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提出,要拓宽学科学习和运用的领域,加强学科之间的横向联系,注意利用其他学科教学活动成果与本学科教学活动进行有机整合,在整合中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更广阔的学习空间。《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也指出,生活本身是综合的,没有纯粹的语文生活、数学生活、艺术生活,也没有纯粹的品德生活。《品德与生活》课程的设计,主要是将品德教育、生活教育、社会文化、科学教育等进行有机整合,让学生感受到完整的生活,在具体的生活中进行品德教育。语文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除了工具性外还有人文性,还担负着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任务。这两门学科既相互独立,又有交叉融合,它们可以说是两门有着“近亲”关系的学科。而在教学实际中,语文教师又常常兼代《品德与生活》课,这为实现学科整合,构建开放的充满实效的德育课堂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因此,在教学中,我注重探索语文课与品德课的渗透和整合,并做了以下尝试。
一、抓住相通内容,实现有效链接
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品德与生活》课程的内容与语文学科有很多同步的地方。由于课时的限制,许多在语文课堂上无法实现的教学内容,可以借助《品德与生活》课堂这个平台,拓展教学的外延;利用语文阵地,也可以丰富《品德与生活》课程的内涵。我巧妙地进行两者间的整合,更好地促进学生全方位的发展,同时又能避免知识的重复学习和时间的浪费。
如苏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识字2》是这样的一组词串:
城楼红灯 金水桥
大典检阅 海陆空
礼炮烟火 狂欢夜
神州腾飞 中国龙
全课12个词语,分为四组。第一组词语表现天安门城楼的景色;第二组词语表现国庆阅兵场面;第三组词语表现人民群众欢庆的场面;第四组词语总结中国的发展突飞猛进。本课词串描绘了天安门广场国庆大典的盛大场面,具有时代气息。通过这些词语的学习,让学生感受到北京天安门广场节日的欢庆气氛以及神州大地的欣欣向荣,体会到祖国的繁荣与强大。而苏教版二年级上册《品德与生活》第二课是《快乐的国庆节》,要求学生知道“国庆节”的有关知识,能从不同的途径搜集信息并为同学介绍,知道祖国母亲的名字、新中国的诞生日期,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祖国母亲的热爱之情。
教学时可将这两门课程进行整合,让学生在整合的课堂上,看录像,谈节日的天安门,谈阅兵式,谈国庆联欢会,谈新中国的生日,让学生用手中的画笔描绘出祖国的发展变化,用昂扬的歌声表达对祖国母亲的祝福。通过开展一系列活动,学生在生活中了解了祖国,学习了知识,激发了自己热爱祖国的真实情感。对教师来说,紧密联系生活进行课程整合,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成效。
像这样的可以有机进行整合的内容还有许多,如:
二、抓住合适时机,实现有机整合
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之一,就是要加强课程内容和学生生活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兴趣和已有的经验,教育要回归生活,重视生活的教育价值。教师应特别关注学生正在进行中的生活。那么,在进行语文课程和品德课程整合的时候,教师就要关注学生的生活,抓住合适的时机进行课程整合。
《品德与生活》第一单元“春天到了”的教学内容,与语文学科“多彩的春天”这一组教材可以巧妙整合,使之相互融合。学生在语文学习的基础上,积累了春天的词汇,认识了春天的景物,在此基础上,教师可带领学生走进春天,栽小树、玩泥巴、春游,让学生的理性认识转化为直接的体验,这样他们对春天的感触就更深了。教学时,我主要设计了这样三个教学板块:(1)《识字1》与《春天的歌》:积累有关春天的词汇,感悟春天的美。(2)《柳树醒了》与《和小树一起长大》:认识春天的景物,了解种树的意义,培养动手能力。(3)《春雨的色彩》《古诗两首》与《快乐的春游》:感受春天的美丽,积累春天的诗句。三个板块有各自的教学目的和特定任务,在具体实施时,既相互独立,又要穿插进行,融合于一个有机的整体中,使“局部之和大于整体”,以求实现教学效益的最大化。
这样整合学科,既能避免由于内容的重复而造成的浪费,又能打破学科壁垒,统一整合教学时间,使两门学科的知识相互融合,内容有机渗透,互为补充,互为学习资源;使两门学科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方式互为借鉴,从而扩展学生视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精心组织教学,实现有效德育
《品德与生活》作为活动性的综合课程,活动的组织和实施都是以学生的主体活动为主,这些活动包括游戏、讨论、交流、现场调查、资料调查、实践性活动、参观访问等。在活动开展中,教师的指导非常重要,教师要做好引导,规定好要求,让学生自主合作学习。
如何精心组织教学,达到有效教学,可从以下几点入手:
1.教师精心备课,不仅备好《品德与生活》课,还要备好语文课,备好学生的经验课。找准两门课程的契合点,结合学生生活实际,确立合适的教学时机。
2.教师引导学生做好活动计划,做好周密的准备。
3.联系实际,深入生活。教师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活动调查方法。社会这所大学校,给每位学生提供了一个舞台,学生是主角,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力,展示自己的人格魅力。
实践证明,《品德与生活》与语文学科的整合能互相促进,激活学生的思维,开掘学生的创造潜能,是一个和谐共赢的策略。
(责编陈剑平)
因此,在教学中,我注重探索语文课与品德课的渗透和整合,并做了以下尝试。
一、抓住相通内容,实现有效链接
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品德与生活》课程的内容与语文学科有很多同步的地方。由于课时的限制,许多在语文课堂上无法实现的教学内容,可以借助《品德与生活》课堂这个平台,拓展教学的外延;利用语文阵地,也可以丰富《品德与生活》课程的内涵。我巧妙地进行两者间的整合,更好地促进学生全方位的发展,同时又能避免知识的重复学习和时间的浪费。
如苏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识字2》是这样的一组词串:
城楼红灯 金水桥
大典检阅 海陆空
礼炮烟火 狂欢夜
神州腾飞 中国龙
全课12个词语,分为四组。第一组词语表现天安门城楼的景色;第二组词语表现国庆阅兵场面;第三组词语表现人民群众欢庆的场面;第四组词语总结中国的发展突飞猛进。本课词串描绘了天安门广场国庆大典的盛大场面,具有时代气息。通过这些词语的学习,让学生感受到北京天安门广场节日的欢庆气氛以及神州大地的欣欣向荣,体会到祖国的繁荣与强大。而苏教版二年级上册《品德与生活》第二课是《快乐的国庆节》,要求学生知道“国庆节”的有关知识,能从不同的途径搜集信息并为同学介绍,知道祖国母亲的名字、新中国的诞生日期,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祖国母亲的热爱之情。
教学时可将这两门课程进行整合,让学生在整合的课堂上,看录像,谈节日的天安门,谈阅兵式,谈国庆联欢会,谈新中国的生日,让学生用手中的画笔描绘出祖国的发展变化,用昂扬的歌声表达对祖国母亲的祝福。通过开展一系列活动,学生在生活中了解了祖国,学习了知识,激发了自己热爱祖国的真实情感。对教师来说,紧密联系生活进行课程整合,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成效。
像这样的可以有机进行整合的内容还有许多,如:
二、抓住合适时机,实现有机整合
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之一,就是要加强课程内容和学生生活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兴趣和已有的经验,教育要回归生活,重视生活的教育价值。教师应特别关注学生正在进行中的生活。那么,在进行语文课程和品德课程整合的时候,教师就要关注学生的生活,抓住合适的时机进行课程整合。
《品德与生活》第一单元“春天到了”的教学内容,与语文学科“多彩的春天”这一组教材可以巧妙整合,使之相互融合。学生在语文学习的基础上,积累了春天的词汇,认识了春天的景物,在此基础上,教师可带领学生走进春天,栽小树、玩泥巴、春游,让学生的理性认识转化为直接的体验,这样他们对春天的感触就更深了。教学时,我主要设计了这样三个教学板块:(1)《识字1》与《春天的歌》:积累有关春天的词汇,感悟春天的美。(2)《柳树醒了》与《和小树一起长大》:认识春天的景物,了解种树的意义,培养动手能力。(3)《春雨的色彩》《古诗两首》与《快乐的春游》:感受春天的美丽,积累春天的诗句。三个板块有各自的教学目的和特定任务,在具体实施时,既相互独立,又要穿插进行,融合于一个有机的整体中,使“局部之和大于整体”,以求实现教学效益的最大化。
这样整合学科,既能避免由于内容的重复而造成的浪费,又能打破学科壁垒,统一整合教学时间,使两门学科的知识相互融合,内容有机渗透,互为补充,互为学习资源;使两门学科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方式互为借鉴,从而扩展学生视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精心组织教学,实现有效德育
《品德与生活》作为活动性的综合课程,活动的组织和实施都是以学生的主体活动为主,这些活动包括游戏、讨论、交流、现场调查、资料调查、实践性活动、参观访问等。在活动开展中,教师的指导非常重要,教师要做好引导,规定好要求,让学生自主合作学习。
如何精心组织教学,达到有效教学,可从以下几点入手:
1.教师精心备课,不仅备好《品德与生活》课,还要备好语文课,备好学生的经验课。找准两门课程的契合点,结合学生生活实际,确立合适的教学时机。
2.教师引导学生做好活动计划,做好周密的准备。
3.联系实际,深入生活。教师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活动调查方法。社会这所大学校,给每位学生提供了一个舞台,学生是主角,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力,展示自己的人格魅力。
实践证明,《品德与生活》与语文学科的整合能互相促进,激活学生的思维,开掘学生的创造潜能,是一个和谐共赢的策略。
(责编陈剑平)