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元结是我国唐代著名文学家,他的诗歌《闵荒诗》、《舂陵行》、《贼退示官吏》等,上承陈子昂,下启白居易,可谓新乐府运动之滥觞;他的散文创作及其理论对韩愈、柳宗元等影响颇大,亦可谓开古文运动之先河,受到后世推崇。
关键词:元结 文学创作 历史地位
中图分类号:I206.2 文献标识码:A
元结(719-772),天宝进士,字次山,号漫郎、聱叟,曾避难于猗玗洞,故号猗玗子,河南汝州鲁山(今河南鲁山县)人。其家族本姓拓跋,属鲜卑族后代,到北魏孝文帝时才改姓元。他既是一位正直而有为的政治家,也是一位文学史上杰出的少数民族作家。
元结,历经玄宗、肃宗、代宗三朝,生逢中唐乱世,是一位有心济时、有才经世的志士仁人。他在肃宗朝,曾以右金吾兵曹参军身份,摄监察御史衔,充任山南东道节度参谋;后迁为监察御史里行、水部员外郎、充荆南节度使判官,并一度摄荆南节度使职事。在代宗朝,又先后两任道州(今湖南道县)刺史、一任容州(今广西容县)刺史,兼容管经略使,被授予容州都督职衔。并且卓有政绩,他在扶邦济危的从政之余,亦倾心于诗文创作,并提出了颇有见地的文学主张。
元结的诗歌创作及其理论,上承陈子昂,下启元白,可以说是新乐府运动的滥觞。韩愈《送孟东野序》中说:“唐之有天下,陈子昂、苏源明、元结、李白、杜甫、李观,皆以其所能鸣。”这些作家都以独特的方式鸣于当世,表示了各自的思想观点。
元结继承了陈子昂的主张,反对六朝以来弥漫于文坛上的污惑之声、淫靡之辞,要求恢复风雅精神、汉魏风骨,发扬兴寄美刺的优良传统,进行诗文革新。主张文学要“救时劝俗”、“规讽”“感化”,强调文学的社会作用。他自己就按照这种要求写作。
《系乐府》作于天宝十年,写贫妇之愁、农臣之怨、流民之苦,是讽喻世风、裨补时政的;《舂陵行》作于初到道州,写乱离后饥民的贫弱,是悲悯“千家今有百家存”的乱亡州县、疲困遗民,以传达下情的;《贼退示官吏》亦作于初到道州,表示了对征敛迫如火煎的义愤,是指斥“诸使何为忍苦征敛”的;元结所选编选的沈千运等七人诗集《箧中集》,及其序文中所昭示的,就是要标举《诗经》的“风”“雅”传统。
元结抨击时俗文风,用了比陈子昂更为激越的语调,他说:“近世作者,更相沿袭,拘限声病,喜尚形似,且以流易为辞,不知丧于雅正。然哉!彼则指咏时物,会谐丝竹,与歌儿舞女生 惑之声于私室可矣;若令方直之士,大雅君子,听而诵之,则未见其可矣。”(《箧中集序》)元结的主张,应当说是中唐新乐府运动的渊源。白居易在《与元九书》中提出的“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应当是在元结文学主张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元结的诗,现存90余首,包括骚体、乐歌、四言、五言、七言等,但全都是古体诗。他的诗力求散文化,喜欢学习民歌体,笔调淳朴自然。尤其是安史之乱后反映社会现实的诗篇,思想内容充实,艺术感染力强。刘熙载在《艺概》中说:“代匹夫匹妇语最难,盖饥寒劳困之苦,虽告人,人且不知;知之,必物我无间者也。杜少陵、元次山、白香山不但如身入闾阎,目击其事,直与疾病之在身者无异。”元结等之所以能写出感同身受、物我交通的作品,是因为他们对人民怀有深切同情,对民生疾苦有深刻体验,有代百姓立言的强烈愿望!
