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饭”问题也是滑稽问题

来源 :上海戏剧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iss0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吃饭是个问题,问题不是吃饭,不是吃饭问题……”主角“陈奂生”一开场就用一段喃喃自语抓住观众的注意力。9月17-18日,“艺起前行”优秀新创舞台作品上海展演参演剧目《陈奂生的吃饭问题》在上海大剧院上演。如何用“接地气”的喜剧完成重大主题创作?如何在现实题材书写中,体现民生关切、时代观照与人文关怀?观演后的创作经验交流会上,上海的专家学者纷纷表示,《陈奂生的吃饭问题》在当下戏剧创作中有相当独特的启示意义和可贵的借鉴价值。
  当滑稽戏遇上厚重现实题材
  “陈奂生”这一形象最初诞生自著名作家高晓声的“陈奂生”系列小说,此次由江苏常州市滑稽剧团排创的《陈奂生的吃饭问题》是对原小说的继承和创新。该剧从晚年陈奂生切入,讲述“漏斗户”陈奂生和他的三个子女自十一届三中全会至今,在各个重要历史时期围绕土地、粮食、吃饭问题发生的令人捧腹又心酸的故事,剧情的讽刺与冲突悲喜交融,令人笑中含泪。
  观众或许很难想象,如今获奖颇丰的这部剧也曾面临诸多困难,创排之初院团经费捉襟见肘,在所有人的付出与努力之下,该剧已经在舞台上演出超过七十多场,还获得了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等多个重大奖项。团长张怡说:“我们剧团一直讲究‘说唱并重,悲喜交融’,以轻松的题材为主。这次选择厚重的现实题材,很有挑战性。很多人跟我们说,看这部剧,笑着笑着就哭了。”
  “小剧团、小剧种,大题材、大勇气。”文艺评论家方家骏认为,陈奂生作为典型的中国农民,不断在和他所经历的时代发生冲撞,“所有成功的文学作品、戏剧作品,不能违背的一个规律就是以小见大,从小的方面去切入去展现它背后宏大的历史感。《陈奂生的吃饭问题》让我们不要忘记基本的戏剧创作的规律。”
  “滑稽”是个问题
  看完江苏常州市滑稽剧团《陈奂生的吃饭问题》,上海滑稽剧团团长凌梅芳深有感慨,她说:“要敢于去啃硬骨头。《陈奂生的吃饭问题》对我们创作有很大启发,选题思路更活跃,题材更宽泛。你不尝试,很多成功的机会就流失了。”
  滑稽戏都用方言演出,但《陈奂生的吃饭问题》改为使用常州口音普通话,也突破了滑稽戏的方言传统。巡演时,各地观众因为没有语言障碍,接受起来更容易。但上海市京昆艺术发展咨询委员会主任马博敏认为这一点还是值得商榷。她说:“普通话的滑稽戏我总觉得在语言上味道上不够,我不知道你们在当地怎么演法。如果用方言的话,可以打字幕,用字幕照样看得懂,不失原来的本色,而且有很多有趣的语言在方言之中。”
  上海市評论家协会主席汪涌豪说:“现在剧中的服化设计给人的感觉不太搭,不知道这些和南方文化有什么关系。如果一个戏和一个地方的文化脱开,这部戏嚼头就差了。常州有很多地方可以挖掘,这些地方没有挖掘出来我觉得很遗憾。”他建议,作为常州题材,可以更多一些常州的符号来凸显出常州特色。
其他文献
在德语区国家中,导演众星云集的当下有一位瑞士导演是难以被人忽略的,他就是米罗·劳。由他成立的戏剧、电影与社会雕塑制作公司名为“国际政治谋杀机构(International Institute of Political Murder,简称IIPM)”,这仿佛是一种黑色幽默,但反观他们的作品,在某种程度上这个名称确实恰如其分。在他的戏剧作品中,戏剧、政治与谋杀是紧密相连的三个元素,虽不见得在每部作品中
期刊
舞台上,是由脚手架搭出的美式旅馆和红色旋梯;舞台下,是匆匆翻阅着剧目宣传材料的我。离开演还有十分钟,我疑惑地问身旁的朋友——“谁是导演?!”只碰到过有话剧不署编剧姓名的,没碰到过不署导演姓名的。不知何故,赵立新不采用“导演”这一名号,而采用了模棱两可的“监制”二字。去年五月,《断手斯城》在线上举办了一场剧本朗读直播,那时赵立新还是“导演”。而当戏真正地落地制作时,为什么会出现这种职能的位移呢?站在
