐的感受,常常用想象性的视听通感来表现,通常有以下几种情况:   第一,以声喻乐。
期刊
摘要 元结是我国唐代著名文学家,他的诗歌《闵荒诗》、《舂陵行》、《贼退示官吏》等,上承陈子昂,下启白居易,可谓新乐府运动之滥觞;他的散文创作及其理论对韩愈、柳宗元等影响颇大,亦可谓开古文运动之先河,受到后世推崇。  关键词:元结 文学创作 历史地位  中图分类号:I206.2 文献标识码:A     元结(719-772),天宝进士,字次山,号漫郎、聱叟,曾避难于猗玗洞,故号猗玗子,河南汝州鲁山(
期刊
摘要 随着市民阶层的不断扩大,需要有不同的文学作品来反映他们的精神生活。中国古代市井文学的主要文学样式,经历了从汉乐府、南朝民歌、唐宋传奇、元杂剧到明清小说的变迁,反映社会生活的广度和深度也在不断加强。  关键词:市井文学 传奇 杂剧 小说  中图分类号:I206.2 文献标识码:A     关于中国古代文学的类别,黄宗羲提到“台阁之文”与“山林之文”;鲁迅先生有过“廊庙文学”与“山林文学”、“帮
期刊
摘要 陆游《陇头水》一诗运用丰富的想象,通过“我”与前方将士的交谈,谴责“和亲”政策的不得人心,抒发了诗人“报国欲死无战场”的悲愤之情。这首诗内容单纯,语言浅显,率意造语,直吐胸臆。但在主题表现及人物刻画上,却有其匠心独运之处。诗人通过设置悬念、环境烘托、欲扬先抑及层层剥笋等手法来表现作品的爱国主题,寓抽象于形象之中,收到了很好的艺术效果。  关键词:陆游 《陇头水》 主题表现 人物刻画  中图分
期刊
摘要 《歧路灯》才写到第十二回,主人公谭绍闻还是个懵懂无知的少年,其父谭孝移就在作者的安排下匆匆告别读者、弃世而去,抛下他牵挂不已的孩子和家庭,并把教育、监护儿子的重担留给了糊涂的妻子。但这样的人物命运设计体现了作者的良苦用心。  关键词:《歧路灯》 谭孝移 构思   中图分类号:I206.2 文献标识码:A     《歧路灯》共一百零八回,可主人公谭绍闻的父亲,被作者奉为理学楷模、端方正直的谭孝
期刊
摘要 在长期的《诗经》研究中,人们的关注焦点总是离不开诗的本义是什么,诗为何而作这类话题。而对于《诗经》的话语权力,乃至其发挥的功能等问题却似乎不大关心。深入探究《诗经》话语权力,对于正确评价《诗经》的价值及影响无疑是一大有帮助。本文将就《诗经》独特的言说语境及形成途径剖析其话语权的渊源。  关键词:诗经 渊源 礼乐文化 话语权力 人神关系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一 礼乐
期刊
摘要 竹文化是中国古典文化的一个重要内容,这与其具有的特殊的文化品位紧密相关。本文从竹文化“发端流传”、“与文人关系”、“文化意蕴”、“文化建构”四个方面进行探讨,试图挖掘竹在中国古典文化中的多重内涵。  关键词:竹文化 发端流传 文人化 文化意蕴 文化建构  中图分类号:I206.2 文献标识码:A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竹以其特有的风格品位,成为文人情感关照的对象,也是文人审美价值的一个集
期刊
摘要 《读者》中大量的文章契合了同一个叙述公式:不幸-欲望+精神=幸福。可用一句话概括这个公式:幸福本来人人都有的,只要割断欲望之绳及培养精神的自足性。《读者》因为避免根本矛盾,将复杂问题简单化,选文缺少丰富性和复杂性,因而属于快速精神消费品的休闲类杂志。  关键词:《读者》 叙述模式 幸福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读者》杂志创刊于1981年3月,属综合类文摘杂志,从创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