元结的散文,据今人孙望《元次山集》所收,有100余篇,包括表、状、书、记、序、论、赋、颂、铭、箴等体裁。其内容主要是对当时黑暗政治尖锐猛烈的抨击,对世风深刻广泛的揭露;形式上则排除采繁竞俪积习,摒弃陈辞滥调。在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均有创新。其创作和理论可以说是韩柳古文运动的先声。
在元结的各体散文中,最富有文学价值的是杂文小品,包括政论和山水游记。政论类杂文,有《丐论》、《恶园》、《恶曲》、《无规》、《时化》、《世化》、《七不如》等。它们都以犀利的笔锋,峭拔的语言,尖锐地讽刺现实的黑暗。
比如《丐论》,假托丐者的观感,无情地嘲骂了那班蝇营狗苟、不择手段乞取功名利禄的家伙。真正的乞丐并不可羞,可羞者是“丐宗属于人,丐嫁娶于人,丐名位于人,丐颜色于人;甚者则丐权家奴齿以售邪佞,丐权家婢颜以容媚惑”,更有甚者,向婢仆求认本家,向臣妾讨饶性命,有的哀恳放弃祖祠宗庙,有的竟连妻子也要让别人。这把当时政客的追名逐利、官场的卑劣龌龊,刻画得真是入木三分。
又如《恶园》,假托“古之恶园之士”的歌声:“宁方为皂,不园为卿;宁方为污辱,不园为显荣。”甚至说连婴孩都不该以“园转之器”为玩物,“少喜之,长必好之。教儿学园,且陷不义;躬自戏园,又失方正”。这当然是意在言外,强烈批判当时社会上“园以应物,园以趋时,非园不预,非园不为”的市侩之道。园,就是园滑,四方讨好,八面玲珑。用这种嬉笑怒骂的方式,表达了作者愤世疾俗之情。其语言之犀利、描绘之精当,堪称当时之最。
再如《七不如·贪》,作者写到:“元子以为人之贪也,贪于权,贪于位,贪于取求,贪于聚积,不如贪于德,贪于道,贪于闲和,贪于静顺者尔。呜呼!贪可颂也乎哉?贪有甚焉,何如?”“贪”字众所周知,多含贬义。如:“贪杯”、“贪婪”、“贪贿”、“贪图”、“贪求”、“贪欲”、“贪财”、“贪色”等等。
但当我们读到元结的“不如贪于德,贪于道,贪于闲和,贪于静顺”之妙论后,我们的耳目不禁为之全新,发现“贪”也可从另一方面去理解。如果这“贪于德、贪于道”,有利于促进人类善良和道德观念的提高,有利于社会的公平和谐,这不仅不是坏事,而且还会给人以高尚与慧悟之启迪。
山水游记类散文,有《右溪记》、《殊亭记》、《九疑山图记》等。自号浪翁的元结曾屡放恣山水,登临胜迹。他疏溪、种树、修祠、建亭,作文纪游,留铭刻石。他的山水游记散文简练健朴,富于情趣。
如《右溪记》:“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南流数十步合营溪。水抵两岸,悉皆怪石,欹嵌盘屈,不可名状。清流触石,洄悬激注。佳木异竹,垂阴相荫。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而置州以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乃疏凿芜秽,俾为亭宇,植松与桂,兼之香草,以裨形胜.为溪在州右,遂命之曰右溪。刻铭石上,彰示来者。”
寥寥几笔,便摹写出芳洁清丽的一片幽境。这里,作者是为这些美好的山水林泉代言的。山水无人修赏,竟使芜秽,作品中透露出山水的抑郁不平之气,这既是为山、为水,也是为人。这种笔法,已开柳宗元山水记的先声。元结笔下的湘中泉石,浯溪形胜,与柳宗元永州八记中的小石潭水、翠蔓幽篁,堪称秋菊春兰,先后辉映。
又如《九疑图记》:“在九峰之下,磊磊然如布棋石者,可以百数。中峰之下,水无鱼鳖,林无鸟兽,时闻声如蝉蝇之类,听之亦无。往往见大谷长川,平田深渊,杉松百围,榕栝并之;青莎白沙,洞穴丹崖,寒泉飞流,异竹杂华;回映之处,似藏人家……若度其高卑,比洞庭、南海之岸。直上可二三百里,不知海内之山,如九疑者几焉。”