期刊
2021年2月6日,话剧《前哨》彩排结束。舞台上漫天桃花下,大家终于看到了这部作品的全貌。所有的疑问、好奇与困惑在那一刻尘埃落定。从2020年初接触这个项目开始,整整一年,我在这五位青年作家的作品中沉浮,偶尔抬起头来,发现要面对的还是自己。  这是一次完全有别于其他剧目的创作旅程——面对左联五烈士炙热浓烈的情感,如烟花般转瞬即逝、璀璨夺目的人生,面对他们的信仰与选择、无畏与牺牲,面对他们滚烫真挚的
期刊
每当灾难降临的时候,人类总是习惯向外寻求庇护,而科技便往往是那位承载着无数热望的“超级英雄”。它似乎无所不能,帮助脆弱的人们穿上坚硬的铠甲,举起明亮的火炬,拔出锋利的长剑,勇敢地跋涉于星光黯淡的长夜之中。然而,这种“倚仗”或者“依赖”的边界到底在哪里?超级英雄真的能够解决所有难题吗?如果现在有种芯片,一旦植入大脑便能消灭萌芽状态的疾病,控制旁逸斜出的情绪,制造无可挑剔的人儿,你可愿意尝试么?  舞
期刊
1  看戏有时要讲个时机。看《宝岛一村》,正值小雪节气。演出结束后的上剧场大厅,满是取包子、递包子,以及拿着包子与巨幅海报合影留念的观众。戏里的包子,是钱老奶奶带去眷村的手艺,让台湾太太朱嫂习得、养家糊口,是萦绕眷村小巷几十年的风味。戏外的包子,是编剧、导演王伟忠在眷村的“女大大”包的包子,早些年《宝岛一村》在台湾嘉义演出之后,时年八十多岁的“女大大”给全场观众包了两千多个包子当作谢幕礼物。①  
期刊
月亮粑粑,肚里坐个爹爹,  爹爹出来买菜,肚里坐个奶奶,  奶奶出来绣花,绣杂糍粑,  糍粑跌得井里,变杂蛤蟆,  蛤蟆伸脚,变杂喜鹊,  喜鹊上树,变杂斑鸠,  斑鸠咕咕咕,  告诉和尚打屁股!  11月27日,深圳福田文化馆,“当代戏剧双年展”演出了丁一滕导演的《伤口消失在茫茫黑夜中》(以下简称《伤口》)。《伤口》讲述了女主人公薇朵的故事。她幼年丧父,随母亲改嫁,却经常遭受继父的侵犯。薇朵的男
期刊
为加强这一特殊时期国际剧协各会员国中心及各专业委员会之间的交流与沟通,促进全球戏剧人的团结互助,国际剧协于2020年12月10-15日召开了线上世界代表大会。6天会期内,有来自国际剧协的86个会员国中心、15个委员会以及20个表演艺术合作组织共计700人次出席。  此次大会的主题是“你我共同行动 助力表演艺术”,来自世界各地的知名艺术家为此次大会进行了鼓舞人心的主旨发言。国际剧协中国中心主席、中国
期刊
集结了上海越剧中坚阵容的“越·聚黄金一代”越剧名家名剧系列展演于1月4 - 10日亮相上海大剧院大剧场。此次“越·聚黄金一代”越剧名家名剧系列展演的演出阵容堪称豪华,中生代领军人物齐齐亮相,新晋一代青年新秀也一同献演。明星阵容如此集中地亮相于同一次活动中,为近年来所罕见。演出剧目既有风靡几代的经典版《红楼梦》,又有经典回归的袁范版《梁山伯与祝英台》;既有象征着上海越剧在越剧男女合演探索的《家》,又
期刊
编者按:上海的小剧场戏曲展演已经走过了6年,2020年举办的第6届展演正式升格为“中国小剧场戏曲展演”,挂上了“国字号”,具有了更明确的行业标杆意义。从2015年到2020年,这个年度性的戏曲活动越来越受到全国戏剧界的重视,吸引了越来越多从业者的参与。本次上海越剧院青年创作沙龙以“云笔会”的方式邀请了一线的青年戏曲从业者,以此为题来谈谈他们参与小剧场戏曲创作的感受,以及他们理解的小剧场戏曲。  小
期刊
11年前,我怎么都不会想到自己会从同济大学到上海戏剧学院这所戏剧专业院校任职,也可能就是从这一天起,戏剧开始介入我的人生。记得有一次与朋友聊天,我笑谈自己说不定哪一天会从事剧本创作,或者当一回演员,或者再做一次导演,不然怎么证明自己的后半生在戏剧学院工作呢?大家听了,有反对的,有一笑了之的,当然也有真心支持的。  2020年,因为新冠疫情的爆发,我有了大块的时间,我把这个梦想带进了现实。这就是话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