在元结看来,苍梧之野的九疑不仅山峰雄伟峻直,林木青翠茂密,溪水隽永灵动,而且地控南粤,名垂青史,“海内之山”能与九疑相比者仅凤毛麟角,已不多见。再说九疑在衡山之南几百里,从疆域的角度上看,地域位置也比衡山重要万倍。因此,他曾提出了改“九疑为南岳”、封“昆仑为西岳”的奇特构想。
元结的创作,从主要方面看,其文学观当然是主张诗文革新的,但他的主张却始终带着复古的倾向,有其偏颇和局限的地方。在诗歌中,他对于六朝的绮靡柔丽之作以及当代“歌儿舞女之声”,几乎全盘否定,视为“溺惑之声”、“乱亡之本”。对于讲究宫商的韵律,则认为无足轻重,甚至觉得会损害内容。
因此,他对当时已经完全成熟和广泛流行的近体诗格律,持对立的态度。他只作古体诗,或效民歌体,可以说完全不写律诗。在散文中,他为了学古复古,爱用古语、生造怪字,为抗流俗而偏于奇僻。从山水命名到文章用字,都唯恐不奇,惟恐落入他人窠臼。这是他的不足也是后学应当引以为戒的。
然而,不管怎样,元结对于古文运动的拓荒、开创之功不容抹杀。清代学者章学诚曾说:“人谓六朝绮靡,昌黎始回八代之衰,不知五十年前,早有河南元氏,为古学于举世不为之日也。呜呼,元亦豪杰也哉!”(《元次山集书后》)从章学诚的评论中,我们就可以看出元结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贡献。
注:本文为渭南师院科研项目,编号为08YKF005。
参考文献:
[1] 吕慧鹃等编:《中国历代著名文学家评传》(第二卷),山东教育出版社,1997年。
[2] (宋)欧阳修、宋祁:《新唐书》,中华书局,1975年。
[3] 童第德:《韩愈文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年。
[4] (清)董诰等编:《全唐文》(第四册),中华书局,1983年。
作者简介:蔡静波,男,1957—,陕西华阴人,博士,教授,研究方向:唐宋文学,工作单位:渭南师范学院。
关键词:元结 文学创作 历史地位
中图分类号:I206.2 文献标识码:A
元结(719-772),天宝进士,字次山,号漫郎、聱叟,曾避难于猗玗洞,故号猗玗子,河南汝州鲁山(今河南鲁山县)人。其家族本姓拓跋,属鲜卑族后代,到北魏孝文帝时才改姓元。他既是一位正直而有为的政治家,也是一位文学史上杰出的少数民族作家。
元结,历经玄宗、肃宗、代宗三朝,生逢中唐乱世,是一位有心济时、有才经世的志士仁人。他在肃宗朝,曾以右金吾兵曹参军身份,摄监察御史衔,充任山南东道节度参谋;后迁为监察御史里行、水部员外郎、充荆南节度使判官,并一度摄荆南节度使职事。在代宗朝,又先后两任道州(今湖南道县)刺史、一任容州(今广西容县)刺史,兼容管经略使,被授予容州都督职衔。并且卓有政绩,他在扶邦济危的从政之余,亦倾心于诗文创作,并提出了颇有见地的文学主张。
元结的诗歌创作及其理论,上承陈子昂,下启元白,可以说是新乐府运动的滥觞。韩愈《送孟东野序》中说:“唐之有天下,陈子昂、苏源明、元结、李白、杜甫、李观,皆以其所能鸣。”这些作家都以独特的方式鸣于当世,表示了各自的思想观点。
元结继承了陈子昂的主张,反对六朝以来弥漫于文坛上的污惑之声、淫靡之辞,要求恢复风雅精神、汉魏风骨,发扬兴寄美刺的优良传统,进行诗文革新。主张文学要“救时劝俗”、“规讽”“感化”,强调文学的社会作用。他自己就按照这种要求写作。
《系乐府》作于天宝十年,写贫妇之愁、农臣之怨、流民之苦,是讽喻世风、裨补时政的;《舂陵行》作于初到道州,写乱离后饥民的贫弱,是悲悯“千家今有百家存”的乱亡州县、疲困遗民,以传达下情的;《贼退示官吏》亦作于初到道州,表示了对征敛迫如火煎的义愤,是指斥“诸使何为忍苦征敛”的;元结所选编选的沈千运等七人诗集《箧中集》,及其序文中所昭示的,就是要标举《诗经》的“风”“雅”传统。
元结抨击时俗文风,用了比陈子昂更为激越的语调,他说:“近世作者,更相沿袭,拘限声病,喜尚形似,且以流易为辞,不知丧于雅正。然哉!彼则指咏时物,会谐丝竹,与歌儿舞女生 惑之声于私室可矣;若令方直之士,大雅君子,听而诵之,则未见其可矣。”(《箧中集序》)元结的主张,应当说是中唐新乐府运动的渊源。白居易在《与元九书》中提出的“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应当是在元结文学主张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元结的诗,现存90余首,包括骚体、乐歌、四言、五言、七言等,但全都是古体诗。他的诗力求散文化,喜欢学习民歌体,笔调淳朴自然。尤其是安史之乱后反映社会现实的诗篇,思想内容充实,艺术感染力强。刘熙载在《艺概》中说:“代匹夫匹妇语最难,盖饥寒劳困之苦,虽告人,人且不知;知之,必物我无间者也。杜少陵、元次山、白香山不但如身入闾阎,目击其事,直与疾病之在身者无异。”元结等之所以能写出感同身受、物我交通的作品,是因为他们对人民怀有深切同情,对民生疾苦有深刻体验,有代百姓立言的强烈愿望!
元结的散文,据今人孙望《元次山集》所收,有100余篇,包括表、状、书、记、序、论、赋、颂、铭、箴等体裁。其内容主要是对当时黑暗政治尖锐猛烈的抨击,对世风深刻广泛的揭露;形式上则排除采繁竞俪积习,摒弃陈辞滥调。在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均有创新。其创作和理论可以说是韩柳古文运动的先声。
在元结的各体散文中,最富有文学价值的是杂文小品,包括政论和山水游记。政论类杂文,有《丐论》、《恶园》、《恶曲》、《无规》、《时化》、《世化》、《七不如》等。它们都以犀利的笔锋,峭拔的语言,尖锐地讽刺现实的黑暗。
比如《丐论》,假托丐者的观感,无情地嘲骂了那班蝇营狗苟、不择手段乞取功名利禄的家伙。真正的乞丐并不可羞,可羞者是“丐宗属于人,丐嫁娶于人,丐名位于人,丐颜色于人;甚者则丐权家奴齿以售邪佞,丐权家婢颜以容媚惑”,更有甚者,向婢仆求认本家,向臣妾讨饶性命,有的哀恳放弃祖祠宗庙,有的竟连妻子也要让别人。这把当时政客的追名逐利、官场的卑劣龌龊,刻画得真是入木三分。
又如《恶园》,假托“古之恶园之士”的歌声:“宁方为皂,不园为卿;宁方为污辱,不园为显荣。”甚至说连婴孩都不该以“园转之器”为玩物,“少喜之,长必好之。教儿学园,且陷不义;躬自戏园,又失方正”。这当然是意在言外,强烈批判当时社会上“园以应物,园以趋时,非园不预,非园不为”的市侩之道。园,就是园滑,四方讨好,八面玲珑。用这种嬉笑怒骂的方式,表达了作者愤世疾俗之情。其语言之犀利、描绘之精当,堪称当时之最。
再如《七不如·贪》,作者写到:“元子以为人之贪也,贪于权,贪于位,贪于取求,贪于聚积,不如贪于德,贪于道,贪于闲和,贪于静顺者尔。呜呼!贪可颂也乎哉?贪有甚焉,何如?”“贪”字众所周知,多含贬义。如:“贪杯”、“贪婪”、“贪贿”、“贪图”、“贪求”、“贪欲”、“贪财”、“贪色”等等。
但当我们读到元结的“不如贪于德,贪于道,贪于闲和,贪于静顺”之妙论后,我们的耳目不禁为之全新,发现“贪”也可从另一方面去理解。如果这“贪于德、贪于道”,有利于促进人类善良和道德观念的提高,有利于社会的公平和谐,这不仅不是坏事,而且还会给人以高尚与慧悟之启迪。
山水游记类散文,有《右溪记》、《殊亭记》、《九疑山图记》等。自号浪翁的元结曾屡放恣山水,登临胜迹。他疏溪、种树、修祠、建亭,作文纪游,留铭刻石。他的山水游记散文简练健朴,富于情趣。
如《右溪记》:“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南流数十步合营溪。水抵两岸,悉皆怪石,欹嵌盘屈,不可名状。清流触石,洄悬激注。佳木异竹,垂阴相荫。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而置州以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乃疏凿芜秽,俾为亭宇,植松与桂,兼之香草,以裨形胜.为溪在州右,遂命之曰右溪。刻铭石上,彰示来者。”
寥寥几笔,便摹写出芳洁清丽的一片幽境。这里,作者是为这些美好的山水林泉代言的。山水无人修赏,竟使芜秽,作品中透露出山水的抑郁不平之气,这既是为山、为水,也是为人。这种笔法,已开柳宗元山水记的先声。元结笔下的湘中泉石,浯溪形胜,与柳宗元永州八记中的小石潭水、翠蔓幽篁,堪称秋菊春兰,先后辉映。
又如《九疑图记》:“在九峰之下,磊磊然如布棋石者,可以百数。中峰之下,水无鱼鳖,林无鸟兽,时闻声如蝉蝇之类,听之亦无。往往见大谷长川,平田深渊,杉松百围,榕栝并之;青莎白沙,洞穴丹崖,寒泉飞流,异竹杂华;回映之处,似藏人家……若度其高卑,比洞庭、南海之岸。直上可二三百里,不知海内之山,如九疑者几焉。”
在元结看来,苍梧之野的九疑不仅山峰雄伟峻直,林木青翠茂密,溪水隽永灵动,而且地控南粤,名垂青史,“海内之山”能与九疑相比者仅凤毛麟角,已不多见。再说九疑在衡山之南几百里,从疆域的角度上看,地域位置也比衡山重要万倍。因此,他曾提出了改“九疑为南岳”、封“昆仑为西岳”的奇特构想。
元结的创作,从主要方面看,其文学观当然是主张诗文革新的,但他的主张却始终带着复古的倾向,有其偏颇和局限的地方。在诗歌中,他对于六朝的绮靡柔丽之作以及当代“歌儿舞女之声”,几乎全盘否定,视为“溺惑之声”、“乱亡之本”。对于讲究宫商的韵律,则认为无足轻重,甚至觉得会损害内容。
因此,他对当时已经完全成熟和广泛流行的近体诗格律,持对立的态度。他只作古体诗,或效民歌体,可以说完全不写律诗。在散文中,他为了学古复古,爱用古语、生造怪字,为抗流俗而偏于奇僻。从山水命名到文章用字,都唯恐不奇,惟恐落入他人窠臼。这是他的不足也是后学应当引以为戒的。
然而,不管怎样,元结对于古文运动的拓荒、开创之功不容抹杀。清代学者章学诚曾说:“人谓六朝绮靡,昌黎始回八代之衰,不知五十年前,早有河南元氏,为古学于举世不为之日也。呜呼,元亦豪杰也哉!”(《元次山集书后》)从章学诚的评论中,我们就可以看出元结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贡献。
注:本文为渭南师院科研项目,编号为08YKF005。
参考文献:
[1] 吕慧鹃等编:《中国历代著名文学家评传》(第二卷),山东教育出版社,1997年。
[2] (宋)欧阳修、宋祁:《新唐书》,中华书局,1975年。
[3] 童第德:《韩愈文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年。
[4] (清)董诰等编:《全唐文》(第四册),中华书局,1983年。
作者简介:蔡静波,男,1957—,陕西华阴人,博士,教授,研究方向:唐宋文学,工作单位:渭南师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